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3|回复: 1

田茂军:《暗战绝杀》是湘西浦市地方文化的重要读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2-13 10: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田茂军:《暗战绝杀》是湘西浦市地方文化的重要读本
    http://news.changsha.cn | 2013-03-18 10:56:59 星辰在线 |


        人物群像与文学书写的历史贡献
        ——浅谈《暗战绝杀》中的人物塑造与特色  
    《暗战绝杀》封面。图片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3月18日讯(田茂军)文学尤其是具有现实主义审美特色的文学,有三个离不开: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生活环境的描写,离不开故事情节的构架。人物是作品构成的中心,人物也是作品的灵魂。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多维互动,主要通过情节的编织与人物的关系纠葛来完成。从某个意义上看,环境与情节都是为人物服务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张景龙先生的长篇小说《暗战绝杀》表现出精心的构思与布局,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历史厚重感,也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学美感。
         本书成功地塑造出几组人物形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文学作为人学,要求作家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与人物的命运,揭示作家对于人性的独特理解与认识。在《暗战绝杀》中,有三组人物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对象。第一组是男女主人公姚逸才与林芳丽;第二组是姚的警卫袁小林与恋人玲儿;第三组是万寿山、同善社、振武镖行的各路黑帮老大、军政要员以及日本间谍、民间义士以及中共党员等等。
         第一组人物是作者重点描绘的人物,贯穿全书。姚逸才出生浦市一个殷实富厚之家,为浦市姚遵三长子。出外求学当兵,后进入兵工厂,任国军陆军上校、某兵工厂警备队副队长;林芳丽原名林然,姚逸才留学同学,其公开身份是是国军某通信兵团中校、机要室主任,真实身份是地下共产党员。本书故事主线是围绕他们重逢相恋以及姚逸才破案深入浦市这一线索。作为曾经的同学与恋人,他们来自国共两党的不同阵营,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编织与心理细节的描写将这对恋人的关系,刻画得丝丝入扣,细腻入微。书中十七节中,林芳丽与袁小林议论世界上的缘分时,她说,恋人之间要是没有缘分,即使天天在一块儿也走不到一起;要是有缘分的话,哪怕远在天涯海角最终也会走在一起。说完脸上闪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羞涩。当小林说姚逸才与她是天生一对的时候,她假装嗔怒道,贫嘴!小小年纪就想当媒人啊!其实在她内心,时刻牵挂着姚逸才这个若即若离的恋人。书中十八节写他们在浦市久别后重逢,姚的激动与男儿的莽撞,与成熟稳重平静的林芳丽形成鲜明对比。那一时刻,她不知道姚的底细与到浦市的原因,还怀疑姚是特务,林也不想暴露自己,所以她的戒备、机敏与内心小小的激动与压抑刻画得鲜活生动,显得真实可信。沅江边的漫步与谈心,姚家大院与姚逸才家人的交往,万寿山开香堂的信息透露,暗中多次为姚解围。作者通过细密的情节线索与人物的行动与心理描写,塑造出一个大智大勇又沉着冷静的地下党的形象。情节发展到最后,七十二节中,林芳丽在小林娶亲中乔装小林大姐,与地下党杨惠打入女特群中,与日本间谍斗智斗勇,危急关头为救小林英勇牺牲。小说并不有意拔高林芳丽的形象,在生动的故事描写中,注重人物的语言与心理描写,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一位美丽稳重的地下党形象,栩栩如生,令人难忘。按照一般的创作模式,这样的女共产党员,最后都不会“牺牲”,但是张景龙先生比较“残酷地”让她牺牲了,不留任何“光明的尾巴”,的确令一些读者扼腕痛惜。
         在《暗战绝杀》一书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女性人物形象,比如白玉馨、白玉兰姐妹,一个是浦市本地演唱辰河高腔的戏剧名角,一个是浦市本地著名的风尘女子。白玉馨的描写在第十六节中有精彩表现,只要她一出场,“台上群芳无色”,演出中途休息时,观众打赏(捐赠),绝大多数是打给她的。白玉兰貌若天仙,冰雪聪明,是非分明,可谓女中豪杰。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三节中,姚逸才巧计探监密访庄飞,白玉兰深明大义,牺牲自我。作者笔下文字,时而平静如水,时而激流撞石,情节张弛有度,故事悬念丛生,民俗风情穿插其间,民间掌故信手即拾。令人手不释卷,恨不能一气读完。
         本书中的敌特反面人物较多,作者并不加以简单化和丑化,反面人物也刻画得有血有肉,性格个性符合逻辑。我以为日本间谍田本山(山木一田)与玲儿(千惠子)的形象塑造得较为成功。田本山老谋深算,隐藏很深,混进浦市地方行帮组织万寿山,并担任重要角色刑堂大爷,在一系列事件中暗中搅混水,制造假象,扑朔迷离,令姚逸才大为困惑,也令读者大为困惑。最后为炸国军兵工厂,田本山赤膊上阵,穷凶恶极,负隅顽抗,直到最后灭亡。玲儿作为一女性,可怜,可悲,她本名千惠子,乔装暗娼,在浦市与袁小林多次交往后真心相爱。作为日本间谍,她要效忠皇军,作为一个妙龄女子,她又深爱着小林,时刻陷入到不可自拔的矛盾之中。当上级指令她亲手毒死自己的爱人时,她只有默默流泪,不得不干;但是眼看着自己真心相爱的人即将死去,她又一把将放置毒药的杯子连水打翻在地。当她的顶头上司安喜子要她开枪打死小林时,她蹙着眉头,一咬牙,开了一枪,故意打在小林前面的地上。作者将人物置于具体的情节发展中,完成人物自身的成长与蜕变,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生活场景与复杂的人物关系矛盾之中,揭示出暗战谍影中的深刻人性与真实的情感逻辑,读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本书还有一些不可忽略的次要人物形象,如被关押在陆军监狱的中共地下党员庄飞。庄飞在关键时刻,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知识为姚逸才破译了日本间谍密码,为姚进一步侦破日本敌特的樱花行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揭示了日本人不轰炸浦市的三个原因。在不知道姚逸才探监真实目的的时候,庄飞不为所动,暗中打探姚的底细,直接亮明自己身份,劝姚出去。当姚逸才一番真诚的话语与表白之后,他点头称赞,夸姚“铮铮铁骨,豪气干云”。作者的描写多为白描,用笔简练,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当然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故事推进中穿插的一些倒叙、补叙,使得阅读的快感时常被割裂与撕破,在叙事推进中存在转笔与停顿,影响到叙事的连续性与节奏感,但白璧微瑕,并不影响情节的整体性。综上所述,《暗战绝杀》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众多的人物形象构成了鲜活灵动的人物群像,也构筑出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与高潮,反映出作者文学创造的想象能力与历史叙事的把握能力。在湘西的地方文化书写中,本书完全可以作为浦市地方文化的一本重要读本。在书中,你可以走进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深宅大院,触摸到作品中人物生活过的气息与足迹,可以找寻到浦市的历史记忆与过往烟云。在文学的灿烂星空里,本书的历史贡献自不待言。
        (作者系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文艺学硕士生导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2-13 10:54 编辑

    吉首大学举办《暗战绝杀》研讨会 30名专家共话长篇小说
    http://news.changsha.cn | 2013-05-15 9:0:29 星辰在线 |



          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5月15日讯(通讯员 李洪雄 钟雅洁)会场,没有鲜花、没有水果,只有清茶一杯,但却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不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5月12日,来自作家协会、书法协会、文联和校内各学院的专家学者30余人齐聚吉首大学,共赴这场思想的盛宴、共享这顿文化的美餐:研讨张景龙教授的长篇小说《暗战绝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著名文学评论家谭五昌,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先生和《暗战绝杀》的责任编辑徐应才先生纷纷致电祝贺。众多在校研究生、本科生慕名与会。

      《暗战绝杀》是故乡情结与作者汗水的结晶
      从该书思想的萌发、文字的创作再到书籍的出版每一个环节,吉首大学医学院院长钟飞教授都是见证者和支持者。他说,这本书承载着作者对故乡沉甸甸的爱和揪心的痛!因为浦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她当年的美丽与繁华如今已经消失殆尽,面目全非。其实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每一个在他乡的浦市人的共同的情感,这种共同的情感就是:心痛!“心痛”是浦市子弟谈到故乡时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很多人对这种心痛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有经济实力的商人,他也许会想,如果赚钱再多一点,就一定要把浦市重建,让它回到原先的那种状态;如果是位高权重的人,他也许会想,能不能利用手中的资源把浦市恢复?对文人张景龙来说,他用文字怀念和凭吊自己的故乡,把浦市的人文历史地方文化融入到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去,从而让每一个读书的人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神游一遍当年的浦市。正如作者在研讨会答谢词中所言,“……因为她曾经那么美,美得令人心醉;而如今却那么落魄,落魄得令人心碎……唯有码砌一些文字来记录和凭吊她逝去的过往繁华。”
      这本长达50万字的小说仅仅在写作上作者就花了三年,如果从收集材料开始算,将近20年。书中花了不少篇幅着墨于泸溪县浦市古镇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帮会文化和妓院文化,是作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向当地老者请教,并记录下来的。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很多风俗都不复存在,所以他在写作这本书时就格外用心,力求把这些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写深、写透。
      笔者的卧室正对着作者的书房,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晚都发现有一盏长明灯照亮张景龙教授的创作之路。特别是写到林芳丽因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英勇牺牲时,作者居然在月朗星稀、夜深人静的午夜禁不住号啕大哭,惹得他爱人和女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足见作者的用功、用情、用心。
      吉首大学党委副书记白晋湘教授在研讨会致辞之中评价《暗战绝杀》堪称“巨著”。他满面笑容如春风拂过,对该书出版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人在读书过程中有三个黄金节点,即“三十读子,四十读史,五十读经”,正专注于读“经”的他用十天时间细细品味了这本50万字的小说,因为《暗战绝杀》是一本具有谍战典范、值得大家细读的小说。回忆到情节的兴奋之处,他还即兴背诵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
      《暗战绝杀》是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
      做为一部谍战小说,作者写作的重点在于描写人与人的争斗、正义与邪恶的搏杀、智慧与阴谋的较量。但因为人物的丰富与复杂,情感的丰富与复杂,加上方言口语的合理运用,因而跳出了一般谍战题材的窠臼,实现了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有机融合,刘泽友副教授如是认为。
      小说突出了抗日救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歌颂了不惜牺牲为国捐躯而又智勇双全的民族战士,尤其是林芳丽这位美丽善良而又充满光辉智慧的女性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化的结局正体现了作者的人性关怀、反战思想以及对乱世悲苦人生的深刻同情。但小说中,同时还处处闪现着的是浦市古镇的民间习俗。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宗教信仰,节日娱乐,工艺美术,民间文学,生产习俗等等,可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浦市风俗志略。
      刘泰然博士认为,小说中关于戏曲、饮食、对联、诗词、建筑这些细致入微的乡土民情的描写都是张景龙教授的文化自觉性的体现。因为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李端生教授、何小平博士等学者建议,该书适合于改编成电视剧,尽早搬上屏幕。因为小说的雅俗共赏,不仅文人学者们在品味在研究《暗战绝杀》,也有更多的普通读者在认真读,有一位年逾古稀的文化层次不高的老人竟然从头至尾读了三遍,还用专门的笔记本把精彩处记录下来,并讲给上幼儿园的孙女听。因为它的精彩可读性与丰富的文化韵味,因为拥有广阔的读者群,因为巨大的文学和市场价值,该书出版三个月就遭到盗版。
      《暗战绝杀》是布局谋篇与人物塑造的范本
      谭五昌教授高度评价该书是“战争、爱情、人性“的复杂纠结与精神升华。胡炳章教授认为作者“将谍战小说题材写得醇厚如老酒,明洁如山泉,古朴如民歌,甘润如青花瓷”。
      整部小说读来如行云流水,景观描写如风物图画,人物临摹惟妙惟肖。作者从事报社工作18年练就的文字功底,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语言的职业习惯,培养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新闻界和文学界有影响的优秀弟子,也成就了这部小说松紧适度、刚柔兼济的叙事特征,同时将一个阴谋、爱情与民族大义交缠的一波三折的谍战故事,描写得如泣如诉。作者从策马奔腾的豪迈将读者带入南方小镇的幽静,巨大的反差吸引着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隐秘的世界。在表面的平静之下,复杂剧情在开头舒缓的节奏中渐次展开,如涓涓细流,时急时缓,最终汇入大江大河,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在小小的浦市镇中,小说故事场景从姚家大院、通信兵团总部、监狱、镖局、油篓街窑子、张家大院、肖家弄、十一厂间频繁切换,节奏紧凑,疑云密布,不断埋下伏笔,随后又一一化解玄机。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诡秘精巧的结构,将一出精彩异常的暗战大戏讲述得险象环生,引人入胜。
      作者在书中精心塑造了三组人物形象。第一组是男女主人公姚逸才与林芳丽;第二组是姚的警卫袁小林与恋人玲儿;第三组是万寿山、同善社、振武镖行的各路黑帮老大、军政要员以及日本间谍、民间义士以及中共党员等等。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众多的人物形象构成了鲜活灵动的人物群像,也构筑出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与高潮,表现出了人物的情感与人物的命运,反映出作者文学创造的想象能力与历史叙事的把握能力,揭示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独特理解与认识。
      《暗战绝杀》是浦市民俗与湘西精神的再现
      研讨会主持人田茂军教授和青年作家关洁认为,浦市的民俗风情在本书中得到了真实生动的展示,使得本书具有浓郁的文化史志的素质与文史资料的价值。凌铁博士认为,该书不仅是浦市地方文化的读本,甚至堪称湘西民国文化的读本。作者在进行传统的谍战情节设计时,围绕故事的推进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对浦市地区的民俗进行了大量精心细致的描写,使得读者除了体验紧张刺激的审美感受之外,也了解到民国时期浦市本土民俗中那些独特的风情,认识到它们在塑造人物时不可缺少的环境烘托作用。比如辰河高腔,端午龙舟赛,庙会,茶馆,码头,民间行帮与会道门组织以及独特的婚姻习俗等。
      小说中乡景如画、乡情如酒、乡俗如歌,胡炳章教授如此评价。品味这部小说,就如跟随作者一起穿行于人声喧嚷的众多的码头,穿行于繁华的犁头嘴,穿行于古远的寺庙碑林,穿行于神秘的藏殿:一座两三层楼高但却可以由人工推动,并转起来的“藏”,不仅可以转动,而且还会发出龙吟般的“藏鸣”。还有永远都看不完的商业会馆,永远也数不清的茶楼戏台,永远都听不尽的辰河高腔,让读者着迷,流连忘返。
      胡教授还认为,主人公姚逸才身负国家重任,正当事业如日中天、前程灿烂辉煌时,他的启蒙老师张昌隆先生已经作古,只留下孤苦伶仃的张师母一人在人世间苦苦挣扎,他在繁忙紧张的斗争中,硬是挤出时间来看望自己的恩师的遗孀;姚逸才多次出生入死,不顾一切的奋力拯救大师兄姚怀,使其转危为安,最后成为谍战中的英雄;姚逸才苦口婆心,好言劝说被人利用的二师兄唐震武,使其深明大义,重回正义之道,并成为了一名抗日英烈;姚逸才帮助性格暴躁的小师弟肖大雷,使其日渐成熟,成为自己反谍战斗中的得力助手。所有这些,正是“重情尚义,刚强进取”的湘西精神在小说中的充分彰显。
      吉首大学正校级督导张建永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评判和标准,但作品始终是属于作者个人的,因此很难说优秀的作品应该如何构筑,相反,真正擅长创作的人都是不遵循轨迹的,极少受到束缚的,《暗战绝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7:43 , Processed in 0.1051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