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5|回复: 0

“慎宜轩”及其主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7 12: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1-7 12:53 编辑

    “慎宜轩”及其主人

    胡堡冬
        ○姚莹故居慎宜轩
        ○姚莹




        还是在寺巷,还是那么的清静与清幽,在距潇洒园不远的地方,就是姚莹的故居——慎宜轩。
        无痕的岁月拂过了抗英名臣姚莹的故居——慎宜轩,那片老宅,已然有了沧桑感。慎宜轩是典型的桐城本土建筑风格,小瓦青砖,木构架抬梁式结构,现仅存前后进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可以由此推想,这座老宅的早期结构应有三进,而旁边的回廊古色古香,幽深曲折。前有一过道,由此进入寺巷。慎宜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产权被收归国有,由当时的桐城县米厂辟为办公地点,部分改为米厂的生产车间。现保存的只是主体,四合院、天井、回廊等。
        这座老宅的兴建,应在姚莹的爷爷姚斟元手上。那时,姚莹的曾祖姚范是乾隆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因此家道很殷实;而到了他的父亲姚骙时,家道已经衰落,以至客游广西、浙江、江苏、山西、江西、广东近30年,以养家糊口。姚莹的母亲是张氏,乃老宰相张英的孙女儿,知书识礼,秀丽端庄。她为姚家生下四个儿子,分别是姚朔、姚銮、姚莹和姚四和;老二和老四,早年夭折。
        “慎宜轩”不是姚莹起的名。道光二十九年(1849),姚莹六十五岁时,心灰意冷地辞去蓬州知州,回到桐城老家,对这幢祖传的老宅进行了修葺。姚莹感到人生很累,他对大清王朝也失望了,所以才把老宅进行了修缮,以便安度晚年。他在《十幸斋记》中这样记叙道:“十幸斋者,幸翁自名其室也。”他说一幸是“生在桐城文物之邦”;二幸是姚家代有名贤,学问文章,道义宦绩,渊源自有。三幸自己一试得举,一试成进士。四幸方少出仕,周历世事。五幸有林则徐、陶澍、刘鸿翱的三公举荐,天子用之。六幸天子念其劳,为之昭雪。七幸出关,了解了西至喀木,了然可征。八幸全身而退。九幸贫士禄养,不使途穷。十幸有妻偕老,诗礼自好。
        慎宜轩的回廊似乎仍有主人雄健的脚步声,抑或是姚莹吟诗弄月、习武练剑的韵律之声……在桐城,透出这样古朴和沧桑的旧宅故园太多太多了,这也说明,桐城真是人杰地灵之地,也难怪乎,有“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之美誉。“十幸斋”到了姚莹的孙子姚永概的手上,才改为“慎宜轩”的。姚永概兄弟五人,姚永楷、姚永朴、姚永概、姚永棠、姚永樛,他们都在这里出生。门前这条僻静的寺巷,以及这幢老宅,留有他们童年的身影,留有他们的读书声。屋内曾悬于堂前的那副对联,“门前青竹邀君子,窗有红梅见故人”,足以说明姚家后人对老宅的情感和用心了。“君子”和“故人”,当然说的就是姚莹,以及这个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姚家祖先。
        姚莹已走入那个风雨飘摇的历史,而历史则叩之有声……
        满含沧桑的慎宜轩
        手握枪杆子和笔杆子的姚莹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名叔,亦号展和,晚号幸翁。在桐城众多的文人中,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摇笔杆子,且有雄才大略者实不多见,而二者皆有建树者更是寥寥,姚莹是当之无愧的。姚莹师从桐城派宗师姚鼐,但姚莹最崇敬古人贾谊和王守仁。嘉庆十三年成进士后,他先后当过福建平和、龙溪、台湾,江苏武进、金坛、元和等县知县,道光十八年(1883)擢升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这些只是他官宦生涯的一个轮廓,三十多年的仕途,他轰轰烈烈过,也起伏过。但不管怎样,姚莹始终恪守桐城文人的清廉与操守,表现出卓然不凡的经世才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列强企图占据台湾,并以台湾做跳板,图谋控制沿海。姚莹和总兵达洪阿一起,不惧列强,积极训练水师,筹措粮饷,组织军民构筑工事,并设计谋,多次把英国战舰击沉,成功俘获英军头目颠林等一百五十多人,开创了中国人第一次打败洋人于海上的战例。由于姚莹有勇有谋指挥得当,御敌于海上,威震敌胆,被朝廷赐予二品衔和云骑尉。然而,每逢国难当头之时,有仁人志士和英雄为国赴难,也有投降卖国者登台表演。颜伯寿、杨国祯、怡良等一批投降派和英国领事璞鼎查串通一气,诬说姚莹冒功领赏,道光帝下令将姚莹革职被捕入狱。当姚莹被押解内地时,台湾的军民纷纷围住官衙,要求释放姚莹。邓湘皋在《公论二首》诗中写道:“悬军海外戒飞腾,一战方酣谤议兴。宋事真宜诛贯黼,汉家原不惜金缯。漫云却敌开边衅,已见休兵议岁增,今日累臣心迹白,似闻公论惜贤能。”不久,姚莹获释,道光帝把姚莹贬到四川,至此,姚莹的人生走入又一个湍流之中。
        四川总督宝兴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他以为,所有的官员都像他一样的贪婪,他公然向姚莹索贿,问道:“听说台湾盛产黄金,是吗?”姚莹知他的目的后,正色说道:“姚某做官二十年,不知有此。”宝兴很没趣,便怀恨在心。这时正赶上西藏乍雅大呼图克图和副呼图克图争权争利,纷争激烈,宝兴就派姚莹去处理。姚莹一路翻山越岭,过雅安、卢定、察雅,翻越怒江山……不畏高原反应,饮食不习惯,深入藏区,往返数千里,成功调解了喇嘛之间的内讧。在入藏期间,姚莹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记述了入藏行程、沿途民俗、地域风貌,并从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物矿、地缘等方面,对印度、英、俄等国对西藏的政策进行了考察论证,写出《康猷纪行》。这本书至今仍是对西藏研究的重要参考。姚莹的文章刚健雄阔,精于议论。特别是记叙文和传记文字,写得情感丰富,叙事清晰,是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姚莹文韬武略,爱国情赤,是桐城派文人中的典型代表。当我们在“慎宜轩”留连时,依稀感觉到这位爱国者搏动的剧烈心跳!
        慎宜轩是文化的摇篮
        慎宜轩,不止是姚家的祖宅,而且是一座文化的摇篮!走入故居,你仿佛能听到姚家人一脉绵延的读书声,嗅出历史的研墨之味。甚至,能感受到晚清帝国在挣扎中,姚家弟子作为臣民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姚莹育有一子,这便是姚濬昌。姚濬昌是晚清同光体诗人,其诗风灵动大气,晓畅清寒,很多诗歌直视民间疾苦。早年曾被曾国藩招入幕府,在这里他度过了五年时光,接触了很多精英,如曾门四大弟子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等,在他们身上,姚濬昌学习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曾国藩还引荐他师从西南大儒莫友芝,此后,受曾国藩奏荐,初补江西湖口知县,调安福,继为湖北竹山、南漳知县。姚濬昌所任之地,办教育,修水利,廉政清风,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戴。在江西安福任知县时,他亲自编纂了《安福县志》。
        姚濬昌育有五子二女,姚永楷、姚永朴、姚永概、姚永棠、姚永樛,他们在慎宜轩里出生,并在这里接受私塾教育。其后,姚家一度迁居桐城的挂车河居住,而姚濬昌的个人命运也在官场起伏中,几度回挂车河赋闲。姚濬昌的大女儿嫁桐城派的殿军人物马其昶,小女儿嫁给了江苏南通诗人范伯子。有意思的是,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范伯子皆出自于姚濬昌的好友,桐城派后期大家吴汝纶的门下。而更为有趣的是,姚濬昌的小女儿姚倚云,就是经吴汝纶牵线,嫁给了他的弟子范伯子。其时,范伯子妻子刚刚去世,吴汝纶赏识他的才华,更同情他的遭遇,一连给姚濬昌写去九封信牵线搭桥,最终成就了这桩婚姻。范伯子来到江西安福的姚府,他心情忐忑地吟诵道:“顺康元老家,乾嘉大儒系。道咸名公孙,同光诗人子。蔼蔼敦诗媛,持以配当世。”姚倚云与范伯子诗书唱和,恩爱有佳,共度风雨人生。当时,近代轻工业之父张謇在南通创办女子师范学校,姚倚云担任首任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她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开辟了近代中国女子师范教育的先河,展示出桐城人非凡的才华!
        说慎宜轩是文化的摇篮,一点都不为过。姚家明清以来,家学深厚,代代传承,使得姚永朴、姚永概、姚永楷都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1909年,清学部大臣奏荐姚永朴为学部咨议官,后来教授京师法政学堂;1914年,应聘北京大学,任文科教授。清史馆长赵尔巽复聘其充清史馆纂修,编撰《清史稿》 四十余卷。姚永概1903年,任桐城中学堂总监之一,又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后来被公推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国民初年被严复聘为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徐树铮在北京创办正志学校,聘姚永概为教务长。他是安庆一中的创办者,一生著述等身。姚永楷著有《远心轩遗诗》、《幸余求定稿》十二卷。姚倚云著有《蕴素轩诗集》十二卷,《沧海归来集》十卷。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亦如美丽的星辰,有着独特的光彩!
        慎宜轩,虽然已成为文物古迹,而历史则叩之有声……
        □胡堡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5:22 , Processed in 0.1371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