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9|回复: 0

道光安岳县志 古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8 0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1-28 09:24 编辑

    道光安岳县志 古迹
    ▲达观亭 在治西铁峰山神祠前
    明杨思震《达观亭记》
    嘉靖辛丑秋九月,铁山神祠成,乃复于祠前建亭,以备游览。先是,铁山之上有二祠,一曰福济,以祀隋将姚苌,一曰普应,以祀宋儒多岳。按姚公长安人也,仕隋,被命都统讨平普、泸、昌之乱,擢刺普州,卒于官,而家于普焉,后人追慕而祠之。宋嘉定中红巾入普,复著神异,贼乃就擒,国初诏封之,入祀典。多公天彭人也,宋初以文学名,厌孟蜀之僭,隐居弗仕,乃传经于普。普人被其教者,科第接踵,遂为名郡。及卒,牟衮诸徒葬之于此,因立祠焉。历世既久,普应以兵燹颓,福济以前令徙,于是铁山濯濯孤立,邑之士恒以复兴祠宇为言。
    嘉靖庚子秋,予尝给疏于僧净表、定祥,使经营之,而未就绪。今年春,遂宁尉坤庄李君守维视篆于此,方事祈祷,而士夫以是言之,亟使义士周洪简、于球董其事,复募二僧以相协。夏五月,建祠四楹,以奠神位,左姚右多,合而祀焉,且将以为祈祷之所。逮八月终,安岳少尹陈君雪庄、莲幕周月山俱自述职还,复立亭宇六楹于祠之前,为门为道,翼然壮观。落成他日,坤庄以公务至,与雪庄、月山,暨予同寅北园墨子、称庵官子,偕云溪子登斯亭而赏焉。霁宇寥廓,清风徐来,山水闾阎,豁然在目。诸君曰:美哉象乎!可以观矣。
    云溪子曰:吾闻之,天下有大观焉。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众人昧之,而君子达焉。夫君子之道,先内观,而后达之以观物,是故君子者正心诚意,以纯乎其天,恬然而无物者也。太宇定而天光发,则所以返观于虚灵之中者,优优乎六合同春,而八荒我闼。于是乎以之而观物焉,则夫万形万有,皆吾心目之莹然者。是故观于云汉而天象昭矣,观于山溪草木而形胜昭矣,观于闾阎之辐辏而人文跃如矣。君子泛观而得之于心,道其在兹乎?然犹有切于是亭者,吾闻姚以武著,多以文名,亦莫不有君子之道。今之宫墙甲第,磊落于亭之南者,修文之地也,君子观之,其有以追多君之遗泽乎?旌旗图阵,布列于亭之北者,演武之场也,君子观之,其有以追姚公之英烈乎?是则君子之观,不徒声名象貌而已也,乐天者自强,法地者达顺,穷致人物者慎动,振文教者成能,崇武功者激义。激义则保障修,成能则人材出,慎动则可贤,厚德则可大,自强则可久。故曰道在兹乎。诸君曰:善乎是亭也,可以观矣。因名之曰达观亭。
    ▲桑枣园 明凡二十有一,一在养济院之东,今为邑厉坛,其在二十乡者,乡各一,今俱废
    漏泽园 明有二,一在高石桥之北,一在县治北三里,今俱废
    春风园 在治东文昌宫前,邑令刘有仪建,并书刻“绿柳长堤”四字

    ▲安岳故城  即今治,《舆地纪胜》县旧治在铁门山,宋开宝四年移今治。《宋志》普州,淳祐三年据险置治,宝祐以后废。元末复置安岳县,明洪武四年,于县置普州,九年仍并为县,国朝省县入乐至,雍正七年复置
    隆康废县  在县南五十里,后周置永康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隆康,属资阳郡,唐属普州。《元和志》县北至州七十里,后周建德四年置,隋改隆康,唐先天元年又改曰普康。《旧唐志》本周永康县,隋改永康移治伏强城,寻改隆康。《寰宇记》开皇十九年移治,寻又改名,宋乾德五年省为镇,入安岳
    多业废县  《元和志》多业县,隋开皇十三年易为普慈,在今茗山镇
    石羊废县  在县东一百里,旧曰石羊镇,元时置县,明初废
    崇龛废县  《元和志》县西至普州一百十里,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崇龛镇,大业十二年于镇置县,先天元年更名。《旧唐志》本周隆龛城,隋置县,旧治整濑川,久视元年移理波罗川。按崇龛废县今在治南九十里象王山,古龛寺现有古迹可考
    ▲陈抟故里  在崇龛废县,《舆地纪胜》在崇龛镇,去镇二里,宋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中赐额曰钦真
    明渝人任瀚《岁暮采药经行普州道中,感图南老人故墟,把酒酹于其社,怅然书怀二首》
    溪喧岸坼津树黄,谷日射楼衣捣霜。
    我行采芝岁月远,念子不归关塞长。
    供张即炊犀浦石,翻飞欲跨绥山羊。
    瑶草芊绵空忆汝,故城鸾鹄纷相将。一
    易数铺张赖有君,何山石室锁灵文。
    可怜故国空黄叶,曾向新朝出白云。
    种放传经皆自许,羲皇绝学好谁闻。
    朅来领略河图意,凿破乾坤掌上分。
    ▲金石志
    梁招隐寺刹下铭  萧纶书,普通二年,在普州
    唐栖崖山寺赞铭序  唐开元戊辰,前刺史杨珪、崔克让及房公立,失其名,今剥落
    唐老君应见碑  在唐开元观,开元二十九年,岳阳郡奉敕建,宋淳化二年重镌
    唐紫极宫碑  唐乐阐撰,贾岛书,乐彦融篆额,即唐明皇帝祠也。乐又重修,碑以会昌元年立,在普州
    唐西崖禅师受戒序  普州刺史韦忠撰,开元十年建
    唐宣宗赐浪仙墨制  今亡
    贾浪仙墓表、苏绛贾岛墓志
    唐真相寺李时雍龟鹤二字  明嘉靖二十一年重镌
    《真相寺重刻磨崖古字记》
        嘉靖壬寅冬,余出巡至安岳,公暇因游云居山。山有真相寺,寺后峭崖开数洞,洞各有佛并观音像,皆唐造,雄伟古雅,今匠氏万万分不能作。由此转南,洞差小,像亦皆小,又转而西,磨崖刻“龟鹤”二字,周围几丈许。末唐高陵李时雍墨迹,华阴杨令式磨崖,减笔精绝,近世所无。第以岁久,为好事者多搧拓本,半至剥落。余命县学教谕杨子思震临之崖傍,又磨一方,复刻于上,存此半迹者,使好古君子得以考古云。
        东峰上有陈希夷丹灶、丹井,盖浸浸向湮没矣。将回,思震指示宋冯山游寺诗,余即席和之,附此,并刻明杨瞻记。
    聂公真龛记  在云居山,军事判官何光远撰,广政四年建
    陈希夷自赞碑  洪武甲戌秋九月重阳日,邑迪功郎县丞陈观重建。赞云:
    一念之善,则天地神祇、祥风和气,皆在于此。
    一念之恶,则妖星厉鬼、凶荒札瘥,皆在于此。
    是以君子慎其独。
    宋白麟净慧岩铭
    宋白麟《净慧岩石像序铭》
        净慧岩者,唐乾元中僧舍也,岁月深远,莫知其详。迄今仅四百年,舍宇既颓,而岩前石像亦斧凿矣,独山岩草木,与古无异。处士赵庆升飘然有山林之志,乃于绍兴辛未,创室岩畔,与木石居。既又凿山骨、剗苔藓,再修石像,饰以丹青,石室帡幪,可庇风雨。释氏风致,焕然于松石之间,乾元之迹,于是乎不亡矣。铭曰:
    士之履道,若岩石然,岁月弗治,莽苍芊绵。
    维心与迹,其势若联,一或弗净,斯罔觉焉。
    君子有见,端本澄源,世务如脱,浩其孤骞。
    虚灵精莹,乃复其天,万事万物,昭吾目前。
    藐彼金玉,尘视冕轩,维此净慧,岑寂有年。
    卓哉隐居,脱屣翩翩,万木蓊翳,一室独悬。
    乾元之迹,庶几永传,松风清清,涧水涓涓。
    无物无我,是为福田。
    宋杜孝严《宝田铭》
    杜孝严题清流镇八景  大书于石壁,今剥落,惟存艮岩二字
    郡北小千佛院记  《普慈志》开皇十三年建
    ▲茗山平寇录
    《茗山平寇录考》
        治东六十五里折桂乡,有茗山,康熙志《古碑遗目》中,纪茗山平寇录,注云:载《普慈志》今亡。宋王象之《普州碑目》亦列其名。平者果何寇也?读《宋史》见红巾贼张福、莫简之乱,入普州、屯茗山,安丙张威平之。平寇之录,亶在斯乎?
        嗣于茗山石壁间摩挲求之,获磨岩碑记张福事,额篆《茗山纪功之碑》前序后铭。其功二十五章,惜文多漫漶,撰者姓名并勒石之年俱损。中云辛未击走,庚子全师以归,纪日也,非纪年也。如属纪年,辛未为嘉定四年,福犹未乱,福之叛,在嘉定十二年,己卯安得有庚子?安丙传云:七月庚子,尽俘余党千余人,与此碑符合。其曰父子同功,谓安丙及子癸仲也。又曰如今日之盛,则碑之刻当在嘉定己卯、庚辰间,盖六百年于此矣。
        以斯验之,茗山之在安岳无疑也,乃省志于遂邑伞山下,引《舆地纪胜》云茗山在安居县南七十里,又茗山镇,嘉定乙卯擒溃卒莫简于此。乐邑志载茗山平寇录,谓不可考,均误矣,省志复将己卯作乙卯,更误。今获此碑,使不为之纠其失,数百年后,残碑磨灭,又乌知茗山平寇之真迹乎?道光七年冬,茗山居人掘得铁钱甚伙,磨视其文,间得崇宁、大观铜钱一二。其余铁钱,率皆南宋,而惟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四号尤多,理宗以后无得焉。吴曦乱蜀,事在开禧中,钱何得有嘉定?其为红巾之扰而瘗此,明矣。余故备考之以纪其实云,燕山邹绍京撰。
    国清寺桥碑  碑存,字晦蚀
    元赵孟頫石刻诗  在治东南五十里喜井乡卷洞桥
    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渐肥。
    正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过桥西。一
    湘帘疏织浪文稀,白苎新裁暑气微。
    庭院日长宾客退,绕池芳草燕交飞。二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北窗时有凉风至,闲拓黄庭一两章。三
    竹林深处小亭开,独鹤徐行啄紫苔。
    羽扇不摇沙帽侧,晚凉青鸟忽飞来。四
    明辛东山广惠桥题壁石刻诗
    蜀道天开险,蚕丛地厚生。
    溪山漾竹色,江野■鸥声。
    龙台场侧岩壁,横镌“凤山甲第、龙台达观”八字,嘉靖丙辰,国史杨立洲题,生员杨月泉书
    道光安岳县志 山川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谓陆有剑阁之雄,水有瞿唐之险,为天府一大锁钥也。普慈僻处偏隅,山虽高而无岩石之象,凤凰山其秀极者矣;水虽浅而有学海之能,岳阳溪其流长者矣。用能与五岳四渎同争钟毓之灵,以开人物之盛。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奚取焉?
    玉琴山  在治东关外,俗呼街山,奎星阁移建其上,《舆地纪胜》紫微山在州东门外
    ▲凤凰山  在县后,突兀百仞,一名铁峰山。《舆地纪胜》凤凰山在州治后,形如飞凤,延袤数里,气象雄胜,普州治据其脊。《明统志》铁凤山在安岳县,一名凤凰山
    龙泉山  在治南关外,西自铁峰,南自内江,二支会合,腾跃若龙,诸峰环绕,山曲如几。文昌宫、儒学署、龙泉书院、春风园、汤公祠皆在其麓
    明邑人王缙绅诗
    重上危峰思爽然,酒旗飞影到阶前。
    万家烟火清秋日,百里封疆大有年。
    露下芙蓉花半落,云深沙浦雁■■。
    暮龄只有山林好,今日相逢一醉便。
    陇阳人李思文诗
    凤山北去有东林,林内烟云亘古今。
    万树午风翻鸟翮,四山春雨听龙吟。
    咏歌不减沂雩趣,红紫都含造化心。
    偶为兴来闲眺望,不知夕照下西岑。
    云台山  在治南三元堤上龙泉之右,一峰突起如云
    ▲安岳山  在治北二里,县以此得名,又名多岳山,前志作岳山,旧志作岳阳山
    明陇西胡缵宗诗
    何事日徘徊,城中车马催。
    参差多古木,曲折有高台。
    门回藤萝护,天空云霭开。
    山僧不解礼,停客问何来。
    琴山  在治北里许,横亘如琴
    安泉山  在治南三里,有贾岛墓
    大云山  在治西五里,与铁峰山连络,延袤耸狭,势若卧龙。上有栖岩寺,唐雍州李洞隐此,凿读易洞,宋冯山亦读书于此
    金羊山  在治西五里,上有黄石如羊
    ▲云居山  《舆地纪胜》在治东南,与静居山对峙,上有圆觉洞、葛仙井,为近城游览胜地,《寰宇记》在县南七里
    宋邑人冯山诗
    不上云居二十年,春风草色尚芊绵。
    浪夸行迹自南北,应许游踪相后先。
    客为芳辰浮绿蚁,僧于清夜礼金仙。
    兴来莫说长安梦,北斗南辰总焕然。
    明王凤诗
    山中古寺石头路,上有贫僧闭了因。
    战雨龙蛇争洗甲,叫云鸡犬看飞身。
    青莲有社何人会,玉版无荪少客亲。
    指引我来公暇日,满前木落费寻真。
    鼓楼山  在治南云居之右,岩石叠聚如楼
    天马山  在治东五十五里,石壁陡峻,嘉庆五年筑砦御贼,全活甚众
    龙马山  在治南四十里
    香炉山  在治南五十里
    ▲云峰山  在治东南五十里,折桂乡亦有此峰
    宋邑人冯澥诗
    峰上青云若个深,杖藜携酒上云岑。
    此行不负东风意,三十年前报此心。
    崔旻诗
    早炊千佛一炉香,鸟道崎岖使者忙。
    遍野绿云随马过,一天细雨衬时凉。
    菩提烟树禅摩尽,莲叶舟横诗酒狂。
    薄宦数年徒窃禄,江湖日夜仰吾皇。
    明杨名诗
    雨余风日正清清,山外程途也自平。
    树影不疏禽语乱,苔痕如洗马蹄轻。
    忽闻钟鼓相酬和,却引袈裟远送行。
    圣主恩深春未暮,五湖烟雨有新盟。
    挂钟山  在治南九十里,形如挂钟
    明邑人吴宪诗
    有山高出云,悠悠势磅礴。
    下垂若悬钟,上耸配乔岳。
    花木尽葱茏,烟霞淡冲漠。
    蹄涔识奇踪,鸟林拂清幕。
    我昔事游观,十载犹如昨。
    敭历笑归田,山灵订佳约。
    搔首畅吟怀,鸢鱼共飞跃。
    醉酒谢诸君,记取山中乐。
    金鱼山  在下石溪下,高数丈,大百围,矗立江心
    鱼龙山  在治东南五十里,形如龙,众山洋洋赴之如鱼,为邑中祖山,高甲一邑,嘉庆五年,邑人筑砦避贼
    明王缙绅诗
    南北登临此日情,五陵佳气晚氤氲。
    风吹山带遥和雨,客至孤峰净扫云。
    野鹤巢边松最老,竹园林巷鹿成群。
    青山尽是朱旗绕,把酒相看日已曛。
    双山  在鱼龙山左,两山矗立,高若齐云,其右真南镇,王佥宪、李孝廉发焉
    瑞云山  邑有二,一在治东八十五里长林乡,四壁如削,明末张侍御任学筑砦堵贼,俗呼张公砦,嘉庆五年,里人就此避贼,恃以保全。一在折桂乡大月寺,与张公砦相隔十二里
    宝珠山  距瑞云山五里,上有宝石如珠,故名。又治东十五里牛王寺,亦名宝珠山
    五宝山  在治东南一百五十里,山有水田二百亩,五石如宝,昔人曾据避兵,俗呼五宝寨
    ▲香云山  在治南十五里,崖石崚嶒,山顶夷广,一名光照山,夜现圣灯。有石池,水甚甘冽,又名梓潼寺
    明白山汤佐诗
    绝胜丛林已遍参,此生踪迹半江南。
    片帆江浦凝清晓,一锡湖湘挂翠岚。
    在处风凄香露冷,归来云护液泉甘。
    敲门月下红尘净,照彻禅心印碧潭。一
    取得如来四大经,又看飞锡蜀天青。
    归无白马云间载,讲有苍龙月下听。
    美锦千华都是道,香风百宝总通灵。
    二僧已驾摩腾竺,更遣泥牛碧落耕。
    《香云山记》
        蜀山经东坡留题者十有余,独吾普香云一绝,旧属传伪。按省邑两志,俱于香云山载坡翁诗云“想是有金丹,神仙不知秘,何事露光芒,夜半惊童稚。”考年谱,先生二十一举进士,明年归,二十四岁除服南行,三十一以老苏忧归,三十四还朝。地非孔道,胡为至此?自是而梓里不复有先生迹矣,年六十六卒于常州,果何时而洒翰香云欤?及读宋施元之苏诗注,是诗乃先生守高密时卢山五咏中圣灯岩一首。其卢山在密,以卢敖得名,并非西江之庐山。乃因香云有夜现圣灯之语,遂窜入于普,何其谬哉?
        然兹山虽未获先生游赏,而奇峰特出,实异境也。山椒古寺中有方池,长四丈余,宽深均二丈许,澄鲜清冽,煮茗甘香。明宏治十五年,汤佐光照寺碑,有“创自唐宋盛时,宣德间大珠复古制”等语,惜文多晦蚀。又嘉靖三十一年陈才记,谓大珠为泸山人,初膺乡荐,登进士,继逃名利。正统间寻师得无际,择山得香云,爰构殿宇,名曰光照。以二碑验之,山寺系创于唐宋,古名光照,近名梓潼也。其自昔之以香云名山者,倘亦因寺前桂树丛生、天香飘于云外,有取于骆丞之句而名之欤?亦雅矣。于是乎记,延之邹长源撰。
    鄢家山  在治南十五里,奇峰高耸,俯视诸山
    白云山  在治东二十五里,有白云庵,世传宋遣胡尚书访张真人不遇,焚诏于此
    麒麟山  一名狮子山,在治东七十里响滩子,嘉庆五年,里人筑砦避贼
    大鹏山  在治南十六里,两翅峰峦叠起,山腰有泉,顶有昌东寺故址
    茗山  在治东六十五里,即平红巾处
    五台山  在治东一百里,有古寺,今圮
    平顶山  在治北六十里,山顶平夷,崖壁险峻,嘉庆五年,里人筑砦避贼
    大青山  在治北六十里,一峰突兀,为安、遂之界
    孔雀山  在治东一百四十里,世传有孔雀栖焉,土人凿石象之,故名。上有孔雀寺、报国寺
    三元刘天民诗
    晚下万云堆,灵山一径开。
    参差慈竹树,隐见法莲台。
    禅许玄人问,经从白马回。
    满前皆素业,何用叩如来。
    洛阳辛东山诗
    闲步万峰堆,谷玄天象开。
    鸾翔依宝树,鹿驯卧经台。
    慈竹萦生翠,天花散复回。
    西天真可到,一带渡江来。
    虎山  在治东四十五里,两峰屹立,盘踞如虎,故名
    白杨山  在治东北,层峦叠嶂,罗列如星。山麓有宝积寺,寺前涧水,瀑布如鸣琴然。
    明东阜刘大谟诗
    薄暮临山寺,烧灯照薜萝。
    上方留老衲,别院散曼陀。
    法磬凌空远,幽香入夜多。
    拥衾浑不寐,清籁满林柯。
    峰山  在治东六十里,巨石壁立,低视众山,隋名云光山
    明杨思震诗
    邮亭午梦尚留醺,十里东风度锦村。
    自喜霜蹄宜远道,不堪野鸟噪黄昏。
    谷栖云树阴常合,波静星池影半吞。
    向说普南多秀石,悬崖绝壁倚空门。
    明杨廷鹗诗
    荒山藏古刹,胜迹有神湫。
    为看鱼龙穴,忽惊风雨秋。
    鹤归红树杪,人在白云楼。
    不负来游兴,珠帘半下钩。
    鳌鱼山  在治北二十里,有伏龙土地祠
    狮子山  在治北五十里,有道林寺
    宋邑人杜孝严诗
    屈曲道林寺,突兀狮子峰。
    间关春树鸟,盘结幽亭松。
    有客事佳玩,有僧说真空。
    朝阳霁以煦,游兴情未穷。
    三转山  在治北五十二里,僧无际修行于此,课功三转天明,故名
    明了悟诗
    五蕴山中绝往来,六门谁闭亦谁开。
    一庵荒草连天碧,满座清虚绝点埃。
    怪石接云充谷口,腊梅绕户自徘徊。
    层峦千尺浑如画,展向知音看一回。
    金船山  在治北五十里,上有金船寺,今废,残佛下有南宋年号
    回龙山  在治东北三十五里
    明邑人于瀛诗
    回龙百折度平岗,春雨莺音隐绿杨。
    竹下有人思凤舞,花边与客看蜂狂。
    振衣新候东风暖,拭目遥瞻北斗光。
    山上曾闻芝可茹,许君一枕白云乡。
    仑峰山  在治东四十里
    五峰山  在治东一百五十里,五峰屹立,为邑与大足之界
    龙尾山  在治东北五十里
    金花山  在治南三里,秀石叠聚如花
    鲤鱼山  在治西南九十里,一名尖山,奇峰高耸,甲于一方
    帽盒山  在治南五十里,端伟俊丽,有冠冕佩玉之象,在三圣寺下
    五龙山  在治西二十里,五峰蟠聚如龙,有真武阁
    文魁山  在治东十里
    牛心山  在治东十五里
    白莲台  在治南十里
    乾峨山  《寰宇记》其山四面嵯峨,按《舆地纪胜》有乾艾山,在县南十五里
    重石山  在治北四十里
    大罗山  在治北五十里,山高顶平,俯视诸峰
    云台山  在治南十五里,四围峭壁,山顶平夷,有水田数十亩,原属古砦,嘉庆五年,里人重筑以避贼
    云龙山  在治南四十里,嘉庆五年里人筑砦
    清华山  在治南五十里,四壁峭削,嘉庆五年贼冲突数次,毫无惊溃
    大成山  在治东南六十里兴隆场后,世传孔子经宿于此,有古碑,惜已剥落。按大成山之名莫详所自,或为当年建修圣庙之所,谓为孔子经宿于此,其谬不待辨而自明。今山顶有圣水井、张道观
    明王缙绅诗
    清暇携壶陟大成,鱼龙相对甚分明。
    晴云新染画图影,舞鹤犹疑霄汉声。
    陶令百年无外慕,子陵一曲有余情。
    山中草色堪为侣,欲问尘寰老此生。
    香台山  《舆地纪胜》在州西五里
    老君山  《舆地纪胜》在州北二十里,相近有鳌鱼山,按茗山镇亦有老君山
    北坛山  《舆地纪胜》在治东二里,上隆而平,有坛之象,相近有走马山
    硐子山  在治西七十里,共有古硐十八处
    寒坡岭  在治东八十里
    金银坡  在治南二十五里
    分龙坡  在治北三十里
    梅花岭  在治东一百二十里
    艮岩  在治南六十里清流镇,《名胜志》艮岩,试礼部尚书杜孝严尝书艮卦彖辞于其上
    净慧岩  在治南七里,即宋白麟铭处
    五块石  在治西南五里,彭翰林墓山之顶,有石棋列惟五
    剪刀石  在治南十里宝相山脉之岗,两石相合,形如剪刀
    马蹄石  在治南八十里挂钟山左,有石上马蹄迹十余,樵人凿去,旬复合,世传张桓侯提兵过此
    堤江石  在治南八十里三圣寺黄玨里居,金鱼水口横亘如堤,在黄氏祖茔前一里
    印星石  在治西十里蟠龙山右,有石方嶷若印
    龟蛇石  在治南一百二十里金山寺旁,有二石状如龟蛇,上刻诗有“岭云迷树色,山鸟乱蝉声”之句
    巫龟石  在玉溪书院之左,背负龟形,以占晴雨甚验
    虎岩洞  在治南五十里,宋杜孝严读书其中,题有“飞来三峰”四字
    华严洞  在治东一百里,洞横直四丈许,高三丈
    天然洞  在治南三十里,洞横十丈,直七丈许,不经人凿,故曰天然
    白塔洞  在治南七十里
    三仙洞  在治东七十里
    朝阳洞  在治西五十里,周遭约十丈余,高丈许,如覆釜形,中有泉井,冬温夏凉,里人以水气蒸润下验雨之大小,明邑令李奇英题曰“朝阳仙境”
    ▲岳阳溪  即青竹溪,又名龙溪。源出治西南二十里朱家坪天台山涧中,北注香云山麓,又东北注城南三元堤,环带学宫,潆绕全治。又东北注至柑子坝鸳鸯溪,会红土溪水西来注之。又东北注至桂香桥,螺漩溪水南来注之。又东北注长河(土扁),又东北注至方家坝苦竹溪,会通贤溪水北来注之。又东注姚市镇,又东北注遂宁县双河口,会鱼龙溪,入于安居,达于涪江。
    按《通志》江源云,安居东南来,有鱼海河自安岳县来会;《明史·地理志》云岳阳溪下流达于涪江,贾岛诗“人自岳阳来”,则溪之名远矣。
    鸳鸯溪  在治西二十里,水自乐邑西来,注于鸳鸯铺。又北有小溪水,自天台来会,故名。又北注至柳溪桥,会红土溪
    红土溪  在治北十里,发源云台山,北注盐井沟,又北注七里桥。至柳溪桥,鸳鸯溪自西来会。又东北注陶旵坝,又东注李官坝,与苦竹沟小溪会。又东注红崖觜,其土色独赤,故名。又东注至柑子坝,入岳阳溪
    螺漩溪  在治南十五里,发源聚宝沟,东北注马家场,又北注米市镇,又北注螺漩滩。水漩如螺,故名。又北注石桥铺,至桂香桥入岳阳溪
    苦竹溪  在治北二十五里,发源莫家沟,僧无际种苦竹成林,故名。东北注龙桥,又东北注至五龙桥,入通贤溪
    通贤溪  在治北四十里,发源豹子沟,东北注龙家坝,与石鼓河小溪会,又北注通贤场中,又东注至五龙桥,苦竹溪自西南来会,又东注至方家坝,入岳阳溪
    鱼龙溪  有二源,俱出治南五十里帽盒山,西北注鱼龙山麓,又东北注流湖铺,又东北注至偏岩子,罐子河水南来注之。又东北注龙台场,至茗山坝,龙归溪会双溪水南来注之。又北注至王家坝,东溪水西来注之。又东北注至遂宁县双河口,会岳阳溪,入于安居,达于涪江
    叠山溪  在治东五十里,群山叠聚,二水流绕,经入鱼龙溪
    罐子河  在治东六十里,发源陈家场,北注至自生桥,与鱼龙山下小溪会,又东北注雷响坝,又北注至偏岩子,入鱼龙溪
    龙归溪  在治东南七十里,发源白塔寺,北注高桥,又东北注至响潭子,上会双溪
    双溪  在治东八十里,发源孔雀山涧中,西北注石羊场,又西北注瑞云山麓,又北注至双溪铺,与一小溪会。带二水之双流,故名。又西北注至响潭子上,龙归溪自南来会之,又北注至茗山坝,入鱼龙溪
    东溪  在治东四十五里,发源虎山下,东注至王家坝,入鱼龙溪
    清流溪  源由治南二十里朱家坪,分派南注清流镇,又东南注天林场,达于内江
    下石溪  源出治南一百二十里磑滩,东注李家街,又东南注石门厅,又东南注圆坝场,达于内江
    化龙池  在治南关外三元堤上
    石井天池  在治南六十里,古称井水清而凤鸣,池莲开而龙化,水不常清,莲不常开
    龙泉井  在城南龙泉山下,以山得名,冬温夏寒
    破石井  在城南铁峰山下,纯石凿成,近西一罅到底,乃以破石名之,其水清冽,相传陈希夷相地所凿
    东井  在治东一里,泉味甘洁,虽旱亦溢
    萧氏井  在城南一里,世传刘文龙妻萧氏微时,常躬汲于此,故名
    观音井  在城西一里东林观音阁下
    龙王井  在城北龙神祠下
    仙井  在城北一里
    圣水井  在治东南六十里大成山绝顶
    滴水井  在治南八里,水自岩穴流出不竭
    凉水泉  在治南十里,水出岩下,灌溉一方
    响水潭  在治南二里,即岳阳溪上流,上下皆石,水触之,其声如金如鼓,其泻如倒,其澄如沚
    三龙潭  一在治西七里梯云桥下,一在治北四十里九岭岗前,一在治东流湖镇,两岸有石小洞,洞中有鸽数百巢焉,或曰此昔龙化之所
    二郎潭  在治南九十里,清冽、数丈许,上有李冰庙,遂名之
    末世ali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557513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2 12:17 , Processed in 0.1348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