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6|回复: 2

企石:怡云姚祠堂重修完工 文物专家组实地验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8
  • 签到天数: 33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9-14 23: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石:怡云姚祠堂重修完工 文物专家组实地验收


    日期:2016-09-14 09:42



    加载完成,用时:0.523秒
      东莞阳光网讯 目前,深巷村500年历史的怡云姚公祠重修已经完工,昨天,市文广新局率广州文物专家组来到企石镇,对怡云姚公祠进行实地验收。
      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广州文物专家以及企石文广中心、深巷村、施工队等有关人员来到怡云姚公祠,专家组对重修后的公祠进行验收,包括公祠瓦面、屋面、墙体、木构架等。专家组通过实地检查、审查验收材料、听取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工作汇报等方式,认为该重修工程能够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文物进行维修,较好地恢复了文物原有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深巷村怡云姚公祠是市不可移动文物,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347平方米,分为门堂、前堂、中堂和后堂,属于少见的四进祠堂,而且古代建筑工艺、结构、文化内涵等信息保留得较好,祠堂雕刻手工精良,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重修后的祠堂重现了古韵风采,日后,这里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谭婉珍 关柱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8
  • 签到天数: 33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3: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石:怡云姚祠堂重修完工 文物专家组实地验收
    来源:东莞阳光网 作者:谭婉珍 关柱杰 发表时间:2016-09-14 09:42





      东莞阳光网讯目前,深巷村500年历史的怡云姚公祠重修已经完工,昨天,市文广新局率广州文物专家组来到企石镇,对怡云姚公祠进行实地验收。
      市文广新局文物科、广州文物专家以及企石文广中心、深巷村、施工队等有关人员来到怡云姚公祠,专家组对重修后的公祠进行验收,包括公祠瓦面、屋面、墙体、木构架等。专家组通过实地检查、审查验收材料、听取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工作汇报等方式,认为该重修工程能够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文物进行维修,较好地恢复了文物原有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深巷村怡云姚公祠是市不可移动文物,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347平方米,分为门堂、前堂、中堂和后堂,属于少见的四进祠堂,而且古代建筑工艺、结构、文化内涵等信息保留得较好,祠堂雕刻手工精良,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重修后的祠堂重现了古韵风采,日后,这里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谭婉珍关柱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08
  • 签到天数: 33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9-14 23: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石镇深巷怡云公祠








    在企石镇深巷村委会旁,有一间墙体斑驳的祠堂——怡云姚公祠。怡云姚公祠是深巷村姚喜富后代子孙为纪念他所建。怡云姚公祠并不比企石其他宗祠、公祠气派,但它以静穆的姿态,渗透着历史的厚重感,无论是风雨天还是晴天,它都安静地立在那里,似乎在用自己的身躯,诉说着每个痕迹上刻有的故事。该公祠为研究清代东莞地区祠堂提供了实物资料。2012年8月13日,怡云姚公祠被公布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

    百年来仅修葺过一次

        据悉,深巷村姚喜富,号怡云,被后人看作是三房之祖,所以,现存的宗祠就叫作“怡云姚公祠”,也叫三房祠堂。近日,我们在深巷村姚珠佳、姚炳金和姚龚淦三位老人的带领下,来到怡云姚公祠。在阳光照耀下,古朴的怡云公祠流淌着岁月的余韵。公祠采用砖木结构,宽10.3米,深33.7米,占地面积347平方米。据三位老人介绍,怡云姚公祠建于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这在姚炳金老人所持族谱上也有明确记载。但《企石镇志》上载有“始建于宋代的天圣年间(约1024年)”字样。清光绪三年(1823年),该公祠重修过一次。从外面看,公祠的墙体和柱子都是用红石砌成,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地面上的红砖已经被一层厚厚的青苔覆盖。公祠正门入口两旁的大“门凳”由于年久磨损,已经被水泥填充了起来。门口抬头可见,头门悬挂“怡云姚公祠”匾,二进挂“进士”、“居敬堂”牌匾。

          在企石的宗祠当中,怡云公祠的用料显得颇为考究,多为水磨青砖、打磨过的红石和大件的木料,无论是梁桁柱昂,或者是阑额斗拱,搭牵檐楣,大部分都装饰有造型优美的木雕图像,比较讲究。屋顶是船型灰塑龙凤图案的脊梁,脊吻的下两端,立有俯首相望的陶制鳌狮。

         “几百年来只重修过一次,除了屋瓦经过一些修葺外,连柱体和硬木都没动过。”66岁的姚龚淦对公祠的历史十分熟悉,他指着公祠坚固的房梁骄傲地说道。

         少见的四“进”式厅堂:

         怡云姚公祠也有其特别之处。“它一共有4进,这在企石的宗祠中是少见的。”89岁的姚珠佳老人介绍道,一般的宗祠有三进,像怡云姚公祠这样的小“厅”一般只有两进。

    姚珠佳老人所说的“进”,就是公祠的厅堂,笔者从公祠门口往里面数,怡云姚公祠内建有4个厅堂,分别用3个明天井隔开,后两个天井的两旁,又分别建有回廊,在第四进里,左右两边各建有两个小厢房。从公祠往里面走,就像经过了四重门,层层递进,十分有趣。怡云姚公祠四个厅堂的构建也并不是大正大方型的,公祠里面看不出任何玄机,从公祠外侧可见,外墙并不成一条直线。据姚炳金介绍,这跟祠堂风水有关,但是从今天的角度看,公祠外墙延伸过去的一条弯曲小巷子,竟也显得十分深邃、远久,就如同深巷村村名的来源一般。

         曾被改造为小学学堂:

    深巷怡云姚公祠,在民国时期,被拆掉了二、三进的屏风改作学校。姚珠佳等三位老人都曾在这公祠度过他们的小学时代。

    “我们读书那年代正是民国时期,这里被称为‘学堂’。”姚珠佳老人点着一根烟,慢悠悠地抽起来。在他的回忆里,公祠里的童年岁月,就是跟各个年龄段的小学生一起,坐在用木板隔离出来的小房间里,学写书法、朗读诗文。到了姚炳金读书的年代,这个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民主七小”,那时候的公祠就是整条村最热闹的地方。时至今日,公祠已经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人来人往、云卷云舒。曾经设在公祠里的学校早已没了踪迹,二进的厅堂墙上挂上了“深巷康乐中心”几个大字,厅堂内摆放着几张圆桌,到了早晨和傍晚,才有村里的老人进来,在这里打打牌、唠唠嗑,偶尔写写书法,或是一起回忆那段热闹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7 08:54 , Processed in 0.1297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