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惊醒舒曼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12-11 09:38:40 分享到
□姚秦川(陕西)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他一生创造出了多支经典的音乐作品。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一个人的慧心教导。 舒曼从五岁便学习钢琴,七岁开始学习作曲。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弹奏钢琴的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造诣。母亲为了让舒曼在演奏方面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他师从维克先生继续深造。 刚开始上课时,舒曼还能用心听讲。不过几节课之后,舒曼便觉得老师讲的东西太过“小儿科”,不仅和自己此前学到的没有太大区别,有的甚至是自己早已经熟练掌握的曲子。时间一长,舒曼开始听得心不在焉。有一次,竟然没有按时去上课。 就这样,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总感觉已经学到了全部本领的舒曼,表示出想要回家的念头。有一天,他对维克先生说道:“老师教的所有曲子,我都能娴熟地演奏出来,所以,我认为自己可以出师了。” 面对弟子这种浮躁的心态,维克没有当面批评。他思忖后,微笑着说:“既然你认为已经不再需要老师的教导,那我也就不再勉强。为了表示老师的一片心意,我打算亲自弹奏一支曲子,就算当作礼物送给你吧。” 第二天一大早,舒曼来到老师的房间门前。不过,老师并没有让他进去,而是嘱咐他站在门外用心倾听。随后便从老师的房间里传来一阵激昂的钢琴声,整支曲子弹奏得行云流水,热情奔放。舒曼打心眼儿里承认,老师弹奏得确实比自己要出色许多。 演奏完毕后,老师让舒曼进入到自己的房间。进去后,让舒曼大吃一惊的是,坐在钢琴前面的,竟然不是老师,而是一直被他嘲笑弹琴水平很差的“师兄”。显然,刚才从房间里传出的,那首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钢琴曲,就是出自师兄之手。 看到师兄弹奏得如此出色,平时却表现得那样谦虚,自己才略学皮毛,却自以为是地认为不再需要老师的教诲。想到这里,舒曼顿时变得面红耳赤,他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最后,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了自己想要继续学习的真切愿望。 从那之后,舒曼摒弃了浮躁的毛病,虚心跟随老师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并创作出了《蝴蝶》《狂欢节》等影响广泛的代表作。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当面对他人犯错时,旁观者别一味地批评。其实,引导教育往往比批评惩罚更有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