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0|回复: 0

姚德胜:从“资政第”走出的“锡矿大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48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3-26 09: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德胜:从“资政第”走出的“锡矿大王”
    大洋新闻 时间: 2016-03-2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卜松竹



      据说在20世纪初的马来西亚客家人群体中流传着一句话:“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福建人占埠。”可见客家人在当年下南洋,开辟海外时的创业和开拓精神。广东籍著名侨领姚德胜,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卜松竹
      19岁下南洋
      终成“锡矿大王”
      “资政第”位于广东平远县大柘镇高甸村,为三堂四横的传统客家围龙建筑,占地3550平方米。这是曾被人称为“姚百万”的姚德胜的旧居。根据其后人的说法,这旧居是姚德胜在南洋发家后,1895年回来建造的。资政第中,主堂墙体多用彩绘,天井沿及檐阶通道等都铺砌有花岗岩条石,做工非常精致。
      据介绍,1859年生于高甸村的姚德胜,在这里度过少年时光。19岁那年,和那个时代众多的客家男子一样,他跟随同乡的“水客”下南洋,去马来西亚谋生。当过矿工,做过小贩,最终成为蜚声中外的“锡矿大王”。
      华侨中的传奇人物
      姚德胜是个特别有心的人物,他在初下南洋在矿山工作期间,除了自己的业务之外,对开采矿产的各个部门都很留心,仔细观察它们的协调工作的情况,研究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后来他转行作小贩,逐渐有了自己的店面,积累了一定财富。由于他过人的交际能力,很快与当地马来人打成一片。
      熟悉了当地情况之后,他果断投资前景看好的锡矿业。日积月累,仅其矿山就雇佣工人3万余人。他使用先进的采矿设备,很快使怡保的锡矿产量跃居马来西亚之冠。
      学者吴飞考证,1892年6月,怡保发生大火灾,大量店铺和民居被烧毁。当地政府为了重建城市,规划了一片新市区,但因地处偏僻,少人问津。怡保当局邀请姚德胜带头出资,他应承下来,在规定时间内新建了300多座店铺,并在河对岸打造了一条长达一公里,全部由两层商业用房组成的新街道——姚德胜街——当地人称之为“富豪之城”。
      为此,英皇赐予姚德胜“和平爵士”的称号。1905年他又为怡保市建了一座剧院,马来西亚国王以鸣礼炮19响的礼仪接见他。这在当时都被视为前无古人的殊荣。
      吴飞称,1900年,平远大旱,回到国内的姚德胜组织各界人士赈灾,获得极大好评。他的义举被上报后,光绪皇帝赐给他“乐善好施”的匾牌。山东黄河决堤,姚德胜汇款6万银元救灾。山东灾民为此给他建了一座“恩公庙”。
      姚德胜是第一批回老家在农村发展工业的人。1910年他在家乡开办了第一家纺织厂,吸引了200多位无业青年当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销往赣南地区。
      辛亥革命时,姚德胜捐献7万银元作为军饷。民国成立后,他被孙中山特颁一级“嘉禾勋章”。英皇、马来西亚国王、光绪皇帝和孙中山的数重嘉奖,令他成为了海外华侨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8 01:12 , Processed in 0.1303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