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元:画溪姚氏声名著 原创 鄣北散木 箬溪船长 2024年09月02日 19:08 浙江 罨画溪,旧时是长兴城西的风景名胜地,留下歌咏诗词无数;同时也是长兴诸多名门世家聚族而居之地,如六朝时的钱氏武强宗族、唐朝钱起祖孙四代文士家族、北宋刘氏科举世家等,明清时期则以画溪姚氏为代表。姚氏聚居于今画溪街道长桥村西庄自然村为中心的地带,代表人物是明朝中期的姚一元。 (西庄村) 姚一元(1509—1578),字惟贞,晚年自号“画溪居士”。他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福建按察副使、江西按察使、江西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等职,官至顺天府尹致仕,因此地方上又以其官称为“大京兆”。 一 姚氏是吴兴郡著姓,隋唐时的姚察、姚思廉父子是著名历史学家,大唐名相姚崇的祖籍也是吴兴郡,迁居于河南陕县。姚崇的八世孙姚孝孙,籍贯安吉县,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而其子姚祐则是宋元丰八年(1085)长兴籍进士,说明这对父子进士定居于长兴。 姚祐,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禧”,《宋史》有传。姚祐在家乡罨画溪上出资建造了一座石桥,被称为“姚家桥”。石桥虽然早已不在,但桥名、地名保存至今,是姚祐故里的实证。姚祐有一子姚俣,到广西梧州为官,离开了长兴。 (新建的姚家桥) 元朝时,姚俣的后代姚文,恰巧安排在长兴州(长兴在元代改县为州)州学任训导,特意寻访到祖先故址,并就此定居下来。姚文的儿子姚国用,在元末明初战乱时,带领本地土著投靠朱元璋大军,明朝初年因功封民兵万户,画溪姚氏开始显达。 姚国用有个儿子姚贵,是姚一元的高祖,其子姚士杰是姚一元的曾祖。姚士杰不乐仕进,永乐年间(1403—1424)以人才被荐官,坚辞不就,情愿诗酒自娱,出资延请名师办私塾,造福乡里。姚士杰长寿,活到了90多岁,人称“淡泊叟”。在工部侍郎周忱来到浙江兼理湖州、嘉兴两府税粮并督修太湖水利工程时,听到姚士杰的事迹,待之以礼,给以冠带。 (录自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 姚一元的祖父姚岳,字文镇,是弘治年间(1488—1505)的一名贡生。弘治中,任南直隶宿松知县,布衣蔬食,爱民礼世。2023年宿松县纪委监委选取了19名历史上的廉吏,编纂了《宿松县历代清官廉吏选编》,姚岳是其中之一。姚岳在正德年间(1506—1521)又任怀宁知县,尽心民事,以疾卒。宿松、怀宁两县都属于安庆府,因此《安庆府志》有其传。 姚一元的父亲姚良辅(?—1521),正德年间贡生,入太学就读不久就早逝,姚一元时年仅13岁。因为祖父、父亲留下家产不多,姚一元从小孤贫,与兄姚一夔俩人由母亲游氏抚养成人。姚一元读书,愈加用功,淬励于学,嘉靖十九年(1540)以浙江乡试第十二名的成绩中举,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会试中以第二百二十名的成绩金榜题名。 (姚一元为新塘“西庄姚氏家谱”所题诗句) 二 姚一元中进士后,次年授行人之职,选为山东道御史。嘉靖二十八年(1549)分巡山海关,次年又巡按陕西。监察御史虽然只是七品芝麻官,但可以弹劾官至二品的地方大员,且能上疏直达天庭,可谓位卑责重。姚一元任监察御史多年,正直敢言,勇于直谏,留下的事迹颇多。 陕西当地负责制作绒毡供应宫廷,其时由宦官经手,大部分被他们中饱私囊,成为陕西一大负担,而且品质粗劣,以次充好。姚一元奏请罢去宦官之职,嘉靖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并下诏由姚一元负责绒毡进贡之事。姚一元亲自督理后,恢复了以往绒毡织品的精美,又革除了贪财枉法的积弊,每年可以为陕西节约四万两银子。嘉靖获悉后,十分高兴,给姚一元加俸一级,仍然命他巡按陕西。 陕西地辽而民瘠,财政给养支出困难,姚一元提出了很多简政之举,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比如他认为陕西机构设置过多,冗员亦多,对增设灵州兵备使、增加泾幽道官员,专门设置管马都御史等提议,全部建议裁省。某年遇到饥荒,边寇乘机大举入侵,姚一元开仓赈饥,内抚民困,外振声威,组织民众纷起自卫,使得外寇难以逞凶,边境安宁。 (南浔董份所撰《墓志铭》) 宁夏是明朝边境重地,驻军较多,但当地官员贪腐成性。总兵吉象看到姚一元为嘉靖所喜,有一次私下包裹金银贿赂,被姚一元坚决拒绝。对于边境将领的职责,姚一元严加监督,不徇私情。嘉靖三十年(1551)九月,因上一年宁夏被边寇入侵造成重大损失之事而上疏弹劾,使副总兵孙贤等被治罪,而总兵吉象、巡抚张镐、总督王以旂都被追责,吉、张被罚俸半年,王被罚俸三个月。此后又上疏罢免了张镐巡抚之职。类似谏疏往往被采纳,名声卓著。 嘉靖三十三年(1554),姚一元接诏命去京师大营巡查。其时军营的主官是大帅陈圭,深受嘉靖宠信,官封从一品的太子太保,总督京营兵政,提督京师外城工程。但姚一元没有曲意逢迎,而是作风严谨,认真细致,查出了陈圭部虚报军户冒领军粮万石的事实。当年九月,在陈圭与兵部尚书聂豹发生争执时,姚一元也是秉公直言,遭到了陈圭的忌恨。 姚一元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工作作风,从另一桩小事上也能证实,那就是上疏弹劾缇骑首领陆炳。陆家是武将世家,其父陆松就职于安陆王府,因此陆炳生于湖北安陆,而且他的母亲是嘉靖的乳母。陆炳比嘉靖仅小了三岁,因此与嘉靖一起长大。明武宗朱厚照暴卒后无子,嘉靖登基为帝,陆家父子都随从入京。陆炳还与奸相严嵩结党,权势熏天,嚣张跋扈。当陆炳与大司马抢夺军权时,姚一元不避锋芒,与给事中殷正茂一起上疏,说明事实真相,让双方都折服。 三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二月,因得罪权贵过多,姚一元外放到福建任按察副使。福建地处东海之滨,正值倭寇为患之时。姚一元兼行海防,责任重大,他经常身披甲胄,亲自训练士卒,又组织力量建城池、修濠沟,加紧防备,治理井井有条,减少了倭患,使得百姓赖以生存。 嘉靖三十五年(1556),姚一元调任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不久,母亲游太夫人过世,便回乡守制三年。期满后,重回江西,不久改任江西按察使。嘉靖四十一年(1562)升江西右布政使,已是从二品的大员。他在江西出台了新规,凡是解送银两入库房,主管者须在验收后缄封,出库房时仍得保持缄封原样,并另派人暗自记下重量加以监督,这样库银进出就没有一分一厘之差,杜绝了贪赃枉法。 姚一元后来又任山东布政使,立即将江西行之有效的管库方法在山东施行,制度更加精密。当时山东田土不均,姚一元坚决防止官吏们圈占土地,或隐没名下田地逃避税赋,坚持按田亩的多寡和实际来征收税赋,对缓解官民矛盾起到了一定作用。 隆庆四年(1570)八月,姚一元调任太仆寺卿,还未及上任,次月就由太仆寺卿转任顺天府尹。顺天府设于北京,名义上是“府级”,职级自然比地方上的“省级”要低,作为行政长官的顺天府尹只是正三品,但顺天府尹掌管京畿重地,而且与北直隶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因此地位显赫,权力很大。姚一元出任顺天府尹后,对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没有任何表示,忤逆了高拱的意图,遭到斥责,遂以老病为由,于隆庆五年(1571)二月致仕。 (李丙为姚一元作《病中帖》) 姚一元回到长兴后,只是与湖州府内诸老结社山湖间,徜徉自快,绝口不提当年为官之事,即使是当时的浙江巡抚等官员写信要求见面,他也婉言谢绝。万历六年(1578)卒,享年七十岁。 (姚一元《墓志铭》碑拓) 姚一元为人淡泊诚实,为官正直坚贞,被时人誉为“端亮之臣”。他在陕西时,与同样爱护文物的王邦瑞,经常一起游览古迹,当王邦瑞被人诬陷时,他曾相救,尽管后来王邦瑞官复原职仍为兵部尚书,但姚一元从不表功,以致王邦瑞竟然不知此事。姚一元还曾推荐过李光启将军,使其得到重用,后来李光启登门酬谢,姚一元坚辞不受重礼。诸如此类,皆成美谈。 姚一元身后有三子:姚绍科、姚绍儒、姚绍宪,皆为本地贤达,对长兴卓有贡献。科举方面,姚一元曾孙姚序之是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姚轩之是崇祯六年(1633)举人。画溪姚氏,虽然科甲不及鼎新臧氏、白溪朱氏、大西街王氏、太湖丁氏等家族,但后代人数众多,家风正派,与县内大族通婚结为姻亲甚众,仍不失为长兴本地望族。 (作者:王云峰 李士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