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回复: 1

(选摘)《合江福宝大槽支姚氏族谱》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39
  • 签到天数: 332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5-4-2 08: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姚氏文化在历史星空中熠熠生辉
    ——《合江福宝大槽支姚氏族谱》序
    姚福康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远必有其源。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方之有志。史记一国之事迹,谱叙世代之源流。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姚氏福字辈牵头,续修《合江福宝大槽支姚氏族谱》,以传后世之根脉绵延。
      修谱,是一次历史的连接。秋雨先生说: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久的历史连成缆绳,才能将这么庞大的人类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而历史要靠一部部家谱来记载,要靠一个个文字来连接。姚姓乃中华民族古老姓氏之一,源远流长,自圣祖舜帝肇始,迄今4000多年。合江福宝大槽支始迁祖姚天雄自清初迁入天堂坝,至今已近300年,繁衍十数代。由于历史原因,仅在1858年修过一次谱,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空白。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160多年的历史,需要我们用文字把它连接起来,并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是本次修谱的使命之所在。
      修谱,是一次亲情的寻找。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森林中的一棵树,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是族群中的一分子。只有找到自己的方位,才能明白自身价值。天雄祖从遵义迁入天堂坝,以坚忍不拔之志,超群拔类之才,开疆拓土,艰苦创业,香火世代相传,子孙兴旺发达。盖祖宗以一人之身,散传千百人之身。由于族谱年久失修,四方亲人常有见面不相识,尊卑不能辨之尴尬。本次修谱,就是要理顺谱系分支,理清长幼尊卑,大宗小宗列其序,昭穆世次绘成图,让每一个族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时空方位。
      修谱,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来,姚氏族人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励志图强,建功立业,英豪遍布神州,名扬天下。从舜帝的德政文化延续,到岳母刺背的家教美谈,到姚启胜收台报国的壮举等等,都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国情怀,根脉相连。修谱,就是要修一个家族不能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修一个家族与时代合拍的主流价值观,让一代又一代族人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
      修谱,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根在哪里?修谱的过程是一次艰辛的过程,也是一次寻找心灵归属的过程。本次修谱,姚康仁、姚福超、姚福才、姚康福等宗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顾辛苦,不辞辛劳,走村串户,跋山涉水,拜会长者,拜谒祖茔,抄碑文,研老谱,收集资料,理清脉络,形成文字。斗转星移,雁去鹊归,呕心沥血数载,终成谱书。看到这本书,你就会读到家族文明的源头,你就会看到祖先们慈祥的笑容,你就会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标和未来的方向。
      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图谱。
      这是一部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
                       2024年4月
    家族族约
         
      我族素来家风淳朴,为使淳朴之家风代代相传,经商议,特制订如下族约,以规范族人道德行为。
    一、爱祖国。没有国就没有家。族人务必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厚植家国情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一切力量。
    二、守法纪。遵纪守法乃立身之本。族人务必模范遵守国家法令和社会公德,依法行事,洁身自好,做守法公民。
    三、敦孝悌。百善孝为先。族人务必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长幼有次,勿逆天伦。让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四、睦宗族。宗族是同根共本之源。族人务必做到尊祖敬宗,和家睦族,守望相助,和谐发展。
    五、重诚信。人无信不立。族人务必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以诚心待人,以厚德待物,以求真做事。
    六、明礼仪。礼仪乃处事之本。族人务必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恭让为先,一视同仁。
    七、知廉耻。廉耻为人品之重。族人务必做到必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立红线、守底线,切不可寡鲜廉耻,自毁前程。
    八、振书声。读书乃天下至高之事。族人务必做到勤勉好学,努力钻研,与时代要求合拍,并致力培养后代为国家有用之材。
    九、勤职业。勤劳乃养生之计。族人务必做到勤劳务实,勤检持家,勤耕细作,努力做行业的佼佼者、时代的弄潮儿。
    十、勇攀登。有志者事竞成。族人务必做到乐观向上,志存高远,紧跟时代步伐,敢于创新突破,敢于挑战困难,勇攀时代高峰。
    家族族训
          
      姚氏族人要努力践行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涵养个人品德。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从灵魂深处树立高尚意识。共同倡导:
      社会为先,国家至上
      仁义道德,正正堂堂
      恭亲敬老,恭俭温良
      友爱兄弟,孝敬爹娘
      尊师重教,学有所长
      教子从严,健康成长
      勤俭持家,不搞铺张
      自尊自重,品行高尚
      以诚交友,远恶近良
      婚配择偶,品性为上
      自强不息,战胜困难
      匡扶正义,惩恶扬善
      热心公益,美名远扬
      家风淳厚,世代相传
      发扬祖德,再创辉煌。
    家族族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姚氏族人历来尊纲常、重伦理,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底线。希望族人共同做到:
    一、不做背叛国家之人
    二、不做辱没祖宗之人
    三、不做违法乱纪之人
    四、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五、不做不学无术之人
    六、不做好大喜功之人
    七、不做好吃懒做之人
    八、不做高高在上之人
    九、不做脱离社会之人
    十、不做因循守旧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39
  • 签到天数: 332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08: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江
    第二章  姚氏源流


          一、族史概述      
         姚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姬、姜、妫、姒、嬴、妘、姞一道,被称为上古八大姓。这些姓氏都带女旁,发源于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有近5000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姓。
       ( 一)姚姓的始祖
        姚姓的始祖为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史记》《说文》等典籍记载,舜帝是黄帝的八世孙。约公元前2128年生于姚墟,以出生地取氏为姚,因居于妫水亦姓妫,故姚与妫互通。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在山东濮县南。濮县原为山东省西部一个县,1956年撤消,并入范县,1964年划给河南省,所以姚墟在河南范县南,山东邺城北一带。舜帝目有重瞳,故称姚重华。天性孝悌聪明,顺天之义,知民之意,仁而有威,惠而有信,修身而抚教万民。中华“二十四孝”之首的“孝感动天”,说的就是虞舜至孝感动天地的故事。
        帝尧闻舜孝德,以二女娥皇、女英嫁之,使九男为伴以观其行。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郡。舜教百姓耕种,二妃教妇女织布,一方百姓丰衣足食,安宁和谐。经多年考察,尧将天下禅让给舜。舜五十岁始,代替帝尧摄行天子职权;五十八岁时帝尧驾崩,舜为帝尧守丧三年;六十一岁时正式登帝位。舜定国号为虞,建都于蒲板(今山西永济县东)。舜帝摄政与在位期间,倡导“孝悌、谦和、诚信、仁让”之明德,改革政治,励精图治,治理洪涝灾害,设立中央政府,制定刑律等,把一个原始、松散的部落联盟,构建成了一个具有基本国家性质的雏形,拉开了华夏国家文明时代的序幕。
        大约在舜83岁时,禹治水有功成为帝位继承人,掌握了实际权力。约公元前2025年,帝舜南下巡狩,病逝于苍梧山下,安葬于湖南九嶷山旁,享年约101岁。禹封舜子均于虞(河南虞城县),后又改封于商(陕西商州)。禹即帝位后,改“禅让制”为“世袭制”,将帝位传给子启,建立了夏朝。舜后裔的踪迹从典籍中逐渐消失。《史记》用"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八个字来形容姚氏的这段艰辛历史。正是这段衰落的历史,使姚姓同其他上古大姓一样,不断裂变衍生了众多新的姓氏。自舜帝至西汉二千年间,出自姚姓的有虞、陈、田、胡、袁、王、陆、孙、车、蒲、满、咸、法等60多个姓氏,而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史称舜帝正宗。目前,全世界舜帝后裔约有1.5亿人。
        (二)姚姓的两大分支
        纵观氏族史,凡望族均有堂号。姚氏有历山堂及吴兴堂、南安堂等三个主要堂号。舜帝早年长耕历山,后世子孙为纪念圣祖创业之德绩,便以历山为堂号,遂有天下姚姓共同的历山堂堂号。至西汉后期,姚氏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南系泛称"吴兴姚",分布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以吴兴堂为堂号。北系泛称"南安姚",分布在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一带,以南安堂为堂号。姚姓人口中,有90%以上出自吴兴姚氏和南安姚氏。
        1、吴兴堂姚氏。
        吴兴姚氏是正统帝胄。姚姓历经夏商两朝衰落,周武王建西周后,找到舜帝后裔遏父,将长女太姬嫁给遏父儿子妫满,分封妫满到陈(今河南省淮阳县),陈国成为周朝的十二大诸侯国之一。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陈历公儿子妫完逃往齐国,改姓为田。这支由姚姓演变的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他发动政变,成为齐君。齐被秦灭后,其子孙归并入另一支由姚姓衍生而来的王姓。汉武帝刘彻即位恩加母后王娡,特许舅家复姓田。于是,舜帝第六十五世裔孙王蚡恢复姓田。
        田蚡之子田延年在汉昭帝时任大司农,因奸臣诬陷,自刎而死。其子田渊怕受株连,逃亡改姓妫。妫渊孙妫平,西汉末年任谏议大夫、京房易博士,后担任冀州刺史,恢复姚姓,迁居吴兴郡,成为吴兴堂起家之祖。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为巩固皇权,将姚、妫、陈、田四姓列为宗室,封姚平子姚丰为代睦侯。王莽败亡后,姚丰之子姚恢(青州刺史)避乱逃回吴郡,改为妫姓。妫恢曾孙妫敷为东汉武骑常待,又复姓为姚,并迁居吴兴郡武康县(浙江德清县),在此繁衍成为大族。
        2、南安堂姚氏。
        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代为羌族首领,繁衍于南安郡赤亭县(今陕西陇西县)。三国时,姚敷子姚信仕东吴,官至选曹尚书、太常卿,其长子姚逄,字得仁,累官获羌校尉,出使匈奴被拘,后居南安赤亭,与舜少子后裔汇聚,传播子孙成为西北望族。这是南安堂号的由来。西晋末年,中原混乱,羌族首领弋仲,恢复始祖姓,改姓为姚。姚弋仲率众东征,开拓疆土。姚弋仲子襄、苌驰骋西北,建立政权,史称后秦。385年擒杀苻坚灭前秦。386年4月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大秦。417年被东晋打败。其后裔纷纷外迁江南、青海、四川及西北各地开族,仍以南安堂为堂号。南安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与吴兴姚氏迅速复兴,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




           二、入播发展情况
          播州即遵义,乃遵义古代曾用名。现隶属贵州省。
         公元前375年(周末丙午七年),舜帝后裔姚侯的玄孙姚亮系春秋战国时期朝庭显官。其37世孙姚遑思及后代居山西太原府。唐朝末南诏攻陷播州,朝庭募兵募款平播,41世姚福珪助银十五万两。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福珪祖奉旨由北南二京,经四川富顺县前往播地承受纳款,乾符三年到达播州,因播地贫瘠,无款可纳,其宣慰司用地抵款,从此,福珪祖便留于播州经营财产。
          姚福珪落业遵义一千余年来,不断繁衍和发展状大,其中又分为若干分支不断向外迁徏,有文字记载的就有迁云南、四川、贵州其它市县。目前已知的播州姚氏主要居住地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虾子镇姚本铭支系、虾子镇姚时勝支系、新舟镇姚廷宣支系、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姚周同支系、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姚天雄支系、重庆市永川区姚永玉支系。目前遵义地区的姚氏族人已发展到近10万人。




              三、入川发展情况
          迁始祖姚天雄是姚福珪的后裔,出生在遵义,于清朝初期迁入四川合江天堂坝落业。由于祖谱对相关情况缺乏文字记载,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相关考证,基本理清了其入川时间、入川原因及入川后的发展情况。
          (一)入川时间。姚天雄于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出生在遵义通坪里八甲小地名蔴窝,其二儿子姚方远于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也出生在遵义通坪里八甲蔴窝,说明这段时期姚天雄居住在遵义。姚天雄的父亲姚正茂于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逝世,由姚天雄出5两银子买地葬于贵州橦梓县楼化里小地名阳货井。说明这期间姚天雄仍居住在贵州,具体居住地可能从遵义迁到了橦梓。姚天雄第一任妻子张氏于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出生在遵义通坪里七甲,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逝世于合江县南乡大漕河八甲葫芦田。说明这时期的姚天雄已经由贵州迁入四川。由此推断,其具体入川时间应该在1741~1748年之间,正是天雄祖风华正茂的年纪。
          (二)入川原因。姚天雄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处于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改革最多、发展最快、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朝廷废除溅籍制度,实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税”政策,为人口自由迁徒奠定了社会基础。张献忠屠川和三蕃平乱之后,四川人口急剧下降,朝廷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迁川发展的优惠政策,时值胡广填川的第二阶段。姚天雄一家有“凤仕天魅应”五兄弟,随着人丁的增加,原有的土地难以满是快速发展的需求。正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一样,一些有头脑的人选择背井离乡,到外地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雄祖以超越常人的勇气,离开故土,带着妻儿老小到四川发展,就此落业定居天堂坝。
         (三)入川发展情况。从姚天雄最初落居的松树坪周边情况看,遗存的蓝淀池较多。蓝淀是那个时期需求量较大的植物染料。天雄祖入川的最初营生应该是加工蓝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获得了殷实的资本积累,然后购买大量土地,为家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老祠堂及阴地埂、葫芦田、天堂沟的祖墓规模看,当初的姚氏家族已成为当地旺族。姚天雄生育三子:方全、方远、方矩。方全生四子、方远生七子、方矩生五子,到元字辈姚氏男丁达47人之多。由于祖谱对元字辈以后的记载残缺不齐,存在许多历史空白,无法综述其发展全貌。加之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支族人长期居住在交通信息避塞的大山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的回迁遵义,有的迁到福宝、骑龙、自怀等地自讨营生。但总的来说,姚氏族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谨尊祖训,顺应潮流,耕读为本,安分守纪,与其他族人和谐共融发展,根脉延续不断,人丁兴旺发达。目前已延续至天雄祖的第11代孙。新中成立后,姚氏族人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有的考上名牌大学,有的成为军人,有的成为公务员,有的成为基层干部,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人民教师,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佼佼者,赢得了社会备届的肯定和广泛赞誉。




            四、代序字派
          字派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是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延续至今,也是一个家族用一种符号(字辈)来表示长幼之间的关系。
          天雄祖入川以来,仅修过一次族谱,谱中记载了一套字派。同时,民间还有一套口口相传的字派。目前,两套字派均在沿用。第一套字派是祖谱记载的,有书名二十字:元盛光明大,福禄镇乾坤,荣华久富贵,安乐万年春。有号名二十字:再定君臣美,文武世代乡,天高星斗照,山河玉海清。这套字派是从姚天雄的曾孙辈开始起用的,雄字辈、方字辈、单名辈不在其列。第二套字派未找到文字依据,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也有二十字:绍正天方大,元盛光再明,康宁昭远代,祖德世从文。这套字派往前推了五代,从元字辈开始与第一套字派互相对应,但第二套的再字辈应该对应第一套的明字辈,第二套的明字辈应该对应第一套的大字辈,住住会让大家产生歧义和混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两套字派,现无法考证。从两套字派对应的“福”<—>“康”以后的字不再产生歧义,因此,今后可以继续沿用两套字派。但为了统一代数,决定将第二套字派增加五个字“华宇耀山河”。








            附两套字派对应关系
        第一套字派        第二套字派   
                                              绍
                                              正
                                              天
                                              方
                                              大
                 元(再)              元
                 盛(定)              盛
                 光(君)              光
                 明(臣)              再
                 大(美)              明
                 福(文)              康
                 禄(武)              宁
                 镇(世)              昭
                 乾(代)              远
                 坤(乡)              代
                 荣(天)              祖
                 华(高)              德
                 久(星)              世
                 富(斗)              从
                 贵(照)              文
                 安(山)              华
                 乐(河)              宇
                 万(玉)              耀
                 年(海)              山
                 春(清)              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2 06:02 , Processed in 0.1344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