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8-24 16:56 编辑
蓝萍与第一任天津市长黄敬的浪漫史(图) http://www.sznews.com 2008-12-19 08:31 深圳新闻网
文章摘自《姚依林百夕谈》 本书简介:姚依林是中共高层政要,八九十年代曾任国务院副总理、政治局常委,长期主管经济工作。这是一本对姚依林的访谈录。与众不同的是,它是由姚依林的堂妹姚锦与其所作的跨时两年、长达43次谈话的实录……
黄敬
1936年,他19岁,组织调他到天津新成立的中央北方局宣传部任干事。他的任务是协助编辑党的半公开政治经济刊物《长城杂志》半月刊。刊物前身是地下党河北省委宣传部办的《华北烽火》,此刊在刘少奇同志来津前就有,少奇来后方改组。刊物由两个人编,主编陈伯达,他是主编的副手。他的党的关系已由李常青交林枫,林枫带他去和陈伯达接上关系,受陈领导。当时陈伯达在北方局负责编刊物。北方局是分散隐蔽的,除了常去找他的陈伯达,一个人也没见过,编辑室即设在他的住处。 他从公开革命工作转为秘密革命工作。四妈和魏老太也随后去津,在英租界找到一所两间房的平房独院,住处偏僻幽静,在仁立毛纺厂后边。 陈伯达送所组稿件来,他便一篇篇地细读,删改增减文字,核对标点符号,有时需修改时略加修改,定稿后由他送到国民饭店楼下知识书店店主吴砚农处。这个书店地处闹市,对面就是国民大戏院,现为中国大戏院。吴砚农(地下党员,解放后曾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文革”后因半身不遂离休) 很有办法,稿子由吴找地方印刷。然后,他去取大样核校,之后再送吴砚农去印刷发行。所谓半公开刊物,外边可以买到,当然是半公开售卖,无合法执照;由于吴砚农有他的发行网,经他手是可以卖出的。
电影杂志封面上的蓝萍 刊物内容是形势分析,时事评论等,宣传党的思想路线。当时北方局办有内部刊物,即党刊《火线》,刘少奇同志常用“KB”笔名写文章。文章突出地反对党内的关门主义,宣传瓦窑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曾发表一文《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在半公开刊物《长城杂志》上,也常有少奇同志用“胡服”、“陶尚行”等笔名发表的文章。当时,他不知道是刘少奇同志写的,只知是中央代表写的。 这样忙忙碌碌地编刊物,有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为了掩护,也想多听多读,系统地学习一下经济学,通过在南开大学读经济系的六姐姚锦铭的私人关系,不需证明、文凭,考入了工商学院,读经济系二年级。这个学院是法国人办的,政治上很落后,他去上课,读到五年级写论文时,因形势变化,不得不辍学。
“我念了五年大学,没混上文凭!” 他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