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29|回复: 0

姚崇与伊川圣贤文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7-10 21:31
  • 签到天数: 77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2-6 1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崇与伊川圣贤文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9e5d10100j7bg.html

    2008年6月,在党的十七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声中,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宣告成立了。一年来,我们将包括姚崇文化在内的伊川主流文化的挖掘整理,作为伊川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为今后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做大做强伊川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借姚崇文化研讨会在洛召开之际,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圣贤文化——伊川主流文化

    伊川紧邻十三朝古都洛阳,古代长期为京畿之地,是中华文化中心发祥地之一,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历史人文资源。尤其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或出生于伊川,或生活于伊川,或长眠于伊川,承伊川大地之厚载,汲伊川风物之灵气,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历史天空中光彩夺目的星辰,光耀古今,流芳百代。大唐贤相姚崇无疑也是这片星群中的一颗。他们光辉的思想,崇高的人格,伟大的业绩,不朽的灵魂,从狭义上讲,共同构成了伊川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我们将其总结概括为“伊川圣贤文化”。

    伊川圣贤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杜康的酒文化;

    2、伊尹的饮食文化;

    3、程颢程颐的理学文化;

    4、邵雍的易学文化;

    5、以范仲淹、姚崇为代表的思想文化,或者称作贤相文化。

    伊川圣贤文化,是一批与伊川有关的至圣先贤们思想、勤劳、智慧的光辉结晶;伊川圣贤都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重量级人物;伊川圣贤文化,都是人类不可或缺与引领时代前进的顶尖级文化。

    伊川“圣贤文化”所包含的上述五大文化元素,既体现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蕴含着人们思想道德境界的一种升华。伊川“圣贤文化”是河洛文化、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伊川特色的文化符号,是具有重大历史人文价值及现代旅游开发价值的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过去到今天,从今天到未来,其灿烂的光芒不仅辉耀着伊川的天空大地,也辉耀着伊川人民的心路旅程。

    二、姚崇文化是伊川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证,埋葬于伊川境内的历代宰相有近30人之众,他们当中唐宋两代居多,主要有范仲淹、范纯仁父子,姚崇、张说、文彦博,李吉甫、李德裕父子,裴遵庆,裴枢祖孙,张齐贤,吕端、程琳等。毫无疑问,范仲淹、姚崇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两大贤相。他们的思想文化是伊川贤相文化的主干、主导和主流。我在这里之所以将范、姚二人相提并论,是建立在他们二人有许多共同点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历史的必然或者是历史的巧合,他们的共同之处都给我们以无尽遐想,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一)生前神交神往,死后毗邻而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淙淙曲水河畔,巍巍万安山下,是古都洛阳仅次于北邙山的古代达官贵人,名士风流的大型墓葬之地。笔者曾有一篇《万安山八大官僚家族墓地考》一文,对此有较为详尽的叙述。而今,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无数的大墓名冢在漫长的岁月风尘中早己夷为平地,难以觅见任何踪影,惟有范仲淹、姚崇之墓地,碑碣高耸、墓园森然,成为万安山下一道惹人注目的风景线。这一现象正应了那句有名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二位先贤之佳城东两相对,地脉相接,形同伯仲,他们朝夕相伴,仿佛还在天国里席地而坐,对酒当歌,谈论着天下兴亡,探讨着社稷安危,人民忧乐的宏略良策。

    有报道说:范仲淹当初把墓地选择于姚崇之侧,是仰慕姚崇之为人为臣为国为民的伟大风范,笔者对此予以高度认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范、姚二人生前神交,瞑国牵手,应是自然而然之事。虽然,二人生活的年代相差300多年。

    (二)受命危难之时,“十事”不谋而合

    姚崇所处的中唐时期,宫廷政变接连不断,酷吏贪腐盛行,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形势,姚崇以天下为之任,提出了推行仁政,整制吏治、依法治国、减轻税赋,抑制铺张,君臣和谐,直言谏事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事要说”,并在朝廷的支持下,得以实施,从而开创了开元盛世,确立了姚崇的历史地位。

    范仲淹所处时代,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他几经深思熟虑,写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不久又写出了《再进前所陈十事》的奏章,成为庆历新政的纲领。范仲淹提出的十条改革意见,即:一、明黜陟;二、抑侥幸;三、精贡举;四、择长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  覃恩信;十、重命令。

    可以看出,他们的十条,主要的方面是一致的,也可能“范十条”参考了“姚十条”的精神。“范十条”是“姚十条”的传承和发展,只是“姚十条”顺利实施最后获得成功,结出了“开元之治”之果;“范十条”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半途而废、有花无果。

    就人格精神而言,姚、范二人都有胸怀天下、忠国爱民、清政廉明、锐意改革、直言敢谏等可贵品格。拿今天的话说,二人都可称谓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

    (三)毛泽东对姚、范二人评价甚高

    雄才大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正面评价可谓惜墨如金,然而对姚、范二人却打破常规,给予了高度褒扬。毛泽东说姚崇是“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的《十事要说》是“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毛泽东在评说范仲淹时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之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与清代的曾国藩。”

    综上所述,姚崇思想文化与范仲淹思想文化一脉相承,即使在今天,依然闪烁着先进文化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们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伊川圣贤文化体系中的精华内容,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伊川在弘扬姚崇文化中大有作为

    河南省姚崇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揭开了新时期姚崇文化研究崭新的一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姚崇正以抽象的古人模糊身影变为活灵活现的真实历史人物走进我们生活当中。相信经过共同努力,姚崇思想文化一定会在我们走向未来的征途上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伊川是姚崇青年时代生活过和最后归宿的地方。姚崇研究资深专家,姚学谋先生前不久写了《姚崇伊川故居考》一文,从新唐书记载,地方志述略,龙门造像记石刻,唐代墓志铭文,姚崇封爵与居住地等五个方面,以详实的史料,有力的论据,佐证了伊川白沙石岭村为姚崇及其家族故宅的史实。姚学谋先生还建议,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历史,完成《姚崇与伊川》的命题。

    现在,姚崇墓园,墓冢、墓碑业已建成。下一步除了基础设施进一步建立完善,要把重点放到对姚崇思想文化的弘扬上,要建设姚崇纪念馆或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雕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再现姚崇作为大唐贤相波澜壮阔的一生,使之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全国姚崇宗亲寻根祭祖的朝圣之地。

    同时,如有条件的话,应将姚崇伊川故宅作为姚崇的纪念地之一,纳入姚崇文化的开发规划,逐步往前推进。总之,有关姚崇的景点越多,内涵越丰富,姚崇的形象就会越丰满、越高大,对人们的教育和影响也会愈加深化。

                                                       (作者系伊川县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7:31 , Processed in 0.1018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