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10-12 13:00 编辑
去年晓知在彭州通济镇姚家村,有一支来源于陕西汉中城固的姚氏家族,始祖姚炫,始祖婆聶氏,居陕西,未入川。一世祖姚一林公自汉中城固县汉王,于大清康熙九年岁次庚戌迁川。去年,老四川姚会联络员姚茂林在业务上偶然来到姚家村送货,和姚氏族人交谈中得知本地姚家人员众多,并拿出家谱,由于所照家谱太少,基本信息不详,加上离我不远,使得我们有再次探访姚家村之意。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去年春节前夕,彭州姚虎通过姚茂林的车贴,知道老四川姚氏宗亲群,进群后了解到就是姚家村这支姚氏,并在姚虎的联系下,促成这次探访姚家村之行。
6月2日,在姚继富副会长的带领下,蓬安姚波,富顺姚健,由各自居地出发前往彭州姚家村。城市化是时代的潮流,几乎不可逆转,现姚家村姚氏居地由于城镇建设,大部分现搬迁至景山小区,在这里找到姚永忠宗亲及儿子姚体富宗亲,由于事前联系有家谱的族人生病住院,只好重新联系有谱的族人,在多方联系下,来到不远的羊叉村姚体贵宗亲家,在和75岁的姚体贵家门交谈中,他也没有老谱,只有自己整理他自己直属的房谱,此时我们也有点失望中,好不容易抽时间来一趟可能要失望而归。在姚体贵家中,了解到他是姚家村姚家沟迁徙至此已有90年了,是爷爷辈迁出。干净整洁,错落其间的二层农家小院,堂屋神龛安放的姚氏宗祖神位。和蔼的一家六口,儿子在县城工作,家里就他夫妇和孙女在家。姚体贵家门识地理,一年大部分时间外出看阴地,收入颇丰。在姚永忠宗亲努力联系下,找到祖居地姚思彬宗亲在家,老谱也在身边,离这约有6公里。我们也迫不及待要离开羊叉村前往姚家沟。
刚进姚家沟的牌坊,架在青山绿水间的乡道,蜿蜒曲折,行驶在其中,道路两边的农作物,已铺满田间,一只只小粉蝶,在微风里飞舞寻求花瓣;大自然的巧手描绘之下,绘就了一幅美丽却不刻意的乡村画卷。
远远就看到姚家村委的红旗迎风招展,与许多传统的乡村一样,姚家村姚氏族人在一块比较大的空地,一条小溪,几篷竹林。坐在村卫生站不少老人在一起喝茶聊天,看见我这个举着相机的外来人都好奇地看着我,在姚永忠、姚体贵叔侄的介绍下,几位姚家族人马上围上来,递烟倒茶,介绍当地姚氏家族历史信息,在等候家谱中,族人告诉我们,始迁祖就在这成都府彭县梯云里黑龙潭筑业,始迁祖一林公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一,没于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初十午时。后人修的风水塔碑已在除四旧中埋在桥下,由于后人在当地兴旺盛起来,也惹得异姓眼红,一句话就可看到异姓的心里想法;“桥是弓,库是箭,射死姚家祖坟院”。姚家村这是姚家后人最深刻的记忆。如今生活在此的姚家后人留下的都是老人,年轻人均在外谋生,姚家村见证了先祖的辉煌历史,如今后人仍能口耳相传着鼎盛时期的家族故事,希望承载着更多家族记忆。以前村民彼此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整个村子稳定的力量,而地缘又是血缘关系的投影。因而一个村子的命名往往就与家族有关,甚至不必单独用地名表示,直接用家族的姓氏就可代表一个村子。
翻开姚氏宗谱,记录着家族艰辛发奋,始迁祖一林公29岁入川,娶李氏生一子名崇德一女,二年后又回陕西接原配杨氏入川,又生五子。名崇礼、崇智、崇△、崇信。在当时不是大移民时间,是什么原因要移居当时很偏僻的彭县,根据族人姚体贵提供的口传;说一林公帮别姓做了七年长工,后逐渐壮大家底而置现在所居的田契而发展。后在家谱上了解到迁川原因,据家谱记录:为恶兄不仁,在秦娶张蚁母亲,并随母来蜀,张蚁婚配后更名姚崇珍,在秦地与伯越界佔地而告官府在案,伯安排设计贿买官员反诬控人,被迫外迁。在一林公53岁杨氏42岁时初插业元石头之田地,将此田地与崇德名下,又定亲王氏完婚,其插业于黑龙潭之山场,东至楠木菴杨坤茶园为界,南至毛家沟山岭为界,西至凉姜沟李璦田为界,北至坐宅后山为界,弟兄二人均分南北两分。杨氏虽生五子二女,其长二三皆婚配,但无嗣早故,僅存崇信、崇仁二子掌管插业,后人再分插业各地,谱上有更多详细记载不述。
在道光十六年,家族败家子率人伐全族始迁祖坟内前辈栽蓄有百年培护坟茔树木而告官恳赏缉究。
谱上记录《史记帝纪世家》,由汉太始龙门△△△、宋中朗外兵参军闻喜斐骃著、唐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宏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撰、诸王侍读宣议朗守右清道率府长史张守节、上明李元阳辑订、高士魁校正的姚氏百世源流。记录了唐贞观六年瀛洲学士裔孙姚思廉勅创修的《姚氏族谱》,记录姚思廉支,姚崇支详细资料。记叙姚氏分姓二十九姓,宋宋祁奉勅唐史姚氏宰相璹。
家训,是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么详实的族谱当然少不了家训,彭州姚家村《姚氏宗支簿》上的“四十善”成为族人们治家药言,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明书于谱,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为不让惨剧在后世子孙身上发生,颁布了苛刻残酷的家规。族规中对“为盗者,大则处死,小则迸逐。对不孝、攻奸、欺骗公揭重究。对失身于娼、霸占良女,优隶卒。浪赌、凶洒公罚劲族纪。学会感恩,知人饥苦,不厌乞借,常思进退。教天下、定其家、正其身,侧面反应了良好家、规的重要性,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没有好的家规家风,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在家训族规的影响下,族人会形成的素质、品格是社会的基点,家训族规中的“药言”确立和传承,促进整个家族的和谐发展。
谱中介绍本支姚氏自六世后编写的字辈如下;先德永体、思成善良、图书继志、华国文章、贤才秀起、祖宗有光、万年世绪、富贵久长。从32字字辈诗中可看到先贤的希望,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优良的家风传承是家族文明星火相传、灿烂不熄的重要原因。彰显了姚家沟姚氏族人特有的风骨,也为今天的姚氏族人树立了榜样。
最后,副会长姚继富对这支姚氏没有开办清明全族祭祖,没有在光绪后再续修家谱表示不解,并建议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开展一些助学公益,倡议开展清明祭祖,使族人都能感知它、领悟严家风重家教潜在的道德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族人的心灵,塑造着族人的品格,这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横向辐射所产生的效应,带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通过日积月累固化为浓郁的家风,深深融入族人血脉,由此观之姚氏家族文明程度的缩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我们姚氏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
同时姚家沟姚氏也说到;有姚家沟外迁姚氏回来寻根究祖,苦于这一百多年来没撰续,外迁族人只能到墓碑上寻找,也意识到再续家谱的重要性,苦于文革和历史原因,族内已很少有人来关注和关心这些,经过和我们交流,对前辈先贤留下的家谱,始知现代族人能找到本支源流,如果我们不问不管,后人又在拿什么去寻根谒祖的迫切愿望。书写家族前贤的辉煌历史,助于激励子孙继往开来!在座的副会长姚继富夫妇,姚波,姚建对姚家沟姚族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小家庭时代”发展需要的熏陶和引导充满期望。一页谱牒、一段历史、一场人生。上可追溯渊源、下可无尽延展。前有千古,惟谱录之;后有来者,惟谱启之”。再现了家族的绚烂多彩,演绎着先祖的生命律动。他传递着我们家与族之间的爱,传递着姚姓古老文明,更传递着我们一个家族乃至整个姚族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