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8|回复: 0

姚大的杂货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23 09: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大的杂货铺
    2015-08-23 01:38:22 来源: 西安晚报(西安)
    周澍
    北大街路东、离西一路口20多米处有家小店,那是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出门可见、抬脚就到姚大(短促的三声)的杂货铺。“×大”这是我们山西人对商号里掌柜的和高层管事的一种简称、尊称,后来也演变成对经商人的泛称。姚大的杂货铺就是一间门面房,里面正好对着一间柜房。那时商用门面房的建筑结构大都如此,不管是几间总会带着一间或一坡厦子房,只要门帘一揭从营业场所就进入了私密空间。
    姚大是我们晋南人,哪个县我不清楚,一张口说话那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就是身份的标签,让人有了乡党的亲近和信任感。他50多岁,花白头发,稀稀拉拉。不高的身材有些佝偻。常年待在那个少见阳光(坐东朝西)和窄狭的空间里,让他面呈黄白少血色、手脚也有些迟缓。姚大长着一张朴实、和蔼的老农脸庞,再加上诚信经营、灵活有方,四邻八舍都很捧场,生意一直不错。他能从解放前做到1956年公私合营才告老还乡,就很能说明问题。
    姚大的店铺和其他同业相似,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靠墙立着一个长长的货架(我们土语叫架搁),对着街面就是一个L形的、黑生漆罩面、非常结实的木柜台(我们叫铺柜)。如此一围,卖家就能前后相顾、左右逢源。可话又说回来,他真要碰上一个耍赖、拿上东西不给钱就跑的主儿,等从后面绕出来再撵就相差十多步了。但那时传统商家的店面布置基本如此,也是相互效仿或算做一种流行、时尚。
    货架上靠街面的大都是各种牌子的香烟、兰州的水烟丝、火柴、糖类(水果糖、冰糖、也有那种粘牙的灶糖——麦芽糖、白绵糖和红糖),以及白麻纸、黑麻纸、糊窗户的粉连纸、卷火煤儿的草纸、办红白事用的色纸,还有各种蜡烛、煤油灯具及部件、煤油、手电筒及电池、灯珠、盛甜面酱和芝麻酱的罐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了的。
    靠街面的短柜台上总有两三个用红布裹着的塞子塞着的大口酒坛子,旁边就反扣着一摞小粗瓷碗,一个白铁皮做的酒提子。这不但方便灌散酒的顾客,更利于那些行走中发了酒瘾者,一提子一两(16两1斤),站在柜前干咂个二三两来了精神,嘴一抹走人。
    往里还有一个大斗状的木箱子,那里面堆放着大粒粒的粗盐,叫做海盐。还有装着酱油、醋的大瓮,用两扇可以方便揭盖的木盖子苫着。上面放着竹子做的提子和铁皮漏斗,酱油的比重大,提子就小一些,一提子半斤。若记不清搞混了,用打醋的提子打了酱油,那姚大就赔了。

    酱油、醋和盐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隔三差五就得提个瓶瓶去找姚大,我们要唤他姚伯。他对我们态度和善,有时也问长问短。可价格不会照顾,也从不缺斤短两。那时回家的途中,我们总会在没人处偷着喝上两口酱油,对醋是没有热情的。这毛病直到我们院子索家自做酱油、眼见着热天里酱缸招得苍蝇飞恶心不已,才自动改掉。但对甜面酱、芝麻酱一类还是不会放过,总要伸长舌头舔上几回,咂吧咂吧味儿。还要把碗伪装好,不能回家叫母亲发现。这个毛病直到上初中后才不再为之。
    父亲是烟民,也经常打发我去姚大铺子买烟叶,是四川什邡产的那种卷烟叶。姚大会从铺柜底下拿出一个油布卷来,仔细打开后翻转着那把烟,要根据我拿的毛毛钱的多少,有选择地摘下几片烟叶来,并嘱咐我不要贪玩、快点回家复命交给大人。那烟叶怕干,父亲也会立即加工:把两片烟叶剪成10多厘米长的段状、去掉大的烟筋,用劲一搓就卷成一个黑烟棒。卷好的和未用的叶子也都用油纸包好,放到床下那潮湿的地上。
    姚大的杂货铺是那个时代商业的一种典型形态,颇有代表性,特为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0 02:19 , Processed in 0.0998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