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回复: 5

解读|《姚处士并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文简集[明] 孙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波收集录出整理解读,仅供参考!


    解读|《姚处士并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文简集[明] 孙承恩 撰 卷五十三  


    【原文句读】  


    姚处士并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  


    毅斋孙子曰:世衰道漓,俗不知教,学士大夫尠克善其子,而况女子妇人?孟母之后,仅一二数也。予观尧峰姚子而重有感焉。姚子,山西潞安屯留人。十五岁而丧父,赖母鞠育。姚业素贫,门祚单薄,上下无所于藉。母秉节坚贞,躬缉织以为衣食,穷苦困阨,笃志教子。姚子业卒有成,举嘉靖丁未进士,为松江府节推。姚子貌古朴无文,出语亦简质,少宛曲。居官励冰霜之节,敦朴俭素,恶衣菲食而安之。至治狱,则黾黻若治己事。审鞫时,与罪人酬讯,言杂尔汝,务得情实。而廉洁之操,虽贩夫佣工无不知者。以是上下孚信,狱用大治。呜呼!予观晋陶侃吏浔阳,以鲊遗母,母拒不受,曰:无重吾忧。崔元晖为军校员外,母述所闻以戒曰:人传居官贫乏,不能自存,此是好消息。若裘马轻肥,坐食俸禄,不能勉务忠清,何以戴天履地?未尝不掩书而叹二母之贤也。姚子居官之廉,固本于天性,而亦岂非母教所成乎?姚子来松,尝奉母与俱,朝夕训诲激励多矣。陶侃、崔元晖后皆以功业显,为时名臣。姚子异日所至,讵可量也?母氏之教,不将益有征耶?姚子寓松未几,母微疾,思归其乡,姚子恳留弗可。母濒行,姚子徒步扶舆以从,母子涕泣,哀感行路。母归而病作,随以讣闻。姚子擗踊号恸,匍匐奔赴,以予有塲屋之雅,致书具状,求文刻石藏墓中。且曰:唐昔葬父,未有志,愿并书之。于是父丧且二十二年矣,无所稽其行实,而独记曰:姚氏有讳钦者,钦生永谦,永谦生伦,伦则姚子之父也,读书务农,生于成化丁酉,卒于嘉靖戊子之冬,寿五十有二。母为邑人李有才女,生于成化甲辰,卒于嘉靖己酉十月十三日。生二子,长名唐,即节推;次名虞。女二,长适刘卫,次适徐永禄。孙男三:一龙、一夔、一稷。母葬以某年月日,坟在阙之原。予既以姚子之请,叙次为志,则又为合葬之铭。铭曰:  
    明时晦迹,力田读书。弗发于躬,维后之遗。懿哉贤母,早孀励志。食贫教孤,卒显其世。父善母节,似古匪今。清白之守,施于后人。昭潜有铭,刻在墓石。伫有封章,永荷皇锡。  
    文简集卷五十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姚处士与配偶李孺人合葬墓志铭  
    毅斋孙承恩言:世风衰败道德淡薄,世俗不知教化,学士大夫鲜能妥善教育子女,何况女子妇人?孟母之后,仅存一二而已。我观察尧峰姚君而深有感触。姚君是山西潞安屯留人。十五岁丧父,依靠母亲抚养。家业素来贫寒,门第单薄,上下无依凭。母亲坚守节操,亲自纺织维持衣食,虽穷苦困顿,仍专心教子。姚君终有所成,考中嘉靖丁未年(1547年)进士,任松江府推官。姚君相貌古朴不加修饰,言语简练质朴,少有婉转。为官坚守冰霜般节操,敦厚俭朴,粗衣简食而安之若素。至于审理案件,则勤勉如处理自家事务。审问时与罪人交谈,言语间常以"尔汝"相称,务求实情。其廉洁操守,即使是贩夫佣工无人不知。因此上下信服,狱政得以清明。呜呼!我读晋代陶侃任浔阳吏时,送鱼鲊给母亲,母亲拒收说:"不要加重我的忧虑。"崔元晖任军校员外郎时,母亲以听闻告诫道:"人说你为官贫乏难以自存,这是好消息。若轻裘肥马,坐享俸禄,不能尽力忠清,何以立天地之间?"未尝不掩卷赞叹二位母亲的贤德。姚君为官清廉,虽本于天性,又岂非母教成就?姚君来松江时曾接母亲同住,朝夕受其训诲激励。陶侃、崔元晖后来皆以功业显达,成为一代名臣。姚君他日成就,岂可限量?其母教诲,不将更有验证吗?姚君在松江不久,母亲微恙思归故乡,姚君恳留未果。母亲临行时,姚君徒步扶轿随行,母子涕泣,哀感动路人。母亲归乡后病发,随即讣告传来。姚君捶胸顿足痛哭,匍匐奔丧,因与我曾有科举同榜之谊,致信详述情状,求文刻石埋藏墓中。并说:"昔日安葬父亲未有墓志,愿一并书写。"此时其父去世已二十二年,无从考证其生平事迹,仅记:姚氏有讳钦者,钦生永谦,永谦生伦,伦即姚君之父,读书务农,生于成化丁酉年(1477年),卒于嘉靖戊子年(1528年)冬,享年五十二岁。母亲是同乡李有才之女,生于成化甲辰年(1484年),卒于嘉靖己酉年(1549年)十月十三日。生二子:长子名唐,即推官;次子名虞。二女:长女嫁刘卫,次女嫁徐永禄。孙男三人:一龙、一夔、一稷。母亲于某年月日安葬,墓在阙原。我应姚君之请,按序作志,又作合葬铭文。铭曰:  
    清明时代隐踪迹,耕田读书守本真。  
    未显达于自身际,留待后嗣展宏图。  
    贤母美德堪赞叹,早寡励志守清贫。  
    甘守贫寒教孤子,终使门庭显荣光。  
    父善母节高风亮,仿若古风非今俗。  
    清白操守代相传,延及后人永流芳。  
    潜德昭彰铭文铸,刻于墓石永铭记。  
    静待朝廷封诰日,永承皇恩浩荡赐。  
    文简集卷五十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透析】  
    1. 文体与功能:  
       本文是典型的明代墓志铭,兼具"志"(记述生平)与"铭"(颂德韵文)双重功能。墓志铭作为埋藏地下的纪念文字,既记录逝者世系生平,更承担道德教化功能。


    2. 结构特征:  
       议论开篇:以"世衰道漓"的宏观批判切入,突出姚母教子的典范意义。  
       生平叙事:采用"父-母-子"三重结构:先简叙父系(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重点铺陈母亲教子成材的事迹,再详述儿子姚唐的为官清廉。  
       历史映照:借陶侃、崔元晖两位历史人物的母教典故,构建跨越时代的道德谱系。  
       铭文收束:四言韵文总结全篇,符合"铭者,名也,述其德行"的文体要求。


    3. 思想内涵:  
       母教文化的推崇: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明代,特别强调母亲在士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突破当时对女性角色的局限认知。  
       清官意识的建构:通过"恶衣菲食而安之""贩夫佣工无不知"等细节,塑造符合儒家理想的清官形象,反映明代中期对吏治清明的期待。  
       道德传承观念:将个人成就归因于"父善母节-母教子廉-清白传家"的道德链条,体现明代士族对家族伦理传承的重视。


    4.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世衰道漓"与"似古匪今"形成古今对比,强化姚氏家族的道德典范意义。  
       细节刻画:如"徒步扶舆""言杂尔汝"等场景描写,增强叙事真实感。  
       互文运用:通过陶侃、崔元晖的历史典故,构建跨时空的道德对话,提升文本的思想深度。


    5. 历史价值:  
       反映明代嘉靖年间晋东南地区(潞安)士人家的生存状态。  
       记录明代推官(节推)的司法实践细节("审鞫时与罪人酬讯")。  
       体现科举制度下"场屋之雅"(同科考生)形成的官场人际关系网络。


    此文不仅是私人化的悼念文字,更是明代中期士人价值观、教育理念和官场文化的浓缩写照,具有文学、历史与社会学的多重研究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透析】  
    1. 文体与背景:  
    本文是孙承恩为同科举人姚唐父母所作的合葬墓志铭,属碑志类文体。明代墓志铭通常包含志(记述生平)与铭(颂德韵文)两部分,旨在彰表逝者德行并传之后世。姚唐时任松江府推官(司法官),其母李氏的贞节教子事迹符合明代旌表制度的社会语境。


    2. 核心主题:  
    母教崇高性:开篇以“世衰道漓”为批判背景,通过孟母、陶母、崔母等历史典范,凸显李氏“食贫教孤”的当代意义,强调母教对士人品格塑造的关键作用。  
    清廉官德溯源:将姚唐的“冰霜之节”归因于“天性”与“母教”双重影响,体现明代“忠清出于门内”的伦理观念。  
    寒门兴衰叙事:完整呈现姚氏从“业素贫”到“卒显其世”的阶层跃迁,折射科举制度下耕读传家的社会流动模式。


    3.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世衰道漓”与“似古匪今”形成古今对照,强化李氏节操的稀缺性;陶侃、崔元晖之母的典故与姚母现实训诫构成互文,提升说理权威性。  
    细节刻画:“徒步扶舆”“涕泣感路”等场景白描,增强情感感染力;治狱时“言杂尔汝”的细节,生动体现姚唐的亲民廉吏形象。  
    铭文凝练:四言韵语概括父母德行,“明时晦迹”与“清白之守”暗含对成化-嘉靖年间士人隐显抉择的深层思考。


    4. 社会文化折射:  
    明代妇德观:李氏“秉节坚贞”“躬缉织”符合《明史·列女传》对寡妇“守节”与“治生”的双重要求。  
    科举生态:“塲屋之雅”指科举同年关系,反映明代官场人际网络的建构基础。  
    碑志功能:补写二十二年前父葬无志的遗憾,体现墓志“补史之阙”的实用功能,而“永荷皇锡”的结语则暗含对朝廷旌表的期待。


    此文不仅是私人化的家族纪念,更成为宣扬母教、清廉等儒家核心价值的公共文本,典型体现了明代碑志文学“述德、纪事、宣教”的三重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概述:
    明代孙承恩为姚唐父母撰写的合葬墓志铭,通过叙述姚母教子成材、姚唐清廉为官的事迹,彰显母教与清廉的重要性。


    主要内容:
    文体与背景:


    本文是典型的明代墓志铭,兼具“志”(记述生平)与“铭”(颂德韵文)双重功能。墓志铭作为埋藏地下的纪念文字,记录逝者世系生平,承担道德教化功能。
    姚唐时任松江府推官(司法官),其母李氏的贞节教子事迹符合明代旌表制度的社会语境。
    核心主题:


    母教崇高性: 开篇以“世衰道漓”为批判背景,通过孟母、陶母、崔母等历史典范,凸显李氏“食贫教孤”的当代意义,强调母教对士人品格塑造的关键作用。
    孟母之后,仅存一二而已。我观察尧峰姚君而深有感触。姚君十五岁丧父,依靠母亲抚养。家业素来贫寒,门第单薄,上下无依凭。母亲坚守节操,亲自纺织维持衣食,虽穷苦困顿,仍专心教子。
    清廉官德溯源: 将姚唐的“冰霜之节”归因于“天性”与“母教”双重影响,体现明代“忠清出于门内”的伦理观念。
    姚君终有所成,考中嘉靖丁未年(1547年)进士,任松江府推官。姚君相貌古朴不加修饰,言语简练质朴,少有婉转。为官坚守冰霜般节操,敦厚俭朴,粗衣简食而安之若素。
    寒门兴衰叙事: 完整呈现姚氏从“业素贫”到“卒显其世”的阶层跃迁,折射科举制度下耕读传家的社会流动模式。
    姚氏有讳钦者,钦生永谦,永谦生伦,伦即姚君之父,读书务农,生于成化丁酉年(1477年),卒于嘉靖戊子年(1528年)冬,享年五十二岁。母亲是同乡李有才之女,生于成化甲辰年(1484年),卒于嘉靖己酉年(1549年)十月十三日。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 “世衰道漓”与“似古匪今”形成古今对照,强化李氏节操的稀缺性;陶侃、崔元晖之母的典故与姚母现实训诫构成互文,提升说理权威性。
    我读晋代陶侃任浔阳吏时,送鱼鲊给母亲,母亲拒收说:"不要加重我的忧虑。"崔元晖任军校员外郎时,母亲以听闻告诫道:"人说你为官贫乏难以自存,这是好消息。若轻裘肥马,坐享俸禄,不能尽力忠清,何以立天地之间?"
    细节刻画: “徒步扶舆”“涕泣感路”等场景白描,增强情感感染力;治狱时“言杂尔汝”的细节,生动体现姚唐的亲民廉吏形象。
    母亲临行时,姚君徒步扶轿随行,母子涕泣,哀感动路人。母亲归乡后病发,随即讣告传来。姚君捶胸顿足痛哭,匍匐奔丧。
    铭文凝练: 四言韵语概括父母德行,“明时晦迹”与“清白之守”暗含对成化-嘉靖年间士人隐显抉择的深层思考。
    铭曰:清明时代隐踪迹,耕田读书守本真。未显达于自身际,留待后嗣展宏图。贤母美德堪赞叹,早寡励志守清贫。甘守贫寒教孤子,终使门庭显荣光。
    社会文化折射:


    明代妇德观: 李氏“秉节坚贞”“躬缉织”符合《明史·列女传》对寡妇“守节”与“治生”的双重要求。
    母亲坚守节操,亲自纺织维持衣食,虽穷苦困顿,仍专心教子。
    科举生态: “塲屋之雅”指科举同年关系,反映明代官场人际网络的建构基础。
    姚君在松江不久,母亲微恙思归故乡,姚君恳留未果。母亲临行时,姚君徒步扶轿随行,母子涕泣,哀感动路人。
    碑志功能: 补写二十二年前父葬无志的遗憾,体现墓志“补史之阙”的实用功能,而“永荷皇锡”的结语则暗含对朝廷旌表的期待。
    此时其父去世已二十二年,无从考证其生平事迹,仅记:姚氏有讳钦者,钦生永谦,永谦生伦,伦即姚君之父,读书务农,生于成化丁酉年(1477年),卒于嘉靖戊子年(1528年)冬,享年五十二岁。
    此文不仅是私人化的家族纪念,更成为宣扬母教、清廉等儒家核心价值的公共文本,典型体现了明代碑志文学“述德、纪事、宣教”的三重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03
  • 签到天数: 33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经典|山西屯留·明进士姚唐、姚虞为父母请铭《姚处士(姚伦)并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文简集[明] 孙承恩 撰 卷五十三  https://mp.weixin.qq.com/s/iMePbIIg0kayDUM2ma4cg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9-3 01:29 , Processed in 0.1117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