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1|回复: 4

情之所至 生之所达 _专访姚永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3 1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情之所至 生之所达 _专访姚永康
    (2015-08-13 07:23:07)
    笑而不语


           姚永康出生于40年代,他的内心,必然有着不同于一般60年代出生的陶艺家的情感体验。2012年5月,我刊编辑与姚永康约定了一场访谈。记得,那是很炎热的一天,这位七旬老人在荫荫的树影和夏日艳阳下缓步走来,握住他的指尖,冰、软,与弥漫在空气中的热,与凌乱堆放在院子里的那些土的器具对照下,我顿时产生了一种感时的伤感和对生命的敬畏。

           坐在姚永康的工作室里,他为我们展示了他的代表作《自喻》,大胆的丁字形造型,暗夜的背景下,头上顶住锉刀的人刻板伫立,不躲不逃。姚永康说:“人各有体。寻找自己艺术的路,一个‘打’字很重要,面对传统文化,要打进去,打出来,打到体无完肤,方有所悟。”

           于是,我明白了,这个老人的精神远比看起来强大。

    《艺术鉴藏》=艺

    姚永康=姚

           艺:您怎么看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联系?

           姚:中国传统里也有符合现代陶艺观念的作品,甚至是与现代陶艺相近似的审美观。每个朝代都有现代陶艺的痕迹,只是没有提出来:古代的原始彩陶一看就很有现代陶艺的风格;经过汉代、晋代,宋代陶瓷艺术发展到高峰,现代陶艺风味也是很足的……80年代以前,人们也会用陶瓷作材料做雕塑、做美术作品,那个时候的创作就已经存在现代陶艺的痕迹了,只是人们脑中还没有这个概念。

           艺:您是如何开始做现代陶艺的?

           姚: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入“现代陶艺”的信息和创作风格,这冲击了我们的创作理念,让我们知道了陶艺在国外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而存在的——它的创作理念和传统的陶艺观点也不一样:传统陶艺是一门工艺美术,它讲求的是经济、美观、实用;现代陶艺在创作中要求人投入更多的个性和情感。那时,我觉得很兴奋,我一直喜欢搞纯艺术。

           艺:作为一个40年代出生的陶瓷艺术家,您一定有着不同于60、70年代艺术家的特别体验。

           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以前是没有创作自由的,文革时期画画创作要为政治服务,怎么画完全听领导的,听政治的。文革时候政府虽然讲求政治化,但对陶艺美术却管得很少,我讨厌管束,便躲进作坊做陶艺。那时江青说过:“工艺美术还可以做才子佳人。”对我来说,这便是让我自由创作的借口,让我偷偷搞自己的创作。后来创作要为生产服务,那时领导要求抓革命、促生产——在70年代我还为搞创作写过检查,但我从来没离开过创作,一直坚持搞新作品。我们玩的东西你们想都想不到,工艺上的创新、颜色釉的变化,很多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的煤窑和建国瓷厂的柴窑没法比,传统的柴窑烧出来的东西很好看……很多消失了的工艺,现在很怀念。

           最感动的是陶瓷艺术兴起时的那种追求纯艺术的热情、气氛和思想。那时,大家不带任何目的地在一块儿玩陶艺,陶艺之火点起来,大家都很高兴,任汗水滴在泥土上,谁都没有想过要把作品卖个好价钱,只是把陶瓷当做是一门火的艺术和土的艺术。

           当下是60多年来最自由的时候,但很多人却自己放弃了自由,现在人做东西怎么好卖钱怎么做,自己给自己戴上钱的枷锁。像渣陶碗,现在已经做不出来了,人的观念变了。以前渣陶碗很便宜,现在会卖高价。现在人也总爱说“时尚”,时尚的本源是什么?是艺术。时尚会过时,艺术不会过时。渣陶碗的美还在这里,只是现在人不懂得这种艺术品质了,现在追求白、亮、细、薄,艺术没有这么白薄就好了。

           艺:无论怎样,现在的陶瓷市场倒是繁荣发展。您看这背后是不是也存在着经济的泡沫?

           姚:泡沫肯定要破灭的,只是时间的问题。陶瓷在景德镇有很大的误导,被误导成绘了画艺术。绘画艺术也好,但不能代替陶瓷艺术,因为陶瓷艺术语辩很丰富,做陶艺需要有泥巴的质感,用不同的泥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我在年轻人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懂陶艺,他们可能在作品上什么都不画了,但陶瓷的味道很足,而且他们的作品也取得了市场——不只是画的陶艺,真正的陶艺也有人欣赏了。

           艺:您怎么评价自己的艺术风格?

           姚:台湾杂志评论:“大陆陶艺,黑乎乎的,汉代风味”,这是从我开始的,“黑乎乎的汉代风味”是我以我的根对抗85新潮的西化的东西的结果。在国外的“现代陶艺”观念刚传到中国时,我感觉很兴奋,过一段时间,发现很多模仿地、反复出现地例式的东西,我便感觉很厌烦。我发觉传统这根线不能断。

    西方的现代派我很喜欢,但我做不了。我英语不行,闯不了世界。改革开放以后,要搞现代化建设,我决定就地开放,在景德镇找资源。有人对我说:“你的长处就是你待着不动。”他说得对,我就是这样以不动制动,因为我没有动的条件。人不到国外生活,无法体会到国外的情感,怎么做国外的风格?

           艺:您介意别人模仿您的作品吗?

           姚:本身就有能力的人不该跟我走,学我的东西更多应该是领悟我的思想。做艺术第一道功课是生活,是体验开始,没有感受怎么去创作?没有自己的感觉、感受,怎么去创造自己生活?怎么去学习别人?八大山人的作品越看越现代,但光学几笔是不够的,要知道他是明代后裔,他没有那样压抑在内心的感情,笔墨就不会那么有力。人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艺:您什么时候特别想创作?

           姚:我创作是种感情的需要,情感是我创作的动力,哭哭笑笑都是一种情感,都很美的。《愤怒自喻》是愤怒时创作的,这种丁字形在美术史上没有——国画出现丁字形是败笔,这就说,《愤怒自喻》从形式有了突破。我选择了刻板的人物形象,他头顶一把锉刀,这表现出一种感情的压抑,就像我和你吵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顶住了。

           80年代,我开始做这种胖胖的人体,创作《世纪娃》的时候,我就比较放松了,我选择了表现轻松、可爱的形象。童子、莲花、鱼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闻乐见的形象,象征了吉祥、纯真、君子……我用拉坯、卷缩的方法来处理泥坯,用泥条的连接和变化来表现陶瓷的泥味,青瓷表面的裂纹也让玻璃釉表现出了质感。我觉得青釉做的太完整感觉就很平淡的,没有深色、起伏不好看了,我使釉的颜色有起伏,就有轻松感觉,有韵律了。

           艺:您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姚:艺术创作中,我比较追求特立独行,走自己的路。我小时候画国画,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老师胡献雅,他告诉我四个字让我体会终身:“人各有体”。我这一生就领悟、贯彻这四个字的精神奋斗:坚持、寻找、磨练、顶住压力,不畏浮云、障碍,追求自己的自由,找到自己的身体。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身体,但不知道艺术也是这样。人最难就是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短处和特质在哪里。

           对传统、对现有的文化要“打”进去,不是走进去溜进去,开个后路进去、钻进去——那么做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要“打”进去,就算头破血流也得打,打进去以后还得打出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打出来,出来也有很多关——要突破别人的东西,创作新的东西。所以说,聪明做美术不一定是好事,就是这个道理。聪明的人不会傻傻地打进去打出来,他会溜进去溜出来,投机取巧。“打”字很重要,就一个蛮劲、蠢劲,没这个劲很难做好艺术。

           现在,我很高兴大家把我看成是有自己身体、脑袋的人。我能认识自己,做自己的东西,为陶瓷艺术增加点新墨迹。陶瓷这东西确实要认真对待,人会消失,变成泥土,但陶瓷作品万年不变,不能把作品留到身后让人骂。

           艺:找到自己的感觉以后,就在创作中刻意地将自我展现出来?

           姚:我喜欢研究釉,在瓷厂时我喜欢白釉,高白、好画,但在雕塑中,白釉就不够劲了,雕塑五分塑五分画,白釉对材料本体语言表现得不够。文革时喜欢青釉,后来做陶艺做胖人体。我做艺术没有很多地刻意。我喜欢选择很常见的形象,把喜闻乐见的内容、符号重新组合在一起,变成抽象的组合、梦境般的组合、打破常规的组合、不现实的组合、没有规矩的组合。我追求没有雕塑感的雕塑,雕塑多数要有体积、整体、分量、体面观。从山上滚下去不会损坏,这是雕塑一般概念里的好雕塑;我要反其道而行之:去除雕塑感,让它破碎、不完整,尽量简单。

           64年以后,我经历了一些变革,心里很压抑,我以前创作的风格是“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是很宽阔的;《自喻》是我创作的开始,那以后,我的心境用李贺的诗的意思来讲,就是:“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这就好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看见一点萤火,是一种压抑、难过的状态,但也有一种狰狞美——狰狞美也很美的。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了《愤怒自喻》,这个作品看似和现实世界没有联系,但却是和我的生活有联系的,这就叫创作。人必须有感情、有生活,看这个《愤怒自喻》上面有用枪打的釉洞,它是扎手的。

           50多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突然觉得:人啊,不要太认真了,自然点,轻松点,别太计较。调皮点、幽默点,对大家都好。这应该算是一种对自然地归回吧。我找到了一种轻松的生活心态,别太认真了,对谁都好。在《世纪娃》中,我找到了一种形式,这就是放松——形式不仅是形式还有内容、情感。直线不只是直线,直线刚直,正直,坚强、挺拔;曲线也有它的内容……自然感受自己的情绪、想法,把人们变成人们看得见的视觉现实,就是你的作品了。

           艺:您现在还有哪些创作计划要付诸行动?

           姚:我创作一直带着没有目的的目的,都随自己的意。人学东西多了要变,不停地变。人都有自己的天分,要找到自己,把它创作出来。人的天分,每个人不一样,每个时期也不一样。一个人可能一生都找不到自己,寻找完结的时候人就死了。

           我现在创作主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因为做着高兴——创作也是种情感的体验,我的《愤怒自喻》表达的就是愤怒,自喻后就没事了。79年,我听到一首歌:蔷薇蔷薇处处开/青春青春处处在/天公要蔷薇处处开/也叫我们尽情地爱……”我以前听的净是哀歌,感觉从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歌,那时候的感觉到一辈子都没尝过的愉快、流畅,我创作了《采葡萄》和《珍珠女》,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那样的作品我也重复不出来了。创作从感情开始,要发现、保护自己的感觉。我自己都重复不了我以前的感觉,我直到现在仍然在找自己的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1: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永康
      1942年出生,浙江宁波籍。现任联合国陶艺会会员(L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江西省雕塑艺委会主任、高岭陶艺协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1: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永康,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42年11月出生于江西南昌。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江西省教委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江西省雕塑学会副会长。
    他的艺术素养深厚,作品格调高雅而粗扩。1982年,姚永康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邀,创作完成了至今惟一的陶瓷美术片《瓷娃娃》主题形象的造型设计制作。该片荣获中国电影美术“百花奖”,英国BBC电视台制作了专题片向欧洲介绍传播,《人民日报》、《新民晚报》、《中国电影画报》等报刊纷纷予以报道。《中国之最》辞书以《陶瓷雕塑动画片的成功,开创了电影美术片的新领域》为题,将影片《瓷娃娃》收录介绍。
    1987年,姚永康设计创作的《百花女神》雕像,被作为历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杯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80年代中期,姚永康创作的陶艺作品《陶》,先后在全国各陶瓷艺术展评会上获得一、二等奖,1991年被美国艾力森美术馆作为首件中国艺术品收藏。其独创的富有汉代风味的泥板现代陶艺人物风格已深深地、广泛地影响了国内一大批中、青年陶艺家。他在城市雕塑创作上亦卓有成就。他的作品《智魔》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规划展览”大奖,《难忘的时刻》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优秀作品奖《陶与瓷》(与康家钟合作)系列组雕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比”优秀奖。他的城雕作品在浙江宁波,江苏南京、射阳,高淳,广东深圳、珠海及河北山海关等地陈列。江西省各景点与重点工程均有其得意力作。如南昌滕王阁有他的大型青铜浮雕,江西艺术剧院有他的汉白玉壁雕,八一大桥有他的青铜大狮等。
    在“1997年北京国际陶艺研讨会”上,姚永康被外国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第一位作者、作品”。近来,他的陶艺新作《与远古对话》将宇宙与生命,时空与自然、东方与西方文化、人类学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陶瓷文化与艺术又一新的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道,道艺术—倾听姚永康
    作者:《陶瓷收藏》



      姚永康,自署土人,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42年生于南昌,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在中国雕塑界具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世界影响。当代陶艺早期推动者之一,作品影响深远,我国权威杂志《雕塑》称他“是现代陶艺风格民族化的拓荒者”,国际陶艺界则认为他是引导20世纪现代陶艺发展的38名世界级大师之一。
      9月里一天,有幸和姚大师见面。倾听他的声音。
      口述:姚永康 记录、整理:《陶瓷收藏》杂志社。
      谁也想不到,这位网名“姚永康陶工”的70岁老人已经成了微博高手,在网络上有了不少粉丝,引起很大反响。《陶瓷收藏》:为什么名字叫“陶工”?
      姚:很多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包括一些网友。8月份开通微博时一开始为“教授”,后改为“陶工”,是因为我很喜欢陶工,尊敬陶工,搞艺术做艺术的人不必太清高,不要只想着文人、大师、教授……要知道,景德镇的辉煌历史是无名陶工创造的,而不是名人。尊敬陶工,就是尊重陶瓷艺术的本体,对陶瓷艺术的发展大有裨益。

      艺术质量与价格本应是一致的,但现实往往是两码事,这也许由此增加了艺术收藏的诱惑力与迷雾。如今讲名气、讲价格,不太讲艺术,金钱膨胀使艺术成了摇钱树。而艺术理论家多为捧场而忙碌,缺乏真正的艺术理论和批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偏离了方向。
      我小时候在南昌常看到八大山人的书画深受感染,欣赏八大山人的艺术与品质,而从来没有打听价格的多少。对艺术的正确评价很重要。关于这一点,我在微博上跟网友们有很多互动,也聊了很多,你们可以去看。
    《陶瓷收藏》:能谈谈你的艺术观吗?
      姚:从艺几十年,回想起来创作自由最可贵,自由创作很难得。以前几乎没有创作自由,现在有了自由,但是很多人为了利益又戴上了金钱的枷锁,抛弃了自由,做了金钱的奴隶。现在做陶艺的人,不必首先顾及自己的作品是否“现代”,否则往往会急于变现表面的“现代”,而忽视了现代陶艺的根本——“创新”。我们的传统艺术历来注重新意,现代陶艺当然更应该注重创新、创造,甚至是“革命”。提出“现代陶艺”不如推出“新陶艺”一词显得更确切、更有益处。创造的作品唯有新意,才有具有相当价值的可能。表面上像有现代陶艺的作品往往会是“舶来品”,或“模仿品”,现代陶艺作品首要就是要有个性,做得不像以往的作品,要有创新。我认为有时既不像传统陶艺作品,也不像现代陶艺的作品,反而往往就越具有现代的价值,有个性。“不像”应是现代陶艺最为讲究的,也是最难讲究的一点。
      《陶瓷收藏》:为什么人们说景德镇还只是工艺美术城市?
      姚:景德镇原来就是工艺美术城市,目前的陶瓷绘画还多属于工艺美术,跟纯粹的绘画是两回事情。纯绘画强调创作,强调画种的材料性,并不同于其他画种,重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思想性;工艺美术的陶瓷绘画可以把纸画移植到瓷器上。如属纯艺术的陶瓷绘画那就不容许了。记得我小时候看到搪瓷盆里绘有齐白石的鱼啊、虾啊、牡丹啊这些,并印有“白石老人画”和印章,搪瓷脸盘属于工艺美术产品,这样做不犯规,如果画在纸上作为纯绘画艺术来讲就是犯侵权不容许了。
      有必要从工艺美术向纯艺术过渡。就从传统绘画理论来说,景德镇很多人还只是处在临摹、模仿的阶段,还没有自立成体,成了体还要妙,方为“大师”也。
      小时候拜胡献雅为师,长大后进了陶瓷学院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受益匪浅的一句话,四个字就是“人各有体”。人都有自己的身体,但艺术很少人有自己的“身体”。
      《陶瓷收藏》:有人说,与佛山比,景德镇的雕塑明显衰落了。姚:与佛山相比,景德镇越来越强调绘画,瓷都要改为“画都”了。

      《陶瓷收藏》:为什么佛山不画呢?
      姚:这可能是佛山深褐色的陶和乳浊的花釉,不好画。
      人民广场上的陶瓷民俗群雕在全国雕塑界反应很好,甚至成了景德镇的城市标志,不知何故近几年来,却在这雕塑的前面再加了一个风格不相衬的瓷盘组成的生肖,好好的场景显得乱七八糟,降低了这个城市的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
      《陶瓷收藏》:您是怎么学习艺术的?
      姚:雕塑基本功是绘画。我小时候学国画,画花鸟,画写意,后来为什么不画了?是觉得前辈们的山太高,简直无法突破,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他们画得太好了,八大山人就更不得了了。在22岁的时候我放弃国画学西画,觉得可能20年后会有新的方法有所突破,哪知道数十年后在雕塑陶艺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艺术上有了自己的“身体”。早年学的国画道理在雕塑创作中得到反映。在某些方面自然地 用东方的国道颠覆了西方的雕塑理论。
      有人打听我的作品怎么做出来的,是看了什么样子做出来的吗?回答是:我看了国内外很多样子,然后回避它,和它们不一样,就是我的样子。
    《陶瓷收藏》:你作品的收藏情况如何?
    姚:收藏我作品的人有个特点:就是不要所谓的名人证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4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8-13 12:23 编辑

    中国陶艺人物——姚永康
    收藏人:金匠尚玉



    2015-04-27 | 阅:3  转:1  |   来源


      |  分享











    2003年工作照

    姚永康简介

    艺术理念:

    立于本土,顺乎自然创造陶艺。历经数十载的探索磨练,终于创造出一种写意随性的新的姚式陶艺风格,甚至于成了一种新的做陶模式,影响了国内一批现当代中青年陶艺家的做陶形式语言。

    艺术活动:     

    1、1982年,在第一部陶瓷雕塑、陶艺美术动画片《瓷娃娃》中任美术,该片获1983年中国电影美术片百花奖。

    2、1983年落成《陶与瓷》组雕(与康家钟合作主持),获中国首届城市雕塑评比优秀奖。

    3、1984年,《智魔》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规划奖。

    4、1987年,为中国电影百花奖设计奖品《百花女神》雕像。

    5、1989年,雕塑作品《陶》,获中国西湖美术节大奖。

    6、1999年,《瓷魂》组成的景点,获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7、2001年,陶艺作品《自喻》组雕、《世纪娃》,参加韩国首届世界陶瓷博览会的“20世纪世界现代陶艺展”。

    8、1986——2003年举行的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届美展上,连获优秀奖。

    艺术头衔:

    194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祖籍浙江宁波,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会员(LAC会员),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雕塑艺委会主任,高岭陶艺协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


    姚永康早期陶艺作品


    1981年《梦》

    1985年《陶》

    1987年《污染》,匣钵土

    1989《自喻》 1989年

    2001年《晨》

    陶艺《高嶺》系列篇


    2000年《高嶺》

    2001年 《高嶺》

    2006年《高嶺》系列年

    2006年 《高嶺》年

    陶艺《苹果》系列篇


    《青苹果》2001年,材质:高岭土,还原焰1320度

    2011年《青苹果》

    2013年《青苹果》

    陶艺《世纪娃》系列篇

    1997《世纪娃》

    1998《世纪娃》系列

    2002年《世纪娃》系列

    2004年 《世纪娃》

    2007年《世纪娃》

    2012年《世纪娃》

    2013年《世纪娃》
    陶艺《水》系列篇

    2006年 《水系列》

    2006年《水》系列,22x23x30cm

    2006年《水系列》,尺寸:22,26,18cm
    2012年《水》系列

    雕塑篇

    1982年 《陶瓷组雕-瓷》

    1982年《陶瓷组雕-陶》

    1988年 《人体》

    1989年 《男人体》
    2003年代
    通过姚永康教授的系列作品,走进姚永康,一同感受他的心灵世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30 15:01 , Processed in 0.1259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