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5|回复: 4

大清往事之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为何一生三起三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6-13 08: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3-31 14:20 编辑

    大清往事之杰出政治家姚启圣为何一生三起三落?




    发布时间:2016-06-08

    来源:宁夏在线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有许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的人。他们身为高官,忧心国家,在君王圣明、政治清明的年代,他们大有作为,为国家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的年代,他们以诤言力谏,从不屈服于强权;在国家统一、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为文官则出谋划策,为武官则上阵杀敌,保国平安。这些人,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质,他们学识丰富,为官清廉,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远见卓识。清朝康熙年间的兵部尚书、福建总督姚启圣就是这样一个人。


      姚启圣生于浙江会稽,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同时又充满正义感。有一次在浙江萧山游玩,遇见两名歹人强抢民女,姚启圣抽刀就把歹人杀了,把民女放走了。康熙二年,姚启圣参加乡试,由于他学识渊博,在乡试中获得了第一名,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在执政香山期间,姚启圣偷开海禁,同外商做生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同时也为朝廷贡献赋税。清朝前期有着严厉的海禁政策,官员开海禁有可能被罢官入狱,甚至杀头。年轻的香山知县姚启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海禁,他的胆识,从这时候开始得以体现。


      擅开海禁得罪了朝廷,姚启圣被罢官了,但是被罢官之后的姚启圣也没有消沉下去,他利用自己在经商方面的天赋,在广东经商为生,并且大有起色,积累了几十万两白银的财富。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起兵反叛,姚启圣带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了平叛的将领,他带着自己募集来的士卒,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后来耿精忠进入福建,盘踞福州。姚启圣为了平民免受战乱之苦,决定自己去劝降耿精忠。当时耿精忠已经知道自己穷途末路,但是害怕朝廷官员没有信用,所以也不敢投降。姚启圣只身进入福州城,面见耿精忠,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劝降了耿精忠,立下大功。清朝感激姚启圣所立下的功劳,升任他为福建布政使。


      担任福建布政使期间,姚启圣就已经开始谋划着为收复台湾做准备。这时候,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领着泉州、漳州一带,使得百姓不得安宁,而吴三桂的大将韩大任带领着部下,准备投奔郑经。姚启圣这时候又充分发挥了他的口才,再次只身进入韩大任军营,劝降了韩大任,让韩率部成为了他的亲兵,防止了泉州、漳州郑经势力扩大,为之后的统一扫清障碍。






      清朝康熙皇帝谋划着收复台湾,于是他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统领福建事宜,为收复台湾做前期准备。姚启圣上任之后,马上就思考着,收复台湾需要哪些条件,现在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想要收复台湾,靠那些八旗子弟兵肯定不行,他们已经烂透了,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但是他们迷恋于江南的优越生活,肯定不会主动迁走。姚启圣上书朝廷,请求迁走这些八旗兵。这些满清子弟兵迁走之前,为了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姚启圣自己出资送给康清王礼物,请求他下令,但凡有扰民者,一律杀无赦。他自己又花巨资,赎回了以前那些被掳走的老百姓,并且出钱给他们买田建房。


      收复台湾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个熟悉水战的将领。这时候,姚启圣想到施琅,这位当年在他手中求学的台湾将领。姚启圣利用郑经对施琅的不信任,力劝施琅为朝廷效力,最后施琅同意了。姚启圣向朝廷举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福建水师,练习水上操法。接下来就是要切断台湾的供给链,这时候,就要实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向台湾提供支援。他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放弃海边的良田渔船,同时送田免税,对居民加以补偿,切断了台湾的供给链。


      收复台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郑经杀害了在台湾的施琅家人,水师提督施琅报仇心切,也想早日收复台湾。由于对台作战需要有合适的季风,所以迟迟不能出兵,朝廷与水师都非常着急。后来季风到来,施琅率领福建水师与台湾水师分别作战于澎湖、台湾本岛,都获得了胜利,终于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是旷古奇功,康熙皇帝问姚启圣想要什么奖赏,姚启圣只要求皇帝把一些珍惜书籍赠送给他,并且主动辞官不做,这也避免了历史上出现很多次的“功高震主”而导致最后下场悲凉的状况。


      姚启圣的人生起起伏伏,一生经历“三起三落”。由于他个性耿直,直言不讳,与官场的气氛格格不入,曾经使得官级越来越小,从一个高官成为了一个养马官。但是由于他的个人智慧,最后成为名垂千古的官员。他一反常态,不但不贪污受贿,还经常把自己家的钱用于朝廷事业,他在广东经商所积累的几十万两白银,在他担任福建总督期间,悉数散尽。他也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屡次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兴修水利,建设了三江匣、西江塘等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造福万代。姚启圣,成为了被百姓铭记在心的中国远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6-13 0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6-06-08《宁夏在线》说清会稽姚启圣——能人廉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09: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3-31 14:23 编辑


          姚启圣(1624-1683),浙江会稽人,字熙止,号忧庵,从小就有豪侠之气。有一次他游萧山,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姚怒夺佩刀杀了那些健儿,把受害女子放走。康熙二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澳门人霍侣成弄兵作乱,姚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缚以归。海乱才告以平息。康熙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启圣“侵占民利,扣克军饷”,在攻打台湾问题上“始欲养寇,继欲穷兵”。启圣在复奏中为自己辩解:“臣自入仕京师,未有产业。而军前捐银十五万有奇者,香山罢官后贸易七年,得积微资,并臣浙江祖产变价,及亲朋借贷,经年累月而有。”可见,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内时“以家财募兵”并非虚言。




      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而分管兵部的阁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姚启圣、黄锡衮和施琅三人是珠联璧合的姻亲、千载难逢的合作对象。据陶元藻《全浙诗话》:“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于一家”,姚启圣全家都有奇特之处。其夫人何氏“绝有力,举石臼如无物,公奇之娶焉”;其长子姚仪“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姚启圣还是个诗人,在徐世昌编的《晚晴?诗汇》及钱仲联编《清诗纪事》中,都收了姚启圣的诗。其中有一首《视师》:“提师渡海极沧溟,万里波涛枕上听。此际梦回银汉转,千峰明月一孤?”,确像一个将帅写的诗。姚启圣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顺治十六年(1659),附族人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启圣代为偿还。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十四年,康亲王疏陈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十月,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为福建布政使。时郑成功子锦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称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锦逃回厦门。十七年五月,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其赡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0000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上平海十疏,尽言用兵之策。七月,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锦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敌弃城遁。十月,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十八年,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攻长泰。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锦军,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破敌19寨;另遣将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时锦已卒,子克?袭位,称延平王,愿称臣入贡。启圣以奏,不许,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八月,琅定台湾,启圣还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性爽朗,视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清史稿》有传。




      附《浙江通志》载: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少任侠自喜,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到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时,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郊外行途中,遇两兵卒劫掠女子,先以好言相劝,继而夺刀杀死兵卒,护送女子还家。顺治十六年(1659),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十三年,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康亲王杰书幕下效力。委署诸暨知县。十四年,亲王荐启圣,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十五年十月,随康亲王军合战耿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为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郑锦(郑成功子)。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仪屡著战功。其瞻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万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次年,因功授一品衔。十八年,刘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犯长泰。启圣偕赍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启圣同乡)协力追歼,大败郑军;先后招降郑军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与赍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十九寨;另派将令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郑锦退保澎湖,复所陷郡县。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以骑都尉世袭,加一等骑尉。康熙统一台湾时,上平海十疏,尽言调兵用兵之谋划。还福州后病痘并发而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6-14 1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3-31 14:22 编辑

    平台统帅福建总督姚启圣传(初稿)

    ----本文为纪念我15世祖而作


    来源:中华名匾


            浙江会稽(今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字熙止,号忧庵。明朝诸生(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同年七月十四(1624年8月27日)郑成功生于日本平户,),当年荷兰人侵占台~湾。十岁,能文;十三岁,补弟子员(系秀才的一种)。少客松江赵太守所,午睡大鼾;僮仆窃窥之,则雕虎也。美丰仪,性豪荡不羁。喜任侠,膂力过人。其生态倜傥,身长7尺,皙而髯,目有光,力无穷,用20石弓,双手能勒住奔马,以豪爽闻。姚治军有方,临阵赏罚分明,所养奇才剑客,皆能得其死力,临阵应变如神,能出奇制胜。而性慈不妄杀戮,请开海禁,撤兵开界,复民田庐,听降卒垦荒为生,所复田庐以万万计,功德于闽尤深。生平慷慨仗义,挥金如泥沙,尤恤文人;各属皆置学田,培寒畯。尝念越州父母地,倡修绍兴府学及三江闸、西江塘,备受乡人赞颂。
            当芝龙起事时,厦门有石文云:『生女灭鸡,十亿相倚』。解者谓:「十亿」,兆也;加「女」,姚也。「郑」从「酉」,「鸡」也;「灭鸡」,灭郑也。郑氏初踞海上,公始生;传四世六十年,而为公灭。公平厦门之岁,即病疽;召鼓山异僧治之,曰:『天生公以靖闽疆也,今事尚有待,疾不足忧』!果应手愈。台~湾既定,疽复发;曰:『全闽底定,公疾不可为矣』!夫人何氏绝有力,不第能举臼;公奇之,娶焉。是生长子仪,雄伟与公埒。尝驱驷马驾奔车,自后掣之,马前却不自由;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每战,闽人望见前锋曰:『此姚分子旗也』!以功授知县,擢刑部郎;出知开封府。诏以京堂用;自请效力从戎,改总兵,终云南鹤庆总兵官。
            清顺治初年(1644年,时年21岁),明南北两都相继覆亡,绍兴南明鲁王监国政权亦一载而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回,遂放弃无谓抗争,出游四方。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于是游说清军,声称愿以家财充军,得授(扬州府)通州知州。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顺治十六年(1659),游肃山,遇健儿掠二女子行,其父随之哭,牵持汹汹;公怒,夺佩刀杀二健儿,纵翁与女子去,附族人籍,隶镶红旗汉军。圣祖登极,公以布衣上疏,请八旗开科;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姚启圣代为偿还。顺治七年(1668年),新任广东总督卢兴祖揭发平南王尚可喜等广东官员走私澳门,且多从香山县境出海。由是,姚启圣以“擅开海禁、私通澳夷”罪被革职并判处死刑。后遇大赦,在广东经商为生。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康熙元年,公以布衣上疏,请八旗开科。
       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清廷决定设福建水师提督。经苏纳海等朝臣举荐,施琅遂担此重任。


            康熙二年癸卯科乡试。顺天主考二人,清涧白若贞、婺源詹养沈皆编修。是科江南主考编修大兴王勖、给事中茌平王曰高,得人最盛,后中鼎甲二人,尚书五人,大拜者三人。?南正考官江西蔡驺,兵部主事,拔贡出身,与前此之岁贡出身得典试差,皆创典也。本科特开考试八旗乡试之场,次年仍无会试,因八旗生员无上进之途也。取中满洲举人齐兰保等二十一名,蒙古布颜等十七名,汉军姚启圣等一百一十八名,不中者皆斥革。康熙二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康熙癸卯以汉军籍登贤书第一,即为解元),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澳门人霍侣成弄兵作乱,姚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缚以归。海乱才告以平息。初任香山知县,以诖误去(公初至香山,澳门贼霍侣成弄兵,大吏不能制,公以计擒之;复叛,又率奇兵缚以归,海始靖。而督、抚忌公才,康熙四年四月于擅自“招抚海寇黄起德等四千余人”(康熙四年二十日,广东总督卢兴祖疏报香山县知县姚启圣招抚海寇黄起德等四千余人。),以通海劾公,将置公死。公夜见平南王,以危语动之;王上疏白其枉,督、抚皆自杀,而公罢官。)。
       康熙六年以擅开海禁被罢官(因迁界政策,其先前七任知县皆因无法完成清廷的国课征收而下狱),“识者多悲其不遇,而公之志浩然不衰”。
         康熙元年朝廷下令澳门葡人内迁,又禁止所有中外商人的海上贸易活动,这导致澳门、香山经济陷入困境,姚启圣接任香山知县时,他的前任竟有七人因不能完纳国家税收而身陷囹圄,照当时的情况,姚不过是第八个候补入狱者而已。这种严峻形势只有“下澳通商”才有可能扭转,而这也正是已经极度窘迫的澳门葡萄牙人所渴求的。于是,在广东高官的允许下由姚启圣具体负责与澳门外国商人的贸易事务,这当然是违反朝廷禁令的行为,政治上的风险自不待说。然而,问题出在总督卢兴祖之流借澳商急于通商的心情,要姚启圣派出心腹直接向澳商索取巨额贿赂。后来事发,卢兴祖等人又将全部责任推到官职卑微的姚启圣身上,必欲置姚于死地,最后经过姚的积极申辩和多方援手,姚受到“永不叙用”的处罚,而总督卢兴祖(其女嫁于明珠长子纳兰容若)、巡抚王来任均在狱中自杀。
            当时,姚启圣的擅开海禁之举在清初汉人官吏中绝无仅无,和他后来在福建总督任上再次先开海禁以及在台~湾回归中原政权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都直接相关。
    罢官以后,姚启圣发挥他善于经商的才能,短短七年间积累了数以十万两银子计的巨额财富。
         康熙十三年,因鳌拜专权,主张“可抚而决不可征” [47]。同时,他们对施琅尚有子侄在彼,心怀疑忌。不久,清廷决定裁撤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姚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得以复职为诸暨知县。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闽藩耿精忠部何九、徐维英以枫桥为据点攻扰诸暨县城,时同知姚启圣镇诸暨,与数万叛军先战于新店湾,叛军不敌向枫桥败退,又大战于枫桥。经此一役,枫桥镇上庐舍为墟,瓦砾遍地,长道地也再次遭劫,七樟庵毁于一旦。
          康熙十三年,任处州府知府(瓯东郡佐?)(据丽水处州府知府记载)
            康熙十四年,因剿平紫琅山土寇,且“屡献奇谋,亲王甚器重之”,康亲王疏陈姚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
          康熙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军击败浙江、江西境内的耿精忠部队,分道入闽。
           康熙十月,姚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姚启圣为清军前锋,姚启圣使子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师入仙霞关,趋福建,耿精忠见势不利,欲降,又恐不为清廷所宥,犹豫不决。姚启圣单骑入福州劝降,胸藏韬略,议论恢闳。耿精忠瞻其风仪,深为折服,说:“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从此,福建清军得以全力对付郑经。姚启圣以功升福建布政使(十一月十八日,特升浙江温处道姚启圣为福建布政使、江南无锡县知县吴兴祚为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时耿逆初平,而海氛未靖,姚启圣每自备衣粮,招募壮勇,有澄清海外之志。尝曰:『国家声教无外,今逆藩虽已削平,而以台~湾一弹丸廑宵旰忧,使沿海居民不遑宁处,罪将谁归』!时郑成功子经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称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谋与经合。姚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
          姚启圣勤于公务,事无大小皆亲自处理。入闽时年54岁,“发浓黑,两眼如炬”,任总督后,仅3年时间,“鬓发皓白。”姚启圣除处理军务外,也关心地方行政。当时,大批八旗兵驻扎福建,经常骚扰居民,“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恶叱咤。稍不如意,棰楚横至,日有死者”。姚启圣蒿目伤心,在郑经退至沿海岛屿时,就上疏要求调回八旗军队,及至厦门克服,请益力,终将大部旗兵调离福建。旗兵撤离时,将驱使被虏掠的2万余名百姓同行,姚启圣又以重金贿赂康亲王,请其下令:“军中敢有挈归良民男妇者斩。”并出资30万两银子,赎回被掳百姓,让其回乡。在收复沿海岛屿后,即请“开海界,复民业”,以使闽人重获“耕渔衣食之资”。姚启圣任总督先后捐出十七八万两银子为军费,还捐资为各府、县购置学田共1000余亩。任上整顿吏治,“贪官即刻参处,蠹役立毙仗下”;并“革除大珰,严禁火耗,开浚河道,修理桥梁”等。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从康亲王先后收复被郑经部占据的邵武、兴化、泉州和漳州等地,兵临广东潮州,经逃回厦门。据守潮、惠的郑经大将刘进忠派陈文弢谒康亲王,窥探虚实。姚启圣与陈文弢有旧交,乃合谋招抚刘进忠。
         十六年三月,王移师潮州,以莽依图为镇南将军会剿粤东,使姚启圣说刘进忠、苗之秀并以原官从征。六月初六日,刘进忠率部剃发降清。进忠曰:“我率诸镇皆总兵,今与若敌,其何以率?”寻以伯爵授进忠讨逆将军;进忠遂遣谕惠州陈琏。冬十月,姚启圣至厦门,招经受册封、奉正朔、称臣纳贡、通商贩比岛夷例;经以箕子未尝奉周朔辞。乃移诸降将东渡;刘炎不愿东徙,听自就抚去。
            下半年,吴三桂将领韩大任在江西久攻不利,突围至汀州,欲下海投靠郑经。姚启圣以韩大任是骁将,“不可弃以资贼”,又单骑至其营劝降。
    总督郎廷佐奏姚启圣与子仪屡着战功,赡军购马,具甲胄弓矢,糜白金五万,皆出私财,诏嘉奖。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韩大任降清,姚启圣选其精锐2000人作为亲军。
            同年春,郑经用刘国轩、吴淑、何佑等统兵反攻,连战皆捷,把清军主力围困于海澄(经遣其将刘国轩、吴淑、阿佑等复犯漳、泉,海澄公黄芳世、都统穆赫林、提督段应举等与战,败绩,遂陷海澄、长泰、同安、惠安、平和诸县。)。福建总督郎廷相见势不妙,要求康亲王急调姚启圣部来援,表示“愿以位代”。六月,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解海澄之围。不数日,海澄食尽城陷,3万清军全部被歼,形势极为严峻。姚启圣连上十疏,请调各路大军赴援,并密陈郑经所以能在福建唐突,“盖闽人为之用也”,建议“当先有以固闽人之心,而后贼可退”。康熙帝览奏大悦,对诸阁臣道:“闽督今得人,贼可平矣。”特降玺书褒扬。
         康熙十七年五月,总督郎廷佐奏姚启圣与子仪屡着战功(另,五月庚子朔,海澄公黄芳世卒于军,命其弟芳泰袭爵。戊申,福建总督郎廷相、巡抚杨熙、提督段应举俱免,以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吴兴祚为福建巡抚,杨捷为福建水陆提督。),其赡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0000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姚启圣等遵旨走马上任,展开了大规模的招降活动,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改前任怀疑郑氏集 团中人在闽亲友附逆而肆意株连的政策,公告周知,勿以莫须有加害无辜,即使以前确曾附 逆资逆的,只要洗心革面,忠于朝廷者,非但不予追究,技勇出众者还可给予任用,委以参 将、游击、都司、守备等职。)。六月,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解海澄之围(据清圣祖实录:五月十四日(癸丑),擢福建布政使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擢福建按察使吴兴祚为福建巡抚。)。不数日,海澄食尽城陷,3万清军全部被歼,形势极为严峻。姚启圣连上十疏(上平海十疏,尽言用兵之策。),请调各路大军赴援,并密陈郑经所以能在福建唐突,“盖闽人为之用也”,建议“当先有以固闽人之心,而后贼可退”。康熙帝览奏大悦,对诸阁臣道:“闽督今得人,贼可平矣。”特降玺书褒扬。
           康熙十七年,将军喇哈达、赖塔、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杨捷分道并进,贤、镐、子威以舟师会克平和、漳平、惠安,复解泉州围。其中七月,姚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总督姚启圣遣总兵林贤潜军攻克平和)、漳平二县,并调各路援军逼近泉州。经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姚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姚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八月,辛未(初三日),三桂病中风噎鬲,有犬登其案而坐,病甚,口不能张,手书“永明”字。庚辰(十二日),下痢。乙酉(十七日),死。马宝、胡国柱立其孙世璠。
            九月,刘国轩放弃泉州,集中兵力转攻漳州。姚启圣和耿精忠等合兵8000人出城迎战,冲破刘国轩的营垒,俘斩4000余人,扭转福建战局。姚启圣率部乘胜进攻,连克长泰、同安,刘国轩退守海澄。鉴于海澄与厦门、金门、海坛相首尾,不可猝下,姚启圣先后派遣张雄和黄志美到厦门与郑经议和,皆未成功。
           九月,姚启圣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巡抚吴兴祚帅标兵赴援,攻复永春、德化。姚启圣会平南将军赖塔督大兵进攻国轩。国轩攻泉益急,而萧琛遣人驰报将军喇达哩(喇哈达、拉哈达)、提督杨捷统满汉兵、兴祚帅闽安水师并至,众将士益惧。国轩恐内变,遂断南门二桥遏追兵,全军道南安金鸡桥、雪岭抵同安,知琛妄报,以告经,遂斩琛,流其妻子于淡水。姚启圣等遂入泉州。兴祚募水师遣贤统以出海。经遣蔡冲琱御之赤澳,大战,却之。兴祚因请仍置水师提督以备水战。大兵遂克同安。姚启圣以多金赂国轩左右廖琠等令为之闲,而自督捷等会赖塔围国轩于蜈蚣山,大战,败之,斩四千余级。国轩退据长泰、江东、窥漳州。冬十月,姚启圣伏卒深箐,中设营垒,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挑战;三战三却,国轩尽锐前进,夺取其营,捷等佯遁。国轩方据营安抚,夜半伏卒突起,姚启圣、捷还军掩击,国轩军大乱,遂乘马浮水遯。镇将吴正玺等战死,廖琠等及众一万二千余人皆降,大军入长泰。进克同安,斩经将林钦。赖塔又破经兵万松关。国轩既去江东寨,退保三汊河、观音山诸处。(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
           十一月,姚启圣修江东杉桥,开修来馆(一说“招来馆”)以招降者;与兴祚日出金币、纵闲使,归则隆礼甘言,立请封授无吝色。
            年底,姚启圣奉命在福建再行迁界。于是,“上自福宁,下至诏安,赶逐百姓重入内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在界线上安营扎寨,严禁百姓以物资接济郑军。
    十八年,使随征参议道黄性震董其事。招降海上武装集团文武官员和兵民;文武官员投诚者均按原衔报部补官或保留现职,兵民赏银,不加追问(贼降者,无真伪皆纳之;高宴华轩,焜煌于道。)。令福州同知苏良嗣督造战船,委随征同知林升粮运;用人拨务,洞中机宜。姚启圣的招降活动,瓦解郑氏集团在金门、厦门的统治,人心离散,士气动摇。正月,凡招抚蔡冲琱等及军士一万五千余人。至年底,郑军有5个陆镇、5个水镇约10万余官兵降清。既数月,贼稍有降者,即厚赏赐,以褒嘉之;闻者心动。先是,平阳总镇朱天贵向自海外来归,姚启圣知其骁勇、熟海道、谙贼形势,特疏请天贵参军事。至则引入帐中,相与卧起;器用供帐,侈于自奉。天贵感激,竭诚致命,得其死力。遂增置火炮、军器,买上游米石,以图大举。会苏良嗣战船亦随报竣,乃夜驰三百里至闽安镇之五虎门,亲自配舟调遣,操演水师。随又赴漳,使兴化知府卞永誉、泉州知府张仲举往说贼降。而伪行人傅为霖虽约为内应,实心持两端。及为霖见杀,乃作急遽状,从数骑招摇城市,见大屋辄扃之,榜其门曰:『某镇公馆』、『某将军行台』,各盛陈供具;得贼侦,则佯曰:『若非某将军人乎?归语而主,某日之期不可爽』。予酒食,遣之归。得他侦亦如之。海上喧传,自相猜忌,继踵纳款。郑氏心腹,皆人人自危矣。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姚启圣在漳州设立修来馆,专门招抚郑氏官兵,凡来投诚者一律发给银牌以示奖赏。有官职的上报吏部以原职起用,有逃走再来冒领奖赏者也不追究。两年内,共招抚明郑官员5153名,士兵35677名,或就地入伍御敌,或随行征剿,推心置腹不疑,异于郎廷相之怀疑闽人而不敢用。姚启圣奏请复设福建水师提督,统一指挥各地水师;又与巡抚吴兴祚造船300艘,用投诚的郑氏官兵充水师员弁,很快组成2万余人的水师队伍。
            十八年春正月,援剿左镇陈谅袭破官兵于定海。十八年己未春正月戊申,遣官分赈山东、河南。甲寅(十八日),国轩攻长泰,副都统纪尔他布会兴祚夹击,大败之。甲寅,贝勒察尼督水师围岳州,贼将吴应麒遁,复岳州。上御午门宣捷。设随征总兵官以处降将,旋裁之。壬戌,刘国轩犯长乐,总督姚启圣偕纪尔他布、吴兴祚击败之。
            十八年三月,侯袭爵败杨金日等于山头仔。喇达哩破东石寨,陈深战死。
         十八年夏四月,国轩屯玉洲,吴淑屯萧井寨相犄角。丁丑(十三日)夜,大雷雨,淑为寨墙压死;国轩驰往恸哭曰:“是又断吾一臂矣!”
          五月,国轩攻江东桥,将军赖塔统大兵迎战;转战及潦洼处,国轩豫布竹签、铁蒺藜泥淖中,而长兵钩距,环偪推引,北兵人马颠蹶不支,俘斩万余。兴祚遣将陈亥来援,国轩乘胜连大败之,降亥及其众八千余人,而不省其诈也。及暮,姚启圣遣总兵王英统轻骑五千援;至时,经方闻捷,大喜。行人司傅霖谏经:“夜半子时,癸亥晦,刘将军营离方己巳,敌乘贪狼,将有大败,速遣黑衣军三千由干方进援,缓且无及”!从之。经既遣吴潜、江胜前进,而降亥之捷再告。霖曰:“殆矣!亥佯降,将及其名之时而内变也!速济师为援而后可”。施凤曰:“刘将军不胜则降速,胜则降迟,不始终为郑氏也”。霖曰:“救败如救焚,王速出令。霖请以全属任将军无他”。经乃分四将各帅精骑伏要害遄进。陈亥请国轩,愿以所部当先自效,许之。临敌力战,斩数十级,奔之,尽获其辎重,还置营后。又使告捷于经。霖曰:“癸亥,坤五也,是于象为火,有大车以载火器也。焚如弃如死如,急使者还报无及矣”!夜半更食将毕,火发营后,毒焰冲士卒若醉。国轩急令将士持缾缶伏面,各厉兵速骑。而亥所部卒奋起,英遏营,矢石雨注,众大惊窜。国轩帅诸将突围,莫可出。忽西北角■〈言乎〉噪震击,益惶急,以为官军重集也;则潜、胜皂旗、黑盾、倭刀、背强弩三千人至矣。亥众向之,皆披靡。国轩遂激众奋勇鏖战,竟斩亥头,溃西北出,潜、胜断后。赖塔追奔十数里,遇王隆、曾瑞等伏兵,遯还。英收亥散卒并所部得万余人,追潜、胜截战,遇江机援兵横击,国轩还救,围英,大败之,英突围遯。散卒复集,得三千余人,奔溃饥敝。将曙,小休;而丘辉阑击,不得退,乃与亲军数骑间道遁去,所部皆没。姚启圣、兴祚益纵赂广间,略诱经、国轩左右。
            康熙十八年七月,福建总督姚启圣上疏请求重新设立福建水师提督,并先后两次上疏,极力保举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将万正色从水陆提督改为陆路提督,以谋伐台~湾。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并决定,恢复设立水师提督(原设水陆提督,此后分设水师提督、陆路提督)的建议被采纳,并以“万正色效力茂着、特拣补福建水师提督”为由,任命万正色为水师提督,而非施琅。
            十九年春正月,祖泽清及子良楩伏诛。
            十九年二月,姚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二月,杨来嘉乞降。姚启圣会水师提督万正色出闽安、兴祚会宁海将军喇咯达、总兵王英等自同安分三路并进。经分命诸镇将防御,人莫有斗心。乙丑(初五日),国轩率三镇拒海坛,正色麾众大破之;国轩力整营垒为自守计。癸酉(十三日),姚启圣会平南将军赖塔统水陆军七道并进,守将皆闻风纳款。丙子(十六日),水师将军朱天贵自海坛遯还,劝经速渡台~湾为上策。丁丑(十七日),国轩遂弃海坛,与苏堪、陈昌分守玉洲、石马、海澄,天贵守平海屿,经与施凤守铜山,左武卫林升等分守湄州、南日、平山、崇武诸屿,江机等分守金、厦左右十九寨。戊寅(十八日),平南军径取铜山。凤等思内应,执经以献。凤故经所最亲信者,傅霖密告经,经急执凤等诛之。然顾左右皆莫测,遂弃铜山,遯厦门,诸将降去。同日,姚启圣抵海澄,堪、昌皆开门纳降。国轩遯厦门见经,相持恸哭;出姚启圣、兴祚招书先后数十道,曰:“诸将皆如是,奈何!”庚辰(二十日),康亲王帅玉洲等降将为先道,进取金门、厦门。平南军还屯潮州。辛巳(二十一日),正色破天贵于平海屿;宁海军分克南日、湄州、崇武诸屿。壬午(二十二日),经率诸心腹乘舰东渡,尽以两岛委国轩、天贵。甲申(二十四日),王师克云霄,英等破海门。
    康熙十九年三月庚寅朔,姚启圣督总兵赵得寿、黄大来会平南军分攻湾腰山、观音山、展旗等十九寨,皆破。己亥(初十日),兴祚督王英等会宁海军进攻厦门;五营将军江机等争先迎降,国轩手刃数人不能止,仅与天贵等出战,士卒不用命,天贵负重创先遯。姚启圣会诸军竞进,众益溃叛。国轩夜弃厦门,退泊辽罗;文武千余员、水陆兵数万出降。大军遂取金门,俘获无算。姚启圣、兴祚并叙功予世职:姚启圣加太子太保、进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都察院: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初及建议机关。明初,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加正一品,(康熙知道姚启圣了解东南沿海情况,且能担大任,便起用姚启圣征讨郑经,率兵收复台~湾。姚启圣上任后,与地方官员和各路军队通力合作,大败郑军主力。同时采取招抚政策,瓦解郑军内部,先后大约有十三万郑氏官兵归顺清廷,从而使台~湾郑氏集团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姚启圣也因此功而被康熙授予兵部尚书之职。)兴祚擢两广总督。
           康熙十九年,兴祚出同安,与姚启圣、捷会师,自陆路向厦门。提督万正色以水师攻海坛,分兵为六队前进,自统巨舰继,又以轻舟绕出左右发?,毁经师船十六、兵三千,余入水死,经将朱天贵引退。正色督兵追击,斩经将吴丙、林勋;湄洲、南日、平海、崇武诸澳皆下,天贵出降。副都统沃申击破经将林英、张志,水陆并进趋玉洲;国轩走还思明,经将苏堪以海澄降。姚启圣分遣总兵赵得寿、黄大来从赖塔击破陈洲、马洲、湾腰山、观音山、黄旗诸寨;兴祚复与喇哈达等逐经兵至浔尾,遂克厦门、金门。经还台~湾。
           夏五月,天贵穷蹙乞降,姚启圣待之有加礼,表为浙江平阳镇总兵。复遣人持书币招国轩。谢使者曰:“善报熙止,努力事事,勿复以国轩为念。海水若涸,我心则降。士为知己者死,国轩受延平两世信任,无有贰参。且天下多才,何伋伋于二姓臣是贵?若天不殄明,延平再振,国轩敢不束矢操戈,追随熙止以畣嘉贶也。”
            六月,东渡见经,经惘惘病若失,政无巨细委冯锡范。锡范,澄世子也。经初娶唐氏,妒悍无子,妾林氏生男克■〈臧上土下〉,唐嫉谓非经出,欲害之,经乃秘之他所。他妾再生男,则又告,显悦以为私乳媪所生,遂构大难,几灭族;实则夕御更迭,虽经与董夫人莫察也。克■〈臧上土下〉娶陈永华女,台~湾新辟,倚永华综览,上下晏如。经既西渡,克■〈臧上土下〉监国,性精毅,诸将严惮似成功,永华时以宽济之,十数年生养恬谧,经得以无东顾忧。唐氏死,经再娶锡范女,生子郑克塽。两岛既失,经东归忧愤,遇事辄暴怒少可似成功。当日老成,若永华等皆物故。锡范因柔佞取媚,遂窃柄政,擅威福。经病迷眊,益构煽帷幄闲,肺腑大臣皆侧目。国轩知事不可为,经又无能与语,他多新进,难深结,徒日与左虎卫何佑、行人傅霖辈相向叹恨而已。
    康熙十九年六月,福建总督姚启圣上疏请求复界时说,郑部“投诚之众率皆前日迁徙之民也”(见《忧畏轩奏疏》卷四,载《闽颂汇编》;又见《粤闽巡视纪略》)。迁民的参加郑氏义师途径不一,有的是越界,有的是乘三藩之乱。及师定金门、厦门,总督姚启圣请以界外地按籍还民,弛海禁,收鱼盐之利给军食,廷臣持不可。(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平,上命以界外地还民。)
            在清军收复厦门、郑经逃回台~湾时,姚启圣主张乘胜追击,攻取台~湾,曾请求清廷“亲率舟师,剿灭台~湾,永除后患”,但未被采纳。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清廷与郑经议和,许郑经准其以“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圣亦可也”。郑经允议,要求以海澄为互市公所,因姚启圣反对,和议未成。东方收藏论坛4 H* ?4 ^2 C9 J6 \2 h
    康熙十九年十月,姚启圣计招宾客司傅为霖内应,高寿、蔡恺附之。建威后镇朱友发其事,为霖等伏诛,及怀安侯沈瑞,屠其家。瑞妻,礼官郑斌女也,免之,亦自缢。
            康熙十九年(1680年),李光地说:“予初补官,渠(指施琅)时在京,名为内大臣,而困苦不堪。”当属事实。于此,更可见施琅于困境之中并未改变其锐意统一的抱负。当时,他请人向李光地致意,“上问将,千万为渠留意”。但是,李光地于其时“素闻其骄傲”,因而并没有将他的请求放在心上。同年,李、施二人有一次同在侍郎富鸿基家,正值主人外出,其它客人也不在,李光地遂依主人之意陪同施琅。他们之间的这次谈话,从根本上改变了李光地对施琅的看法。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二月,福建总督姚启圣为施琅长子施齐、侄施亥谋擒郑经被杀一案,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复与吴兴祚、杨捷“合疏密题”,题请“从优恤奖,以阐忠魂”
    康熙十九年,闽浙总督姚启圣奏封妈祖为天上圣母。(康熙十有九年,闽浙总督姚启圣奏言:『荡平海岛,神佑灵异,请锡崇封』;遂封「天上圣母」。)
          康熙二十年正月,郑经中风死去。子克臧自经出师时为居守,永华请于经,号监国。年未冠,明察能治事;顾乳媪子,锡范等意不属,先构罢永华兵,永华郁郁死。及经卒,遂共缢杀克臧,奉经次子郑克塽嗣为延平王。郑克塽幼弱,事皆决于锡范。行人傅为霖谋合诸将从中起,事泄,锡范执而杀之,并及续顺公沉瑞。
            二十年春正月,经病卒。时成功子聪等九人、孙克弟克■〈臧上土下〉举等十人,郑克塽年十三,最幼。锡范构诸将及聪等畏克■〈臧上土下〉严,以郑克塽幼懦易与,遂白董夫人:“克■〈臧上土下〉非经出”;驰收监国印,执幽别室,夜拉杀之,妻陈氏自缢死。遂立郑克塽,称永历三十有五年。董夫人忧恚成疾,夏六月卒。锡范封忠诚伯,摄行政事;畏国轩,封武平侯,晋镇国公。何佑谋杀锡范,不得闲;诸将各怀异志。姚启圣因遣使吊丧,阴以多金赂左右,使为闲。而密陈规取台~湾事,复施琅为水师提督,以计诱行人傅霖杀之,以忠谋郑氏故也。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 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祚先后具疏,请开边界以便沿海百姓复业,得到康熙批准。自此,徙入内地的民众,陆续回到原籍地,但人数大大少于迁出者。
    康熙二十年二月,李光地奏言,为施齐请功。当康熙帝对此事提出疑问间,李光地奏曰:“施琅既来琅,海上所畏也,恐我朝用之,故彼用其子,以生我疑,不用其父尔。施齐复为海上所得,知其必不能一心,故杀之。”这时,康熙帝首次问:“琅果有什幺本事?”李光地随即奏对:“琅自幼在行间,经历得多,又海上路熟,海上事他亦知得详细,海贼甚畏之!”康熙帝点头同意,然尚无其它表示。
            康熙二十年(1681年)4月,清福建总督姚启圣向朝廷报告了郑经在台死去,郑氏集团内部再次发生跷恢???杲?2岁的郑郑克塽继承了王位的。康熙皇帝在得到郑经病死和台~湾内乱的密报以后,认为武力统一台~湾的时机已经到来,于当年六月果断作出了进军台~湾、澎湖的战略策略,并将原来的福建的水师提督万正色调任为陆路提督,把具有丰富水战经验的施琅,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
         康熙二十年六月 姚启圣以全家老少一百二十一口人的性命再次担保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第四次提议),称:“破台~湾非水师(即海军)不可,习水师非(施)琅不可,请用琅为水师提督。”。七月二十八日,朝廷为克复台~湾,命右都督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与福建将军、督抚、提督商议渡海攻台,原水师提督万正色改任陆路提督。十月,施琅抵厦门赴任。会琅及将军、总督等进取彭湖及浯屿,遇国轩大战,正色军先败遯去。吴潜追至嵩屿(海澄东北),又败之。国轩窘琅于嘉禾,几获琅。而姚启圣先在丹霞降建威后镇朱友,使向导前进援琅,琅得跳海门。
            同年七月的一天,诸臣在启奏完毕后,康熙帝将李光地和明珠单独留下,问及对郑氏招抚、用兵之事。康熙帝亲自问李光地:“汝能保其无他乎?”李再次奏以“若论才略,实无其比”,“其为人骄傲。若要成功之后,能自敛约,兵民相安,端在皇上自有善处之法”。康熙帝对李光地的上述看法表示满意,遂在内廷召施琅问计。施琅精辟论述了清、郑的形势及其用兵之道,康熙帝“大悦”。同月,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
            康熙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原水师提督万正色、左都御史徐元文却攻击诬陷姚启圣贪霸。其中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启圣“侵占民利,扣克军饷”,在攻打台~湾问题上“始欲养寇,继欲穷兵”,奏称:福建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施琅自去年率兵进剿台~湾,至今尚无成效,为其供应军需已极为困苦,因而应谕令总督、提督暂行停止进剿。姚启圣在复奏中为自己辩解:“臣自入仕京师,未有产业。而军前捐银十五万有奇者,香山罢官后贸易七年,得积微资,并臣浙江祖产变价,及亲朋借贷,经年累月而有。”而事实上在姚启圣担任总督以前的布政使任上便捐银六万六千八百两,后来又陆续捐私银十五万二千九百余两。以朝廷颁布捐银晋赏规格:捐五百两加升一级,姚启圣可以晋升四百余级。对姚启圣的实际升赏,其实并无任何作用。也可见,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内时“以家财募兵”并非虚言。同时证明万,徐二人实在是无耻之尤。此时清廷内反对武力征台的呼声再起,康熙下旨暂停进剿台~湾。
            康熙二十年冬十一月,大军平云南,吴世璠自杀;戮其尸传首京师,降其将方光琛等。
          二十一年春正月,分三桂骸骨于各省,枭世璠首级。耿精忠、刘进忠、徐文耀、王世瑜、白显忠、江元勋、曾养性、王振邦、蒋得■〈车宏〉凌迟枭示,巴养元等五人斩枭示,夏国相等凌迟,精忠子显祚、黄国瑞、林芳孙、廖庭云、李似桂、夏季旺、吕应斗、武灏、司定猷、沈伟、郭景汾、罗万里、祖宏勋、陈仪、陈斌、吕八及提督李本深、其孙象干、象坤、其弟子济祥、济民、张国柱、高起隆斩决,余交内务府入旗。
    姚启圣督水陆军出定海所,风逆回厦门。与琅计进取;琅曰:“海洋呼吸须时,攻台~湾宜候寒暑均平,西南风便而后可。此专责琅,奉公指挥足矣。公先伐谋,俾其携贰,琅承命一举扫荡力耳,何烦过计。”
    康熙二十一年,吴瑞征辑评棋谱《不古编》,福建总督姚启圣及瞿世寿等作序。(摘自《中国围棋大事年表》九、清(1644-1911))       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探知虚实,用间谍阴赍札付到台,离散其左右;结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
            二十一年二月,姚启圣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总督姚启圣与水师提督施琅统一台~湾时,曾因遇风驻屯于乐平沙(俗称牛皮沙,在筱埕镇大埕口)。在筱埕的大埕牛皮沙(后改乐平沙)建“姚启圣祠”,祀福建总兵姚启圣(时驻大埕,后统一台~湾)。(连江县志)
            夏六月,国轩大修战舰,缮甲兵。锡范笑曰:“吴、耿、尚三王皆靡,延平乃赖公独存。”国轩曰:“东宁地什汤、武,沃壤宜耕,榖蔬果实,少歉多丰;又有糖盐竹木之饶。交市商舶,鹿麝、珍禽、名材、异卉、皮甲、铜铁,不可胜用;练卒百万,缮舰数千,铳炮、神器、硝磺、怪药,不待他求。环海依山,天限莫入。见利则略地进取,沿海皆通;无利则坚守力农,人人自给。幸投天隙,以图霸王,举天下无足抗耳。若夫天命靡常,人心鲜固,内忧外患交讧洊乘,则桀、纣富有四海,亡可翘足待也!”
            冬十月,国轩屯彭湖,筑炮城十余所,扼诸险隘。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将朝天阁改为正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总督姚启圣捐银创设贫生田,知县王仁灏、教谕富懋业捐俸资助。共置田10.7亩,年载租3386斤,专用于资助贫生读书经费。
            康熙二十二年春三月,何佑城淡水;时姚启圣谋自北来袭,故备之。
            康熙二十二年,国轩投书姚启圣,复请称臣入贡视琉球。
    夏五月,琅统舟师集厦门,总兵朱天贵、林贤泊铜山。六月壬午(十一日),琅会诸军夺猫屿、花屿。丙戌(十五日),屯八罩屿。姚启圣驻厦门督饟。国轩在彭湖分左武卫林升等守鸡笼屿,吴潜援八罩不克,死。丁亥(十六日),先锋游击蓝理以鸟船先进,国轩奋击,尽没其船,禽理,遂击琅楼船,亲搏战,射琅,中其一目。左冲镇杨德纵琅,遂遯。天贵以火器锐奔国轩,鏖战良久,天贵中流矢伤腕,乃遯。戊子(十七日),琅退屯八罩。国轩帅陈启明、王隆、曾瑞、江胜分屯虎井(在八罩西,八罩在彭湖大山屿南)、桶盘二屿(鸡笼在大山屿西、西屿南,桶盘在西屿西),而自将攻琅,与贤等力战,自辰至午,国轩负重创退。琅遂麾诸军夜进,乘风焚杀。己丑(十八日),二屿尽失。庚寅(二十日)旦,琅遣人持书来招,且视疾;国轩报曰:“尊侯仕明游击,亡归延平,复主逋逃,臣事三姓,此足下智若转圜,勇于舍旧,捷出寻常万万,猥欲策驽末步骥尘,殷殷意厚,敢不拜嘉。国轩老矣,君存与存,君亡与亡,若一旦背而他之,卒然反噬,虽犬马有不忍为,而谓国轩不犬马若也?诘朝相遇,不尽欲言。”辛卯(二十一日),琅持书币招锡范及诸守将。壬辰(二十二日),姚启圣使者又至,诸将皆不欲战。国轩曰:“以功,则三桂莫大,然以撤藩窘死,他皆歼殄,唯琅与天贵■〈厂外勤内〉存,假以毒我。海氛朝以靖,两人夕以诛耳。且两军杀掠相当,胜败未卜,何馁然即欲投烬若斯?愿共诸将军决一死战,以定去就何如?”皆曰:“唯命。”癸巳(二十三日),琅遣战舰百余分取鸡笼屿、四角山、牛心湾,而自将大舰五十六居中、八十舰居后,径攻彭湖。国轩悉众逆战,乘西北风大起,击沉其大舰数十,天贵中炮死。日午,风反南,琅大呼锐进,贤继合攻,波涛沸天,士皆股栗。国轩疾战不支,诸将莫进。琅会诸军围击,气益厉。国轩大败,乘走舸从吼门遯;杨德先以部众降,陈启明等四十七镇将皆死,彭湖遂破。旬日闲,凡丧偏裨三百七十余人、士卒一万五千余人、战舰二百余艘,军械辎重无算。琅给降卒衣冠、廪饩,还招台~湾人众。
           锡范首倡议降。国轩与明宗室王等力不能沮。琅方书咨圣,以台~湾水道纡回,且炎酷,士卒不耐,计俟八月后乘北风行;姚启圣谓乘胜进击,可旦夕下,遂赉功赏银一万两,增火器弓弩甚具,趣琅进兵。兵未发,而锡范先遣郑平英等约以秋七月甲申望日诣降。宁靖王术桂,自以明宗室义不可辱,举王印授郑克塽,具冠服,拜天地二祖列宗,率妾袁氏、王氏、秀姑、荷姐、梅姐皆死。锡范、陈梦炜赍降表册印,籍土地府库军实以献。
    八月庚戌(十一日),琅自彭湖进发。壬子(十三日),入鹿耳门,抵台~湾,晓谕安抚,颁赦诏。郑克塽率聪等六人、克举等八人、诸公侯伯以下,尽以其属归京师。其降卒愿归农家听。琅封靖海侯。
          明年,设台~湾巡道一,知府一,知县三,台~湾、凤山、诸罗总兵副将各一,兵八千,彭湖副将一,兵二千。
            郑克塽至京,隶汉军、封公爵,国轩顺清侯、天津卫总兵,锡范顺清伯,何佑梧州副将,余各封赏有差。


    上趣琅进兵。时国轩以二万人守澎湖。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军盖取讨平海逆之义乘南风从铜山官前湾(平海澳)出征台~湾,入八罩屿,攻澎湖。二十二日,遂克澎湖。击沉经师船二百,斩将吏三百七十有奇,兵万余;国轩以小舟自吼门走台~湾。
          七月,郑克塽使请降。琅疏闻,上降敕宣抚,郑克塽上降表。琅遣侍卫吴启爵持榜入台~湾,谕军民剃发。八月,琅督兵至鹿耳门,水浅不得入;泊十有二日,潮骤长高丈余,群舟平入台~湾,人咸惊谓无异成功初至时也。郑克塽及国轩、锡范率诸将吏出降,诣京师,上授郑克塽公爵,隶汉军正红旗;国轩、锡范皆伯爵。诸明宗人依郑氏者,宁靖王术桂自杀,鲁王子及他宗室皆徙河南。上以国轩为天津总兵,召对慰勉;眷属至,赐第京师。郑克塽请为成功子聪、经子克?等叙官,上特许之。光绪初,德宗允船政大臣沉葆桢疏请,为成功立祠台~湾。八月,琅定台~湾,姚启圣还福州。十一月底,公疽发背薨,归葬于越(现在绍兴县漓渚镇棠一村相家塔),年六十。丧归,军民哭送者数万。
           而此时施琅在厦门停留三天后,于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便急急忙忙赶往福州,他要与姚启圣等三人(侍郎苏拜、总督姚启圣、巡抚金鋐)讨论有关台~湾的弃留问题。令他想不到的是总督府里挂起黑纱,挽幛高悬,总督姚启圣已于昨天刚刚作古。本来姚启圣作为清廷在福建的最高长官,对施琅征台的策略两人虽然有不一样的看法,但在施琅出兵以后,他在后勤保障方面,以及后来安排郑氏官员的善后工作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对施琅成功收取台~湾也是倍加赞扬,在给朝廷的奏疏中他写到:施琅“六月渡海,深入不毛,提臣施实为人所不敢为;而身亲行阵督战带伤,提臣施实又为人之所不肯为┄┄六十年巨寇一旦平定,外域悉附版图,海国克奏肤功,提臣之勋,真莫大焉”。可见,姚启圣算得上是一位不计前嫌的正人君子,对施琅一举讨平台~湾,也是佩服得很。而且他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和施琅一样是坚决主张留台的。
            关于姚启圣之病:予又闻公之病疽也,始于平厦门之岁。时有鼓山异僧者,善医,延之既至, 曰:“疾不足忧也,天之生公,将为闽疆奏荡平也。今事尚有待,公未死也。”果不逾时而愈。及台~湾既定,疽复发仍延之,则辞曰:“疾不可为矣,夫闽疆既定,公将死矣,老僧虽在无益也。”呜呼!孰意天责公以闽事,既成而即翦其命,天亦谓之何哉。(《碑传集》卷15)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一月,大雪,平地尺余”(民国《上杭县志》卷1《大事志》)。十二月(1684年初),“大雪,三昼夜”(清康熙《沙县志》卷11《杂述志》)。
            姚启圣病逝后,“至今,有官吏不肖为恶者,相率而哭诸姚庙;雨畅有愆,相率而祷诸姚庙。人心所向,亦即有灵。”安溪也如之,为姚启圣“立大庙,香火之盛无比!”(摘自李光地《榕村语录续集》)
    《全浙诗话》:“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据陶元藻:1716~1801,字龙溪,一字凫亭,号篁村,清绍兴会稽陶堰人。       论曰:求济变之略者需臣材,求谋国之猷者需臣智。公于军兴旁午之时,四体交劳、五官互用,靡不各当其可;祝宋之刘毅,何以加焉。且又精间谍、重赏罚、得敌情、随应变,粪我黄金、涎彼贼众,溃散其腹心手足,黠者瞰之以利、降者抚之以恩,贼是以离;离而攻之,策莫善焉。其密谋秘计断自一心,罕闻左右;是以人弗尽知。迨功成身退,天道之常;毕此一生以报君父,公虽死、公犹生矣!彼夫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谋事则迂阔而不能动人、读书则疏略而无以应变,孳孳为利、家室是图者,即令冠贤书、魁天下,亦竖儒也;安得不取其冠而溺之乎!(总督姚公平台传)
           姚启圣性爽朗,视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清史稿》有传。其本人有《忧畏轩遗稿》、《忧畏轩奏疏》及诗文多篇。


    湿云愁结暮烟重,水白沙明何处钟。
    夹岸荻芦横野色,大江风雨暗孤踪。
    已经去国为迁客,犹有悲歌答老农。
    千古每多零落恨,不须此际叹遭逢。
    扁舟每渡铁城阴,见说农樵出远岑。
    圣主已竟边界令,逐臣未尽抚绥心。
    几年共尔栖荆棘,此日怜余载鹤琴。
    犹幸斯民远旧业,莫教寇盗再相侵。
    无数艨艟犯海波,我来守土竞如何。
    荒陲百事怡情少,孤岛三年战血多。
    献馘楼头腾剑气,受降城下起饶歌。
    弹丸若使劳臣在,未许渔池复弄戈。(
    地居天末海滨东,况复迁离盗贼充。
    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溺梦魂中。
    寒猿泣月移高树,宿鸟惊云过别丛。
    莫问当年临战伐,只令凭眺有余桐。  
     白鹤峰
    传说眉山草木枯,鹅城今似《辋川图》
    携来秀色开荒径,独辟新峰到海隅。
    万叠云山归白鹤,两江烟雨出西湖。
    苍茫露冷兼风乱,渔火钟声或有无
      视师
    提师渡海极沧溟,万里波涛枕上听。
    此际梦回银汉转,千峰明月一孤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6-14 11: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6-6-14 10:00
    平台统帅福建总督姚启圣传(初稿)
    ----本文为纪念我15世祖而作

    地板(3#?)

    平台统帅福建总督姚启圣传(初稿)
    ----本文为纪念我15世祖而作

    有作者吗?是“姚网会员”姚启圣”(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6 15:18 , Processed in 0.1238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