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5|回复: 0

云阳龙缸水怪究竟是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2 10: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阳龙缸水怪究竟是啥?

    2015年08月12日     来源:华龙网      



    两次报道龙缸石笋河发现疑似“水怪”的物体后,“龙缸水怪”这两天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但截至目前,尚没有一个权威定论。今日,记者又联系了部分目击人士和相关专家继续对“水怪”进行分析了解。

    听闻水怪30多年 亲眼目睹很多次

    黄新民(石笋河“水怪”多次目击者,曾任云阳县第一任旅游局局长)

    观点:“一大带一小”时,肯定是鱼,而且是大鱼;几个个体同时出现时,看不出是什么,但不像是鱼!

    作为云阳县第一任旅游局局长,黄新民经历了龙缸景区开发前后一系列的过程。从石笋河蓄水前到现在的清水湖成湖,期间亲眼目睹了“龙缸水怪”很多次。甚至后来黄新民还专门购买了望远镜用于观察“龙缸水怪”。而他最早听闻龙缸石笋河中有“水怪”的历史,更是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1982年的时候,石笋河还没有蓄水。当时在大安洞外石笋河的河道下,有一条阴河,那时候起,河中就偶有大鱼出没。当时附近居住的居民有一次在河边洗衣服,看到水盆旁边不远处有一块青黑石头,挺大个儿,于是居民就顺手把洗好的衣服搭在上面晾晒。结果一回头,这‘石头’竟然驮着衣服游走了。仔细一看才发现,哪是什么石头,就是一条‘大鱼’。‘鱼背’看起来黑灰黑灰的,再加上光滑,结果误认为是石头了。这是我第一次听闻石笋河‘水怪’,‘鱼背’能被误认为石头,你想想这‘鱼儿’得有多大。“黄新民回忆说。

    后来修建盖下坝电站,再加上龙缸景区开发,由于工作的原因,2003年9月到10月期间,黄新民与其他工作人员曾多次下石笋河进行地质勘察,并亲眼目击疑似”水怪“的物体。黄新民说:“有一天我们在河谷中勘察,结果发大水了,我们几个人没来得及跑出去,被困在河中间一块大石头上三天三夜。这期间,我们就看到过一次。因为发大水,浪比较大。两条这“东西”正在从下游往上游走,离我们避难的石头只有10多米的距离。体形很大,但当时只在浪里露出了脑壳,身子在水中若隐若现,没看到完整的身子。脑壳大约有70~80公分长,前后两只,相隔有5、6米的距离。但因为发大水浪确实比较急,所以看不清楚到底是鱼头还是什么,不过可以确定是活的动物。”

    再后来,黄新民基本上是年年都看到过“龙缸水怪”。“去年7月份左右的一天,我站在距离河中不明物体大约100多公尺的岸边悬崖上,就看到有条‘大鱼’在河面上游动,估计有4米以上。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旁边有一根竹竿被树卡住了,我当时以这个竹竿为参照物估摸了大鱼的长度。后来专门下去把这根竹竿捞上来量了量,竹竿长3.6米,那条鱼比竹竿再长一点,估计应该在4米以上。但‘水怪’并不一定就是大鱼,因为我看到过不同时候出现的情况。一般来说,一只“大型物体”带着一群小鱼的时候,肯定是大鱼;但有2、3只个体一同出现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说是鱼吧但又不是鱼,尤其是头部,怎么形容呢?既不像牛头、也不像马头,不好形容。据我所知,石笋河这种冷水阴河的环境,一般的冷水鱼都是尖头鱼,而我看到的的确不是这种,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不像是鱼。”黄新民很认真的告诉记者。

    问及最近一次看到是什么时候,黄新民回答说:“最近一次就是今年7月份在栈道安装防护网的时候,上百游客当时也都一同看到了。还是我刚才说的,似鱼非鱼,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只能等以后有关部门来实地深入探寻一番,找出真正的答案。”

    科学角度来看 绝对不会是大鱼

    姚维志(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观点:最大可能是鱼群聚集形成的,因为观察角度和水面波动反光等因素,误以为是大鱼工

    姚维志教授是西南大学水生动物专家,当记者在联系重庆渔政想要做采访时,渔政方面为记者推荐了姚教授。作为专业研究水生动物的专家学者,姚教授对“龙缸水怪”有自己的看法。

    “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对龙缸石笋河所谓的‘水怪’开始了调查监测。每次我们去的时候或许是因为乘船的原因,都没有能够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水怪’。但就我们对石笋河本身环境的了解来看,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绝对不会是所谓的大鱼,不管是石笋河水库成库前,还是成库后10来年内。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鱼群聚集形成的视觉效果。”姚维志说。

    姚教授告诉记者,石笋河成库前,上游地区是有娃娃鱼分布的。娃娃鱼长到1米多长是正常的,所以存在有“上游娃娃鱼游下来后因水位原因无法返回上游”的可能性。但从这些次拍摄到的图像及视频等资料来看,所谓“水怪”的形态以及游动方式等,看起来又与娃娃鱼迥然不同,所以不大可能会是娃娃鱼。而石笋河大概是在2013年开始蓄水的,当时云阳渔政放了很多鱼苗进去,每一年都有放,每次都是几十万尾以上。就算是从2013年开始长,到现在能长到普通大小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长到传说中“水怪”的体量。所以,也不可能是石笋河成库后鱼苗长大的。

    “而像当地村民说的,长滩河这一段(石笋河属于长滩河)地下有大鱼泉小鱼泉之类的暗洞,鱼是在暗洞中长成超大体量,后来出现在河里之类,从科学角度来看也不可能,因为就算是暗洞中的鱼,一般是裂腹鱼,一般就是几斤重,长成几十斤或者成百上千斤是绝无可能的。而之前石笋河这片说白了就是山涧溪流,水流速度快,但水位浅,所以整个盖下坝地区(包含石笋河和清水湖等地)都没有生长巨型鱼类的基础条件。”姚维志说到。

    尽管姚维志排除了石笋河可生长大鱼的条件,但这所谓的“龙缸水怪”确实被很多人看到过,那它到底会是什么呢?姚维志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水怪’也不是什么‘大鱼’。老百姓弄不清楚是什么东西,想保持点神秘感称呼它为‘水怪’这无可厚非,不过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因为鱼群聚集而产生的视觉偏差。”

    姚维志说:“你想一下,自2013年起云阳渔政部门每年放几十万尾以上的鱼苗进石笋河,经过生长,这么多尾鱼生活在石笋河这个河面平静且不怎么开阔的地方,不管是捕食、繁殖还是别的原因,鱼群聚集就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这时候鱼群叠加在一起,是立体的叠加,上下左右都有鱼,不管是游动还是翻腾,你在远处,尤其是在远处从上往下看,就非常像一个个体,而且大鱼群聚集,翻腾时产生的风浪也是阵仗很大的,再加上鱼本身背部黑褐色的鳞片会与水面一样波光反射,以及浪花等因素,所以游客站在玻璃栈道往下看时,就会觉得是一个体型超大的大鱼或其他动物。”

    “就像我们在很远的地方看远处树林里的树木一样,它是相互重叠在一起的,你根本分不出来树枝树叶,整个树林就是郁郁葱葱的一个整体。‘水怪’亦是这个道理。我们对于水下物体的轮廓判断,往往会因此产生误差,使我们认为那就是一条大鱼之类。当然,这是我个人从科学角度出发的理解,认为它不会是大鱼,而是鱼群的聚集。但它到底是什么,还是需要等石笋河成库多年后,等河库中所放置的鱼进入捕捞期时,实地打捞研究才好下最后的定论。

    从报道资料看,云阳渔政也认为是大鱼的可能性很小

    但究竟是什么?目前无人知晓,只有待以后一探究竟

    在对以黄新民为代表的多次“水怪”目击者,和以姚维志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进行采访之后,越发加重了这“龙缸水怪”的扑朔迷离。为了得到更权威的看法,记者也积极联系了重庆市和云阳县的渔政部门。但截至记者发稿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联系上云阳渔政。不过,记者在查阅三峡都市报去年的报道时,找到了云阳渔政当时对于“龙缸水怪”的看法。

    据三峡都市报当时的报道资料显示:对于龙缸石笋河出现疑似水怪的现象,云阳县渔政监督管理站站长余晓虹称,石笋河属于卡斯特地貌,水质偏硬,从他们掌握的情况来看,该流域出现大型鱼类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这大型不明水生物到底是什么?渔政部门也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观察,确定到底是鱼群或者是在该水域出现的大型鱼类。他们也希望相关权威专家到龙缸景区实地调研,给大家一个答案。

    由此可见,云阳渔政与水生动物学家姚维志的观点近似,都认为石笋河这种环境出现大型鱼类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姚维志认为是鱼群聚集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而多次目击的黄新民则称曾准确看到过“水怪”以个体形式出现,这就使得“龙缸水怪”的存在解释越发抽象。难道真的是鱼群聚集加之视觉误差产生的视觉感?倘若如此,“水怪”离黄新民身边很近的距离游过那次又该作何解释?或许,在没有专业部门或者专家学者亲自认证之前,“龙缸水怪”只能是众说纷纭。想要一窥究竟,只有像姚维志所言,等到成库后的捕捞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0 14:35 , Processed in 0.1037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