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2-12-15 10:35 编辑
参考文献 一、传世文献: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1. 4、【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5. 9、【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清】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M],嘉庆三年刊本,(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书。 11、【清】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12、【宋】宋敏求撰,【清】毕沅校正,《长安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3、【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M],中华书局,2005. 14、【唐】李吉甫撰,【清】纪昀纂,《元和郡县志》[M],乾隆四十四年刻本,(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书。 15、【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16、【清】顾炎武著,于杰点校,《历代宅京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7、【清】毕沅编著,张沛点校,《关中胜迹图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8、【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9、【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0、【宋】李防,《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1、【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2、【梁】僧佑撰,《出三藏记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二、今人论著: 1、陶希圣,武仙卿:《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3、邝利安编著:《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论文书目引得》,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6年版。 4、武汉大学图书馆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著作目录及篇目索引》,武汉,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5、李季平:《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82)》,曲阜,曲阜师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室,1983年版。 6、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7、马长寿:《乌桓与鲜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马长寿:《氐与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1、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12、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陕西省志・人口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 13、高敏:《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4、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6、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7、陈玉屏:《魏晋南北朝兵户制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版。 18、罗宏曾:《魏晋南北朝文化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版。 20、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版。 2l、张尚谦:《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2、宁稼雨:《魏晋风度——中古文人生活行为的文化意蕴》,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23、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4、洪涛:《三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蒋福亚:《前秦史》,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26、梁满仓:《中国魏晋南北朝习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戴春阳,张珑编著:《敦煌祁家湾一西晋十六国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28、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9、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郭朋:《中国佛教思想史・魏晋南北朝佛教思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1、冉光荣等:《羌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32、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33、白翠琴:《中国历代民族史丛书・魏晋南北朝民族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1996年版。 34、傅刚:《魏晋风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5、张岂之主编:《陕西通史(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民族卷)》,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36、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7、朱大渭等编:《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光盘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年版。 39、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新出土文物选粹》,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40、卢丁,工藤元男:《羌族历史文化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1、何光岳:《氐羌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2、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3、许辉:《六朝文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4、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45、王青:《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信仰与神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葛剑雄:《中国人口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7、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8、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9、蒋维乔:《中国佛教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版。 50、高敏:《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52、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3、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54、周伟洲:《汉赵国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周伟洲:《南凉与西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6、贺世哲:《敦煌图像研究:十六国北朝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57、黄忏华:《中国佛教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58、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59、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年版。 60、【日】伊藤敏雄主编:《魏晋南北朝墓志人名地名索引》,大阪,大阪教育大学,2008年版。
三、相关论文 1、殷鼎:《略论鸠摩罗什》,《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第14—23页。 2、周伟洲:《魏晋时与匈奴有关的诸胡》,《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05—116页。 3、刘仲文:《姚兴略论》,《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第24—27页。 4、刘幼生:《简论姚兴》,《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第60—64页。 5、张国杰:《论羌族政治家姚兴》,《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第12—16页。 6、周伟洲:《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3期,第16l一166页。 7、李向军:《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人口》,《民族研究》1990年第6期,第76—85页。 8、胡戟:《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传》,《敦煌学辑刊》1991年第1期,第77—83页。 9、杨耀坤:《苻坚、姚兴与佛教》,《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第146一151页。 10、高蕴华:《读<通鉴>魏晋南北朝各卷》,《史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第74-80页。 ll、史念海:《十六国时期各割据霸主的迁徙人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年第3期,第89--116页。 12、谢人吾:《苻秦(魏故邓太尉祠碑)考释》,《文博》1992年第4期,第44_48页。 13、牟钟鉴:《鸠摩罗什与姚兴》,《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2期,第39—43页。 14、何宁生:《后秦法制初探》,《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第122—126页。 15、周伟洲:《十六国时期的“胡汉分治"》,《西北历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185页。 16、史念海,史先智:《论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期,第l一13页。 17、李琼英:《刘裕七月灭后秦》,《文献》1999年第1期,第267—270页。 18、朱雷:《东晋十六国时期姑臧、长安、襄阳的“互市”》,《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319—327页。 19、蒋福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108一119页。 20、路远:后秦《吕他墓表》与《吕宪墓表》,《文博》2001年第5期,第62—65页。 21、李椿浩:《试论羌族后秦之安定地区的地位及其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3辑,第12—18页。 22、魏向东:《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227—231页。 23、杨铭:《论后秦政权的兴盛与衰亡原因》,《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2期,第63—65页。 24、左华明:《刘裕北伐后秦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212—216页。 25、李向军:《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人口——兼与王育民先生商榷》,《民族研究》,2007年第6期,第76—85页。 26、郑文,张方:《论前秦、后秦与关中佛教》,《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68—71页。 27、戴晓刚:《后秦姚兴的汉文化修养及其来源和历史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157—159页。 28、杨铭:《论刘裕北伐后秦之战及其历史影响一晋十六国时期民族战争的个例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49—52页。 29、娄冬梅:《屠本<十六国春秋>史料探源(后秦、夏及成汉)》,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30、丁宏武,靳婷婷:《前秦苻氏家族的多元文化倾向及其成因考论》,《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第130—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