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于北京艺坛的花溪人
2011-4-14 20:11:10 新华网 佚名
一
念师恩 王伯群酬师出文集
葬才人 周印昆总理姚华事
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原是贵州较有名气的军阀,均追随于蒋介石。北伐成功,王伯群出任了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长。1897年,三人均在兴义笔山书院读书,1898年,笔山书院曾聘姚华为书院山长,山长相当于现今的主讲。姚华广博的知识和西学的先进影响着学生王伯群,王文华、何应钦等人,他们最后都学有成就。王伯群出任交通部长后,专程到莲花寺看望老师姚华,为报“朝夕请业”交流,王伯群提出请老师自定诗文、论著,交由他负责编辑成册出版。姚华将平生所著邮寄王伯群,王伯群果不失言,组织人力编纂后交中华书局出版,命为《弗堂类稿》。姚华寄与王伯群的文稿是相当多的,王伯群原是打算编为续集出版,谁知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如愿。战乱之中,反将1929年后文稿佚散,其中有姚华毕其精力校注的《十六种曲》稿。但是一些作品如颖拓诗词作品也因流散民间而广为传播。三十年代郑天挺作序出了《莲花庵诗画集第一册》,贵州《黔南丛书》辑他《庚午春词》和《散曲》编为一册印行。
一生勤奋的姚华在二十年代未患过脑溢血落下了半身不遂之症。1930年,姚华唯一的儿子病亡,故友中又有数人离世而去,使姚华一病不起,五月初八日,离世而去,享年仅只五十四岁。京城名杰推举姚华友人周印昆主办,为姚华举行隆重追悼会。陈叔通挥泪写下《哀姚茫父诗》,林志钧哭灵写下了《哭姚茫父》诗,各界挽联如雪飞来。姚华被安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灶君庙,墓前立下一巨碑,碑文由著名书法家邵章书写,陈叔通昔为姚华挚友,两人同在东京政法大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叔通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五十年代初,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于国事冗忙中精选出姚华书法、绘画、颖拓四集,京刊印发行,一时震动了中华艺术界,学术界。近年来,姚华业绩渐被贵州所重视。贵州通史系列展“可爱的贵州”,为姚华设了专柜,列为贵州英杰;扶风山尹道真祠为姚华挂相陈列。1996年,姚华孙婿邓见宽先生得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支持,编辑出版了《姚范父画论》,引起了贵州近现代史研究会的重视,组织了“姚华学术研究会”;刘海粟大师还特邀邓见宽撰文,编入《花溪语丝》散文集。6月,邓先生将姚华书画捐赠有关部门收藏,以图传世。
二
琉璃厂 鲁迅欣购铜墨盒
多才艺 一代名师震京华
三十年代初,鲁迅在陈师曾陪同下参观北京的琉璃厂的同古堂。这陈师曾是国民初期的速写漫画家,有中国现代漫画创始人的美誉。师曾向鲁迅介绍了同古堂一流刻铜高手张寿丞。张寿丞向鲁迅出示了一个小巧的铜墨盒,盒面上刻有一鸟,此鸟立于山茶花之上,圆睁着两眼对着人。盒边上是一首五绝:“压断千寻立,山茶一树栽,自时寒鸟舞,犹向雪中来。”鲁迅爱不释手,赞誉画家一反历代画鸟只画侧不画正的传统,呼此鸟为“怪鸟”。这是京华画师姚华所画,鲁迅称赞之中,掏钱买下了这一墨盒。归后,鲁迅把它长时置于案头,闲时把玩,著文时凝目而思。北京琉璃厂三十年代就以刻铜之精美而蜚声海外,外国驻华使节及其众多的入京者多以作收藏品带回国。琉璃厂的画扇、刻铜等其实就是陈师曾、姚茫父等一批中华书画名家一流刻铜高手使用创作的。姚茫父的画还有颖拓、唐画砖笺、西域古迹笺等等。这些画,为名人世家所推崇,以至入京者,以能得姚华真迹而自豪。
姚华多才多艺,聚书画、文字学、戏曲于一身,诗词、曲赋以及散文样样精通,尤其精于颖拓,十岁时,就曾泼墨于地,然后用纸拓之,形成似画非画,似拓非拓的“作品”,这种技艺在得到《西阳杂俎》水画的陈法后更加突飞猛进。这颖拓是用毛笔、水墨、绢或纸为工具,如书如画地随意涂抹形成专事摹拟金石古文字和造家的作品,与原作几可乱真,又与宋代米元芾创作的响拓异曲同工。泰山有秦时遗字,姚华将29字颖拓下来,沈钧儒,马叙伦等20余位名家见后争相题跋,赞为传世稀品。郭沫若赞姚华颖拓是“实为古今来别开生面的句画”“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郑振铎等人受鲁迅的影响,也都极喜好唐画砖笺、西域古迹笺。郑振铎在《北平古迹笺·序》中直言:“茫父先生唐画砖笺,西域古迹笺,虽仿古不同创作,然亦开后来一大派”。
三十年代,姚华名震京城,以至郭沫若发出感慨:“茫父不朽矣!”(新华网2004-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