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闉及子姚伾、姚侑墓志的学术价值 姚懿的先人后裔与世系,姚学谋先生大著《大唐宰相姚崇》一书搜集比较丰富,以唐代文献与碑碣墓志相证互补,澄清了若干疑问,纠正补充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部分错误阙遗①。上述三方墓志录文均称姚闉是姚彝第二子,与姚伾、姚侑三人是父子,见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而排序有异。新表叙彝五子,闿、阆、闉、闶、闢。闉为第三子,“闉,贵乡令。侑,黄梅令。伾”②。一般说来,墓志为其本家谱牒实录,不会出错,可以考虑将来以新资料为彝子重新排序。《姚闉墓志》叙其男儿曰“嗣子伾、侑”,长幼有序。《姚伾墓志》称其为姚家长男,16岁早夭于圣武二年(757),则生于天宝元年(742)《姚侑墓志》叙其卒于贞元十八年(802),享年56岁,则生于天宝六年(747),二人年龄相差5岁,可据以纠正新表颠倒的兄弟次序。《姚侑墓志》叙其四子:成宗(太庙斋郎)、成允(亳州蒙城县尉)、成则、成功。而新表所记仅二子且名讳不同:“承宗。珙,霍山令。”表记舛谬明显,与家牒相去甚远。随着新资料的不断涌现,唐代姚懿、姚崇支派的世系将趋于完善。 关于姚懿的名与字,《旧唐书·姚崇传》云:“父善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懿字善意。”新表记叙完善。赵明诚跋唐《嶲州都督姚懿碑》云:“右《唐姚懿碑》。懿,崇父也。据《碑》及《唐书·宰相世系表》,皆云‘公讳懿,字善意’,而崇子奕碑与《元和姓纂》乃云‘名善意’,岂非以字行乎?懿,隋末唐初人,仕至嶲州都督。开元间,崇为宰相,立此碑。”③可惜同矗于姚崇墓园的唐《永阳郡太守姚奕碑》今已不存。和《姚懿碑》的“公讳懿,字善意”④一样,记述其本人的石刻《姚懿墓志》亦云:“君讳懿,字善意。”⑤此外,其家族墓志凡涉及到这位先人的,一如《姚彝碑》⑥、《姚奕碑》和《姚闉墓志》,书其名讳为“善意”。《姚爱同墓志》(唐开元十年)云:“祖善意,银青光禄大夫、持节嶲硖二州诸军事、嶲硖州刺史、长沙公,赠吏部尚书,追谥曰文献。父德素,潭廓二州司马。”⑦《姚栖云墓志》云:“五代祖讳善意,唐峡州刺史、幽府都督、赠吏部尚书。”《徐恽夫人姚氏墓志》云:“曾祖善意、皇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近年新出《姚合墓志》云:“七世至我唐初嶲州都督、赠吏部尚书、长沙文献公讳善意。”即赵明诚所谓以字行。名字还有其他写法,《新唐书·姚崇传》云:“父懿,字善懿。”洛阳龙门石窟之极南洞(1955号)外南壁残存一题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32记为《姚夫人残刻》,《全唐文续拾》卷11名曰《都督姚意妻造像记》,有句云:嶲幽“二州都督长沙县公姚意之妻也”⑧,是别写同音字,岑仲勉校记林宝《元和姓纂》中已经指出。 ①姚学谋:《大唐宰相姚崇》,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51—160页。 ②《新唐书》卷74《宰相世系四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3页。 ③《金石录》卷26,第443页。 ④[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2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470页。 ⑤《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第104页。 ⑥《全唐文》卷273,第1227页。 ⑦《河洛墓刻拾零》,第247页。 ⑧龙门石窟研究所编:《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610页。 至于姚懿、姚崇父子的谥号问题,《新唐书·姚崇传》记载其父“谥文献”,崇卒后亦“谥曰文献”。中华书局标点本校勘记云:“‘文献’,《旧唐书》卷96《姚崇传》、《唐会要》卷80及《文苑英华》卷841徐复《郑瑜瑜谥议》同。《文苑英华》卷884《姚崇神道碑》作‘文贞’。”①就所见资料列其异同而不参己见。虽然史籍记载姚崇谥号以“文献”为多,而宋代学者赵明诚跋唐《永阳郡太守姚奕碑》云:“右唐姚奕碑,奕崇子也。新唐史云,崇谥文献,而此碑及张说所撰崇碑皆云谥文贞,盖崇之父懿已谥文献,父子罕有同谥者,当以碑为正。”②赵氏据碑校史,至确,为人肯定③。上述姚氏新旧墓志碑刻,以及姚闉和姚侑墓志,凡缕述姚懿谥号皆称“文献”、姚崇谥号均呼“文贞”。铁笔写石,言之凿凿,确可信据。事虽细微,却是石刻资料纠正史料错误、有益于唐史研究之例。 培养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是弘文馆执掌之一。《姚闉墓志》的“弱冠,弘文生高第”,是说他20岁时以来自弘文馆的学生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中第,取得做官的资格。始任低秩东宫武官,一职县丞,三官县令。墓志首题的“魏郡贵乡县令”云云,是有任命告身而未之任即病逝。以任职期满计算,15年来徘徊在七八品官阶之间,长宰地方,济百姓以宽容,吏治有道,导人民以德礼,一方太平。姚闉尚未伸展抱负,于天宝十一载中年辞世。时双子皆幼,伾“年十一,丁家艰,莪蓼由心,栾棘加等”,侑仅6岁,为人生大不幸。《姚闉墓志》云:“公之令弟河南丞曰闢,才贤国器,孝友门风。哀哀以抚孤,纵纵而卜远。以天宝十二载四月廿六日窆于万安山之南原,礼也。”主持了其兄的丧事葬仪。新表记载“闢,河南丞”,为彝第五子,即最小的儿子。《姚伾墓志》说其父去世后,“从季父讳闢,陷法之坐,凡百痛心”,意为跟随叔父闢犯法陷于罪被判刑,家人心痛不已。 《姚侑墓志》研究 姚侑未尝读书求仕,而是利用贵族出身依靠门荫和官场网络,由地方长官向朝廷推荐人才的方式,直接获得县尉的职位。墓志云:“宝应年,河南转运使穆中郎宁,桢千刚肠,唯才是与。公尝隶职,旋获己知,荐授毫州临涣县尉。”穆宁,两《唐书》有传。“宝应初,转侍御史,为河南转运租庸盐铁等副使。明年,迁户部员外郎。无几,加兼御史中丞,为河南、江南转运使”④。姚侑初宦在宝应二年(763),年方17,可谓青年得志。墓志云:“大历初(766),邠宁节度使马尚书采誉于时,急贤为竟,以兹赴辟,且序常资,奏授陈州宛丘县丞。”这位马尚书即马磷,“永泰初(765),拜四镇行营节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俾清残寇。 ①《新唐书》卷124,第4395页。 ②《金石录》卷2'7,第467页。 ③何如月、何皓月:《<金石录>和<集古录>的史料价值》,《威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④《旧唐书》卷155《穆宁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114页。
俄迁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及邠宁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检校工部尚书”①。官位三年一轮,姚侑丞宛丘,适当其时,年届二十,后来转任郑州阳武县丞。 建中年(780~783),以姚侑佐理有方,擢授潞州铜鞮县令。任职期满,“为本道节度使相国李公表请量留”。唐代姓李而为相国者若李林甫、李吉甫、李德裕、李藩等,未有节度潞州之任。唯有李抱真于大历十二年(777)起至贞元十年(794)亡故,节镇潞州达17年之久②。李公于“建中元年特授节制,并廉察本道兼领潞州大都督府长史”③,是与《姚侑墓志》有一定关联的文献。由于李抱真上荐姚侑才干,于是朝廷任委以京官。据《唐六典》记载,詹事府职掌皇后、太子家事,司直二人,官阶正七品上,为其属员,职比侍御史,掌弹劾宫府僚。任职期满后于贞元初(785),署蕲州黄梅县令,此任在贞元四年届期,亦政绩显著。其上司“本管廉使亚相何公”,对于这位著名宰相后裔另眼相看,“奖异殊伦”。亚相,御史大夫的别称,其人即何士干。德宗于贞元四年(788)六月乙未(十九日)“以谏议大夫何士干为鄂岳沔蕲黄等州都团练观察使”④,贞元十八年三月卒于任。文献有朝廷以“鄠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何士干等并兼御史大夫”⑤的信息。柳宗元的《处士段弘古墓志》叙处士“尝以法家言,抵御史大夫何士干,延以上座,将用之”的记载⑥。何公初率地方未久,恰遇姚侑卸任去职,对其治绩的考核累计,“凡四书上考,一书上下考。近年为邑者,及此或稀”。“上考”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何士干深为叹赏而“咏场苗之诗,咨幕府之画”。前句“场苗”一词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这里的白驹喻贤者有洁白之德,宜在朝廷。今乃退而家食,如白驹无粮秣之养,是特言国之有爵禄而当留贤者以食之。后句谓何公叹息下达到府署的朝廷签署判行的文书,令姚侑解职回家。何士干以真挚的言行对下属的离任表达了惋惜的心情。此后十几年,姚侑息影于洛阳城慈惠里。 墓志云:“初,文贞公置第慈惠里,名诸孙皆以‘门’字加之,良有以也。意百年之后,俾长戟不迁,繁枝附本。尔来或游或仕,居者阕然。高门崇墉,鞠为茂草。”这句话颇令人伤感。当初姚崇在慈惠里购置了私宅,让孙子辈取名都带“门”字框,很有道理。《新表》记载的姚彝五子名已见前引,姚异三子曰闳、闬、阀,姚奕子曰阐。意欲姚家聚族而居,显贵府第前陈戟于门的仪仗世代保留,人丁繁茂家业兴旺。然而 ①《旧唐书》卷152《马璘传》,第4066页。 ②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238页。 ③《全唐文》卷446董晋《义阳王李公德政碑记》,第2019页。 ④《旧唐书》卷13《德宗本纪》,第365页。 ⑤[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176《帝王部·姑息第一》,中华书局,1960年,第2123页。 ⑥〔唐〕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1392页。 从那时以来子孙辈有的离家出走,有的在外做官,家居者无剩余,大户高墙衰败荒芜,杂草塞道。墓志称只有姚侑能够营缮房屋,继承祖父家业。慈惠里即慈惠坊,在长夏门之东第二街,自南向北第八坊①,北临洛河。和其他坊比较,《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一书中记载居住于慈惠坊的人物极少,大概姚氏大家族的多代人占据了此坊的相当面积。据神道碑和墓志记载,姚崇置宅后,晚年居住和亡故于慈惠坊的人物有姚崇母刘氏、姚崇、姚彝、姚闉、姚侑等。 墓志由朝散郎前行河南县主簿徐放撰,徐放曾任屯田员外郎、祠部郎中②,元和六年为台州刺史,元和九年为衢州刺史③。《徐放墓志》近年亦于万安山南麓出土,录文先见发表④。徐放为虢州长史徐揖子,“出于吴兴姚氏。外曾祖元崇,中书令”,与姚侑的亲属辈分是再从外甥。墓志有“拜河南县主簿”之语,可依《姚侑墓志》而知其年月。元和十二年(817))卒,享年五十二岁。《全唐诗》卷318、《全唐诗外编》下、《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补遗》卷4收其作品。《姚侑墓志》是其传世的唯一一篇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