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边忠义风
政协青县委员会 2022-09-23 15:17 发表于河北
大运河流经青县城,扭了扭身,人们在运河拐弯儿的地方建了一座木桥,叫益民大桥,经过几次重修,改名叫新华桥。在新华桥南面,运河西岸,曾经有一座姚氏宗祠,祠堂的名字颇有来历,叫忠义堂。
五百三十多年前,江南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的一名年轻人,被派往河间府交河县泊头镇(今沧州市泊头市泊镇)出任管河别驾之职(管理运河漕运的地方官员),他千里迢迢来到北方,先是在兴济县安堵寨(今沧州市兴济镇以南)购置田产,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正式入籍青县安化里十甲(青县原编户十一里:吴召里、盘古里、流河里、运坊里、靳家里、南柳里、永平里、和顺里、砖河里、会川里、安化里)。在娶妻生子之初,他绝不会想到,自己的后裔将会繁衍为数千人,遍布青县城里、中街、北街、西街、李家镇、盖宿铺、姚辛庄、北孙庄、广福楼等五十多个村镇,并且辐散到兴济、沧州、静海、小站、天津等周边各地。他就是青县姚氏的始祖姚敏。
姚敏公生育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姚昂,立为长门;次子叫姚福,立为二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姚氏家族支派日繁,人才辈出。万历四十年(1612年),姚思虞成为青县姚氏的第一位举人,出任河南兰阳知县。明朝灭亡后,便隐居不出。顺治元年(1644年),朝廷多次征召入京,都托疾不赴。据姚氏后人世代相传,当时顺治皇帝因为姚思虞的抗旨不仕龙颜大怒,又念其秉性忠义而释怒未杀。雍正皇帝更因其忠节而赐匾“五世忠义”,成为姚氏宗族的一桩盛事,青县姚氏宗祠也因此称为忠义堂。
姚氏后人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顺治、雍正皇帝是否关注过前明遗臣姚思虞,已然无从考证,而青县姚氏五世忠义的事迹,被记录在《青县志》里,板上钉钉,确有其事。根据嘉庆《青县志》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青县知县蔡延龄重修文庙,在原有的名宦祠、乡贤祠旁边,新建三间忠义祠,奉旨将姚氏四世祖姚庆、五世祖姚泳、六世祖姚同伦、七世祖姚廷栋、八世祖姚思虞设位祠中,春、秋祭祀。一个县的忠义祠中只供奉一姓,并且每世一人,这是极为罕见的,即便不是皇帝钦点,也应该是知县刻意为之。姚氏入祀忠义祠的外界因素,我们不好臆测,但凭着县志里的只言片语,我们还能大概地了解其人,获知他们入祀的自身原因。
姚庆,字君锡,系二门的四世祖。明嘉靖岁贡生,曾出任山西阳曲县训导,康熙年间入祀青县乡贤祠。他的具体事迹虽然年久失传,而当时“素以为清风霄汉,宜为百世之师;尸祝明禋,允称一乡之善”的评语却载入县志,流传至今。
姚泳,是姚庆的第四子,廪生。他继承了祖上的忠义之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岁大饥,他捐出一千石粟米赈济灾民。还煮粥供给山东的流民,达三个月之久。明年十月,为了资助青县学子,又捐出广福楼农田十顷作为学田,从此青县才有了学田。时任青县知县的聂世润特意作《学田记》一文,表彰他的高尚义举。
姚同伦,字周重,是姚泳的次子。官至光禄寺署丞。同父辈一样,他也赋性慷慨,施舍济众毫不吝啬。每遇寒冬,便施舍棉衣数百件,夏月则施舍锄头数百件,受到全县人民的爱戴,被选为乡饮大宾二次。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都要选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活动,姚同伦的社会声望由此可知。
姚廷栋,字国柱,他的祖父姚淡和姚泳是亲兄弟。他曾任鸿胪寺序班之职,天启年间,因见太监魏忠贤专擅朝政,遂致仕回乡。他慷慨磊落,平时亲戚有贫困难于嫁娶者,往往解囊相助。遇到有人借钱无力偿还,便将千金债券付之一炬。某年乡里流行瘟疫,佃户染病去世了十多人,他为之购买棺木,亲自操持安葬入土。至于奖励后进,更是不遗余力,县里李世显、安宅心、戴凤翀等生员,都是依赖他的资助而卒业,真所谓“富而好行其德”者也。
姚思虞,字元逊,一字彦襄,号赓尧,又号缺庵,为姚廷栋长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曾出任河南兰阳知县,后升陕西临兆府同知,有感于时局动荡,没有赴任而退归乡里。明朝灭亡后,隐居不出,顺治元年(1644年),多次聘书征召入京,都托疾不赴,坚辞不仕。顺治十四年(1657年)卒,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亲为撰写墓志铭。
姚思虞不仅忠义可钦,而且精通文墨,著有《姚思虞诗文集》藏于家。他晚年留心地方文献,曾草拟《青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年),青县知县杨霞重修《青县志》时,姚思虞的儿子姚景焘、姚景图继承先父遗志,共同参与县志的编纂。受姚思虞的影响,姚氏后人很多都有诗文传世,据不完全统计,民国之前的著述有八世姚应虞《云窗诗稿》、十一世姚谧《四书批讲》、十四世姚家驹《传家醒世录》、十五世姚观峰 《忠恕堂诗文集》、姚观峒《红榴翠竹轩诗集》、姚奉宸《有竹居诗草》、十六世姚毓兰《澹雅斋遗稿》等。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青县姚氏在明清两代,科第蝉联,仕宦相继,共出进士3名、举人14名,仕宦40余人,解放后更是人才济济。青县姚氏的忠义之风,数百年来,已经融入家族的血液,熏陶着青县的民风。今天,在这“道德青县·爱心之城”,不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不正是对忠义之风最好的继承和发扬吗!
作 者:姚惠敏 潘洪斌
编 辑:张梦涛
审 核:任永记、李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