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9|回复: 4

姚品侯赠龚望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3-30 09: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品侯赠龚望诗
    今晚报新媒体2016-03-29 10:42:46


      姚彤章,字品侯。吾邑世族,居旧城鼓楼东。姚氏喜收藏,书画而外,兼及金石、古陶等,并皆有考证,惜未能梓行。曩见姚氏于丁丑秋九月书赠先师龚作家诗作:“无事萧然静闲关,自磨残墨写青山。写成换酒西村去,醉折黄花独自还。濛濛疏雨卖花声,难遣春愁三月情。一卷新诗千遍读,许多惆怅为君生。我为年华亦善愁,清词不厌百回沤。乌丝细摘关心句,吟向春风小竹楼。梦绕青山二十年,广陵新月秣陵烟。何时携手江南去,同泛桃花酒一船。秋声惟有夜窗知,人籁何如天籁奇。松韵如簧蕉当鼓,任他雨打与风吹。”
      姚氏殁后,所藏散失,先师收得其藏《随修孔子庙碑》拓片,有跋:“《随修孔子庙碑》吾邑姚品侯先生故物,手自题墨。甲午五月,某估曹送来,以一千元购得之。时两个烧饼之价,玉面一斤之值也。册尾钤小印,曰‘辛苦得来’……”姚氏一目微眚,书法师从赵元礼,其作健而雅,有出蓝之誉也。


    姚彤章

    姚彤章,字品侯,号研曾,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监生出身,工诗文,善书法,与李叔同同出于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的赵元礼门下。

    姚彤章是天津"世进士第"鼓楼东姚家后人,长芦纲总姚学源的长子(过继姚剑泉为嗣)。清宣统年前后,曾宦游鲁西南。民国初年,任天津营务处承审。轰动津城的宫北大街春华银号大抢劫案,由他与朱承审结,抢劫犯戴魁一被处决。1917年天津闹大水,他任河务局长。后被先后调至唐山、青岛。

    姚家官宦大户,与军机大臣、大学士、同治皇帝老师李鸿藻,咸丰末年八大"顾命大臣"的焦佑瀛,同治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的李筱楼(李叔同的父亲)等,多是亲上加亲的关系。与天津严家、华家、梅家、徐家、朱家也有通家之好。家族之间往来十分频繁。

    姚彤章年轻时,姚家请善书能诗、学识广博的赵元礼在其家教家馆。因李叔同的二嫂是姚家的姑奶奶,李叔同常去姚家,于是也拜赵元礼为师,主要是向赵学习古典诗词。同列赵先生门下的自然也有姚彤章和他的弟弟姚彤诰,另外还有李鸿藻的三子李石曾和朱易谙(朱宪彝的父亲)等人。姚彤章比李叔同年长6岁,两人志趣相投,甚为要好,早年的诗风、书风也有某些相近。

    姚彤章平生酷爱金石,收藏文玩、书帖、字画颇丰,鉴别能力甚强,这一点与年轻时的李叔同也有共同点。民国年间发行的《河北博物院院刊》和《美语画刊》中均刊有姚彤章提供的藏品,并载有他撰写的有关文物鉴赏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史上天津名门世家 鼓楼东姚家


      鼓楼东姚家
      大约在18世纪中叶,也就是清代的乾隆年间,天津府属下的沧州迁来了一户扶老携幼的人家,姓姚,原籍浙江余姚。据说,姚姓在浙江的始祖名姚凤,虽说是个历代读书之家,但屡试不第,只能依靠几亩薄田勉强糊口。乾隆年间,朝廷大兴文字狱,株连九族,不知缘何姚姓也被牵涉进去。为了躲避这场灭门之祸,姚姓第四代不得不举家北上。先是来到沧州,不久又迁居到天津,居住在东门外的袜子胡同。
      到了19世纪初的嘉庆年间,姚姓稍有积蓄,于是用廉价购得天津城里鼓楼东路南,杠张胡同北口迤东的一所宅第。这所宅第原是明末清初天津首富徐姓宅院的一部分。当年,徐姓宅院占地十亩,四面临街,院内有大小房屋400余间,整个建筑富丽堂皇,而且廊轩堂庑,亭台阁榭,戏楼花厅,无一不备。后来徐姓家道中落,族人析产,宅内分为五户居住,另有12处小铺面房,分别出售;但大部分为姚家所购得,后世遂在此定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9: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山警察局长姚彤章

    姚彤章(前排左二)


        1924年任直隶省唐山警察局长
        姚彤章(1874一1940),字品侯,号研曾,天津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监生出身,曾任天津营务处承审,河务局长,唐山警察局长,天津美术馆馆长,河北博物院副院长、代理院长、院长,中央研究院考古研究员等职务。善诗文、书怯,与乡贤李叔同同出于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的赵元礼门下,为天津“城南诗社”成员。著有《朗山诗草》、《稔斋诗草》等。
      姚彤章是天津“世进士第”鼓楼东姚家后人,长芦纲总姚学源的长子(过继姚剑泉为嗣)。清宣统年前后,曾宦游鲁西南。民国初年,任天津营务处承审。轰动津城的宫北大街春华茂银号大抢劫案,由他与朱承审结,抢劫犯戴魁一被处决。1917年天津闹大水,他任河务局长。后被先后调至唐山、青岛。
      姚家官宦大户,与军机大臣、大学士、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咸丰末年八大“顾命大臣”的焦佑瀛,同治进士、曾任吏部主事的李筱楼(李叔同的父亲)等,多是亲上加亲的关系,与天津严家、华家、梅家、徐家、朱家也有通家之好,家族之间往来十分频繁。
      姚彤章年轻时,姚家请善书能诗、学识广博的赵元礼在其家教家馆。因李叔同的二嫂是姚家的姑奶奶,李叔同常去姚家,于是也拜赵元礼为师,主要是向赵学习古典诗词。同列赵先生门下的自然也有姚彤章和他的弟弟姚彤诰,另外还有李鸿藻的三子李石曾和朱易谙(朱宪彝的父亲)等人。姚彤章比李叔同年长6岁,两人志趣相投,甚为要好,早年的诗风、书风也有某些相近。
      李、姚二人交情深厚。李叔同皈依佛门后仍不忘旧情,1932年曾写信托其俗侄李麟玺将一部《梵网经》转赠姚彤章。1941年春,姚彤章给在闽南的弘一法师寄去一首祝寿诗:“仙李盘根岁月真,千秋事业有传薪。残山剩水须珍贵,稽首慈云向永春。”诗中称赞弘一的才气和对佛学的贡献,表达了他对这位契友、高僧的仰慕之情。
      姚彤章平生酷爱金石,收藏文玩、书帖、字画颇丰,鉴别能力甚强,这一点与年轻时的李叔同也有共同点。民国年间发行的《河北博物院院刊》和《美语画刊》中均刊有姚彤章提供的藏品,并载有他撰写的有关文物鉴赏的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9: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叔同与我家的关系
    姚惜云
        李叔同,名文涛,别署息霜。同我大姑丈李文熙〔字桐冈,清末秀才,民初濡医)乃异母兄弟,桐冈行二,叔同排行第三。他生来性敏多慧,明悟绝人,兼勤学不倦,博览群书,过日成诵。时我家设馆,聘宿学潇士赵元礼(幼梅)先生任西席,他时来求教,向赵师学作赋、填词。
        我表伯李坦派(石曾,也是我的三姑丈),不时来津,同我伯父姚彤章(品侯)、我父亲姚彤谙(召臣)及李廷玉(实忱)、朱易谙(朱宪彝之父)诸人,均属近亲挚友,相交甚厚。他们相聚时,高谈阔论,切磋唱和,也促使李叔同的学识进,曾得到赵幼梅先生的赞扬。
        他具有艺术才华,能书善画。与当时社会名流,如金石家王襄(纶阁),书法家孟广慧(定生》、华世奎(弼臣),画家马家桐(景含)、徐士珍(宝如)、李采亥,诗人王新铭
      (吟笙),印人王钊(雪民)诸资,均有来往,终年盘植,不耻下问,学与日增。但是个人见解,另有独到之处,所以他的诗、词、书、画、印刻无一不精。此外对古代金石、文玩、碑帖、字画之真胭,有鉴别能力,百无一失。在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前,公认为天津一才子。
        虽是出生在旧封建官僚家庭,但他不受旧礼教约束。旷达惆倪,不拘小节,待人接物谦恭和蔼,不分贫贱一视同仁。暇时亦涉足声色场中,秦楼楚馆、歌合舞榭,时见其足迹。酷嗜戏曲,曾结识孙处(菊仙,即“老乡亲”)、杨小楼(“小杨猴”)、刘永奎等诸名角习京剧。遇有义演,即粉墨登场,曾票演《落马湖》、cm蜡庙》武生戏。对梆子坤伶杨翠喜(名画家张度虎精品杰作《升官图》主要人物)技艺,备加欣赏,三五日必去捧场。他二十六岁时,仍忆杨翠喜,写有〔菩萨蛮二一阅:“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用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嫂。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晓风无力垂杨嫩,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低,江南杜字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蛛。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旅居上海时,与沪.上著名两诗妓素馨吟馆主朱段百和雁影女史李苹香,过从甚密,相互酬和结为诗友。
        戊戌政变,李叔同避祸离津去沪。进南洋公学,与黄炎培、邵力子同是进步教育家蔡元培(孑民)先生门生。受蔡氏爱戴,以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品格高尚,誉为品学兼优高材生。课余,为各报刊撰文宜扬爱国思想。数年后,母丧,护送灵枢返津,安葬毕,旋即起程东渡日本,肄业于上野美术专门学校。
        李叔同寄居沪杭时,天津家属及亲友,时常接到他来函,或谈学问,或叙家常。泊三十九岁(1918),在杭州虎跑寺披细刹度为僧饭依佛门后,长时间与夭津书信中断。直到芦沟桥事变后(1937),已近花甲之年,才同他七侄李麟玺(晋章,我大姑母第二子)通信,问询旧日亲友情况。钢笔行书书法欣赏。
        民国三十年(1941),他住闽南安灵应寺,时值六十二岁寿日,我伯父寄去贺诗一首。诗日:“仙李盘根岁月真,千秋事业有传薪。残山剩水须珍贵,柳首慈云向永春。”
        他给七侄信中,时时回忆往事,述说少年、青年时代同找家的关系,特别是与我父亲感悄密切,胜似手足。而且以长亲身份,对我寄予希望,教育我修身之道:“洁身自爱,力求上进。”贻送我一恢玉版宣纸本二尺条幅,法书梵语六宇真言:“南无阿弥陀佛”。上款“亮畴(我青年用此名)居士”,下款“弘一”.
        我年逾八旬,碌碌一生,无所建树,们心自愧,实实有辱长者教导,每思及此引为憾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1-31 11:24
  • 签到天数: 204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3-31 08: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们心应为扪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21:50 , Processed in 0.1119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