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晃侗族自治县禾滩中学姚敦忠老师
“大哥,只要有需要,告诉我,我做家人永远的依靠!”。
1997年,24岁的姚敦忠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拉着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年过四旬方才结婚的哥哥,许下庄重的诺言。
2005年,32岁的姚敦忠义无反顾,一个人苦苦支撑起10口之家;
8年2920个日夜,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在他身上发生;
8年2920个日夜,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让乡亲们感动;
8年2920个日夜,他在学校、家庭、工地等来回奔波,不辞辛劳,用他年轻的双肩毅然挑起了这段不平凡的岁月……
两位老人的拐杖
2011年1月,突如其来的冰冻让新晃县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5日,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2.5℃,山里的夜晚尤为寒冷。
离家只有3里,虽然放心不下年过七旬,积劳成疾,身患腰痛及类风湿的父亲和患有眼病,同时坐骨神经疼痛难忍的母亲,但,自冰灾发生以来,这已是姚敦忠第五个夜晚选择在学校坚守。
凌晨1点。为班里最后一名孩子捂好了被褥,姚敦忠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从梦中惊醒。大哥嘶哑着嗓子焦急地让他回家。
近年来,双亲身体每况愈下。只要天气稍变,父亲身患风湿的左腿便更加疼痛难忍;母亲只要发病便动弹不得。大哥虽然行动不便,但依然是最好的传声筒。
山路两旁被冰粒包裹着的枞树叶在寒风的捉弄下 “沙沙”直叫。拖着疲惫的身躯,他看到了躺在床上的母亲,没有呻吟,但满是皱纹的脸已整个化作了“川”字。背着母亲赶到医院已是凌晨三点。看着母亲经过治疗后酣然入睡,姚敦忠终于释然。
“我这辈子命苦,嫁到姚家没有一片瓦。从敦忠公婆那分到一碗米起家,养崽欠了一辈子账,前几年终于还清了账。”
“大崽残疾、大媳妇是呆子,还时不时发神经。本来有敦忠和在电力公司上班的老三一起照顾家庭,老三又在2005年从电杆上摔下过世了,连‘根’都没留一个!唉——”
“但,我现在享福!敦忠懂得照顾人,再苦再累他从不在我们面前讲。好吃的都先给我和他爹。我和他爹脚都痛,走到哪,敦忠就扶到哪、背到哪,我们走路都不用撑拐杖。”
回忆过去,姚妈双眼泛红但充满欣慰。
四个孩子的父亲
97年,随着姚敦忠大学毕业,苦了大半辈子的姚妈老俩口看到了未来的希望。2005年以后,两个孙女和两个孙儿的相继到来更让他俩喜上眉梢。
大崽年近50,半身不遂,腿脚不灵便,媳妇弱智,又患间歇性神经分裂。老两口虽已年迈,但,不能把所有担子都往敦忠身上压,他们高兴地当起了大崽儿女的 “爹妈”,姚敦忠充当编外“保姆”。
虽然内心愧疚,但,对敦忠的两个崽女,两位老人还是放心。小媳妇是农村人,在县城走街串巷做小生意的同时,对崽女照顾很周到。
“我最对不住大孙女!”姚妈一脸自责。
“那天是2010年元旦!”年近8岁,正上小学二年级的小蝶记忆犹新。
虽然从记事开始她就知道,妈妈只要病发,就会十分疯狂,不管不顾。但,至今,她仍不明白,当时四岁的自己只因不忍爷爷受病发的妈妈辱骂,劝说了一句“妈妈你不要骂了,爷爷躲到大婆家去了。”,妈妈为何会气冲冲地就抓起自己往厕所粪坑里扔。要不是刚刚回到家的叔叔一把抓住自己……
“有叔叔在,不用怕!”
这是在禾滩中学跟着叔叔一起吃住并由叔叔接送上学的小蝶永远忘不了的话。
她和弟弟再也不用害怕妈妈病发时的疯狂,因为弟弟已被叔叔接到县城婶婶那,与叔叔家的弟弟妹妹一起开心生活。
10个家人的依靠
2009年是姚敦忠最内疚的一年。
为了侄儿、侄女和自己两个小孩能更好地生活、成长,他咬牙在县城贷款买了住房。扣除房贷及其他正常的代扣金,自己每月所剩工资仅有700元钱,这是一家10口人每月拥有的所有财产。
为了渡过难关,大人们都自觉抵制荤味。但,正在长身子的四个小孩依然嘴馋。
为家人改善伙食的每一次“奢侈”对姚敦忠都是一次灵魂的拷问。看着四个小孩顾不上洗手便蜂拥而上,恨不得连骨头都一股脑儿扔进肚里,老父母含泪,他的心更在滴血。
父亲“老根”的善意给了姚敦忠“赎罪”的机会。
2010年暑假刚开始,他来到中寨十八弯林场做起了木材搬运工。每天扛着近150斤重的圆木在500米的陡峭崎岖山间小路上20余次往返,他每天能有80元收获的欣喜,虽然辛苦,他相信自己1.70米的身躯能坚持。但,一次不应有的“疏忽”很快让他结束了搬运工生活。20天后,在一次搬运中,不小心被一颗小石子绊住,他连人带木一起滑倒在地,导致左肩部受伤。为了省钱,他选择回家用草药治疗。现在,只要一变天,他左肩便疼痛不已。
此后,在做好教师之余,他经历了许多角色体验。承包邻居的耕地、跑过摩的、做过货郎……
2013年,夫妻俩与朋友一起在县城开了家某女性品牌服饰专卖店。
“经过16年,我终于能让家人体验城市里生活!”
生活虽然依然艰辛,姚敦忠还是难掩心中的自豪。
山里孩子的“妈妈”
每年寒暑假,就读大连海事大学电子与通信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黄荣江都会到姚敦忠家里和老师聊自己的生活。
黄荣江是姚敦忠任77班班主任时的学生。这是一个留守班级,43名学生中,有32名孩子父母外出打工, “问题学生”多。
爱的缺失让孩子们日益叛逆。黄荣江是其中的代表。接班不久,黄荣江在体育运动中受伤住了院。姚敦忠第一时间带上水果去看他。黄荣江躺在病床上没有理睬。第二天下了晚自习,姚敦忠又来到医院,黄荣江终于被感动。面对老师,他流着泪说出了心声:“老师,昨天我不理你,是因为心里有负担。我平时带头违纪,是个有名的调皮学生,常惹老师生气。可我心里很内疚,越内疚,就越不敢看您。老师,我真对不起您!”出院后,黄荣江与姚敦忠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在他带动下,班上的“问题学生”很快与与老师打成一片。
2006年夏天,突然而至的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淹埋了黄荣江家里的住房。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黄荣江打算退学。姚敦忠第一时间倡导同学并带头给予他最大的帮助,一家人慢慢渡过了难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堂课专注,课后质疑,黄荣江成绩直线上升。初三毕业,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新晃一中并最终顺利考上大学。在爱的感化下,77班的“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初三毕业时,该班43名学生中有29人顺利考上高中,由初一时学校最差班级变成“县级优秀班集体”。
从教16年,姚敦忠用无微不至的爱不断呵护着山里孩子茁壮成长,自己多次被县、乡表彰,先后被评为 “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知识能改变命运,我是最生动的例子,我只想成为孩子们不沉的渡船!”
面对未来,姚敦忠一脸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