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深受文人喜爱的笺纸、铜墨盒,以民初北京所产的为优为盛。它是我国固有的民族艺术品。笺纸、铜墨盒随着书写工具改良,已逐渐退出市场,然其艺术价值却永不会消亡。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郑振铎合编《北京笺谱》,一再翻印传播。九十年代,《陈师曾画铜》才面市,而今姚茫父书铜画册又出版。当年鲁迅在致西谛信中回忆,北京笺纸等艺术品“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间师曾、茫父时代”。美术界有人预言,陈师曾、姚茫父画铜画册可称姊妹画册。这两本画册相继出版,不仅满足人们观赏愿望,并具有收藏价值;这两本画册与《北京笺谱》全面地代表了民初北京文人书画家与刻工相结合的艺术品。
姚茫父书画铜定名为《莲华盦写铜》。这本画册经广泛搜集编辑而成。其特征是,所收品种齐全,书画题材丰富。刻铜艺术品常见常用的是铜墨盒和铜镇尺,还有铜屏用作纪念品。铜屏往往制作得较大,有的铜屏由数件、数十件组成。茫父书铜画册收一寿屏其画松十二屏,其书序十二屏,凡二十四屏,可谓巨制。由于铜屏幅面大,收入画册全都缩小了尺寸。这本书铜画册题材丰富,由绘画、仿故物、书法三部分组成。其绘画有山水、人物、花鸟:山水画不少取意于古诗词;人物画取材于古代传说故事;其花鸟画更溢己作诗词于其上。茫父画铜做到画中有诗。其仿故物临摹出自金石、古陶、断简、瓦当、雕塑、古钱币、古印玺,还有临摹域外古物和民间艺术品。郑振铎编《北京笺谱》时写的《访笺记》中,生动地记叙过,访得姚茫父作的仿古笺,眼为之一亮,并言“茫父仿古之作,虽为仿作,亦开后来一大派。”其书法部分大篆、小篆、楷书、行书、小楷俱备。世人称赞茫父小楷精湛,观其书铜画册,足可饱眼福。方寸之间,有写曹植《洛神赋》的,有写己作《都门杂诗十二首》及《续都门杂诗十二首》的,有写《菊箴八首》的等等,所写诗文都具有积极意义,充分展示其书法内涵,不难玩味其境其意其情,引起浮想联翩。
文人书画家与篆刻工合作,刻制出书画铜艺术品。民初北京铜刻高手数张寿丞、孙华堂、姚锡久三人。茫父书铜大多由张寿丞、姚锡久刻制成。张寿丞与其兄张木越丞开设同古堂篆刻店。民初,鲁迅常到同古堂刻制印章,选购铜墨盒,或与陈师曾、姚茫父谈论篆刻和碑帖。鲁迅曾购得茫父作的花鸟铜墨盒,戏呼画面的鸟为怪鸟。同古堂张氏兄弟来自河北农村,靠刻苦自学,成为篆刻家。他俩成长过程得到众多名家指教,如严复、杨守敬、傅增湘、陈师曾、姚茫父、金城、溥心畲等,从而他俩懂六书,熟悉金石学,技艺日臻,以篆刻驰名。姚锡久擅书画,也经名家奖掖,篆刻技艺更进。茫父书铜画册有茫父手书影印件,记叙劝奖篆刻,并促其繁荣的往事。姚茫父一生书画铜作品逾千,其原件只能从文物商店购得。今从数本拓本中选辑近九十件,大件与《陈师曾画铜》相俪。其中铜屏能补《陈师曾画铜》之缺。
笔者曾寻访过同古堂,今是北京篆刻合作社,不再经营刻铜艺术品了。民初书画铜散落在民间。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史树青副主任对笔者说过,中国历博征得一刻铜拓片,是梁启超与姚茫父合作的艺术品。史先生说很值得一见。在北京大学化学教授邢其毅院士家,他捧出其父遗留下的铜墨盒让笔者观赏,盒面是姚茫父精书小楷。邢教授深情地说:这是我的传家宝。陈叔通先生生前曾向其先父提出,以高价求让,未允。又听北大哲学系熊伟教授说,他在北大求学时,请茫父伯丈书画铜的往事,琉璃厂刻工颇惊讶,这年轻人能迅速请动姚先生。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临终前托人带信称,将亲自送给笔者所藏的茫父作的铜镇尺。还听中国社科院方管(舒芜)先生说,姚茫父书画铜艺术价值高,鲁迅没来得及编辑,是一憾事。文学家李健吾在其文集散文中写下,难忘结婚时郑振铎赠送的姚茫父书铜镇尺。类似自珍茫父书画铜的言谈不断入耳。不用多言,姚茫父书铜画册出版定会受到欢迎。(作者:邓见宽 来源:贵州日报200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