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姚玑公碑铭 本县前教谕于召,本县作头姜明并弟姜佐,姚福刊。建造官百户邹云、王福庆。
窃以功名赫奕,泽被荣光,虽承圣主之洪恩,实赖祖先之余荫矣。姚氏者,昔唐相姚崇远孙也。公讳(玑)字君宝,本贯文邑之西南臧家庄人也。 其地之形势,右寒水,而左文山,向昆嵛而面沧海,佳气郁葱,清峦孕秀,可谓地灵人杰之验也。自卜居以来,历年已久,莫穷其始也。 公自童年,举措殊俗,时人见而异之曰:养男如狼,正谓此耳。戊午年(1258年),公之祖父讳坚,其为人也,以孝道示子孙,以忠信待乡里,年方耳顺,喟然叹曰:父母既终,岁月****远,久淹浅土胡不憾焉,遂竭家资卜於本居之东南,山水明秀之地遂莹焉,因谓当世当出兵官一员,言非谬矣,是时公年十六岁矣。 厥后至元四年(1267年,玑25岁)蒙山东转运使司委充宁海州茶场副使,谨为恢瓣。 至元六年(1269年,玑27岁)领军攻守襄樊,执锐披坚未尝敢懈。 十一年(1274年,玑32岁)十一月二十三日及二十七日进次攻击沙洋新城,十二月渡大江(长江)。 十二年(1275年,玑33岁)二月内丁家洲与(宋将)孙虎臣合战,承时大克。七月初二日在焦山下流袭张宣使被获功。蒙丞相合丹平章考其殿最议曰:功则劳之过,则刑之刑,尝既明,虽遇坚甲利兵独不足畏也。 十三年(1276年,玑34岁)蒙行中书省充正百户,月给俸钱一十七贯,不妨本职兼(江苏省)高邮北城兵马权千户事。 公自至元六年困襄樊之后渡大江辅作雄师,平定亡宋,闯祸受害,焦山等处大小五十余战,无不克其功也。蒙河南等路行中书省移启枢密院闻奏受,敕印官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蒙旨训领千户之职二级,给白银三铤,表里四袭,以旌战功。 二十二年(1285年,玑43岁)月给俸钱二十五贯五百文,由是帅府,任之以爪牙,委之以心腹。时有余孽黄华陀为乱,公帅聿至其蔻望鹿而溃矣,公平日素有瞻智,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所谓一时之豪杰者也。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玑46岁) 【碑文抄自荣成荫子夼《姚氏世系录》】
南宋临安知府洪起畏墓发掘 墓志铭还原宋元决战核心提示:那些战役信息便来自他的墓志铭。专家说,鉴于墓志都是出自当事人之手,所以在某些时候,比之史书史料可信度更高。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南宋临安知府洪起畏墓发掘 墓志铭还原宋元决战》 作为南宋故都所在,杭州常常会有一些有趣的考古发现,让那些几近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历史故事不断地刷新我们的史学认知。 比如说昨天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的一个墓葬发掘信息,让我们对于那场决定了南宋最终命运的大决战——丁家洲(今安徽铜陵北)之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这场战役中,除了遗臭史书的逃跑主将贾似道,还有个罪魁是首先逃跑引发溃败的孙虎臣,然后,被消灭了主力的南宋便一溃千里节节败退,镇江知府洪起畏也弃城跑路。这位洪起畏便是此次考古发掘的墓主人。那些战役信息便来自他的墓志铭。专家说,鉴于墓志都是出自当事人之手,所以在某些时候,比之史书史料可信度更高。 这座墓葬位于临安市的一个小村,是洪起畏夫妻合葬墓,发现时已经被盗3次,里面几乎没剩下什么,但是它的规模很豪华巨大,而且留下的墓志清晰完整,信息量很大,不但成为判断墓主人身份的实质性证据,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千百年前纷繁历史真相。 墓志信息很大 老婆杭州人,祖父写过《春秋说》 这个墓是洪起畏夫妇墓,位于临安市郎碧自然村,背靠将军山,前面是南苕溪,竹林幽幽,风景和风水都很好。考古所从去年11月开始发掘,不过,因为被盗3次,里面的宝贝几乎没有剩的。这对夫妻同茔同穴不同室,男左女右,中间隔开,两个人的墓志都保留完好。洪起畏的墓志风化得有些厉害,很多字肉眼辨不太清楚,而且还是用比较潇洒的行草写的,需要后期用高科技手段分辨,但信息量很大。 这位洪起畏,是杭州人,关于他的史料很少,基本是在别人的传记中提到一句,比如《宋史·贾似道传》里曾提到:“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这说明洪志畏曾担任过临安知府,并常与贾似道不谋而合。 而他的祖父洪咨夔,做过刑部尚书、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兼侍读,写过《春秋说》,有专门的传记《宋史·洪咨夔传》。不过,史料中说他死于端平年间,但端平几年并没有记载。在墓志上则明确写道是端平三年,并且死后,赠“太师申国公,谥忠文”,享受宰相级别的待遇,算是补充了史料空白。 至于洪知府的老婆郎氏,史料上几乎难觅踪影,这回看了墓志也清楚了。郎氏也是杭州人,生完第二个儿子坐月子时,得了寒疾,冬天又复发了,结果医生下了一剂猛药,美丽的少妇38岁就死了,而知府大人活到了79岁,所以老婆的墓志,是他亲手写的。 “虽然他后来又娶了个老婆,但他对郎氏评价很高,说她脾气好,不随便训斥别人,尤其口风很严,绝对不说人是非。”杭州市考古所副所长郎旭峰说,墓志里还提到郎氏的祖父叫郎简,被封为“武林侯”,这在史料里也是没有的。 那场宋元决战谁是“跑跑” 孙虎臣先逃贾似道跟风 洪起畏在墓志里,还写到了一件大事情:丁家洲之战。 这次战役,在《宋史》和《元史》里都有记载,是南宋与元最后一次大规模决战,发生在1275年2月22日。这次战役里,牵涉到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奸臣贾似道。 宋史里说,贾似道抽调南宋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铜陵东北江中,结果贾似道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招致惨败,乘单舟逃到扬州去了。 大家都知道,贾似道后来遭群愤,被贬官,最后送去广东充军,在贬官的路上,被跟他有仇的郑虎臣杀掉了。这一连锁反应,直接导火线就是丁家洲之战。他被杀的时间是1275年7月,跟这场仗只隔了5个月。 而第二年的1月,一年都不到,南宋都城临安就被占领了。 “丁家洲的失败,意味着南宋的灭亡。而后面的一些斗争,比如文天祥抗元,都是小规模的战斗,已经不成气候。”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说。 洪知府此时在干嘛?那时,他是镇江知府,在元兵准备进攻时,弃城跑了。但在墓志里,只写了打败仗的情况,却没写自己逃跑这件事。 在墓志里说起这次战役,洪起畏的说法是,贾似道也想努力收集溃兵再战,却没做成。最重要的是,他还提到,当时的步军指挥使孙虎臣是前锋,一触即溃,是他先逃跑的。 而史料里,关于谁先逃,说法很多。 《元史·伯颜传》里说,是水军统领夏贵先逃的:“贵先遁,以扁舟掠似道船。” 《宋史·贾似道传》里又讲:“似道亦与虎臣以单舸奔扬州”,两人一起逃的。 “墓志记载与史料有出入,一般情况以墓志为准,因为是当事人写的。”郎旭峰认为,洪起畏的墓志可能他事先就写好,也可能是了解他的族人写的,但他没必要为贾似道辩护,“不管是孙虎臣先逃,还是贾似道先逃,当时镇江已是空城,注定是守不住的,从逻辑上分析,他的说法还是客观的。” 这是土豪墓室 31层封土,每层颜色不同 洪起畏的墓志有看头,他的被盗了又盗的墓,在平常人看来空空如也,可在考古学家眼里也很有看头。这座墓的看头就是——封土。 古代等级高的封土称为“陵”、“山”,在汉代,身份越高,封土也越高越厚,但宋代其实并不流行,不过,洪知府却有点小心思。 记者走上缓坡,就被墓的封土惊到了。说是封土,不如说是座小山,长58米,最高处有13米。仔细看,这土是一层层夯打的,每层颜色还不同。 “有31层。”市考古所副研究员刘卫鹏很淡定,他说,13米的高度,在宋墓里算是高的了,而且夯筑非常密实,坚硬,用料还不同,前面23层用黏土夯筑,24到27层是用黏土、沙子、白灰(渣)等混合。 果然是城中名门望族,世代为官,财力丰厚,光是外面的封土就这么考究,那墓室更不得了。 因为墓室前有石条封门,石条两侧还以夯土加固,为了保护原貌,考古队员只能将墓顶上的两个盗洞扩大后,进入到墓室内。没想到,这墓砖又是层层叠叠,“先是砖,再是糯米石灰,再加层土,再铺土……”郎旭峰给记者讲了下里面的讲究。 白白的糯米石灰占了大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合土,经常用于古建筑的地面,防水,防潮,密封性好。郎旭峰说,这完全是不计工本地营建墓室,元代以后的墓比较多地用到这种材料,早期的墓室并不普遍,直接上封土就行了,没这么精细,“这也代表了一种新墓葬形式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