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9|回复: 0

姚放 一位抗战老兵记忆中的1938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5
  • 签到天数: 333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30 10: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9-2 15:09 编辑

    一位抗战老兵记忆中的1938年
    这一年他背井离乡流亡半个中国 经历武汉轰炸长沙大火最终投笔从戎

    合肥在线  2015-07-24 12:09   稿源: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姚放,93岁,安徽巢湖人。
      姚放小时候在黄鹿小学上学,抗战爆发后流亡到安庆,得到张治中的照顾,不久后到湖南武冈参加黄埔军校19期学习,日本人进入长沙后,自己作为预备军开赴前线站岗放哨,抗战胜利后转到成都黄埔军校分校继续学习。毕业后在一个同学建议下回到家乡,后到河南考入中原大学,毕业后在河南进入地方工作。

      曾经做过新华社记者的姚老住在巢湖边的一间三间老式平瓦房里,退休后依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读书看报也是必做的事情。这张照片是老人从原来的学校档案里翻拍下来的,这也是他仅有的一张老照片,他原名叫姚鐄。





        1938年,对于巢湖人姚放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当年这位16岁的少年因父亲宣传抗战,一家人被迫背井离乡,顺着长江开始了流亡之路:一路上,他历经了武汉失守、日军沿着长江轰炸、长沙焦土抗战等一系列大事件。昨日,“格力·抗战万里行”采访组在巢湖市临湖路一小区内,见到了已93岁的姚放老人。他说,抗战初期的那些流亡的经历,最终让他明白,国难当头,中国已没有一处安定的地方,只有当兵抵抗才是正路。
        父亲宣传抗日被抓,一家人背井离乡
        姚放的记忆是从1938年上半年开始,当时巢湖被日军攻占。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私塾老先生,在目睹了日军暴行后,遂于课堂上向学生宣扬爱国抗日思想。没想到,这一爱国举动被当地的汉奸告密,驻扎在巢湖的日军将他的父亲抓到巢湖城内的宪兵队。
        “我们一家后来变卖了家产,才将父亲赎回来。父亲在宪兵队中被日军狼狗撕咬,回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一块好肉,差点性命难保。”姚放说,由于老家不能待了,他们一家开始了流亡生涯。
        为了逃离日军的进攻,姚放一家打算先是通过水路到达长江,再乘坐轮船经九江,准备前往当时的中部大城市武汉。
        沿着长江的撤退,经历了日军轰炸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占领巢湖、合肥后,着手以合肥为后勤基地,开始展开对武汉进行进攻,武汉会战即将打响。
        “当轮船快要行驶到武汉的时候,日本的飞机开始过来扔炸弹了!”姚放亲眼目睹日军飞机从头顶上掠过,船快到武汉时,他看见天上成群结队的日军飞机开始向长江内的轮船和武汉市区内丢炸弹。
        “日军飞机上大炸弹扔下来,长江里的水花溅多高,对岸的武汉市区里,不知道是炮声还是炸弹声,轰隆隆地响。”这些战争的场面,让姚放惊呆了:当时轮船距离武汉的码头还有一段距离,就不得不靠岸,让船上的人上岸躲避。在躲避过程中,年少的姚放看到天上还有一些飞机在追着日本飞机打。姚放说,“后来听大人们说,那些飞机是苏联人过来援华的飞机,专门为了支援武汉会战而与日军战斗的。”
        忘不了长沙城中的火光冲天
        姚放一家刚刚上岸,还没来得及进城,就得知武汉即将失守。无奈之下,只能再向南边逃。在逃亡的路上,一家人得知巢湖老乡张治中成为湖南省主席,于是,他们准备前往长沙。他们相信,有这位老乡在,长沙一定能够守得住!
        在长沙城里,姚放一家终于停下了脚步,他也继续进入当地的中学上学。安稳的日子刚刚过了一个月,生活的希望却被不久后一把大火彻底烧毁。1938年11月13日凌晨,为应对日寇的进犯,当时的政府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烧长沙的计划,整个长沙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
        姚放对于大火的场景终身难忘:那场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整个长沙城都是火光冲天,百姓挤得到处都是。虽然姚放一家人在大火前及时撤了出来,可大火熄灭后,他们却发现自己居住的房子已经化为灰烬,没了住处的他们只得继续流亡。
        “只有当兵抵抗才是正路”
        在姚放的记忆里,他四处奔波的生涯一直持续到1944年。当时,他们在湖南省内辗转多地,直到1944年4月流亡到湖南武冈。在那里,姚放毅然选择了考军校,并成为一名抗战军人,由于文字功底不错,他成了校对员。
        在军校里训练的时候,为了防止日军的偷袭,学校迁至武冈山口桥,每天由这些学生兵站岗放哨修筑工事。姚放说,“那时候,我刚从一名学生变成一名士兵,枪都打不好,为此还挨了处罚。”姚放还记得有一天夜里站岗时,枪不慎走火,为此,他被长官罚禁闭一天。
        抗战结束,姚放被分配到一线部队,因为讨厌内战,他离开部队回到老家巢县。在巢县老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考取中原人民大学。毕业后,在河南省工作至离休。
        在姚放老人的家中,摆放着一张抗战时期的戎装照,那是他从档案资料中翻拍后重新放大的,这也成了他军旅生涯中唯一的回忆。说起最终放弃了继续求学,拿起枪成为一名军人,姚放说:“抗战开始后,我们从巢县老家逃出,一路上,居然没有一处能够落脚的地方,我寻思着不能总是跑,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当兵卫国就是自己的义务。”
        本报记者 李磊/文 吴芳/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4 12:59 , Processed in 0.1304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