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补记 姚 勇 我一直的印象是,眉山,很神秘、很厚重、很难懂又很柔情,它是无法同一般的一个人或一般的一个地方比拟的。它有内秀、它有灵魂、它有个性、它有感情,它还有着那种似乎隐藏于大山下或深藏于大海里的神秘与朦胧之感,让人思索而不易其解。 读懂眉山,实在是需要功力和学识的,更需要超常的悟性和感知。我陌生眉山或弄不懂眉山,也许就是因为我缺了许多潜在的感悟之能的缘故吧。 时至今日,相隔几年之后,我仍没忘记思索眉山。 眉山之行匆匆忙忙,该了解与该感悟的很多很多,可惜时间不许,印象总是浅浅的;由于陌生,记忆异常的朦胧了。虽然这样,往去的眉山之行的某些场景,仍然在我的思想中不断闪现。它使我不得不再次触动心绪,苦苦联想着对眉山的片片断断的记忆。因此,也使我觉着不能枉费那曾经的一番眉山之行,应该写一谝《眉山补记》。 所谓补记,是在以往我每一到一个陌生之地去旅游,都惯于写一篇游记,眉山之行后没有写,便称这次记述补缺为“补记“。 补记眉山之行,我深感很不轻松,主因是我对眉山仍很陌生。此外,眉山山多水多、人文景观多、历史文物多,又是大学者、大诗人苏东坡的故乡,自然景观丽质秀色,文化底蕴深邃难测,不易打开熟悉的突破口,因此“补记“还是感到无处下手。 记得那次应《散文百家》杂志社和眉山地区文联之邀赴眉山参加散文笔会,我只身一人乘南去的列车,在安阳弄到卧铺票后,赖在车上,看着窗外的景象,坐会、躺会,困了睡会儿。 列车由河南驶入陕西。过西安时,我呆立在车窗旁看长长的古城墙。 出陕西入四川后,列车仿佛在吃力地跑着,连连过山洞穿大山,车内暗一段亮一会,山真多真大,很长时间看不到人烟,使我体会到了古人吟诵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含意。但入川后的山青水秀,是北方山水所无法相比的。山洞相连间全是桥,桥下多有水。那水缓急不一,却都能使人感到了水的清澈。也许由于列车上行有些缓慢的缘故,使我在车窗旁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青灰色的鹅卵石。这些无污染的山水,实在让人看了爽心。车到眉山站已是夜间。在笔会报到处眉山宾馆办好住宿手续后,我感到饿了,又很想观览一下眉山的夜景,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大街。由灯光与夜色衬托着的眉山城神秘而陌生,街上的四川话有一多半听不懂。更觉着新奇的是,夜已很深了,街上的店铺都还大门敞开,灯火通明,街上的行人如潮如涌,街上两旁的小吃摊上坐得满满的。是在吃晚餐?还是吃午夜的午餐?在北方,许多城市都达不到这种境界。难道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及的“夜生活”?我在大街上走着、看着、感受着,忘记了旅途的困乏,走了很远很远,还差点迷失了回宾馆的路。 笔会的主要内容是游览采风。由于笔会时间短暂所限,游览采风的日程安排得紧紧张张。每往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及自然风景区,除了坐车赶赴,就是匆匆穿越式的游览,虽然也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了一份份深邃的文化底韵与一处处清秀的自然篇章,但过于仓促,真像是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顾不得熟识、思索或品味,似有印象,而又含糊不成篇章,缺头少尾,零星散乱,却又牵系着我的思想和感情,一点一滴的眉山的情愫,使我时常挂念。 乘车来到岷江边的一座山坡上时,下起了泪滴一样的雨来。漫步在山坡上感受川雨的品位。灵秀的山坡默默、密织的丛林苍苍,泪雨滴落在湿润的山坡上,山坡抒发着含蓄的巴蜀的柔情,松涛与竹浪也包容在柔美的风雨中。它嫣然楚楚,就像一位美丽而又忧伤的少女,正向缓缓流淌的岷江倾诉着心中的话语。岷江,似乎无动于衷了,一边行走,一边抚摸着岸边的木船,仿佛什么都没有听着似的,不停地赶着只属于自己的里程。 岷江有多长?岷江的历史有多久?我不知道。我只感到江风传送着雪山的故事,我只感到,江面上漂荡着晶莹透亮的,又难以把握的岷江的文化。 眉山地区,辖眉山、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六县,自古是四川盆地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郡、州、专区治所历时1430年。古代有西晋文学家、“陈青表”的作者、彭山县人李密,眉山县是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还出有近代长安画派创始人“画坛怪杰”石鲁,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因此为游走眉山的旅人无意中罩上了几层薄薄的彩纱。懂眉山,通眉山,实乃不易。 除了岷江为眉山全身输血外,青衣江也纵贯眉山全境。眉山,光山水文化就十分耀眼迷人了。 从洒满阳光的青衣江上乘机船穿行,心中只有陌生,新鲜和感叹了。也许是我这北方人少见江水多怪景色奇丽了。 下了船,在青衣江边的卵石滩上小息时,我徘徊在江岸,看着脚下的光滑纯净的青蓝色的卵石儿,望望卵石滩边浅水中闲着的小木船,再赏一赏泛着金色与银光的欢欢流淌的江水,我真有点恋恋难舍的心绪了,就像初恋的情人就要长时间分别时的心境。与青衣江相处必定是更短暂的,为此我写下了:“青衣江水牵心动,小船默待征程;满滩卵石都不语,独有心灵已相知。” 眉山,地处成都至乐山,内江,自贡及成都至雅安、凉山地区的核心地带和连接部,位于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是四川省“一条线”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眉山的旅游资源又丰富得异常惊人。有驰名中外的具有四川园林典型建筑特色的眉山三苏祠,有享有“成都后花园”美誉的融湖光山色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仁寿黑龙滩——千岛湖,有跻身于“国家森林公园十佳”并列入其第三位的洪雅瓦屋山,有长寿文化之乡彭山仙女山和彭祖长寿城,有“蜀中名寺”青神中岩寺,还有平羌小三峡、槽渔滩等等文化悠远、风景优美的旅游区。特别是名人文化及长寿文化,形成了眉山旅游文化的独特品位。赴青神中岩寺,我们穿江涉水,来到巍峨的大山下,攀登着刚被细雨吻湿的盘山小道,听清脆的鸟叫,观坡崖上的挂着露水的杜鹃花。到了“唤鱼池”看鱼跃,到了竹海赏竹韵,心灵湿润与欢悦了,思想舒宽与自然了古朴庄重的中岩寺,又为淡薄的感情浓浓涂上了一层默然的沉思与朴实的平静。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900年前,一代文豪苏东坡在激烈动荡的时代变革中,唱出了奋发向上的最强音。今天的眉山,古风承传,新风劲吹,所到之处,无不显露着古风与新彩所交融的勃勃生机。 眉山的巷子很深,我只不过是从它的巷口匆匆穿过那么一次,眉山有千山万水,我只不过是在水的一处寻找到了一点感觉。眉山的李密、苏洵、苏轼、苏辙及石鲁,我只不过知道了他们的名字,更多的是,我都在陌生、新奇、疑问、思索与向往中。 眉山的色彩是有着深厚内涵的,需要无数次的走进它,才有可能获得其部分及零星的深邃的思想与悟性,或获得部分及少许的独特的感情与灵魂。这次补记,权当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