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0|回复: 0

由姚文然《趵突泉》诗说开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半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7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3-2 1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姚文然《趵突泉》诗说开去
    2016-03-01 14:15 来源:济南日报 





    □张辉

    济南泉甲天下。古往今来,济南泉水受到无数文人雅士、智者贤达的关注与青睐,他们的歌咏品题不胜枚举。然而,也有众多的泉水诗沉睡在浩繁的典籍里,埋没在岁月的风尘中而鲜为人知,其中不乏名人佳句。姚文然的《趵突泉》诗便是其一:“趵突泉源出太山,三泉喷出雪潺湲。荒楼蔓草秋风急,传是沧溟昔闭关。”其实,何止这一首诗,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诗人,有《姚端恪公集》四十八卷传世,其中诗集十二卷。遗憾的是他的诗作并未引起后人重视,这与其实际创作成就并不相称。但他入清后官至刑部尚书,以为政清廉宽平,有胆有识且具担当而为时人所重,是当时政坛的风云人物。清初,一个姚文然,一个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而负清名,号称“姚魏”(亦指姚黄魏紫之美意)。文人大作被世所遗,一介书生敢于担当却为后人所传颂,实不多见,耐人寻味。

    姚文然(1620-1678),字若侯,号龙怀,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崇祯癸未(1643)进士,顺治五年授礼科给事中,寻改工科,十年迁兵科给事中。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十年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十五年授刑部尚书,十七年卒,谥端恪。顺治五年秋,姚文然曾任山东乡试正考官来济南,这首《趵突泉》诗当作于此时。(侯林、王文著《济南泉水诗补遗考释》)

    好一个姚端恪,“敢言”基于自身端正,而“担当”则非恪尽职守而不能。“文然清介,里居几不能自给,在官屏绝馈遗。晚益深研性命之学。”(《清史稿卷263·姚文然卷》)顺治八年,世祖亲政,姚文然上疏请求让都察院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按照六个等次考核,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灾,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以减轻百姓负担。他还向朝廷建议要加强对南粮北调新条例的检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审计,防止地方官吏在新条例初期实施中利用百姓尚未知晓而重征、多征。针对官场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推诿拖拉,提出“案牍烦冗滋弊,一部可逞结之事,即应一部逞结。”姚文然在任上多有上疏,甚至包括皇上本人。康熙十三年孝诚皇后驾崩,暂且停殡于巩华城,孝诚皇后是康熙的第一位皇后,皇上与之感情很深,多次去看,姚文然深觉不妥便上疏劝谏,并且引用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听取了魏征的建议拆毁望台的事情来比拟,康熙忍痛接受了他的建议。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后,当时正在更定法律,姚说:“刀杀人一时,法令杀人万世,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查考研讨,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的案件得到公平判决,回去就面有喜色;而曾经怀疑有冤情,力争而没有成功,每每退下后则是长跪自责。

    “荒楼蔓草秋风急,传是沧溟昔闭关。”白雪楼犹在,而李攀龙已古,不知姚文然写这句诗时是何心境。时过境迁,今非昔比,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为官之人,在其位必谋其政,断不可尸位素餐。袖里珍奇五光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担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实现“中国梦”的千秋大业中不是更需弘扬和传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 07:47 , Processed in 0.0985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