2、“把全部的情和爱,献给托里这片热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踩成一条路。”姚云鹏把这句话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2013年8月,刚到托里的姚云鹏,被分配到县直机关党工委工作。在所属43个党支部中,供销社党支部因工作上不去总是挨批。姚云鹏闻讯,主动要求前去帮扶工作。一到供销社,他就深入走访,悉心观察思考,找到了主要问题:很多少数民族干部汉语水平低,对文件精神吃不透,执行力弱,工作效率低。 姚云鹏向党支部领导提出:“分批次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先向熟悉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传达,再通过他们带动党员干部乃至广大群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姚云鹏建议领导,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使得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哈萨克族党员干部汉语薄弱,姚云鹏专门辅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他耐心地教老同志使用电脑,使他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利用节假日,帮助整理党支部历年来的档案,将各种文件分门别类存放,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年终考核,供销社党支部在政治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活动中取得长足进步,一举甩掉了后进党支部的帽子。 当得知托里县福利院的22名孤儿急需课外读物、文具、衣物等学习、生活用品时,他主动与母校齐鲁师范学院联系。师生们积极响应他的倡议,开展“爱在新疆,行在路上”的爱心捐助活动,共筹集爱心款2457.70元,资助文具、书籍、衣服等各类学习、生活用品1700多件,总价值1.5万余元。 就在离托里县城不远处,有一座“孔繁森同志纪念碑”。那是1994年11月29日,时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在新疆塔城地区进行边贸考察时以身殉职的地方。 2014年4月6日,当慕名前往拜谒的姚云鹏发现碑身风蚀脱落,便组织发动在托里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筹资1400余元,购买材料,进行修缮。搬碎石、和水泥、扛梯子,所有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使孔繁森纪念碑焕然一新。 “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把自己全部的情和爱,都献给托里这片热土。”姚云鹏早在做志愿者时,就暗自立下了这个誓言。 3、“这幅画,云鹏还没画完,他答应我等他开办美术辅导班时,就教我画画……” 夏日的托里县,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巴尔鲁克的山花正迎风绽放,羊群像朵朵白云散落在辽阔的草原上。然而,在托里县多拉特村一间不大的宿舍里,一张破旧的单人床,孤零零地摆在墙边。靠墙角的地方,有一张支好的画板,画板上铺着画纸,画纸上已经落满了灰尘。 “这幅画,云鹏还没画完,他答应我等他开办美术辅导班时,就教我画画……”同为志愿者的史利转,动情地回忆着姚云鹏。 2015年3月上旬,姚云鹏作为托里县第二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成员,进入多拉特村。在村里小学走访时,他了解到学校缺美术老师,有的孩子甚至连彩笔都没有。晚上他失眠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我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们。” 第二天上午,姚云鹏就向工作组组长、县环保局副局长哈尔山提议:在多拉特村开办美术辅导班。经同意后,他抓紧筹备,很快就从县城买来了绘画材料。他充满信心地说:“多拉特村的孩子们就要跟我学画画了。” 进村半月,姚云鹏的咳嗽越来越重。为了坚持下去,不被同事们发现,每到吃饭时,他就借口躲进宿舍,等大伙儿散去,他才出来吃饭。 3月的托里县,没有一丝春的气息。凄厉的寒风,在窗外咆哮着,打破了长夜的宁静。伴随着阵阵咳嗽声,姚云鹏披衣下床。在多拉特村最后的几天里,他总是不停地催促着哈尔山组长,为他找一间给孩子们上课的教室。 “小姚,咱们初来乍到,还不太熟悉,再说你咳嗽得厉害,等把病治好了再说吧。”哈尔山组长劝他。 “哈组长,你们到底要我等到什么时候?我怕等不及了……”一向文质彬彬、尊重领导的他,今天却含着眼泪,向哈组长发火了。也许,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不测! 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也是姚云鹏在这里工作的最后日子。身体极度不适的他,硬是加班忙完了手头所有的工作。此时,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剧烈的咳嗽,使他整个人都在颤抖,他再也支撑不住了…… 哈尔山组长亲自联系,并马上驱车送姚云鹏到托里县人民医院治疗。闻讯赶来的多拉特村的父老乡亲们,望着飞驰远去的越野车,焦急不安地念叨:“云鹏啊,你可要好好地回来呀。” 第10天黄昏时分,在去往乌鲁木齐的大巴车上,姚云鹏拨通了哈尔山的电话:“哈组长,我在县医院治疗,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医生建议到新疆中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托里县距乌鲁木齐市500多公里,为争取时间,不给领导和同事添麻烦,姚云鹏当晚独自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