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姚砚泽,女,山西临汾人,先后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现任职于山西省书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
主要获奖:作品《椒香满家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生生不息》入选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草原雄鹰》首届中国湖南中国画双年展获优秀奖,《大太行·香满园》山西省第十七届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大太行·狮子口》“汉风唐韵·水墨长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二月二》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风雨桥头忆风雨》山西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山挡不住云》泾上丹青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怀静水》国风·意境首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获银奖,《回故园》第三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一等奖,《境》第八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获一等奖。
作品欣赏
△瓢 95x185cm
△七星之下 136x68cm
一位当代人物女画家的水墨私语——评姚砚泽和她的当代水墨人物画
陈 焱 (独立艺评人 )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让人物画得到了最早的发展。相对于花鸟画和山水画创作而言,人物画创作又最难。难在哪里?难在“画虎画皮难画骨”,难在写形容易写神难,难在“画龙”容易“点睛难”。一句话,难在精神性传达不易表现。因此,人物画虽然开中国画先河,但从美术史角度看,相对于山水画、花鸟画而言,无论是质还是量,人物画家仍嫌太少,人物画大家更是少之而少。 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也只是草草提及一句了之: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但也强调了人物画中的精神状态、神情体貌以及迁想妙得,强调要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
写意传神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本质核心。中国画艺术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以写意、传神、韵味、自然为追求,注重内在的精神气质及品格,而写意传神是中国画的主要特质。这一精神特质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审美观、自然观的基础之上,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文化立场和审美意趣,是中华民族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产物。近年来,姚砚泽以女性细腻的情感和粗狂的笔触,不仅描绘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百态之相,而且刻画出普罗大众的内在精神气质和风貌,成为当代人物画坛崭露头角的代表性、成长型青年女画家。姚砚泽的作品中总透出一丝隐隐的痛楚和哀伤。其创作题材以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民为主,深入农村,体验底层百姓的劳作与歇息、忧愁与快乐。她的水墨艺术主要特色,是把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造型与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巧妙融合,比较好地继承了“不摹古人,不追时尚,面向生活,融汇中西”的艺术理念。其作品风貌既根植传统、又游离传统,从徐蒋体系的方法中吸取营养,但又不拘泥于此,以一种纪实的手法深情的投入创作,直面当代社会底层众生的生存状态并揭示了普罗大众的精神世界。当然,在我看来,姚砚泽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可以视作一个艺术家的观世态度和个性显露,更准确地说,是一位当代人物女画家的 水墨 私语。
△翻山越岭的那一边 185x95cm
△一棵枣树的狂想曲 120x240cm
中国人物画创作,“像”与“不像”从来都不是写意人物画好坏高低的衡量标准。但是,一幅好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必须具有绘画的笔墨功力和准确的造型等基本能力,画面中必须表现出形、神、气、韵。一个人物形象本身是否能描绘得真实精确,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能抓住其精神特征才是首要。人物画如果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主体与其活动对象的情节关系,外在和内在能够相互呼应,顾盼生姿,则往往更能富有成效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神态情感。中国人物画创作,“像”与“不像”从来都不是写意人物画好坏高低的衡量标准。但是,一幅好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必须具有绘画的笔墨功力和准确的造型等基本能力,画面中必须表现出形、神、气、韵。一个人物形象本身是否能描绘得真实精确,并不是十分重要的,能抓住其精神特征才是首要。人物画如果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主体与其活动对象的情节关系,外在和内在能够相互呼应,顾盼生姿,则往往更能富有成效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神态情感。
姚砚泽重视“精神性”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融入与体现,把精神性表现作为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最高艺术追求,她坚持认为,精神性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是艺术家思想观念与艺术语言统一的过程。我想这精神性内涵应该很丰富,从绘画的内容选题、立意构思、经营位置、造型意趣、随类赋彩、意境营造等方面都有精神性的参与和融入。在创作对象精神的激发下,主体精神的主导作用成为重要的推动力,最终形成独有的精神气质。应该说,精神性是抽象的,因此它需要通过具体的水墨语言来表现。
△待(一)137x68cm
△待(二)95x185cm
姚砚泽力求真实而又不失个性色彩,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追求个性化的浪漫表现。水墨人物画如果不能体现人物的精神性,“再华丽、精湛的技法语言也是空洞无物”。特别是她通过美术史的分析以及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创作反映藏族人民精神性的实际案例剖析中,观照心物统一的过程,体验水墨人物画创作如何在同一民族的精神性中将不同的主体精神追求区别并个性化表现出来。画家面对创作对象拥有强有力的内心感受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质。这种品质包括与时代语境能够产生共鸣,其自身的精神境界、修养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揭示。对于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而言,更需要关注当代社会,关注当下的人和事,感悟其理,体悟当代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作为80后代表性水墨人物女画家,姚砚泽思维的触角和观察的视野比她的同龄人要开阔得多,也深刻得多,这可以从她的水墨人物作品里找到佐证。她的水墨人物作品,不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给予深切的关注,而且通过写生,观察,交流,进行对景创作,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贫困境遇给予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这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并不是每一个80后都具有的,所以非常难得。
△真真的游戏(一)95x185cm
△真真的游戏(二)95x185cm
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通过古人、自然再到心源,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自然,感受万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中国画创作的主线。姚砚泽非常推崇“笔墨当随心灵体验而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她认为,艺术是心灵波动的外露,面对表现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都会对心灵产生一个作用力,这种力在戳动心灵神经的那一刻,与心的某一点碰撞结合生成一种笔墨语言的形象,在诉说着那碰撞的结果。凝重深沉,笔墨也随之凝练厚重;幽静素美,语言便悠远柔思。不同的对象,会激发出不同质感的笔墨造型。中锋侧锋、皴擦点染,聚散还复,笔墨不是一成不变的,她是灵动的,是最直接的心灵语言的诉说。笔墨是情感的显露,是自然而生的,故意为之便少了生动之趣。
姚砚泽的人物画在某种程度上结合山水画笔墨技法,将积墨、泼墨、破墨、焦墨等方法放在人物解剖结构之上,干湿浓淡的变化厚重且有立体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写实与写意的紧密结合,创造了写实主义的笔墨观。 笔墨是一种文化状态。水墨的表达是一个艺术家的观世态度和个性显露,或深沉稳重,或律动活泼,或阳刚壮美,或静美柔思。“人物对象瞬间的刺激,让主体将某一种态度凝固于平面空间之中,造象意识和笔墨结构的交融是主观意趣的静止体现,亦是主体当下审美判断的永恒。对象的某一个点与主体内心的一个点产生相互作用时,这种方法的表现便是最真实的、独一无二的语言。”(姚砚泽:《水墨人物画写生外延浅思》)。
△真真的游戏(三)95x185cm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姚砚泽近年来创作了一大批“造象意识和笔墨结构交融”的水墨人物作品。她的笔下,生命是质朴的,鲜活的,多姿多彩的。比如,质朴如《鹅庄大娘》、《德峨大姐》、《山挡不住云》、《花被面》、《集上》、《脊》等等;鲜活如《二月二》、《午后》、《艳阳天》、《草原雄鹰》等等;多姿多彩如《清泉》、《向天而歌》、《太行山·狮子口》等等;特别是表现农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椒香满家园》作品中,通过律动的节奏,色彩的隐喻,将现实和幻想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甜美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氛围。这在物欲横流、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无疑有着安抚人类心灵和启示回归内心的作用。这些形神兼备、水墨淋漓的人物画作品或深沉稳重,或律动活泼,或阳刚壮美,或静美柔思,表达的无疑“都是一个艺术家的观世态度和个性显露”。无论是质朴的,鲜活的,亦或是多姿多彩的,这些水墨人物作品都是亲切的,温馨的,宁静的,甜美的,描绘出了底层普通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了社会底层的凡人琐事和喜怒哀乐,同时也让人深切感受到画家同情普罗大众,关注底层劳动者的一颗悲悯之心。
与很多女性画家精耕细作的风格不同,姚砚泽的水墨人物画创作注重造型轮廓,用笔姿意粗犷,用墨厚重沉稳,语言简洁概括,颇有几分男儿气概,透出北方女子英姿飒爽的风姿和耿直率真的性情。特别是在人物神态的捕捉和刻画方面,姚砚泽比一般画家显得细致许多,能够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和不同神情做到准确的捕捉和把握,从细节上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个性气质。在其水墨人物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笔下一个个或充满苦难、或充满快乐,或悲或欣的活灵活现且极具个性而鲜活的艺术具象,同时也从作品中窥见了一位具有极大同情心的艺术家的悲天悯人的高尚灵魂和人文情怀。阔笔书写和水墨淋漓的背后,是艺术家深沉的人文思考、社会参与和责任担当,是有情感有温度的真真切切的生命体。
△星的河 190x200cm
△碧血丹心 100x100cm
姚砚泽之所以对生活在脚下这块黄土地上的农民、对普通劳动者给予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并不厌其烦地礼敬讴歌他们,不厌其烦地刻画和揭示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村庄与农人,我想可能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根”,生命的“根”,文化的“根”。
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去往何方?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生的终极追问。相信姚砚泽是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为苍生造像,为社会底层黎民百姓立像,既是她的艺术态度,更是她的艺术追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先生的这四句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铁肩担当,也是历代文人骚客的人生追求。这是一种大境界。姚砚泽为苍生造像,有着同样的文化态度,同样是一种大境界。
凭她的天赋和实力,也说明水墨人物画变革正行进在路上。
期待看到她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进城(一)40x60cm
△进城(二)40x60cm
△进城(三)40x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