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医生的廿六载守望
发布时间: 2016-03-21 13:55: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张培坚 |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拂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卫生院时,第一拨病人已经赶到了挂号处,以便早一步挂上卫生院院长姚亚强的中医理疗科门诊号。此刻,姚亚强也走出了位于余姚城区的家门,先骑公共自行车,再转乘公交车,赶往位于四明山之心的大岚镇。 山路弯弯,公交车要开行一个多小时,姚亚强知道,病人期盼他早点出现在门诊室里。 26年前,姚亚强从余姚卫校毕业后就结缘四明山区,先后在晓云卫生院、鹿亭卫生院和大岚卫生院工作,时光荏苒,当年的青春小伙如今已成中年大叔。 平均海拔550米的大岚镇面积近64平方公里,辖14个村庄,且多散落在山坳之中,村民到城里看病十分不便。医者仁心,为了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姚亚强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成长为一名多面手,不仅会看内科、化验、针灸,还会正骨、拍X光片,让不少身患重病、急病的山民得到及时救治。 在他的手机里,保存着两千余位村民的手机号,记录着村民的病情、住址等信息,只要输入关键字,村民的电话就会跳出来,方便回访。姚亚强开设了“流动医院”,身体行动不便的村民,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上门进行诊疗服务。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则尽量少开药、开廉价药。 “姚院长是我们村民的健康卫士!”说起姚亚强,石鼓村的沈金叶老人连连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由于患有腰椎管狭窄,沈金叶老人双腿浮肿的如同小孩子的腰,只能长期卧床,靠老伴照顾。姚亚强将其列为巡诊对象,隔周便上门给沈金叶老人进行免费理疗。 5年前村民鲁国祥因脑出血生命危在旦夕,面对五六万元的高昂治疗费,贫寒的鲁国祥只好放弃治疗,被家人接回大岚卫生院。姚亚强没有放弃,经过46天的治疗,仅花费了四千余元,将鲁国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康复后的鲁国祥重回田间劳作,每次有农产品收获,都要给姚亚强送上一点尝鲜,为了不辜负人家的一片心意,姚亚强只好先收下来,然后再送给鲁国祥米、油等生活用品…… 山中长期的诊疗让姚亚强发现不少山民被关节痛、神经痛等病症折磨,一次偶然的机会,姚亚强发现小针刀对这些病症有不错的疗效,于是前往北京、南京等地拜师学艺,并以身试针,真切感受其中的奥秘。学成归来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使用小针刀技术累计给一万四千人次治疗,不少省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 姚亚强的门诊每天限号30人,但病人往往要超出近一倍,不少患者不惜花几个小时搭公交车来,姚亚强不忍心让人家白跑,总是安慰久等的患者说,“您放心,不管多晚,我总会给您看的”。看病期间不忘和患者开开玩笑,缓解他们因病痛和等待带来的紧张焦虑感。考虑到有些候诊的老人不舍得花钱吃饭,姚亚强在诊室里总会备上饼干点心,给病人充充饥。而每天午饭时间,姚亚强总是最后一个出现在食堂里,同事吃过所剩不多的菜早已冰凉。 名气大了,诱惑自然也来了,多家民营医院邀请姚亚强加盟,开价三千元一天;名气尚不如己的同门师弟开私人诊所,一年赚两三百万……这些都没有打动姚亚强,仍默默坚守在大山卫生院里,“宁波好人”、宁波市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浙江省优秀基层医师等荣誉称号是对他最好的褒奖,“村民曾联名给卫生部门写信,要我留下来,他们需要我,我也放不下他们”,长相憨厚的姚亚强一脸坚定的说道。(图/文 张培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