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4|回复: 3

柳金福|姚懿玄堂记疏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8-7-30 20: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8-7-30 21:01 编辑

    姚懿玄堂记疏证

    柳金福
    【玄堂记盖】
    唐故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姚公玄堂记。
    【玄堂记文】
    玄堂在陕州东硖石县东北廿里崇孝乡南陔里安阳公之原,即怀州长史府君茔东南五百四十步。怀州长史府君坟高一丈,周迴廿三步,石人、石柱、石羊、石兽各二,列在坟南;碑一所,在阙南廿步,柏树七百八十六株。文献公坟高一丈五尺,周迴廿五步,石人、石柱、石羊、石兽各二,列在坟南;碑一所,在坟南一十四步,柏树八百六十株;阙四所,在茔西隅。右奉开元三年七月廿四日制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公。既奉朝恩,爰加礼秩。以其年十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卜兆叶吉,敢用封树。其明器等物总一百五十,事并此记,并同瘗于玄堂南一十二步。第十子兵部尚书兼紫微令梁国公崇,蓼莪增感,悲号靡及。恐松柏方合,陵谷迁贸,而前志先在圹内,事归幽密,不敢辄启。今敬镌贞琰,以立斯记。
    【疏证】
    此玄堂记是1983年陇海铁路扩建时在姚懿义冢内出土的,石存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文载三秦出版社《全唐文补遗》第五辑、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等。
    《姚懿玄堂记》不是墓志,它是开元三年(715)朝廷赠给姚懿官号、谥号树碑时姚崇作的文字记录。玄堂文中的怀州府君,即姚懿父姚祥,当时尚能见到姚祥的神道碑,如今已荡然不存。玄堂文记载姚祥、姚懿义冢的方位、形制、坟前的石人石兽及随葬的明器等甚。《唐会要》载:“旧制,碑碣之制,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上高不过九尺……凡石人、石兽之类,三品以上用六,五品以上用四。”姚懿碑今上高2.9米,仍在限高之内,只是墓前所用石人、石柱、石羊、石兽各二,已逾制。其圹内明器实用一百五十件,也超出限制的九十件的制度。坟高一丈五尺,也略超出一丈四尺的限制。可见,唐时对此类丧葬事宜的规定并未严格实行。姚懿谥号“文献”,还可纠正《唐会要》之误载。《唐会要》卷八十《谥法》中在列举朝臣享受复谥“文献”的九名大臣中,有高士廉、刘仁轨、姚崇、崔玄暐、刘幽求、裴耀卿、张九龄、李栖筠、郑珣瑜。②姚崇的谥号曰文贞,而非文献,这里把姚崇列入有误。当是王溥在编著《唐会要》时,未曾想到姚懿竟和一班宰臣同谥,误把姚崇当作姚懿列入。当然,姚懿能够有此殊荣,应是玄宗优宠姚崇的结果。
    ①〔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八《葬》,8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②〔宋〕王溥《唐会要》卷八十《谥法下》,174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21: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姚懿墓志疏证
    柳金福
    【志文】
    大唐故幽州都督姚府君墓志铭并序
    君讳懿,字善意,其先吴兴郡,因官北徙,今为河南洛阳人也。妫汭淼其昌源,姚墟粤其灵壤。因生是宅,爰此开宗。蒸蒸大烈,绵绵逾永。武都则声流东汉,太常则名重南国。晋宋齐梁,人英历秀。文武将相,吾门盈之矣。高祖宏,高行邈世,大德有闲,动少微之光景,鬱断山之峰崿。曾祖宣业,宇文朝征东将军。资士远之忠亮,秀恭泉之方范。百夫之强,声高比兴;万人之敌,气盖关张。祖安仁,青汾二州刺史。价重三倾,礼登八命。去襜为理,道革齐都。露冕临人,风遗魏国。父祥,隋怀州长史。有德有行,令问令望。应题舆而就僻,仪端右而作范。以二崤之地,当两京之冲,遂兼检校函谷关都尉。汉朝丞相之子,方膺此任,以公经济之材,故从斯委。乃密有部署,将攀鳞翼。未集大勋,奄违昭代。公食牛英气,扬乎金方;穿犀劲质,括乎赤羽。感遗志而不从,哀远图之此顿。遂因先部曲,更集豪雄。扫虞田之氛雾,披晋野之荆棘。矢不虚发,策无遗筹。预经纶之肇事,奉光华之旦景。年十八,授陕州崤县令。居无何,擢拜骠骑都尉、水陆行军副总管。累适左卫亲府右郎将。子奇幼能,已追先日;翁归兼用,更在兹辰。副六军而处右,翊千门而高卫。而功冠于群,飞苍点白。左迁建安府折冲都尉。公迺拂衣挂冠,散岸林壑,不交当代,自出羲皇。高宗大帝睿文承历,纂戎念旧,举籍论功,割田議赏,召拜忠武将军、高陽府折冲都尉,封长沙县开国男。公以時惟偃武,志文崇文,表求明试,褎为举首。拜使持节峡州诸军事、峡州刺史。择蒍敖之旧典,扬彦伯之遗风。荆巫所次,謳谣属音。寻加银青光禄大夫,宠良政也。龙朔二年,邛僰酋渠,乱离边服。朝咨威重,寄静西南,拜嶲州都督。纔闻叱驭,千里肃其自清;未及下车,六條翕其攸理。既而郑辰急节,谢酉延灾。将从扫第之期,遽追奠楹之釁。以龙朔三年十二月一日薨于馆舍,春秋七十三。公志道秉义,克家光国。属龙战于野,鹿走中原,解扉献节,登山梦景。而军行有赋,文实在兹,师之余日,卷不离手。及载戢干戈,寄安州部,仁风大偃,惠声允塞。天无其惠,曾不慭留,余庆有归,高门重啓。以神龙元年,追赠幽州都督,旌旧德也。妻彭城郡夫人刘氏,故洺州刺史志逵之女也。端庄不忒,琴瑟友之。鹊巢兴而成颂,鱼轩归而叠轸。贞规裕兮,嫔则婉兮。及昼哭生哀,围门示範。徙邹鄰而教德,广孟被以宣慈。母仪载伟,女史承式。长安元年,以子官加太夫人。虞堂高而养典宠,潘筵满而家園盛。克祚黄发,盈芳白华。悲夫,劳息交贸,哀荣遞袭。飒风树以警枝,淼寒泉而阅水。景龙二年正月八日,薨于洛阳慈惠之里舍,春秋八十四。其年九月庚寅十七日丙午,安祔于慈室也。长子银青光禄大夫、守越州都督元之,次子朝散大夫,行洛州汜水县令元景,恐山飞海变,盛烈靡形。遂镂金铭石,垂之来裔。其词曰:
    姚墟奥兮灵壤崇,妫汭长兮宝派通。蔼三古兮声无穷,垂万祀兮烈有融。余庆繁兮秀于公,幹父蠱兮匪厥躬。分茅土兮奉攸同,縂符节兮扬仁风。孌河洲兮兆凤,裕琴瑟兮警鸿。肃梁案兮中缺,黯虞堂兮竟空。哀荣兮共尽,闌菊兮靡终。
    【疏证】
    《姚懿墓志》出土于洛阳万安山南原,是姚懿妻刘氏卒后,由姚崇、姚元景主持为刘氏与姚懿所镌刻的合祔墓志。石存千唐志斋,录文见三秦出版社《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
    此志载姚懿行状与《姚懿碑》相比较略有差异。一是称姚懿“今为河南洛阳人也”,不再称其为硖石人。从碑载可知,姚懿在硖石“隐居”期间,前妻张氏、李氏已亡,后娶刘氏,恐未再回硖石居住,即在洛阳伊阙南再置产业定居下来。到姚崇为其母刘氏造作此墓志时,就遵照刘氏生前愿望,不再称其为硖石人。如果能够找到位于硖石县安阳公原的原姚懿墓志,当不会如此称谓。二是模糊行状,淡化姚懿归唐后曾拒授职的情节。志云:“年十八,授陕州崤县令。居无何,擢拜骠骑都尉、水陆行军副总管。累迁左亲卫府右郎将”。姚懿生于开皇十一年(591),十八岁就被授予崤县令,时间当在隋大业四年(608),他再次授职已经是唐武德三年(620),怎能说是“居无何”?墓志有意淡化模糊姚懿作为前朝官员,在唐军压境情况下,毅然归顺的重要情节,无非是想粉饰先祖、不给后世留下前朝降臣事二君的口实。再看职务,志称曾任骠骑都尉、水陆军副总管,后来在姚懿神道碑中称鹰扬郎将、水路军总管,均为一个军府的长官,并兼战时的临时差遣。志文中提到的左卫亲府右郎将,即宿卫京师的左右卫府的副职官员,与后面提到的忠武将军、折冲都尉等,恐属虚衔,姚懿并未赴任履职。姚崇以朝中重臣在为其母撰写志文时当然可以略施遮掩,但到开元三年(715)由昭文馆学士胡皓奉敕撰写姚懿神道碑时,就显得庄重严肃。因此,志与碑,后者的史料价值要高于前者,也为史家所广泛采纳。三是姚懿及刘氏的卒年,碑、志不统一。碑载:姚懿卒于龙朔二年(662),刘氏卒于神龙二年(706;志载:姚懿卒于龙朔三年(663),刘氏卒于景龙二年(708)。碑与志,都是在姚崇主持下制作,出现如此差错,原因尚不清楚,待考。作者曾就墓志石的真伪问题请教千唐志斋原馆长赵跟喜先生,赵先生肯定了志石的真实无误。四是刘氏临终遗言刊刻在碑而不在墓志。碑载遗言曰:“生以形累,死以魂游,然事尊在冥,无远不至,何必合葬,然后为礼。昔邴根矩、沐德信并通儒达识,咸以同窆为非,实获我心,当从其议,无改吾心,尔惟孝乎?殁已可于龙门山外用为窀穸,冀近家园,以慰吾平生之好耳。”刘氏不是姚懿正室,当为续弦,因子贵而尊,死后不愿再归葬硖石与姚懿合葬,情由可原。然而,正是这个遗言,加之姚崇事母孝心,肇始姚崇家族归葬洛阳万安山茔域百余年历史。
    此志载刘氏之父洺州刺史志逵,迨到开元三年玄宗为姚彝封赠赐谥树碑时,记载刘氏为隋左常侍降之孙、唐襄州长史志逵之女。刘降、刘志逵,暂无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1: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元之造像记》疏证
    柳金福
    【记文】
    切□□□□□□□□彰,昊天之恩罔极。□□施渥,牛涔效浅。每以弄乌侍勤,思反哺而驰魂。托凤凌虚,愿衔书而走魄。闻夫践宝田之界,登寿域于三明。扬慧炬之晖,警迷涂于六暗。爰凭圣福,上洽君亲。悬佛镜而朗尧曦,流乳津而霑血属。下该妙有,傍括太无。并悟真诠,咸升觉道。铭曰:
    地踊珍塔,天飞圣仪。丹楹日泛,锦石莲披。酌慧难测,资生不疲。长褰欲纲,永庇神枝。
    长安三年九月十五日,银青光禄大夫行凤阁侍郎兼检校相王府长史姚元之造。
    题注:铭横广二尺一寸,高八寸五分,起首剥落,现存二十一行,行九字,正书。

    【疏证】
    姚元之造像记,《全唐文》和《金石萃编》均有载,姚学谋先生曾在《大唐贤相姚崇》中进行校点并补正,本录文采用姚文。
    长安元年(701)十月,姚崇随武则天回到长安。期间有关姚崇活动的记载有三件,一是长安二年(702)受武则天委派到蒲州盐池巡视,并顺便查看了黄河、渭河的漕运情况,游览了栖岩寺,后被地方官员作《六绝纪文》勒石纪念;二是长安二年十月再次被武则天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知政事,成为当时的首辅宰相;三是在武则天准备由长安返回洛阳之前,姚崇因惦念母亲刘氏而在寺院为佛造像,并撰文纪念,即此文《姚元之造像记》。“每以弄乌侍勤,思反哺而驰魂。托凤凌虚,愿衔书而走魄。”说的是每当想起母亲的养育之恩,就魂驰神往,愿自己能够经常侍奉床前,尽事母孝心。“闻夫践宝田之界,登寿域于三明”。姚崇母刘氏信佛,曾发愿在洛阳龙门山为佛造像,祈愿全家老少平安。姚崇在长安也祈愿刘氏早日登上佛教宝田,享受到像佛一样的长寿平安。“悬佛镜而朗尧曦,流乳津而霑血属”。意为愿家人生活在佛光普照之下,人人都像自己那样感受到圣上的恩泽。长安三年十月,姚崇随武则天回到洛阳。《旧唐书·姚崇》载:“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①刘氏卒于神龙三年(707)正月八日。因此,金石研究者关于极南洞造像的建造时日众说纷云,笔者认为,其建造时间当在长安四年(704)姚崇经武则天允准其回家侍奉母亲始,到神龙三年(707)正月八日刘氏去世之前。
    此造像记因史料未载明在长安何座寺院,但从长安四年《姚元景造像铭》知道在光宅寺,因此兄弟二人在同一座寺院进行佛造像活动并为其母祈福的可能性很大。

    ①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3022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1: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彝神道碑疏证
    柳金福

    【碑文】
    大唐故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姚公之碑
    大唐正议大夫光禄少卿虢县开国子□□姚府君神道之碑并序
    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博 撰
    正议 作少 海之
    原夫道之所运,坦乎大方;情之所钟,恸非恒数。积庆余庆,则吴有延陵丧子 博; 者必寿,则鲁有颜于。□□□(下阙)哀词,载感行路,况乎华岁阳止,摧兰秀于谢庭;望月融明,落珠晖于随掌。玄成象□,□□上□,茂宏□□,□□□□,有足□□,其(下阙)海曾构蕃于夏业,克生俊彦,必复公侯,图勋烈而载旂常,席宠而纡珪组,备诸史□□可□□□□□□□□□□□□。(下阙)嗣。祖善意,皇朝银青光禄大夫、硖州刺史、嶲幽二州都督、长沙县开国男、赠吏部尚书。□□□□□□□□□□□□□(下阙)翼子于三台;殁为贵神,荣亲于八座。父崇,紫微令、兼兵部尚书、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科,武□□□,重深□润,□□□□(下阙)也。禀五常之精粹,含六气之淳和。幼而韶明,长而英达。学礼而立,行中准□,学诗以言,文□黼藻。义□著于□□,仁□孚□□□。(下阙)警卫升云,陛以周旋,惟彼储闱,幸求端士,出纳初命,尤籍正人,乃除君太子通事舍人,闲,词令□举,言□之□,独□□□(下阙)国所资,尤重符节,大夫元服,天子信臣,妙年兼之,可谓殊宠。迁都水使者,考□□之宜,□□□之□□□□□□□□□(下阙)胜,蹔迂令望,言佐近藩。出为延州司马。虽屈我直,□蹭蹬栖、口而安乎卑位。从□晏默,稍迁齐州□□□□□□□□齐□□(下阙)牧晋城宝利,将有范金,军国所储,于是为大。乃除君陇州长史。未到官,又转为泽州□□□□□□□□□□□□□□□□□□(下阙)。以清白升进,朝廷休之。封虢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奄宅方国,传之子孙,策名清时,□实□□,□□□□□□□□□□□□□(下阙)穰邓之境,乃拜邓州刺史兼检校商州运漕,武关之外,方城所临,□□□韩地□□□□□□□□□□□□□□□□□□□(下阙)就役将何克堪!况奠川涤源。疏山通道,尽赋不足,以供邮传。□□□□□□□□□□□□□□□□□□□□□□□□□□(下阙)使人劳而无怨义,然后税均不患贫,咸用康宁,莫也□窳,刊濬华就,拜□不空,谁之功欤!□□□□□迁海州□□□□□□□(下阙)恂会稽之辞,刘宠不是过也。上以形于远方,丈杖能吏,竟抑而不许。海滨广厚,泻□□□持盐之□□□□□□□□(下阙)命;坐为泉薮。乱绳易扰,棼丝不纲。君褰惟到官,乘传按部,威令颇振,仁风先翔,阖境肃然,艮□□□□是求尚父□□□□□□(下阙)豪杰知禁,专任以恕而人不忍欺,大削烦苛而物皆遂性。朝廷嘉之,征拜光禄少卿。海州□□□之立碑于□□□□□□□(下阙)厥政,贰金鼎之重,司玉食之珍,课行职修,名劭身泰。于时令公光辅兴运,□丕承睿□□□莫比,天下具瞻,□□□□(下阙)儿无骄盈之色。九班留滞,四载不迁。方于朝贤校□□族,未有若斯之比者也。尤所谓谦谦君子,无兢惟时,温温恭人,□□□□。(下阙)祐 。粤以开元四年岁次景辰八月廿六日遘疾终于东都慈惠里第,春秋四十。上初闻□有疾,频遣使问,□□□□□□□(下阙)。药奉御李宗,乘驿就疗。蹉乎,异方灵草,不植中原,近古名香,无闻今日;营魂莫返,赋命何言!主上闻之,愈加震□□□□(下阙)夭促而礼备哀荣。以其年十一月癸酉朔十八日庚寅葬于东都万安山之南原,礼也。平生□宿卫,昔宾朋盈路充庭□□□□(下阙)存。惟君至性过人,少而纯□,□宦于外,游必有方。恒营□□,□□服□,动□□□,□□□□,□□□□,珍华家□,□□□□□□(下阙)实,因心不邀浮名,尤慎内行题饰,后进赏接名流,纤能□□□□□□□□□□□□□□□□□端人莫知□□□□□□□(下阙)疾,众贤□叹,庶士忧惶,咸则由衷,有逾恒礼,亭□羁□□□□□□□之人□□□□□□□□□□□□□□□□□□□□(下阙)公以 子□为家之宝,存不伸其用,殃必扬其名。□□□□□□不□烈,沔参□儒□□□□□□□□□□□□□□然□□(下阙)。
    迈德流胤,锡瑞离疆。祚分虞后,绩著□。施于绵,□□□□,□□□□,诞生忠良,其一。□□□□,□□□□,□□□□,□□□□(下阙)门子,冲年解巾,侍从丹禁,优游缙绅,出縂方岳,惠我烝民,入□□□,为名臣,其三。竭诚□□□□□□□□□□□□□□□□(下阙)宸扆,感彻台庭。郊原寂寂,埏燧冥冥。夜台不晓,泉户长扃,式百行,流范千龄,其五。
    开元五年四月廿七日弟正议大夫行太子中舍人、上柱国夏县开国子[弈]建。
    【疏证】
    姚彝碑,至今仍在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南麓,由于年久风化,下部文字已基本脱落,《金石萃编》、《授堂札记》、《洛阳新获墓志》等均有录文,现据姚学谋《大唐贤相姚崇》录文。
    姚彝(677—716),《旧唐书·姚崇传》:“崇长子彝,开元初光禄少卿。” ①据碑,姚彝历职太子通事舍人、延州司马、邓州刺史兼检校商州运漕、海州刺史。其中,从延州迁齐州,因碑损缺字,疑为齐州长史。《唐刺史考全编》将其刺邓、海二州的时间均定在开元初年,②《唐九卿考》将其光禄少卿之职定在开元四年(716)。③
    关于姚彝与其弟姚异广引宾客,受纳馈遗事,史书多有记载。《旧唐书》在叙述姚崇功绩后云:“然纵其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引宾客,受纳馈遗,由是为时所讥。”《新唐书》载:“时崇二子在洛,通宾客馈遗,凭旧请托,〔魏〕知古归,悉以闻。他日,帝召崇曰:‘卿子才乎,皆安在。’崇揣知帝意,曰:‘臣二子分司东都,其为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尝以事干魏知古。’帝始以崇私其子,或为隐,微以言动之。及闻,乃大喜,问:‘安从得之?’对曰:‘知古,臣所荐也,臣子必谓其见德而请之。’帝于是爱崇不私而薄知古,欲斥之。崇曰:‘臣子无状,桡陛下法,而逐知古,外必谓陛下私臣。’乃止,然卒罢为工部尚书。”④从这些记载中可知,姚彝受纳馈遗,姚崇是清楚的,只是当时玄宗倚重姚崇,赖其治国,姚彜之过,无碍朝政,才以微言劝之,未加处理。《资治通鉴》云:“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⑤
    碑文撰者崔沔,两《唐书》有传。他是天册万岁二年(696)贤良方正科进士第一名,知名度很高,后在任御史中丞时曾按验姚彝广纳馈遗一案,被姚崇、卢怀慎推荐为著作郎,实去其权。然而,姚彝卒后,崔沔仍为其撰写碑文,说一些违心的话,显然是屈于姚崇威望而为之。
    碑文书者徐峤之,《新唐书·徐浩传》云:“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金石萃编》称其书体疏秀方正,有初唐虞、褚遗意。徐峤之开元三年书写姚懿碑,开元四年又书此碑,可知他与姚崇私交颇厚。
    碑文中提到的药奉御李宗,暂无考。药奉御之职,相当于药园师。《唐六典》载:“药园师以时种莳、收採诸药。京师置药园一所,择良田三顷,取庶人十六已上、二十已下充药园生,业成,补药园师。”⑥
    关于此碑为何人所建,《金石萃编》引清武忆《授堂金石跋》云:“后有题正议大夫行太子中舍人,下缺名者,以史证之,为弈也。”⑦而《洛阳新获墓志》则录为姚异所建,未知何据。
    ① 《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3029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七二《河南道·海州》,1038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郁贤皓、胡可先《唐九卿考》卷三《光禄寺》,18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4387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⑤《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786页,岳麓书社,1990年版。
    ⑥《唐六典》太常寺卷第十四《太医署》,409页,中华书局,1992年版。
    ⑦〔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七十一《唐三十一》,5页,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3:28 , Processed in 0.1199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