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无论是社会里,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实在太多了,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
我们平日里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情,其实不一定合法。但大家都只是在用嘴说,去抱怨,从来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
我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做一个看客,要勇敢地拿起
法律武器来维护公平和正义。—市民姚勇东
姚勇东说他站出来做一些事难免得罪人,但会义无反顾地去做。本报记者 李进红 摄
本报讯 因质疑昆明公交空调车和快线的运营存在程序不合法、定价未审批、产生流程未经社会听证,昆明市民姚勇东一纸诉状将昆明市
发改委和昆明市交通运输局告上法庭,请求法院裁定两部门对公交集团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查处,3月20日,呈贡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这已非42岁男子姚勇东提起的第一起涉公共利益的诉讼,在此前几年,姚勇东曾因用餐时被收取餐具消毒费,将餐馆告上法庭,成为
云南省首例因餐具消毒收费引发的诉讼案;也曾因申请驾照直考未获通过,将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告上法庭。在所有诉讼中,姚勇东都没聘请代理律师。姚勇东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何要一次次地诉诸法律?3月21日,本报记者与姚勇东进行了对话。
说诉讼
希望为沉默的大多数争取公平的利益
云南信息报(以下简称云信):姚先生你好,你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为何会一次次提起不同领域的诉讼呢?
姚勇东(以下简称姚):我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昆明市民,有工作、有家庭。1972年,我出生在红河州建水县一个农村,相比起城市的喧嚣,农村更多一分淳朴。农村人对于道义、诚信和公平正义更为重视。我从记事起,父母对我的管教就非常严厉,做错了事是肯定要受到惩罚的。所以我从小就喜欢什么事都明明白白,是非分明,多少有一些当“大侠”的心理。
自从参加工作之后,我接触的人更多了,眼界也更广阔了,但感受到无论是社会里,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实在太多了,我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一些事情。
云信:每次提起诉讼,为何都没有聘请代理律师?
姚:工作之余,我通过自学考试的方式先后读完了大学专科、本科课程,可能是因为内心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就读的都是法律专业,还通过了司法考试。在我看来,法律是最具权威性的东西,身边的事物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都应该要通过法律这条准绳进行判定,可以说,我是一个法律的信徒。
我信奉一句话:“不要总问社会能给你什么,而要问你能为社会做什么。”我自己学习法律专业,一方面是能通过法律来维护我本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多为社会做一些事,为弱势群体和沉默的大多数争取公平的利益。因为我自己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所以我在诉讼中都不需要去聘请代理律师。
说官司
告餐馆收餐具费:1块钱不多,却关系每个人权益
云信:是什么原因让你开始第一次诉讼?
姚:最早的诉讼是在2010年9月。当年5月,我和两个朋友去一家傣味餐厅吃饭,总共点了7个菜,消费150元,结账时被多加了3块钱的“消毒餐具使用费”。吃饭时被收取餐具费,很多人都遇到过,但从来没人觉得究竟合不合法,我通过媒体了解到收取餐具费其实是不合法的。
就收取餐具费这个话题,我和朋友们还专门商量了一下,觉得这1块钱的餐具费虽然不多,但却关系到每个人的权益问题,结合到我自己所学习过的法律知识,就决定为广大消费者做一件事情,去起诉这家餐馆,当时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云信:这起诉讼以你胜诉告终,你在其中的感受如何?
姚:当年为了这起诉讼,我前前后后准备了两个多月,在业余时间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收集相关证据。这期间经过了许多周折,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充满了失望、难堪、沮丧,甚至想过放弃。当年9月28日,最终西山区人民法院还是立案开庭审理了。虽然那家餐厅败诉了,但他们也非常佩服我。可到了现在,各家餐厅仍在向客人收取餐具费,这样的潜规则是很难通过一次诉讼就彻底杜绝的。 >身边诸如此类不公平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们平日习以为常的很多事情,其实不一定合法。但大家都只是在用嘴说,去抱怨,从来没有真正地付诸行动。潜规则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自身没有去质疑它、挑战它、改变它的勇气和动力。通过这次诉讼的成功,我骨子里对于公平正义的一贯追求也有了一个出口,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也开始关注更多的公共领域,自然也就有了后面因驾照直考而起诉车管所的诉讼,虽然起诉车管所的那起案子我败诉了,但也不后悔。
告特色公交开通:让更多市民关注此事
云信:对于“特色公交”的诉讼,你的看法如何?
姚:关于昆明“特色公交”的事,我从3年前就开始关注,市民中对此非议的声音也比较多。我认为公交公司开通“特色公交”专线并擅自将票价提至2元,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做法,有悖于公共事业的本质。当时也曾向法院提起诉讼,从2012年4月起,我发现24条特色公交线在慢慢减少,到7月已经全部停止,所以我就撤诉了。
在我看来,任何一项密切关系市民生活的各类决策,首先都应该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再合法依规来实施。我始终认为,昆明“特色公交”的出台,从程序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相关审批部门存在不作为情况,这也是我质疑并提起诉讼的关键。
对于目前的这起案件,无论最终的审判结果是胜诉还是败诉,我都能坦然接受。起码经过我自身的一点点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关注此事。也让相关职能部门更加自律,让工作更加完善、效率更高,通过案例,也可起到向公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的作用。
说感受
不被理解,是最大的痛苦所在
云信:你做这些事的时候,身边的人是什么态度?
姚:说起这个事,我自己还是比较心酸的,压力也很大。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同事,身边的大部分人都不理解我,也不支持我。他们都觉得我很无聊,认为我的行为是“哗众取宠”、“瞎操心”,甚至有人觉得我是在“炒作”自己。从他们的观点觉得,这些事怎么轮都轮不到我去管,认为这些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被理解,是我最大的痛苦所在。
每当遭遇这些不理解,我就会想起鲁迅先生写的那篇《药》,这篇文章把中国人的“看客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麻木不仁心态揭露得淋漓尽致。在近百年前是这样,近百年后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大家都觉得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要多管闲事。当自己遭遇到不法侵害的时候,要不就是只用嘴去发发牢骚,要不就是指望着别人会来“出头”,从来都不去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最终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
对我而言,我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做一个看客,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公平和正义。我关注公共领域,站出来做了一些事,肯定难免得罪人,遭遇非议。但我还坚信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走在道路前方的人注定都是孤独的,但只要我自己认为值得,别人说什么也就无所谓了,对于公共领域的事件,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下去,义无反顾地去做。比起光拿嘴去说,我还是更愿意做那个站出来的人。本报记者 冯蔚
905路公交从3元涨到5元 网友投诉后被叫停 昆明公交集团称将查处相关人员
本报讯 记者袁海毅 “905路公交为何涨价?而且一涨就从三块涨到五块!”近日,
微博网友“琦琦cookie604”在微博上质疑,905路公交私自涨价。昨日,昆明市交运局证实确有此事,并立即叫停了该线路私自涨价的违规行为。
该网友表示,在去年12月公交价格进行听证时,就规定超20公里的以2元为基准每五公里增加0.5元,她想知道905路公交从北部公交枢纽到新螺狮湾为什么可以涨到五元之多。“公交本来就是为了公众方便,如此涨价之势,作为乘客有点不堪重负。”该网友表示。
昨日,记者从昆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经交运局查证,网友投诉的情况确有其事。昆明公交集团承诺,从昨日起要905路公交停止私自涨价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价格部门批准的3元收费标准收费,并将对相关人员进行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