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表演
软功叼花
众人骑单车
走钢丝
踩高椅
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擅长棋琴书画、吹拉弹唱的人不少,但能够登台表演魔术和杂技的却并不多见。武功县武功镇七彩超市店主姚馨就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表演者,至今在舞台上还能够常常见到她的身影。4月11日,笔者来到七彩超市,与姚馨聊起了她的杂技生涯。
当年杂坛“九岁红”
现年55岁的姚馨气质颇佳,她中等身材,眉目清秀,接待顾客动作麻利,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用她的话说,这得益于童年时的形体训练。
姚馨祖籍东北,父亲姚志远生前也是一名杂技演员,曾获得西北地区杂技魔术比赛优秀奖,曾担任省内外多家杂技团团长,徒弟遍及西北五省。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姚馨自幼接触杂技、喜爱杂技。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她6岁练习柔术,9岁就进入了陕西省兴平县杂技团,成为了一名杂技演员。
“那时,杂技团设施简陋,条件艰苦。没有练功房,场所就是一个土院子。父亲对杂技演员要求很严,有一回,我们几个娃娃练走钢丝,我一不留神,身体失去了平衡,从钢丝上掉了下来,疼得一时难以爬起。我本想等人拉一把,谁知父亲走了过来不但没拉我,反倒让我自己起来。当时,我心里委屈极了,想哭又怕父亲打我,只得忍着疼痛自己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走钢丝。”姚馨告诉笔者,她至今对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小时候,我却觉得父爱如‘刀’。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杂技演员后,才体会到父爱的真正含义。自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有出现过失误。是父亲让我学会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姚馨看来,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让她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一有空闲,姚馨便会练习杂技的各项技能,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上世纪七十年代,姚馨常常跟随兴平县杂技团外出表演。那时的姚馨年龄虽小,可软功叼花、走钢丝等高难度的项目都表演得十分出色(本版右侧的黑白照片定格了当年姚馨表演的精彩瞬间),深得观众的喜爱,并因此获得了“九岁红”的称号。
1976年春,14岁的姚馨参加全国杂技比赛,获得了一等奖。1985年,电视剧《李信与红娘子》开拍,姚馨作为主演洪学敏的替身演员,拍摄走钢丝、马术表演的镜头。如今提起此事,姚馨总是会心一笑:“虽在银幕无名,我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一身绝活脱困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姚馨所在的杂技团经营惨淡、举步维艰,工资也难以发放。在万般无奈之下,杂技团里的诸多艺人选择了离开,姚馨也不例外。1985年,她离开杂技团,到当地的一家激光器厂上班。虽然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但她依然保持着永不服输的劲头,跟着师傅学技术,一丝不苟干工作,很快,姚馨便成为了车间骨干,多次被评为“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每当厂里举办文艺活动,她总是积极参与,登台献艺,成为企业文化“大餐”的一道“招牌菜”,深受工友们喜爱。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企业改制,姚馨又一次失业了。她并没有因为一时的不如意怨天尤人。接下来的几年,她陆续与从前的师兄弟取得联系,互搭班子,四处演出,从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走出了生活的困境。2004年,为了进一步稳定家庭收入,她在丈夫的老家武功镇开了一家小超市,当上了老板娘。有人曾问她为何开店,她都是笑着回答:“家财万贯不长久,开个门店水长流。”
从那以后,丈夫便常常守在店中。十多年来,姚馨演出频次逐渐增多,有她主动联系的,有同行搭班的,也有主动找上门的。开业庆典、企业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因年龄关系,一些高难度的杂技节目她已不能再表演了,魔术节目又成了她的拿手好戏。近年来,她还为一些知名企业宣传演出。虽然四处奔波,可她并不觉得辛苦。她说:“人只要活一天,就要快乐、充实地度过。杂技伴我走过童年和少女时代,激励着我走到今天,我也要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如今,姚馨经营店铺已有13年。除了商店,她还在店铺隔壁经营了一家台球厅。每逢节假日,打台球、进店消费的顾客络绎不绝。在卷烟零售方面,她与丈夫“约法三章”:不销售假冒、走私卷烟;不乱渠道进货;不向未成年人售烟。姚馨认为,做生意和表演杂技一样,都要守规矩,一旦稍不留神,肯定要摔倒。
“杂技让我获得赞誉,开店让我安心生活。去年,95岁的父亲与世长辞,伤心过后,我认识到,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生活有阳光也有阴霾。保持阳光心态,积极向上不徘徊,一切就能尽在掌控中。”姚馨的这句话,道出了她的心声,更是她多彩人生的真实写照。
作者单位:陕西武功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本文图片均由姚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