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6|回复: 0

意蕴丰赡 气格高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7-5 2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意蕴丰赡 气格高古(组图)

    2016-07-05 18:00:00 来源: 发展导报(太原)



    姚奠中先生



      中国之书艺,不仅是技法的展现,而且是性灵的舒张,更是学养的阐发。此话一点不假。试看,姚先生之所以能够以其厚重儒雅的学者书法和文人书风,荣获中国书法界最高荣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在我看来,最根本者,就是在于他深湛而坚实的国学底蕴,与广博而精深的艺术素养。

      姚奠中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高足,雄才博识,德高望重,堪称百年人瑞,国学大师,学界硕彦,书坛名公。

      先生已去。但我素来仰慕先生的道德文章,敬佩先生的学问与书艺。今幸得拜观先生之篆书大作,不禁仰之愈高,敬之弥深。

      先生所书内容为《文侯之命》,出自《尚书》之《周书》。原文作: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磗我于艰,若汝,予嘉。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纒一鬯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读其文,赏其书,自觉得其中意蕴颇丰,值得深深玩味和细细领悟。

      先说书作内容。本篇是周平王表彰晋文侯功勋的册命。晋文侯,姬姓,名仇,字义和。公元前 780年—前 746年在位。是西周末年到春秋早期晋国的第十一任统治者,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命”就是“命令”的意思。《尚书》中的“命”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命辞”,它们大多数是君王奖励或赏赐某个臣子时所宣布的命令。《文侯之命》就是周平王对晋文侯所发布的一道奖令。册命分为二段。第一段表扬晋文侯的功绩;第二段赏赐和嘉勉晋文侯。

      稽之史籍,其历史背景大略为:周幽王荒淫无道,极度宠幸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幽王。诸侯拥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晋文侯等就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样,竭力辅佐周平王平定戎乱,不仅顺利开创了东周政权,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且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风,成为再造周王朝的功臣。周平王为嘉奖晋文侯赫赫之功,赐其车马、弓矢等,并提出殷切期望,表现了自己的一片感激之情。据考,在晋国史上获得这一殊荣的仅三人:叔虞其一,文侯其二,文公(重耳)其三。晋文侯在位期间,国力空前强盛,是晋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

      姚先生于作品落款处也简略注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大致梗概:

      周幽王宠褒姒,废申后,逐太子宜臼。宜臼奔申。申侯与犬戎杀幽王,朝廷大乱。晋文侯与郑武公迎宜臼,立之,是为平王,迁于东都。平王乃以文侯为方伯,赐其纒鬯、弓矢、名马。史录其策命,作文侯之命。樗公篆并记。

      至此,我不由揣思,姚先生之所以选择这篇《文侯之命》作为书写对象,应该不是单纯地或是简单地把它当作一般的书写内容来看待,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把这段侧重反映晋人晋事而不为大众所知的历史,通过书写艺术传达出来,寓史于书,寓学于书,寓情于书,借以托志寄兴,流露和传递出姚先生这位百岁鸿儒、一代名士的文化精神与家国情怀。这决非本人凭空臆想,我们可在姚先生曾说的一段话里得到印证:“书法是文化,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写字必须注意不是简单的书法,而一定还要宣传文化,所以文化文字结合起来作用更好。”可见,书法是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姚先生早就体味到文化与书法互动的重要性,感悟到书法与文化相关,乃至与学术相连、与人格相通的重要性(见王岳川先生 《姚奠中学者书法之大境界》)。

      古人对此也有近似论述。西汉扬雄在其《法言·问神》中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东汉蔡邕在其 《笔论》中继承了这些观点,提出了“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论断。后来的王羲之、孙过庭诸家,均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这一理念,特别是孙过庭在《书谱》中突出地指出书法是书家借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重要途径。凡此,都足以说明,书法作品内容的选择、艺术的表现,能够体现书写者的主体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主要取向,透露书家的内心世界,显见书家的学问与修养。姚先生当然也不例外。

      再说书作形式。先生所用的是篆书。所谓篆书,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这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所以古时适用于庄重的场合和事情,如记功刻石、权量诏版、兵虎符之类。先生诗、书、画、印俱工,真、草、隶、篆皆精,而于此则以篆作书,其形式极为适合《尚书》这部中国最早古史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适合内容,二者有机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互为辉映。

      通览其作品,笔法古劲,书风峻逸,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朴茂自然、博大雄强的气息,堪称气势大,气韵足,气格高,气象美。因为,与本人以往所见不同,先生此幅多达二百余字的作品,所触之处者,无不气骨完备,老到精粹,令人心惊目奇,大有一种人之幸、眼之福的惬意!细观其落墨,兼收并蓄,博涉约取,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用笔凝重,点画沉实,线条质朴,结体中正,章法守度。一笔一划,皆用心而“写”,一字一行,尽信手而生。横竖者如金截铁,转折者如刀削玉。既有钟鼎之气,又富碑石之韵。可谓极古劲之致,得自然之趣。于静穆里蕴含着无限的内力和张力,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与精神。于此,我们不能不惊叹先生深厚的传统功力和艺术造诣。

      有人说,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是技法的展现,而且是性灵的舒张,更是学养的阐发。此话一点不假。试看,姚先生之所以能够以其厚重儒雅的学者书法和文人书风,荣获 中 国 书 法 界 最 高 荣 誉奖——兰亭终身成就奖,在我看来,最根本者,就是在于他深湛而坚实的国学底蕴,与广博而精深的艺术素养。难怪周汝昌先生称他是“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的通儒”。徐文达先生评价说:“姚先生的金文古篆,更是堪称绝唱,当以神品视之。”霍松林先生称赞其:“仲淹遗泽在,奇士起河汾。学入余杭室,文空冀北群。诗风追八代,笔阵扫千军……”

      于是我想,每一位有志于书艺的人,能够从书法的形式美中看到书法后面的素养和学问,或可由此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悟出一些道理和真谛。至少我一直是这样认为,并决计坚持走下去的。

      杨明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5:53 , Processed in 0.1190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