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0|回复: 0

对吴兴姚氏房支的命名兼论唐代吴兴姚氏的著支、新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7-8-29 09: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吴兴姚氏房支的命名兼论唐代吴兴姚氏的著支、新贯
    姚诗聪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对于一个兴旺的中古士族来说,随着家族成员的入仕流散、于为官之地落籍,从而分裂出不少房支新系。中古门阀士族房支分系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亦是门阀士族兴衰的重要表现。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新表中对姚氏定著房虽未明指,但实际上却已列出。古人虽未明确指出,但为了便于今后吴兴姚氏的研究,笔者认为应对其著房以及其他房支加以命名,基于墓志所见材料,辅以其它史传文献资料,也附带兼谈唐代吴兴姚氏的著支、新贯问题,这些都是尚未见研究成果的内容,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吴兴姚氏;房支;命名;著支;新贯

    对于一个兴旺的中古士族来说,随着家族成员的入仕流散、于为官之地落籍,从而分裂出不少房支新系。中古门阀士族房支分系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亦是门阀士族兴衰的重要表现。而«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中·柳冲传»引柳芳论氏族所列的中古代表士族在新表中大都或明指或仅列出其著房,如崔氏定著十房(郑州、鄢陵、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卢氏定著四房(大房、第二房、第三房、第四房),陇西李氏定著四房(武阳房、姑臧房、敦煌房、丹杨房),赵郡李氏定著六房(南祖、东祖、西祖、辽东房、江夏房、汉中房),郑氏定著二房(北祖、南祖),王氏定著三房(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京兆王氏)。吴兴姚氏是汉唐之间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士族,为唐代江东四大士族之一。唐代之前,其支系相对较少,家族规模较小,唐代为其全盛期,据笔者«关于唐代吴兴姚氏入仕人数的初步统计»一文的研究成果可知,吴兴姚氏在唐代士族整体中无疑是属于规模不小的中等士族。新表中对姚氏定著房虽未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却已列出,即姚崇家族(陕郡姚氏)、姚思廉家族。由其并未明确指出,其实也足以看出吴兴姚氏之家族规模以及兴旺程度与柳芳论氏族所列的中古代表士族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古人虽未明确指出,但为了便于今后吴兴姚氏的研究,故笔者认为应对其著房以及其他房支加以命名,基于墓志所见材料,辅以其它史传文献资料,也附带兼谈唐代吴兴姚氏的著支、新贯问题,这些都是尚未见研究成果的内容,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吴兴姚氏的源流
    据笔者«关于吴兴姚氏源流的新发现»可知,吴兴姚氏实有相互独立的三支,即最广为流传、久负盛名的吴兴武康姚氏以及笔者新发现的已命名的吴兴永嘉姚氏(吴兴姚氏的永嘉支)和吴兴长城姚氏(吴兴姚氏的长城支)。由于吴兴武康姚氏是吴兴姚氏的重中之重和最关键所在,故也可称之为武康主支,而另外两支称为永嘉支和长城支即可。
    二.吴兴姚氏的定著房
    新表中对姚氏定著房虽未直接指出,但实际上已经列出,即姚崇家族(陕郡姚氏)与姚思廉家族。而陕郡实为姚崇家族之旧贯。自陕郡姚氏起家之祖姚仲和(姚崇七代祖)始定居陕州硖石至其家族入唐第一代的崇父姚懿,目前已知的世系均为单传,期间姚崇家族的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均在陕州硖石及附近,但据«姚懿墓志»称其“今为河南洛阳人也”,不再称其为陕郡硖石人。从«姚懿神道碑»载可知,姚懿在陕郡硖石“隐居”期间,前妻张氏、李氏已亡,后娶彭城刘氏,又在洛阳伊阙南再置产业举族定居下来。到姚崇为其母刘氏造做此墓志时(即«姚懿墓志»,该志出土于洛阳万安山南原,是姚懿妻刘氏卒后,由姚崇、崇弟元景主持为刘氏与姚懿镌刻的合袝墓志),遵照刘氏生前愿望,称其为洛阳人。但若能找到位于旧贯的原姚懿墓志,当不会是此称谓。自姚懿妻刘氏起,洛阳慈惠里便是姚崇家族的私第所在,洛阳万安山南原便是姚崇家族的家族墓地所在。故也就是说,自姚懿起,姚崇家族的主要活动范围和重心是在洛阳及附近,即姚崇家族的新贯为洛阳,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再以旧贯作为家族的重心、主要活动范围和籍贯。而«新唐书·姚崇传»仍载其为陕州硖石人,这倒也还可以理解。因为姚崇毕竟旧贯为陕州硖石且生于此,父祖均葬于旧贯,但他从少年时就生活在洛阳。故«姚崇神道碑»载“远自吴兴,迁徙于陕,今家洛阳焉。”但一般资料在提及姚合籍贯时,却仍以旧贯称之,这就显然不妥了。至姚合出生,姚崇家族以洛阳及附近作为其家族重心、主要活动范围和新贯已历百年之久,姚合已是第五代了,家族早已融入洛阳当地族群,故姚合之籍贯应亦为新贯洛阳。又因洛阳在唐代为东都所在,都畿道的治所即在东都洛阳,下辖河南府河南郡、汝州临汝郡,共2个府州,而河南府河南郡的治所也在东都洛阳。故笔者认为可将姚崇家族这一吴兴姚氏定著房命名为河南房或东都房。
    由«新唐书·姚思廉传»载可知,隋平陈后,姚思廉随父察自吴兴本贯北迁关中,遂为京兆万年人。即其新贯为京兆万年,且陪葬昭陵。又据«旧五代史»列传七姚顗载“姚顗,字伯真,京兆万年人。”而其为思廉之后。故至少可以说,姚思廉家族中的思廉一系的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是在京兆万年及附近。姚思廉侄孙无陂(思廉堂兄弟思聪之孙)的墓志又载“卒于雍州乾封县延寿坊里第……归窆于城南奉西之原[]。”可知其宅第、葬地均在京兆府。故至少可以说,思聪一系中思聪无陂祖孙三代的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也是在京兆及附近。即姚思廉家族的主体均以京兆为新贯,其家族主要的活动范围及重心均在京兆及附近。京兆府即为大唐都城长安所在,故笔者认为可将姚思廉家族这又一吴兴姚氏的定著房命名为京兆房或长安房。而河南房(东都房)和京兆房(长安房)的籍贯分在东西,且二定著房同为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后裔。故笔者认为可仿照赵郡李氏定著房之东祖、西祖例,又命名其为东祖、西祖。
    三.吴兴武康姚氏的非定著房
        吴兴姚氏中非出自永嘉、长城二支的便应是出自武康主支。对于其中又非出自定著房河南房(东都房)和京兆房(长安房)的,也就是说其理论上并未外迁而仍留在武康本贯的武康主支的其他支系的家族成员,笔者参照杜氏定著房之杜陵本支,统称其为武康本支,其发展状况、家族规模及兴旺显赫度自是远不及河南房(东都房)、京兆房(长安房)二房,若非要举一唐代名人,恐唯有酷吏姚绍之一人而已。不同的是,杜陵本支为杜氏定著房,与其他三大因外迁而落籍当地形成的新定著房(襄阳房、濮阳房、洹水房)同样发展兴旺,而吴兴姚氏武康本支为非定著房。相对来讲,武康本支的支系过于笼统、概括、模糊、零散,不成系统,只呈点状,唯有待于大量新材料出现来加以补充完善。
    四.吴兴姚氏的著支
    定著房河南房(东都房)有六大著房支。从陕郡姚氏起家之祖姚仲和至入唐第一代的姚崇父姚懿,目前所知世系均为单传。六大著房支中四支出自姚崇一系,两支出自崇弟元景一系。
    第一支为
    崇---弈
    郑氏
    姚弈为姚崇三子,母为郑国夫人郑氏。开元末任礼部侍郎、尚书右丞,并于开元二十五、二十六年(737、738)两任知贡举(礼部侍郎知贡举即始于弈)[],是姚崇之后最有出息、最有希望光大门楣、弘扬家声的子弟,是继承姚崇的唯一薪火。然而不幸的是,天宝中却因侄子姚闳(姚异子)胁迫宰相牛仙客上表推荐其及兵部侍郎卢奂代己而遭贬,继承姚崇的唯一薪火就此扑灭,这对于姚崇长子彝英年早逝、次子异亦已病逝的姚崇身后家族的发展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悲剧。事迹见于«新唐书·姚崇传»。
    第二支为
    崇---彝---闿---系
    郑氏
    姚系为中唐著名诗人,与堂弟伦皆有诗名,是自姚崇始家学积淀的结果。贞元元年(785)登进士第,是河南房(东都房)的第一位进士,官至门下典仪。“与韦应物同时,有诗名,工古调,善弹琴,好游名山,希踪谢、郭,终身不言禄,禄亦不及之也。与林栖谷隐之士,往还酬酢,兴趣超然。弟伦,诗亦清丽,有集,并传。”又“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全唐诗»卷二五三收姚系诗十首。
    第三支为
    崇---彝---阆---伦
    郑氏
    «全唐诗»卷二七二收姚伦诗二首。
    第四支为
    崇---彝---闢---偁---勖---瓒
    郑氏      郑氏 王氏 王氏
    姚勖是姚崇子辈之后绝少位列高官的子弟,长庆元年(821)进士,为河南房(东都房)的第三位进士,事迹凡见«旧唐书·韦温传»和«新唐书·姚崇传»。姚勖子瓒亦为进士。
    第五支为
    元景---弇---訚
    姚訚为爱国将领,唐代姚姓三功臣之一(其他二人为姚思廉、姚怀),官至睢阳太守、右金吾将军,安史之乱中随张巡、许远守睢阳,在无粮草、孤立无援的极端艰险条件下,坚守城池近一年,城破后訚等宁死不屈,与张巡等三十六人慷慨就义,光荣殉国,以政治事功名垂青史。为姚弈之后河南房(东都房)又一颗极具希望的政坛新星,是姚崇孙辈、曾孙辈(含旁系)中绝少位列高官的子弟。两唐书忠义均有传。
    第六支为
    元景---算---閛---合
                     卢氏
    姚合为河南房(东都房)姚崇之后最富盛名者,亦为姚崇孙辈、曾孙辈(含旁系)中绝少位列高官的子弟。政治上虽成就不大,但大器晚成,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为河南房(东都房)的第二位进士,仕途畅达,终官至秘书监,故世称“姚监”,赠礼部尚书。不以政名传而诗名显达,为中晚唐重要诗人,一代宗师和诗坛领袖,时称“诗颖”,因有代表作«武功县中作三十首»而世称“姚武功”。其编选的«极玄集»为现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中的重要一部,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与贾岛友善,并称“姚贾”,开创姚贾诗派。自同时代起影响中国诗坛长达千年之久,为唐代诗人中后世影响最大者之一。子姚潜亦为进士。事迹见«新唐书·姚崇传»。
    对于定著房京兆房(长安房)仅有两大著房支,少于河南房(东都房)的四支,自是取决于其家族规模及兴旺显赫度之不及。
    第一支为
    思廉---憕---璹
                珽
    姚思廉为著名史学家,父姚察曾修梁陈二史未完,思廉续成其志。姚察父子之史笔推陈出新,为古文运动之先驱。思廉也是唐代姚姓三功臣之一,为秦王府旧僚。在建唐之初即受重用,为唐太宗弘文馆十八学之一。史称其“以藩邸之旧,深被礼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总“直言无隐”。贞观十一年(637)卒,赠太常卿,追谥康,陪葬昭陵。两唐书有传。
    思廉孙璹、珽皆明经出身,仕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璹官至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地官尚书、工部尚书、纳言等,荣任宰臣之列,颇得武则天信重。珽历任定、汴诸州刺史、户部尚书等职,兄弟二人之显,将京兆房(长安房)之政治地位推向了极盛,“时人荣之”[]。璹长安年间致仕,进爵为伯。神龙元年(705)卒赠越州都督,谥曰成。珽累封宣城郡公。梁陈二史之撰修,姚察父子相承,历经三朝,终得完成,说其以习史、著史为“家业”,确不为过。璹虽贵为宰相,日理万机,仍不忘家学,提议撰录时政记,史称“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这一创制之举,与其史学修养和通晓礼制有着紧密的关联。璹曾撰«时政记»四十卷,亦为著名文学家,有«姚璹集»七卷。珽“少好学,勤苦自立”,亦以发扬“家业”为己任,继承家学,也有史学建树。史载“尝以曾祖察所撰«汉书训纂»,多为后之注«汉书»者隐没名氏,将为己说;珽乃撰«汉书绍训»四十卷,以发明旧义,行于代”。珽将曾祖姚察的成果补充扩大,颁行于世。璹、珽两唐书有传。
    第二支为
    思聪---慎盈---□---□---绩---玄---发---南仲---衮---康
    思廉堂兄弟
    姚南仲“乾元初,擢制科”,德宗时官至尚书右仆射,贞元十九年(803)病逝于宣平里第,追赠太子太保,谥曰贞。南仲亦是著名文学家,有«姚南仲集»十卷。两唐书有传。
    南仲孙康“登元和十五年(820)进士第。大中时,为太子詹事”,为京兆房(长安房)第一位进士。«唐诗纪事»还载有姚康诗四首,为晚唐著名诗人。除此之外,姚康亦继承家学,史学成就巨大,为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姚康的著作,首推«统史»。全书三百卷,规模很大,书中上自远古,下至隋末,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其书始见于«旧唐书»卷十八«宣宗纪»:
    大中五年十一月,太子詹事姚康献«帝王政纂»十卷。又撰«统史»三百卷,上自开无辟,下尽隋朝,帝王美政,诏令制置,铜盐钱谷损益,用兵利害,下至僧道是非,不备载,编年为之。
    凡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以至边疆各族,皆有记载。宋代史学家刘恕把它与梁武帝«通史»(纪传体)相比,想必是部极为重要的史书,可惜早已失传。除«统史»外,姚康还著有«科第录»十六卷。从洪适编«大宋登科记»后,便都以姚书体例为准。今其书存佚不详。姚康还撰有«帝王政纂»十卷,见前引«旧唐书»卷十八«宣宗纪»。«唐会要»卷三十六«修撰»条作«帝王政统»,不知是否有误。其书已佚[]。
    京兆房(长安房)自姚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时商略今古,则为学者所称”始,虽不以学术见称,但已表现出浓厚的史学兴趣。到子察有史学之不世奇才,«陈书»本传载其入陈后便受命撰修梁史,察对«汉书»亦颇有研究,是南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汉书»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学者。入隋后,隋文帝以察为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虽未得完成,但隋文帝曾命虞世基“索本”调阅。今日流传之梁陈二书“本多是察之所撰”。察又著有“«汉书训纂»三十卷,«说林»十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一卷”。弟最“博通经史,尤好著述”,撰有«梁后略»十卷。至此,史学已为家族之家学和家业。又经思廉、璹珽兄弟祖孙传承家学,绵延发扬,家学积淀愈发丰厚,姚康集家学之大成,终为家业殿军。自姚察以下,京兆房(长安房)一门出了六位杰出的史学家,可谓“一门六杰,史学世家”,为南北朝后期、隋唐时代典型的史学世家之杰出代表。吴兴姚氏这一汉唐间的文化士族名门的文化影响力、显赫度被推向了极致,人物文誉之盛达到了无比辉煌的顶峰。
    五.吴兴姚氏的新贯
    对于河南房(东都房)而言,自起家之祖姚仲和定居陕州硖石至家族入唐第一代的姚懿,姚崇家族皆以陕郡硖石作为新贯。姚懿于龙朔年中(661---663),就经营了位于洛阳龙门的伊阙南之别业,全家人定居于此。后应由于姚崇为奉母养老遂在洛阳慈惠坊置宅。故«姚懿墓志»中称其“今为河南洛阳人也。”«姚崇神道碑»中亦载“今家洛阳焉。”后姚崇母刘氏去世,因不是姚懿正室,而为续弦,母以子贵,死后不愿再葬在旧贯与姚懿合葬,故事母孝心的姚崇按照母亲遗愿,葬其于洛阳万安山之南原。姚崇家族以洛阳万安山之南原作为家族墓地便肇始于此。即姚崇家族之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至此便完全转移至洛阳及附近,洛阳便代替旧贯作为家族的新贯。由此才得以命名其为河南房(东都房)。
    «姚辩义墓志»载:“因仕居陕,后徙于汝,今为汝州梁县人也。”可知,姚崇侄子辩义的籍贯为汝州梁县。又据«新唐书·姚崇传»载崇二十岁时“居广成泽(汝州),以呼鹰逐兔为乐。”可知,姚崇家族在洛阳龙门伊阙南经营别业(即汝州梁县梁国公姚崇宅)后[],辩义便应随迁居汝,故遂为汝州梁县人,而姚崇之所以会被封为梁国公,应缘于此。但是由于此籍贯产生于河南房(东都房)得名之前,故不录入其新贯中。
    «漫话鹳雀楼»之«唐代河东诗人名录»载姚崇曾孙著名诗人姚系之籍贯不为洛阳,而是河中,即为新贯[]。由此可知河南房(东都房)在繁衍发展过程中,应是随着家族成员的入仕流散,于为官之地落籍,从而衍生出新贯。查新表,系为姚彝孙,闿子,及其父祖官职,其籍贯之所以会以河中作为新贯,应与其父姚闿因仕宦迁徙相关。而河南房(东都房)目前发现的新贯仅为汝州梁县、河中两地,与其家族规模及兴旺显赫度并不相符,应与目前已知材料还不算多有关,仍有待于大量新材料的出现。
    对于京兆房(长安房)而言,终唐一代,至少姚思廉一系的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应在京兆万年及附近,并以京兆万年作为新贯。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422«大唐故朝议大夫上柱国杭州长史姚(珝)府君墓志铭并序»载思廉侄孙姚珝:“归葬于东都河南县金谷乡西北岗。”按将葬地视为迁徙者的“新贯”,可知其新贯应为东都洛阳,而已非京兆万年。应亦是因其仕宦迁徙(曾任洛阳丞)而改变籍贯。
    «唐代墓志汇编»贞元018«唐故游击将军行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张(晕)府君夫人吴兴姚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自六代祖僧垣,典郡关中,今为华阴人也。”可知其籍贯为华州华阴郡,位于京畿地区。应亦是因仕宦迁徙而改变籍贯。
    两唐书姚南仲传俱载其为“华州下邽人。”可知其籍贯为华州下邽县,而非京兆万年。查新表,姚南仲出自思廉堂兄弟思聪一系,为思聪七世孙,不过其间两代名讳官职无载。由«姚无陂墓志»可知,思聪孙无陂“卒于雍州乾封县延寿坊里第……归窆于城南奉西”,即至少思聪一系中思聪无陂祖孙三代的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仍在京兆及附近。故南仲先祖应至少为思聪孙辈之后的子孙,应亦是因仕宦迁徙而改变籍贯。但需要指出的是据«姚南仲神道碑»可知,南仲葬于长安城附近的黄渠里,这说明其新贯(相对于华州下邽县)其实应为京兆。京兆房(长安房)之南仲著支将葬地回迁京兆。
    «全唐文补遗»第一辑«大唐故吴兴姚氏(潭)墓志铭并序»载:“父一褆,见任广州长史……以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廿七日,遘疾终于私第,享年廿有五。以十二年二月十三日丙子,窆于甘溪(广州)之南原□□礼也。”可知,志主姚潭的籍贯是广州,显然是因其父一褆任广州长史而改变籍贯。
    综上可知,目前已知的河南房(东都房)的新贯仅有河中一处,而京兆房(长安房)的新贯却有东都洛阳、华州华阴郡、华州下邽县、广州四处,与其各自的家族规模及兴旺显赫度不相符合,应有待于更多新材料的发现。河南房(东都房)、京兆房(长安房)二定著房的新贯分布地区基本符合唐代士族定著房之迁徙规律,即从多方面走向京兆---河南这条线上,他们或设籍或归葬于两京地区,表明其重心已迁移至中央而疏离了原籍(即吴兴武康,对于河南房而言,还有旧贯陕州硖石)。且此二定著房在唐代建立之前便早已基本完成了这一中央化过程,相较其他唐代大士族之著房则显得要早许多。河南房(东都房)、京兆房(长安房)二定著房的五新贯中皆可推测迁徙时间,其中两例(河中、东都洛阳)应皆在玄宗时期,四例完成于安史之乱前,仅广州一例完成于安史之乱后,与唐代大士族籍贯迁徙的时间规律完全一致[]。
    但略有不同的是河南房(东都房)以洛阳及附近作为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后,便举族以洛阳为新贯,基本上算是放弃了旧贯。即是其后家族繁衍发展过程中又衍生出了新贯河中,目前所知和推测的与之相关的家族成员也就仅姚系及其父闿两人而已。人员过少以至于可忽略不计,而就整体而言,河南房(东都房)的家族成员基本仍以洛阳为新贯,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仍在洛阳及附近。而京兆房(长安房)在入唐第一代的思廉随父姚察北迁关中以京兆万年为新贯后,家族的主体便以京兆万年为新贯,家族重心及主要活动范围便在京兆万年及附近。其后繁衍发展的过程中虽衍生出了四新贯,但其所占家族成员仅为小众,不是主体,然其所占家族人口规模的比例要比河南房(东都房)新贯的家族人数占其家族人口总数的比例大许多。而京兆房(长安房)四新贯从旧贯分裂独立(自立门户)之后基本延续下来,与旧贯并列存在发展,但河南房(东都房)新贯却基本上仅以点的状态呈现,并未发展开来。
    就武康本支而言,理论上虽应是并未外迁而仍留在武康本贯,可实际上却并不尽然。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咸通025«唐故吴兴郡姚(季仙)府君墓志并序»载:“公幼好周游,寰瀛之内,颇曾经历,偶内货实驰务而产于蓟门,即为幽州人也……卒于辽西坊私第,逾年而窆于幽都县界保大乡樊村之原。”可知,其籍贯为幽州,而非吴兴武康,故幽州为武康本支的新贯。
    «故司农寺主簿姚(承珇)府君墓志并序»载:“终于崇化里私第……袝于长安县高阳原旧茔。”可知其籍贯应为京兆。也应是因其仕宦迁徙(志主终官至司农寺主簿)而以京兆为新贯,故京兆为武康本支的又一新贯。
    «海门日报»2012年4月29日B4版所刊«东洲小考»称:“唐末最后一年是天祐四年(907年),时姚存制任东洲镇遏使……‘姚氏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见«南通简史»)。”可知其出自吴兴姚氏,且应是出自武康主支。又据姚存制曾孙辈姚公(无名)夫人东海徐氏墓志可知,该支姚氏的祖先从始祖开始,一直在姑苏(今苏州)做官,且“蝉联位望”,累世承袭官爵职务。因为家族人口众多,人才济济,仅仅一个姑苏范围,已无法安置。于是族中有的分支便渡江到江北的南通做官。由此可推测,该支姚氏家族的籍贯应是苏州,故苏州为武康本支的又一新贯。
    而对于吴兴姚氏的另两支永嘉支和长城支而言,亦有新贯存在。先看永嘉支,据笔者«关于吴兴姚氏源流的新发现»一文中所引用的三篇志主关系为兄弟的墓志铭,即«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大唐故太中大夫使持节冀州诸军事守冀州刺史上柱国姚(晠)君墓志文并序»载:“寝疾薨于洛阳县丰财里私第……卜宅于邙山北原。”可知其籍贯应为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354«大唐故益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姚(□,字迁)君墓志铭并序»载:“终于河南府洛阳县审教里之私第……迁窆于河南府河南县邙山之茔。”可知,其籍贯应亦为洛阳。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368«大唐故左羽林军长史姚(重曒)府君墓志铭并序»载:“曹州乘氏人……葬于邙山。”可知,其旧贯为曹州乘氏(相对于郡望吴兴自是新贯),新贯同样为洛阳。
    故由此三篇志主关系为兄弟的墓志铭可知,永嘉支的新贯为曹州乘氏和洛阳,二者在时间上为先后关系,永嘉支在以洛阳为新贯后,即以洛阳及附近作为家族重心和主要活动范围后,便基本放弃了旧贯曹州乘氏,与河南房(东都房)的情况类似。
    再看长城支,«全唐文补遗»第七辑«唐故将仕郎试洪州建昌县丞吴兴姚府君(仲然)墓志铭并序»载:“薨于军阳私第……葬于信州弋阳县新政乡军如里本宫为坟。”可知其籍贯应为弋阳县。故弋阳为长城支的新贯。
    综上已知,武康本支的新贯为幽州(为目前已知的吴兴姚氏籍贯中最北方者)、京兆、苏州,永嘉支的新贯为曹州乘氏、洛阳,长城支的新贯为弋阳。由此三大吴兴姚氏的非著房支新贯的地区分布可以看出,六处中四处均在北方,仅有两处在南方,苏州、弋阳距离郡望吴兴都相对较近,而京兆房(长安房)之新贯广州虽也在南方,但距离郡望吴兴较远,为目前已知的吴兴姚氏籍贯中最南方者。再结合河南房(东都房)、京兆房(长安房)二定著房之籍贯(旧贯)、新贯的地区分布基本均在两京地区,亦在北方,故可得出结论,唐代吴兴姚氏的籍贯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尤其两京地区,即唐代吴兴姚氏的这些房支家族的重心和主要活动范围尤以两京地区为主,其重心(主要影响力)是在两京地区。唐代吴兴姚氏在北方地区的发展状况、兴旺显赫度远胜于南方地区。而唐代吴兴姚氏又为唐代姚姓的重中之重,且姚氏为唐代大姓,故亦可顺带得出结论,唐代姚姓为典型的北方姓氏。




    参考文献:
    []张学锋.读西安出土唐姚无陂墓志[J].华夏考古,2005,(2).
    []陶易.唐代进士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470.
    []王永平.东晋南朝家族文化史论丛[M].扬州:广陵书社,2010:197-198.
    []陈光崇.记晚唐史家姚康和陈岳[J].史学史研究,1984,(2).
    []姚学谋.姚崇研究辑存[M].香港:银河出版社,2011:120.
    []宋万忠.漫话鹳雀楼[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55.
    []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2:122.



    作者简介:
    姚诗聪(1994---),陕西西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现为陕西理工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唐代士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3 12:59 , Processed in 0.1044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