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徐放墓志疏证 柳金福 【志文】 大唐故朝散大夫守衢州刺史上柱国徐君墓志铭并序 守尚书驾部郎中骁骑尉元佑撰 元和十二年龙集丁酉正月十九日,朝散大夫、使持节、衢州诸军事、守衢州刺史、上柱国徐公,终于位,享年五十二。呜呼哀哉!公讳放,字达夫。其先禹封伯益子若木于徐乡,因以授氏。远祖汉司农范次子仲长,避难山阳,又为高平人。史传之中,间有名德。曾祖献,德州平昌县令,赠江州刺史。祖知仁,开元中任户部侍郎、彭相华等州刺史。考揖,检校礼部员外郎、虢州长史。公即虢州之子也,出于吴兴姚氏。外曾祖元崇,中书令。内外之美,载于缣缃,章章焉,人无闲矣。公成童之岁,已被儒风。故河南尹严郢见而异之,表授河南府参军事,换河清尉。时逢兵乱,家难荐臻。迫屑哀危,克全门户。投身江表,灭迹销声。亟易星霜,士林归美。勉于常调,补阳翟县主簿。书判拔萃高等,拜河南县主簿。河中节度使郑尚书元,与公有忘形之分,表河中府司录参军,充节度参谋。使府务殷,独无留事。考秩未满,敕除京兆府功曹参军。京尹李鄘以吏事责群掾法曹疑狱,公悉平反,著名京师,日有弘益。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奏使山剑,定物沽榷。制狱甚惬朝旨,克谐人心。转屯田员外郎,无何,为台州刺史。众惜其去,芳猷蔼然,在任六考,始终一致。开潟鹵,复流庸,海滨之甿,咸感仁政。改衢州刺史。既均公赋,又恤凶灾,吏不敢欺,人受其赐。龙丘县有簿六溪,自南而来,百里而远,每岁山水暴涨,溱于县郛 ,漂泛居人,人多愁苦。公行春莅上,周视再三,乃建石堤,爰开水道,遏奔注,远邑居,度工计财,所费盖寡。千古之患,一朝而除。中书舍人中行,叙事纪功,揭于贞石。公爽迈慎密,居常有恒,年过始衰。好学不倦,经史奥义,问无不知。实宜享期颐之寿,处清切之地,而才过知命,道屈明时。或亲或疏,伤恸何极。以其年十月五日,迁祔于万安山南旧茔,礼也。夫人晋陵县君,余之女弟,有子五人:长曰朴,前遂州方义县尉。次曰煟、曰墠、曰镈 、曰浑。皆不坠门风,必臻远大。公与余学尝同道,爱则维私,亲旧之中,交欢最久。诸甥以斯文见讬,故衔涕述之。 铭曰:禀庆高门,积仁自久。事必居易,仁而有守。戒励韦絃,纵容诗酒。策名文苑,纵步谈薮。荐升华省,出拥使车。议狱平赋,无亏简书。十年海郡,亲友萧疏。守道而已,中心淡女。逝水驰晖,浮生脆促。独谢昭代,共嗟风烛。哀哀众胤,茹此荼毒。藐尔孀妻,悲缠昼哭。轜车自远,卜葬周原。阡陌如旧,车徒不喧。先茔同此,刻石长存。哀哉信安,永閟幽魂。 【疏证】 徐放墓志,出土年月不详,志石藏千唐志斋,拓本及录文刊在《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叁·千唐志斋·壹》。 徐放(766—817),字达夫,系献曾孙、知仁孙、揖子。徐献,史籍未见其名。徐知仁则频见于史料之中。《全唐文》卷三四三颜真卿《朝议大夫赠梁州都督上柱国徐府君(秀)神道碑铭》云:“户部侍郎徐知仁请为招慰南蛮判官。”①《全唐文》卷五六一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云:“开元初,徐姓二人相属为刺史,帅其部之同姓,改作庙堂,载事于碑。后九十年,当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复为刺史。放,字达夫,前碑所谓今户部侍郎,其大父也。”②据此碑记载,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把徐知仁职户部侍郎的时间定在开元十二年(724)。③按:此碑明确记载后九十年,当元和九年(814)而徐放复为衢州刺史,而《唐刺史考全编》却把徐放误为徐知仁置于衢州刺史任。④开元十二年(724),徐知仁当在华州刺史任(见《唐会要》卷二七),是年,又迁户部侍郎。《元和姓纂》载:户部侍郎徐知仁,世居柳城,生抗、揖。抗,醴泉令;揖,检校员外。⑤此志载徐揖职检校礼部员外郎、虢州长史,两者相符。 志载,徐放外曾祖元崇,中书令。说明徐放母是姚崇的孙女,只是徐母之父、徐放外祖为谁,尚无法确定。《姚侑墓志》载,徐放是姚侑的再从外生。 徐放门荫入仕,历职河南府参军、河清尉、阳翟主簿、河南县主簿、河中府司录参军、京兆府功曹参军、祠部员外郎、屯田员外郎、台州刺史、衢州刺史。徐放行状见于史籍的有:《全唐文》、《全唐诗》、《唐诗纪事》、《元和姓纂》、《赤城志》、《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昌黎先生集》、《刘宾客文集》、《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岁时杂咏》等。志文中提到的中书舍人中行,暂无考。 志文撰者尚书驾部郎中、骑都尉元祐,《元和姓纂》卷四载:寿兴公孙诠,生祐、礼臣。⑥元祐乃徐放妻兄。 ①《全唐文》卷三四三《颜真卿》348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全唐文》卷五六一《韩愈》,568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严耕望《唐仆尚丞郎表》卷十二下《辑考四下·户侍》,6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④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卷一四六《江南东道·衢州》,2074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元和姓纂》卷二《诸郡徐氏》,207页,中华书局,1994年版。 ⑥《元和姓纂》卷四《河南洛阳县元氏》406页,中华书局,199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