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known: open(D:\_greenProgramFiles\tmp\sess_5s96g6n2rgp3gla0fe8i72iqs2, O_RDWR)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 in Unknown on line 0

Notice: Unknown: ps_files_cleanup_dir: opendir(D:\_greenProgramFiles\tmp)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 in Unknown on line 0
世界姚氏宗亲网姚家民间故事 - Powered by Discuz!

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3|回复: 0

姚家民间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7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2-18 13: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家民间故事

    乡韵流芳万牟长 想像中的古代姚庙,应该是一山个富庶的江南不集镇,傍着清江,临 着长江,挑着两拔 (陆城、校城),优越的地理位置

    ,加上名字的寓 意,会让人穿越时空依稀见到十里店铺、商贾云集,人流如织,“东 风夜放花千树”,“一夜色龙舞”,热闹至极,繁华

    至极!
    她也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宽阔江面,绿绿江水,平整田畦,连绵山 丘,倦鸟归林,渔歌唱晚。李白笔下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应该有姚店的二部分梦幻景致吧!不然杜甫 也不会对横碛(过去属姚店)的“千柑二倾园”那么迷恋!“江似古罗 带

    ,山作碧五簪。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不只在桂林可以看到, 在江南、在宜都、在姚店同样可以领略,同样可以惬意一刀下、陶醉 一

    一把。
    这样一一个物华风宝的地方,本会在宜都的历史上大大有名,然而, 翻开宜部的历史典籍,关于姚店的印迹却很少,这让姚店的历史、文

    化的底蕴顿时显得轻了那么一点,薄了那么一点,也许是杨守敬的文 墨太过闻名遐迩,也许是陆逊的威名太过如雷贯耳,也许荆门山李白

    的足迹至今回响大地。姚后,被人淡忘。看来,没有名人的历史是没 有印象的历史,没有名人的文化是会被掩埋的文化。“山川因人而 盛

    ”,已如同王勃之于“滕王阁”,崔颢之于“黄鹤接”,范仲淹之 于“岳阳楼”,三楼何奇?有了大文豪的踪影,有了他们的墨宝,楼 成

    名校,诗成绝唱。
    地灵就会人杰。其实,姚店的人民并不缺智慧,世不缺文化。单从他 们起的地名,就足以见出他们的才情。“鸡鸣桥”、“石龙溪”、“

    莲花堰”、“望佛山”……每一个地名地名就是一个故事,一段传 奇,一份浪漫。走在姚店的村巷街尾,田间地头,村下休憩,月下纳 凉

    之时,总有那么一位老人在把从上一代听来的故事讲给后辈听,缓 缓的语音就像身旁清澈的溪水在洗涤年轻人的灵魂,又像拂面而来的 轻

    风吹散人们的疲惫。这些故事里有对治世能臣的景仰,有对决胜千 里名将的喷叹,有对惩治昏官、伸张正义的渴望,有对仙佛神道的虞 诚

    ,有对自然之谜的探求,有对忘恩负义之徒的不齿,有对行善积德 的讴歌。在他们的嘴中,“莲花堰”浸出了海枯石烂的爱情,“刘家 嘴

    ”道出了民间奇人的聪慧,“鸡鸣桥”叫出了热心公益的心声,“ 香窑岩”留了求佛向善的足迹,“楠竹园”飞出了拯救苍生的梦想。 这

    些传奇、这些故事,让人感受更多的是它们己经不仅仅是文化,而 是心灵的洁净、精神的追求。
    就像春秋的《津经》、汉代的《乐府》,来自民间创作,却丝毫不亚 于屈厦的“风骚”,司马 相如的大赋,姚店代代口传的山水地名故

    事百理由相信,与当今一些作家的作品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从绿色 创作,原创精神的提倡层面来看,甚至更有生命力。 没有名人,我们

    来充当“名人”,将这民间宝贵的文化遗产收集、整理、辑录,让它以牢靠的书面形式传旗下去。 今天的姚店,也到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时

    候。星罗棋布的小型企业, 打下了经济较坚实的基础,过百万、千万的公司成为了经济牢固的支 柱。茶业、生猪、柑秸为主的特色农业为

    本乡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 膀,过6亿的生产总值让姚店人民对未来充满了幸福的幢憬,然而“ 幸福”里面少了“文化”,必定不会长久。辑

    录“姚店山水故事”是 大力开展文化工作的一个序幕,一个突破口,如果能为本乡的新农村 建设。两个文明建设起一点作用,那该是令人

    欣幸的事了。
    感谢这件工作的发起者——文化局的徐荣耀先生,山山水水奔披跋 涉,亲口亲手面临指导,应为集子出版的第一功臣,同时感谢姚店中 学

    师生的大力协作。徐先生是宜都名人已是众所周知,为做这件事, 在徐先生引导下,名人会越来越多。而且,出不出名,并不重要,如 果

    熊给子孙后代留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此生无憾! 二OO七年秋
    目 录 序
    姚家店(一)1
    姚家店(二)4
    望城岗7
    楠竹园9
    水獭栖桥11
    逃官桥13
    莲花堰15
    刘家嘴18
    白家坝21
    汉洋桥23
    双木桥25
    香客岩28
    双龙洞30
    过路滩33
    石龙溪35
    撞钟石37
    穿孔岩39
    黄莲头41
    神鱼堰43
    小脚湾45
    鸡鸣桥(一)47
    鸡鸣桥(二)49
    洪云桥51
    金牛汪塘53
    张家冲55
    八宝山57
    李家墓洞60
    高袁冲62
    井湾65
    王母娘娘洞67
    天梯岗69
    秋凉洞72
    天子岗74
    新桥河(一)76
    新桥河(二)78
    求雨垴81
    学堂岗83
    守家冲85
    曹家大堰87
    枫香树89
    枫相树91
    望母桥93
    附录95
    姚家店(一)
    姚家店在陆城南郊,距陆城仅四华里,是姚家店乡政府所在地。关于 这个地名的来历,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呢。
    据说在清康熙隆年间,大臣姚启圣奉旨讨伐叛军吴三桂、结果吃了败 仗,遭吴三桂一路追杀,眼看姚氏家族有灭族的危险。族长便把他的

    两个儿子叫到跟前,交待他们趁乱连夜逃跑,以便能延续姚氏烟火。 当他们千里迢迢从浙江流落到宜都时,被这里秀美的山水风光给吸引

    住了。因为这里是长江、清江的汇合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 淳朴,店面林立,市场繁荣,兄弟俩便萌生了就在这里定居的念头。

    于是,他们投宿到一家旅店住下。第二天,便开始寻找谋生的出路。 兄弟俩沿街寻访了两天,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事。第三天,他们又沿

    街向西打探,发 现一处有一家纺织作坊,目前正缺人手,加上他们 在家乡就是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生计的,于是,他们就在这家作 坊

    里当上了伙计。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老板渐渐发现这两兄弟都是有才能的人,便把作坊中的所有事务交给他们打理。由于兄弟俩的勤奋、刻苦、精明能 干

    ,不久便使这个作坊有了大起色。老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 来,这兄弟俩一表人才,为人本分,聪明过人,待人和善;这老板又 膝下

    无子,只有两个正值妙龄,貌若天仙还未出阁的千金,给姐妹俩 找个可依托的人家,一直以来是老人的一大心愿,这下真可谓天遂人 愿,

    两个年轻有为的后生不请自来,而且处世接物都极有教养,令老 人十分满意。于是老板请来媒人,撮合这桩天赐良缘。不久,兄弟俩 便双

    双入赘,做了上门女婿。但没过多久,老人便撒手人寰,偌大的 纱厂便由姚氏兄弟独自经营。在他们的精心张罗下,纱厂的生意非常 红火

    。后来,兄弟俩又开办了一个染坊,印染各种花色布料。从此, 姚氏兄弟的作坊的生意就越来越好,人们都称这个作坊为姚家店。于 是,

    这个坐落在宜都陆城南郊的家庭作坊便远近闻名了。后来乾隆皇 帝巡视来到宜都,在地方官员的引荐下,视察了这个闻名尔遐的小 店。哪

    知道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百姓闻讯纷纷前来朝拜当朝天子,请 乾隆皇帝留下墨宝,为这个小地方赐名,乾隆皇帝当即挥笔写下“姚 家店”

    三个大字。一位乡绅将御贴请工匠装裱后挂在了姚氏作坊门 前。从此,人们就把姚氏作坊所在的这块地方称姚家店了。 采录者:杨会 胡维


    姚家店(二)
    姚家店因这里曾住过一户姓姚的人家而得名。 相传很久以前,在今姚家店乡政府旁住着一户姓姚的开店铺人家。家 里有一位姑娘,长得如

    花似玉,名叫姚雪如。姚雪如不仅长得漂亮, 而且还心地善良。周围的青年小伙子们一个个都想娶她为妻,纷纷都 登门提亲。但姚雪如一

    个也看不上眼,不但拒绝彩礼,还关门谢客。 为此她父母很着急。一天,姚雪如对父母说:“我不想嫁人,想成 仙,因为我们这块儿太穷

    了,只有成仙才能救助穷苦的百姓。”她的 母亲听后说:“你这女娃子,怎么想到要成仙呢?我们这块儿地方 穷,也不需你一个女娃儿去

    救助啊!”姚雪如听了闭口不言,从此不 再与母亲争辩。 过了些日子,她们所住的这个村子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了, 田地都裂缝

    了,庄稼树木都枯黄了,小河的水也都快干了,村里的人 仰望青天怨声载道,姚雪如想成仙救助乡里乡亲的心思更迫切了。 一天,姚雪如

    来到一条小溪边,突然,一位年迈的老头儿出现在她眼 前 。那位老头长长的眉毛,白白的胡须,手里还拄着一根拐棍。只 见捋了捋胡须,

    弯下腰把鞋子脱掉,扔进了小溪里。姚雪如见了,疑 惑地问道:“老爷爷,您怎么把鞋子脱了扔进小溪里去呀?”老头儿 回答道:“我是

    人老黄昏了,你能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吗?”姚雪如看了看那老头,没有做声,径直走近小溪边,捞上了鞋子,还帮助老头 穿好了。老人见这

    位姑娘心地这么善良,就从怀中取出一本经书递给 她说:“小姑娘,你要想成仙,就得每天到这小溪边诵经,只要你背 熟了这本经书,你的

    梦想便会成真的。”老人的话刚一说完,就化成 一股白烟不见了。从此,姚雪如每天早上都要到这条小溪边苦读经 书,不分晴雨,不分寒

    暑,四季不断。就这样,两年后的一天,正当 姚雪如在溪边诵读经书时,几束灿烂的金光照在她的身上,她的身子 也随着金光飞到了蓝天白

    云里面,她终于成仙了。当乡亲们田地里需 要雨水时,她就会唤来雨神降下雨水,滋润庄稼;当乡亲们需要晴天 太阳时,她便会叫来太阳

    神,照射大地;当一些妖魔鬼怪、凶猛的动 物到村子里来害人捣乱时,她便会施展法术将它们除去,使村子里年 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们幸福平安。 从此,人们便把姚雪如诵经的地方叫“诵经丘”,后来;又把姚雪如 居住过的地方叫姚家店。 采寻者:曹传扬 袁世钰
    望城岗
    姚家店村内的望城岗位于陆城南郊,距陆城约四华里。 传说在三国时期的一天,孙权手下大将陆逊领旨拒蜀。他每天都在战 场上指挥将士

    们奋勇杀敌。一天,刘备派兵抓走了陆逊的右先锋。左 先锋跟右先锋情同手足,顿时心急如焚,想马上把右先锋解救出来。 于是,他向陆

    逊请求给他三千精兵,杀入敌营,救出右先锋。左先锋 认为刘备现在抓住了右先锋,一定会得意忘形。趁此机会出击,一定 会大获全胜而

    凯旋。 陆逊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兵法,认为刘备会借此机会而放长线钓大 鱼,就没有听取左先锋的意见,而是劝说左先锋先耐心等待,另

    寻时 机出兵。左先锋听了很不高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再也按捺不住 了,便擅自带了一千多兵马,冲向蜀营,结果被刘备的将士们杀

    了个 人仰马翻。 陆逊得知左先锋私自出兵的消息后,非常气愤,本当斩首,但念他屡 建战功,只是罚他不再参战,到离军营较远的一个山

    岭上茅屋内闭门 思过。从此,左先锋就每天在那个山岭上瞭望城内外军情,观看蜀吴 双方交战的战火,最终因悔恨而死。后来,当地的人

    便把这个山岗叫 望城岗。 采录者:刘楠 胡维忠
      楠竹园
    在姚家店乡,有一个楠竹园。这里有一大片竹子,长得很茂盛 。关 于楠竹园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一个与世隔绝的

    岛上,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女。她在岛上 过着没有烦恼的生活。有一天,一位男子迷了路,无意间闯进了这个 荒岛中,看见了这位美丽的仙

    女。双方一见钟情,便成了亲,结婚后 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说来也怪,那女孩出生时,这个岛上竟突然出 现了一大片竹子,幽兰幽兰的

    。于是便给女儿取名为兰竹。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兰竹已经十八岁了,成了一个俊俏的小姑 娘。她心地善良,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去

    看看,可是母亲不让她出这 个岛,怕她有危险。 有一天,兰竹偷偷地溜出家门,坐在一只神鹰的身上,飞出了这个荒 岛。这时,她看见地

    面上有好多好多人,感到很疑惑,便来到地面 上,只见那些人因灾难没有吃,没有穿,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了。善良 的她看到这一幕,心痛

    不已。于是,她使法变出了很多食物供那些难 民们吃,还变出了许多衣服供她们穿。人们都说那位姑娘是仙女下 凡,是专门来帮助穷苦的

    人们的,便问她叫什么,兰竹姑娘坦诚地告 诉了他们。可是,由于变了太多的东西,兰竹姑娘的法力越来越弱 了。她想回岛上去向母亲求

    救,可不行,母亲知道后一定会把她困在 岛上,那就永远永远也不能出来了,再也不能帮助这些难民了。于 是,她用她最后的法力和生命

    ,换来了一大堆永远也吃不完的食物。 当她的身体消蚀,溶入这片土地时,土地上也生长出一大片一大片的 竹子。 从此以后,这里的人们

    便把这个地方叫叫兰竹园。后来慢慢又将这种 特殊的竹子称作楠竹,“兰竹园”也就叫作了“楠竹园”。 采录者:丁艳 陈琪清
    水獭栖桥
    从前,在姚家店乡望城岗水库的堤下,有一条水沟,水沟不宽,也不 深,但给来往的行人造成了诸多不便。为此,村民们就在这里修了一

    座简易的石拱桥。桥的中间由两块大石头作桥墩,两边还垒了三块大 石头做台阶。这个桥被叫做“水獭栖桥”,怎么叫这么个稀奇古怪的

    名字呢? 传说有一天,一位种田收工回家的农夫从桥上路过,想到水沟里洗洗 手。当他蹲下身来时,发现水中有什么东西在游动。他以为

    是鱼,忙 伸手去抓,可仔细一看,又不像鱼,它头部像猫,身体像鱼。那位农 夫的愣了好一会儿,心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起来再说,

    捉回去叫姑娘婆婆弄哒好喝酒,于是他又伸手去捉。奇怪的是,他的手刚一碰 到水面,那东西就不见了。他的手一收回,就又有了那东西游

    动的身 影。他不禁十分纳闷:这东西难道是个什么妖怪?于是,他向水中扔 了几个小石头,想不到那些石头丢进水里连泡泡都不鼓一个 。

    那农 夫以为撞到鬼了,忙扛起锄头跑了。 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的人,村里的人给那怪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 作“水獭”。有的人认为那

    是什么怪鱼,也有有点墨水的人认为是; 议论纷纷,众说不一。 后来,那座石桥改建成了水泥桥,石缝都堵上了。从此“水獭”也不 见了

    ,但是人们仍把那座桥叫“水獭栖”桥。 采录者:袁纯寿 袁强 邓玉华
    逃 官 桥
    在姚家店乡莲花堰村(今宜都市职教中心附近),有一座石拱桥名叫 “逃官桥”。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的白氏家族中曾出了一个丞相,而

    丞相府就在离 这座桥的不远处,凡文武百官经过此桥,都要下轿下马,进丞相府拜 见。 有一天,一位官员经过此桥下了轿,准备进府去拜

    见一下这位丞相。 但丞相因为和这位官员平时在朝中不和,不愿见他,便派人将自己的 官靴放在大堂的香案上。这位官员进府一看不见丞

    相,而香案上有一 双官靴,明白了是丞相在侮辱他,转身就走。丞相就想借此机会以他 对上官不尊的罪名,杀了他,便派兵追到那座小石

    拱桥旁。这位官员 灵机一动把马赶跑,自己却跳进桥下的小沟里,逃脱了追杀。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位官员从此弃官到

    武当山学 道,发誓要破白氏丞相家族的风水,让家族的人从此永远不能再做 官。他学道后,研究白氏家族为什么特别出人才。原来是白氏

    家族所 居住的白家台子是块风水宝地,要想破这块风水宝地就得在这块地方 前面挖坑,后面挖湖。后来,他花重金雇了很多人,在白家台

    子后面 挖了一个湖,前面挖了很多坑。从此,白氏家族的这块风水宝地就真 的被破坏了,再也没有出过什么人物了。 后来,这座石桥就被

    人们称为逃官桥。 采录者:白晓明 整理者:徐荣耀
    莲花堰
    宜都市陆城西郊有个叫莲花堰的地方。原先那儿确实有一口奇特的堰塘,堰塘里不仅有荷莲,而且中间还有一座坟包。关于这口堰,当地

    流传着一个非常奇特的故事。 小时候听家族老人曹启选讲,这口堰原来本是一池清水荷花,中间并 没有坟包,后来为什么突然冒出一个坟

    包来了呢?那是庙庵里和尚尼 姑引起的。 “庙庵”也是个小地名,就在莲花堰附近靠西湖的地方,现在清江职 高所在地。清朝时期这里有

    一座寺庙,还有尼姑庵,直到二十世纪五 十年代,这里还有一座埋和尚的石塔,当时在莲花小学读过书的人都 见过的。过去这里和尚尼姑

    不少,香火很旺。那些和尚尼姑虽然不住 在一个庙里,但是都要到莲花堰里挑水洗衣服。其中有一对年青的和 尚尼姑在洗衣服的时候就相

    遇、相识并且萌发了世俗男女之情。他们 知道这是搞不得的,但 是又想得没有办法,怎么办呢?有一天清 早,他们又都到莲花堰洗衣服;

    两人边洗边讲,边讲边哭,结果越来 越激动,最后,两人就抱起来了。抱起来了怎么办?如果是现在的娃 们,那就蛮容易了,可是当时的

    人不敢,和尚尼姑更难办。他们正要 犯黄昏的时候,庙里钟声响了,两人一惊,急忙往堰里一跳——他们 决定去做来生夫妻。 说也奇怪,

    这和尚尼姑刚一跳下去,满塘的荷花顿时就开了,而堰中 间的一朵荷花还不是一般的荷花,那是一朵金莲,闪闪放射着金光。 从此以后,

    这堰塘里每天清早就有一朵金莲开放。不过,一直没有人 看见。为什么呢?因为那莲花的光彩和东方的曙光映在一起,而太阳 出来时她就

    谢了,所以难以被人察觉。多少年过去了,这朵由和尚尼 姑的爱情化作的金莲就在天地间秘密地开放着,开放着。 可是,这道人间秘密,

    民国年间竟被一个中学教员发现了。当时的县 参议员曹子龙(其子曹起达、曹起桂尚在)在庙庵旧址办了一所清江 中学,聘请各地名流前

    来任教。有一个教员清早起来解手,偶尔看见 东方晨曦之中有一道金光,很是惊奇。他悄悄摸去一看,发现是莲花 堰中有一朵莲花在闪光

    ,他哪里知道这莲花的来历,只认为这是一块 风水宝地,想独占它。因此他一不考究,二不张扬,趁暑假跑回老家 去,从他父母坟中挖出

    一些骨骸,包了一包回来。有一天,他趁早提 了这包骨骸摸到莲花堰边,待那金莲一开,就一包扔了过去,正好落 在那朵莲花上。堰中咕

    咕隆隆直冒水泡,刹时现出一个土包来。教员 大惊失色,急忙跪下去磕了三个响头,爬起来就跑了。 从此以后,这堰中的金莲就变成了一

    座坟包,把一段千古奇缘深深地 埋藏在里边。 那教员后来并没有升官发财,反而更穷愁潦倒了,他遇见一位老僧那 老僧向他讲了那和尚尼

    姑的故事,于是恍然大悟,也皈依佛门。 采录者:曹宗国
      刘家嘴
    刘家嘴位于清江河畔,是一个富饶美丽、景色宜人的地方。关于刘家 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清朝时期,陆城附近

    有一个刘姓书生,他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很得 宜都县衙张大人的赞赏。于是,张大人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张娴许配给 他。一天,张大人吩

    咐衙役把刘姓书生请到了府上作客。刘姓书生便 被张娴的高贵气质所吸引,而张娴也被刘姓书生的英俊帅气所吸引。 就这样,在农历八月

    初八这一天,一对新人喜结连理。从此,夫妻相 濡以沫,相敬如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次年,宜都这地方发了大水,灾民遍地,民不

    聊生,到处可见饿死的 人的尸体。皇上闻讯后,特派一名饮差到宜都来 安抚灾民。 这天,钦差大人逐村逐户地安抚灾民。当来到刘姓书生

    住地见到张娴 时,他竟惊呆了:虽然张娴因为心情郁闷而有一段时间没洗脸了,但 在钦差大人的眼中,依然楚楚动人。其实,这个钦差大

    人是个好色之 徒,虽然早有家室,但他此时却想纳张娴为妾。当他向张娴说出这个 想法时,张娴忙说:“请大人恕罪,我已是有家室的人

    了,父亲在县 衙为官,请您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钦差大人是朝廷命官,怎么会把一个小小的七品县官放在眼里呢?在 求婚遭到多次拒

    绝后,他竟恼羞成怒地放出了一句狠话:要求刘姓书 生与他对对子,如果对不过他,便纳张娴为妾。刘姓书生思量一番之 后,决定出面应

    对。 对对子这天,当地的人们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擂台。刘姓书生坐在西 面,钦差大人坐在东面。台下老的小的残的跛的,都鼓愣愣地睁着

    一 双双期盼的眼睛。比赛开始了,钦差大人先说上联:“日在东,月在 西,天上生成明月。”刘姓书生略想一下,答道:“子居右,女居

    左,世间配定好事。”“好!好……”台下一片欢呼声。 就这样,他们两人对对子激战了两天两夜,未分出胜负。第三天,钦 差大人说:

    “我还出最后一联,如果你对上来了,就算你赢了!”刘 姓书生点头认可。“渤海湾浊浪滔滔”钦差大人说道。这联看似简 单,可实际上

    不简单,因为上联的七个字全部是相同的偏旁。八个时 辰过去了,刘姓书生还是没有对出来,这使台下的张娴格外紧张。快 到第九个时辰

    时,只见刘姓书生大笑一声,说:“渔洋河清波滚滚。 ”“噗!”钦差大人吐出一口鲜血,倒下台死了!台下顿时响起了经 久不息的掌声

    。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姓刘的书生称为“刘家嘴”。后来,干脆把这个 地方也叫刘家嘴了。 采录者:朝亚龙
    白家坝
    在姚家店乡西北的清江河畔,有一个刘家嘴村,村中间有一个土坝, 名为白家坝。据说这条坝的来历,还有一段奇异的故事。 相传在清朝

    年间,刘家嘴这个地方有刘家和白家两大家族,一个土坝 处于刘家与白家的交界处。两个家族都想拥有这条坝,想用自家的姓 氏为这个大

    坝取名,为此,两个家族经常闹纷争。 久而久之,两家闹起了一场官司。由于刘家势力大,与官家关系较 好,县令许诺给这个坝立块碑,

    取名为“刘家坝”。 白家人是不会轻易就服输的。正在刘家兴奋之际,白家来向刘家错 钱,刘家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借给了白家许多银两

    。其实,白家并不 是缺钱,而是将借来的钱派人到陆城皂角树买了许多包子和馒头,分 发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并叮嘱他们,等县令来验坝

    时便喊“县老爷来 验白家 坝啦!县老爷来验白家坝啦!” 这天,县令一行人刚一来到这条土坝上,孩子们见后一个个都高叫: “县老爷

    来验白家坝啦!县老爷来验白家坝啦!”其实这个县令是一 个糊涂官,见这么多孩子们前呼后拥,一时竟忘了官司原来是刘家打 赢了,听

    见孩子们都叫这个地方为白家坝,便糊里糊涂地立下了一块 碑,还亲自书写了“白家坝”三个大字。 就这样,刘家人出了钱输了官司,只

    得自认倒霉。白家人略施小计, 赢了“白家坝”这个地名。 采录者:刘杨 马力 郑联芳 邓玉华
    汉 洋 桥
    很久以前,汉洋河旁有一个小村子, 村里的人都是靠打鱼为生。村 人中一位年轻人,叫赵猛,自幼习武,力大无穷,他和父母住在一起

    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下河打鱼的村民们都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当天晚上,一个白 影来到赵猛的床前,对他说:“汉阳河里来了一条

    鲤鱼精,把下河打 鱼的村民们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只有你才能把他们救出来。”说完, 白影留下一把闪亮的水晶匕首,消失了。 第二天一

    大早,赵猛便赤条条地游到汉洋河中央,终于寻到了鲤鱼 精。鲤鱼精张开大嘴,一下就把赵猛吞到肚里去了。在肚中,他发现 自己的周围全

    是已死的村民,就拔出闪亮的水晶匕首狠狠地刺鲤鱼精 的肚子。鲤鱼精顿时血流如注,疼得在水中乱滚乱翻,只好把肚子里 的村民们全都

    给吐了出来,赵猛三下五除二,几下就把鲤鱼精给杀 了。说怪也真怪,那些死了的村民们被鲤鱼精的血水一浸,竟一个个 都神奇地复活了

    。 人们为了纪念赵猛英勇救村民的事迹,就在汉阳河上建了一座形状象 鲤鱼的桥。起初人们把这座桥叫鲤鱼桥;后来,鲤鱼桥在一次洪水

    中 消失了。再后来,人们又造了一座桥,因为它建在汉洋河上,故定名 为“汉洋桥”。 采录者:丁玉来 整理者:徐荣耀
    双木桥
    双木桥位于渔洋河下游,在姚家店乡过路滩村与五眼泉乡袁家塝村的 交界处。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三米多宽的小溪,溪上没有桥

    。在小溪 附近,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家中有一女,名叫翠莲。翠莲从小聪明能 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副清纯漂亮的脸不知引来了多少

    媒婆,连 她家的门槛都几乎被求亲的人给踏平了。每次来人求亲,翠莲都说自 己还小,还没到出嫁的时候,一一拒绝了。直到有一天,她

    提着篓儿 哼着小曲儿来到小溪边洗菜,看到了一位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公 子,也就在一刹那间,他们互相爱上了对方。只见那位公子走

    近小 溪,挥着扇子对翠莲说道:“敢问姑娘叫什么名字?”翠莲对着公子 妩媚一笑,答道:“就叫我翠莲吧,公子……”“我叫王程 。”

    就这样,当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王程和翠莲就会相约在这里见 面。可这条小溪,却给他们带来了不能相拥的痛苦。 一天晚上,翠莲翻

    来覆去地怎么也睡不着觉。三更天的时候,她好像 迷迷糊糊地看到了一道光束,一个声音对她说:“张翠莲,你真的想 和王程在一起吗?

    如果是,你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吗?如果愿意,明天 你们相见的时候,自然会知道一切的……” 第二天,翠莲把昨天做梦的情景一五一十地

    告诉了王程。没想到,王 程却没有一点惊讶的反应,而是问了一句奇怪的话:“翠莲呀,如果 我不是凡人,你还会一如既往地爱我吗?”

    翠莲觉得有些奇怪,心 想:不管王程是什么人,我都会深爱着的,就点了点头。其实,王程 真不是凡人,而是一个修炼了千年的竹子精,

    但这个竹子精从来没有 做过坏事,而是默默地帮助当地那些穷苦的人们,希望有一天可以修 成正果,得道成仙。可天意竟捉弄人,让他爱

    上了一个凡人,人妖殊 途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就在这无意间,那道光束又出现了,一个声音 对他们说:“爱情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得了

    的,如果你们真的想在 一起,今天晚上就成亲,但成亲以后,你们就会化为这条小溪上的一 座小桥了。” 王程翠莲听后,互相看着对方的

    眼睛,表情有些忧愁又夹着一丝欢 喜。晚上,正当人们欢庆他们洞房花烛的时候,他俩突然化作一团烟雾,飘到溪边,形成了一座桥。 自

    有了这座桥以后,小河两岸的人们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过着丰衣 足食的日子。当地人们为了纪念王程和翠莲,就称这座桥为“程莲 桥”

    。因为这座桥是用木头砌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又将这 桥改称为“双木桥”了。 采录者:向冬莲 胡维忠
    香客岩
    古时,香客岩是宜都到长阳、五峰的一条要道。那时的香客岩道路险 峻,怪石林立,所谓路,只不过是岩石相递而成。道宽不过一尺,高

    高低低,凸凸凹凹,路下万丈深渊。沿渔洋河两岸岩石象刀削的一 样,加上河深水急,行人经过此地时,真是头晕目眩,提心吊胆。 传说

    很早很早的时候,梁山来了一位祖师神仙,于是人们便在山上修 盖了一座祖师庙。此后,到梁山烧香许愿求神的人便络绎不绝。 一天,宜

    都陆城有一位香客,为了给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提供祭品, 特从宜都挑了一大担香纸蜡烛到梁山去出售。路过此地时,正值天降 大雨路稀

    泥滑,那香客一不小心,连人带货跌进那万丈深渊里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将此地叫做“香客岩”,这名字意思是提醒过往行 人,走到

    此处时要千万小心。后来,人们就索性把它当作地名来叫 了。 采录者:刘永 炳 熊启荣
    双龙洞
    先日,有两条孽龙经常到姚家店乡木梓岭村樟树湾捣乱,每次它一 来,就雷鸣电闪暴雨泼天,滚滚洪水冲走农民的庄稼、房屋、牛羊、 果

    木;它一走,立刻滴水不见,天枯地裂,百姓又要受干旱之苦,人 们真是恨透了这两条孽龙。 当时,樟树湾有一个姓何的石匠,手艺高超

    ,为人豪爽,也敢作敢 为。经常不是帮这家砌屋,就是帮那家打磨。他看到樟树湾人遭灾受 害,心里盘算着一定要制服两条孽龙。 一天,

    他又到樟树湾的一座山上去打石头,突然,一阵大风把一块巨 石从山顶上刮落下来,滚到一棵千年的老樟树神上,把树杆都压弯 了。何石

    匠想救活这棵老樟树,可是石头又太大太重,拼命掀也掀不 动。正在为难之时,何石匠想起了自己的手艺,就拿起锤子把巨石一 块块地凿

    开,白天没有打完,夜里又接着打,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才把巨石完全打掉,那棵大樟树也就呼啦啦地展枝伸叶直起了腰。何石 匠也因为太

    累,倒在树下睡着了。朦胧中,何石匠好象觉得大树在用 枝条给他扇凉,并对他说:“要斗这两条孽龙,就得在这山顶西坡上 开个洞,砍

    下我的枝杈点火扔进洞里,恶龙见火就会钻进去,你再把 洞口堵住,就能把它们关在里面了。” 何石匠一觉醒来,刚才梦里那樟树神的话

    还记得清清楚楚,他当即就 爬上山顶西坡,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在石壁上开凿出了一个很深 很深的大洞,并做了一扇活动的石门。 没

    过多久,两条孽龙果然又来了,天上乌云滚滚,雷声隆隆。何石匠 毫不害怕,精神抖擞地从古老的樟树上砍下一根枯树枝,拖到洞口, 点

    燃扔了进去。顿时,洞内一片明亮,闪出道道金光。恶龙正要作威 降雨,突然发现石洞里闪着金光,以为是什么宝贝,就挟着一道黑烟 钻

    进洞去。躲在洞旁的何石匠一看两条孽龙进了石洞,赶紧松开活动 的石板门,“轰隆”一声把洞口关死了。 两条孽龙就这样永远永远地禁

    锢在何石匠打凿的山洞里了。不知过了 多少年多少代,石门垮了,露出了这个洞穴,洞穴中流水清悠常年不 断,两条孽龙的化石,一个昂

    天,称作穴天龙,一个伏地,称作穴地 龙,都栩栩如生。人们为怀念何石匠,就将这个洞叫“何家洞”,二 十世纪90年代姚家店乡人搞旅

    游开发,给这个洞取名为“双龙洞”, 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到此一游后,还泼墨题写了“双龙洞”三 个大字呢。 采录者:徐荣耀

    过路滩
    宜都陆城西南行约八里的地方,名叫“过路滩”,它是古代通达长 阳、五峰的必经要道。“过路滩”这个地名,据说与黄巢起义有关。 传

    说黄巢起义军中有一位将领姓杨,率一 支义军从宜都进五峰,经 过现在叫“过路滩”的地方。当时正值仲夏,渔洋河水深流急。敌人 凭借

    地势险要,扼守在河西岸。 当义军到达河东时,敌人早已将过河船只全部封锁。凭河宽水急,在 对岸高声辱骂,义军们听后十分气恼。 杨

    将军不动声色地查看了一遍地势之后,发觉河边的沙滩一直能延伸 到河心,便立即命令士兵砍伐竹木编竹筏木排,又命令马队集中随他 来到

    河边。杨将军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一声呐喊,冲到沙滩尽头 时,将缰绳猛地一带,那马立即腾空跃起,飞过几丈宽的汉阳河。义 军战士

    也都紧紧跟随杨将军飞跃过河,但还是有少数战士连人带马掉 进湍急的河水中壮烈牺牲了。 河对岸的敌人万万没料到义军有此一举,疑是

    天兵神将从空降下,被义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了。义军很快就占领 了敌人阵地。随后的步兵们也以竹筏木排为桥,

    迅速渡过河,集结在 河西后适当休整了一下,又向五峰、长阳进发。 杨将军在宜都驻守期间,曾杀过许多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并开仓放

    粮济贫。义军所到之处,深受百姓拥护,不少青年壮汉都纷纷参加了 义军。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义军,后来便将此地改名为“过路滩”。一

    午多年 来,世事沧桑,河床西移,原来的沙滩早已不复存在,但人们仍将此 地称为“过路滩”。 讲述者:熊启荣 采录者:刘永炳
    石龙溪
    姚家店乡香客岩南岸有一个地方叫石龙溪。关于这个地名的来历,有 一个鲜为人知的古老神奇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凡是住在石龙溪的

    人们,都与众不同。有什么不同 呢?因为他们的头发都是白色的;他们的皮肤不能见到阳光,否则, 不一会便全身红肿生疮,搞得不好还

    有生命危险。因此人们出门时都 要穿一身白色外衣。男人们白天都得将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出去种 田。女人们大门不出,在家纺纱织布,

    一日做几顿饭,照护老人与小 孩。 对这种奇怪的病症,村长每年都会派几名村中的青年到外地去寻医问 药。但每次这些人出去之后,便杳

    无音讯,不知是死是活。村长无法 向这些人的家里交待,只得每天都带村里的老少爷们到一个他们认为 是“圣地”的一个地方去祈祷,企

    盼外出的人能平安归来。所谓“圣 地”,就是村北边有一条河,河对岸的山脉似一条活灵活现、栩如生 的龙。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终于有

    一个年青人从外地回来了。这个年青人高 兴地说他求到了能治这种怪病的良方。他说河对岸的一座山上有一座 寺庙,庙里的一位道士说,

    乡亲们每天朝拜的“圣地”的龙的腹内有 一块陨石。只要将那块陨石拿出来,我们这块地方的人们就可以 像 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他还说那

    位道士给了他一块与陨石一模一样的石 头,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块手掌大小的五彩石,说只要将这块石头 扔进那条石龙的口里,那块陨

    石也就现身了……。 人们听了半信半疑,村长说还是快去试一试吧。于是全村的人都来到 “圣地”,当那个年青人将那块石头甩进石龙口

    中后,顿时,天昏地 暗,雷霆、闪电、狂风、骤雨交织在一起,不一会那条石龙便四分五 裂了。山洪也铺天盖地而来,将这块地方洗涤得

    一干二净。从那以后,这儿的山绿了,水清了,成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人们的头发都变黑了;见了阳光,皮肤也不会红肿发

    烂了。后来,人 们就将这块地方改名为“石龙溪”。 采录者:袁肖肖 胡维忠
    撞钟石
    在姚家店乡黄莲头村的一座山上,曾经有一方很大的石头,名叫“撞 钟石”。 据说还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那时人们并不知道钟点是什么

    ,只知道 日出月升,昼夜循环。 不知钟点的日子是痛苦的,生活在这座山下的人们,有时天不亮就起 了床,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去下地干活

    ;有时候太阳升到半空中才起 床,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干活。一日三餐有时早有时迟,晚上看见 月亮升起来了,就去睡觉。然而,月亮

    也不是天天有,时有时无,常 常搞得觉都睡不好。不晓得季节,田里活路不规则,导致农作物不能 好好生长,生活无规律、日复一日地过

    了一年又一年。 有一天,也许是天意,一群和尚流落至此。据说是四川洪水泛滥,使 他们一路颠沛流离,乞讨沦落到此地。好心的村民见

    这些和尚可怜, 就将他们留下来,还帮助他们在山上建了一座寺庙,让这群和尚有了 个家,和尚们还在寺庙里铸了一口大钟。 这群和尚在

    此落脚生根,每天吃早饭之前用石头撞一下钟,吃午饭前 也用石头撞一下钟,晚饭后睡觉之前还要用石头撞一下钟。这钟声传 到山下,村

    民们饮食起居劳作,便慢慢地形成了规律。慢慢地这儿的 人们,就一个比一个精神起来。千百年之后的一天夜里,这块地方发 生了一次山

    崩地裂的地震,寺庙垮塌了,庙里的大钟不知滚落到哪儿 去了,只剩下那块和尚们用来撞钟的大石头依然在山头上。 人们叫这块石头为“

    撞钟石”。后来,这块地方也被叫作“撞钟石” 了。 采录者:谭莉 向绪
    穿孔岩
    在姚家店乡黄莲头村二组,有一个地方叫穿孔岩。 穿孔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有两座大山,一座像狮子,被称为“金 狮子”;一座像马

    匹,被称为“银海马”。它们对峙着相视相依。虽 然是石头,但被大自然刻画得惟妙惟肖,简直是鬼斧神工。两山中间 有一个洞,长约十

    五 米,宽约两米,高约三米,放眼望去,好像一块大岩石中间穿了一个孔,所以人们称它为穿孔岩。穿孔岩是一个歇 脚的好地方,凡来来

    往往的行人们,田间劳作的农民们,打这里路 过,累了都要来这里休息一下,山里调皮的娃子们也时常来这里嬉 戏。它的前面有形状各异

    的九十九块石头似人的脑袋,旁边有像用来 筛面的罗柜和磨面的腰磨,后面还有一个小井,井水冬暖夏凉,源源 不断。井旁边有一个小土

    包, 一座坟,传说一个叫花子失足摔死在 这里,被人们草草埋在里里。后来四川一个赶骡子的人从这儿路过, 在上面坐了一会,喝了一口

    水,结果回去就发了大财。原来那个叫花 子给赶骡子的报梦说,坟里埋的是他的母亲,叫他为她树碑。赶骡子 的照叫花子报梦所说的要求

    办了,所以赶骡子的后来发了大财,发了 母亲的财。据说民间俗语“发母财”就源于此。 于是,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很多

    房子都在这个坟的周 围建了起来。再后来,当地的人们为了修路,炸毁了这座山。从此, 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消失了,可穿孔岩这个名字却

    留传下来了。 采录者:袁双 刘德春
    黄莲头
    姚家店乡有个黄莲头村。关于黄莲头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一个动人心 魄的故事。 清末庚子年间,宜都一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灾。一年

    中没有下一 滴雨,堰塘和河流都干了。农民田里都颗粒无收。人们无法生存下 去,一个个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能走的人都已经走了,

    家中只留 下那些老弱病残。这些可怜的人啊,只能靠到山上挖野菜刨树根充饥 度日,眼看野菜也快被挖光了。人们都感叹:“老天灭人啊

    !”就在 人们绝望的时候,一天,一个老人因饥饿难忍,晕倒在路边,随手扯 起坎边长着的藤蔓,往嘴里送,往肚子里咽。就是这位老人

    这一次冒 险,吃了这藤蔓之后,居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而且神清气爽,又渐 渐恢复了往日的元气。原来,这种藤蔓就是黄莲,是一种多

    年生草本 植物,味苦,可以入药,但难于下咽。在这个地方满山遍野都是,以 前还没有人吃它。老人吃黄莲得以生还的消息不胫而走。于

    是,乡民 们纷纷去寻这种植物来吃。由于没有水,只好生吃。生吃开始觉得口 中有些苦涩,但过后反倒觉得有些甘甜。 就这样,这块地方

    的人们靠吃黄莲度日,一直度到第二年夏粮收割为 止。当这些靠吃黄莲最终熬到头的人们喜获丰收的时候,一个个都感 叹:“苦尽甘来终

    于熬到头了。”人们为了感激这种救命的植物,就 把这个地方叫做“黄莲头”。以表示对这种草本植物的敬意。所以“ 黄莲头”一直沿用

    至今。  采录者:杨劲松 胡维忠
    神鱼堰
    神鱼堰是一口方形的池塘,位于姚家店乡黄莲头村一组。堰塘四周绿 树成荫,堰塘里有许多鱼儿,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漫游嬉戏,村民们都

    视它们为珍宝。 据说当年女娲娘娘用七块巨大的灵石,把天洞给补上了。若干年以 后,灵石不知怎么的又一块一块地从天上掉下来了,但

    天却仍然完好 无缺。其中有一块小灵石就掉进了这个堰塘的正中央,被一条鱼儿吞 进肚子里。从此后,只要这条鱼儿一翻身,堰塘里就会

    波涛滚滚,其 它的鱼儿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玩了。不知不觉地,这条鱼儿就会使用 法术了,还会像孙悟空样七十二变。 一天,一个衣衫褴

    褛的中年妇女来到堰边,悲痛地哭诉她的不幸,满 脸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掉进堰塘。这条鱼儿见她十分悲伤,又十分可 怜,夜间便化作一缕

    清风,来到这个农妇的家里,发现这个农妇家里 一贫如洗,破旧的床上,躺着瘫痪的丈夫,小娃子也面目发青,好像 快死了。鱼儿见了,

    顿时吐出一口仙气,农妇的丈夫立刻站起身来 了,小娃子的病也好了,桌子上还多了一桶金银财宝。农妇一觉睡 醒,记得有一条鱼儿来家

    里帮助了她们。 从此以后,这条善良的鱼儿为村民们做了很多好事,村民们为了感谢 这条神鱼,就每天都到堰塘边为它烧香,为它祈祷,

    为它跪拜,称这 条鱼为神鱼。后来,又叫这个堰塘为神鱼堰。 讲述人:胡全玉 采录者:袁红
    小脚湾
    传说有一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请观音菩萨去赴蟠桃会。送请帖的仙 女一路赏花玩水,兴致颇佳,把时间给耽误啦,观音菩萨接到帖子后

    慌慌忙忙上了路,一不小心,被一瓣莲花把脚上的一只绣花鞋给绊掉 了。这只绣花鞋就飘呀荡呀地从九天之上往下掉,观音菩萨连忙跨出

    莲花宝座,去捡绣花鞋。 也算凑巧,这时对面的一团祥云里,恰恰飘来了好说话的张果老和他 的黑驴,观音见后,生怕自己一只白玉般的

    尖尖小脚被张果老和他的 黑驴看到哒,传扬出去不雅观,急忙转身就往莲花宝座里爬。不料宝 座一偏,把个吊在外头的小脚直插下了凡界

    ,在山间的一块石板上留 下了一个约三寸深、五寸长的脚板印。这块印有观音娘娘脚板印的石板,就在现今宜都市姚家店乡石龙溪到肖家冲

    的山湾湾里,后来人们 都把这个山湾湾叫小脚湾。 采录者:刘永炳 刘才玉
    鸡鸣桥(一)
    在姚家店乡长岭岗村石头沟下五里处,有一座桥叫鸡鸣桥。关于鸡鸣 桥,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从前,在长岭岗村,有一条池洋河,河水碧

    绿,深不见底。河的一边 是一个小集市,一边是乡村。村民赶集市要绕一段很长的弯路,大伙 儿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在河上修座桥 ,

    一来方便自己,二来村 里的土特产也可以运到陆城去了。于是,他们分头行动,一些人去采 集建桥材料,一些人去招募能工巧匠。经过几

    个月夜以继日地辛劳, 桥终于要修好了,人们都高兴的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说来也真怪,就在桥峻工典礼鸣炮奏乐时,方圆十里左右的

    鸡公全都 鸣叫了起来。原来,在这座桥没修之前,这方圆十多里的公鸡在大白 天里是从不打鸣儿的,更不会所有的公鸡在同一个时辰里打

    鸣。人们 为了纪念这个神奇而难忘的时刻,就把这座桥叫作鸡鸣桥。 采录者:张舵 整理者:徐荣耀
    鸡鸣桥(二)
    鸡鸣桥位于姚家店乡黄莲头村原李家冲小学附近。它的来历,还得从 一个故事说起。 从前,李家冲内有一条小溪沟,溪沟上有一座石板桥

    。有一年的一天 早上,村民们听到一声又一声特别响亮的鸡鸣,人们循声找去,发现 一夜之间,桥头竟然矗立了一座庙,庙的中央站立着

    一只金鸡,高昂 起头,好像正在鸣叫的模样,栩栩如生,神气十足。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没几天,便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很远很远。一时

    间,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般地涌向这个庙里来看稀奇,磕头烧 香,参神拜佛。 且说在这座桥的旁边,有一户叫吴万福的人家,为人贪

    财又很小气。 当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心想:何不半夜里把这只金公鸡偷回家来,弄 到大街上卖掉?那要值多少钱啊!于是,他便在一天半

    夜里举着一个 煤油灯来到这个庙里,看见一位老太太正在上香,忙走进去问:“老 太太,您是哪里人,我怎么没见过您呀?天这么黑了您

    还来敬神啊? ”老太太答:“我是对门山上的金婆婆,白天这里人多,晚上来安静些,正准备回去呢!”吴万福见金太太走后,连忙把金鸡

    公放到篓子 里。刚走出庙门,就被金老太拦住。金老太问:“伙计啊,你这是在 干什么呀?金鸡是一方神灵啊!”吴万福提着金鸡,撒腿

    就跑。刚跑 到桥上,就见好多村民都举着火把围过来了。吴万福顿时吓得面如土 色地抱着金鸡在桥上来回走动。正在这时,只见金太太抬

    手一指,金 公鸡飞到了老太太手中,接着只听“扑通”一声水响,吴万福掉到桥 下一命呜呼了。金老太太把金鸡公送到庙中,腾云驾雾飞

    走了。 事过之后,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金老太太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金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7 09:23 , Processed in 0.1265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