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0|回复: 0

姚文超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3-27 14: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文超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姚文超老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下面是几篇文章是同学们在寻找到姚文超老师后,为颂扬姚文超老师而写的,曾经在寻师贴里发表过。现将之转载于本博,以此表述姚文超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
              初中生活散记
                        —彭观发写于2011-10-06
    今年四月,安永林同学在网上寻找到了姚文超老师,五月七日,原初三(3)班一行12名学生前往四川寻访45前的班主任老师。从他们带来的录象资料上看到了耄耋之年的姚老师,尤其是看到姚老坐在台上为他45年前的学生讲话时,我的眼泪下来了,45前的初中往事,又浮现在眼前,仿佛如昨。
    当年我成为黔西一中初一(3)班的学生,迎接我们的是班主任姚文超老师。在我的眼中,姚老身量高挑,皮肤白皙,额广而目深。走路稳而疾,给学生的总体感觉是温厚朴实而不失威严。
    入学不久的一次周末大扫除,我班任务是铲除大操场的野草。可能是劳动中犯了什么规,姚老把我、周家祥和王金修同学喊到宿舍训话。我们进屋,一字排开,并脚低头。姚老严肃地批评了我们,最后的结束语是“你们三个给我小心点,要听话,不然我就请你们吃辣面汤!知道吗?回去吧。”三人获赦,向姚老点头鞠躬后速速鱼贯而出,心领神会“辣面汤”之含义,即今官员被召“喝下午茶”性质一样。
    三年中,姚老虎着脸批评学生的次数屈指可数,的那架势那神态有特点。双手按讲台,批评一通后,身体前倾,眼光凝重,头作左右轻微摆动,但摆幅不大。此时,全班鸦雀无声。现在想起来,姚老在培养教育督责学生是很负责的,严肃认真,但从不说挖苦讽刺学生的话。作为老师的修养,我很佩服。有这样的老师教我,真是我人生的一大福气。因为少年怕两种老师:刻薄的,放任不教的。
    在三年的教学生涯中,热情乐观一直是姚老师引领全班的情感主旋律。我从没见姚老师愁苦过,展现给我们的表情都是很阳光的。杨明富同学的英雄壮举上了贵州日报,姚老师自豪过;李亚荣同学参加高中组英语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时,姚老师自豪过;高庭华同学的童话《锅、米、水》获全校作文竞赛一等奖,姚老师自豪过。
    姚老师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是挺爱笑的。在一次作文课上,姚老师读了他自己创作的文章。内容大意是三五大学男女好友,星期天在公园互相切磋文章。在读到文中描写女性外貌时,姚老师脸上的笑容出来了,久久不散去。读着读着,还发出笑声。姚老的笑声很内敛,很婉约,一点不豪放。当年听了这篇文章后,我个人的收获是: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要写美的,男生是可以和女生交往的。
    一天,姚老师把我叫住,给了我三张稿子,上面都写满了文字,说:这是快板书,是宣传征兵工作的。抓紧背熟,这个星期天下午到大街上为贫下中农表演,快板自己准备。”回家后,我把做快板的事交给我爹,自己就去背诵长达100多句的快板书了。星期天,逢赶场。我走上街,逢人多的地方一站,竹板一敲,赶场的乡民们应声涌过来围住了我。我就放开嗓子说起来。开头的两句是“八月二十八,天气黑麻麻。”这次表演人气旺,效果好,我的信心也足。黔西这地方,补锅都有人围观,更何况我打的是快板。
    记得快期末了,全校文艺汇演,各班都动起来了,姚老师为我们班写了出儿童剧。演员七八个,个个演动物。只记得演出那晚,全班热情高涨,女生们特卖力,为我们演员化装,为演出整理服装道具。节目获奖没有记不起了,但是这次演出成了我人生的快乐记忆。班集体真温暖,我们班真团结,姚老师真能干!
    最近拜读姚老师的大作《卉光》,才更全面地了解姚老师。他的一生真不容易,在困苦中不忘自己的本分,用他的作品教育人,用他的作品感恩培养他的共产党。姚老的作品通俗容懂,价值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五谷杂粮,不精美,不高雅。但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教化。
    记得初中三年我担任的最高职务是背书小组长,职责是周末放学前把四个同学的背书分数交给姚老师,我得在姚老师面前背诵。这个职位官不大,收益颇丰,主要的收获是姚老师主动把他的《四川文学》借给我看,一周一本,看完就换。姚老师的宿舍不大,能安放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这些杂志都装在宿舍角边的大纸箱里,每周背完书后就去箱里取一本。当年姚老师薪俸不高,一本《四川文学》的价钱就是一个中学生半月的伙食费了。那时的学生大多订不起刊物杂志。这些杂志对于我,无疑是雪中送炭,是开小灶啊!多年以后我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书对读书教书人来说,地位等同妻子和良师益友,是能外借的吗?除了故旧知己,书,慨不外借!因此,我在人生中对姚老师的厚爱常存感恩。我也明白了,人的一生如有一点点价值,对社会有一些贡献,切莫忘了教育过你的老师,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浇灌你,老师关心你,老师爱你!
    四十五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年姚老师领着我们在学校伙房背后的荒地上播种棉花。只记得给棉花地除草时姚老师乐哈哈的,边除地边给我们讲种棉技术。这时,风轻轻的,棉苗刚出土,风过处,如蝶闪翅。很遗憾,我不知它们结桃吐絮没有。我想,当年姚老大胆实验,想让川棉在高寒贵州扎根。我把姚公和陶渊明先生作个比较,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一种菊花,一种棉花,姚公务实多了!
    子曰:“逝者如斯!”我说,时光可如流水,但往事并不会随波逝去,它会永久铭记在记忆中。
    忘不了初三(3)班春朝旭日临窗时琅琅书声;
    忘不了夏季夜月泻地槐花飘香的晚自学;
    忘不了春天送肥路上的山光水色;
    忘不了运动场上我班男队员的奔跑和争夺;
    忘不了课间十分钟女生们清脆悦耳的歌声;
    忘不了姚老师年轻、稳健、朴实而又乐观的形象!
                           
                            我的老师
                 学生 罗朝华2013年元月
    我的老师,高高的个子,普通话中夹杂着淡淡的四川口音,穿一件蓝色的卡机布中山服,脸上常带着微微的笑容,一看就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
    当我读到初二时,我们有几个来自农村的同学因学习基础较差,老师常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组织我们集中到他的寝室内补习功课,还与我们促膝谈心。他说:“我也来自农村,家庭也不算富裕,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要刻苦学习”。当时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们都深受鼓舞,后来一直推动我不断的努力。
    曾记得我读初三时,因为家庭困难,难以继续念书。老师知道后,帮我和一位班上的农村同学在县林业站找了一份小工活。我和那位同学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干了三天小工,当我手中拿着热乎乎的钱,心中万分激动,当时真想大声喊:“感谢老师,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我一定好好学习”。
    晚上夜自习,老师从不间断。见到老师,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你问那句话,他问那词,老师从不厌倦,耐心而又风趣地俯下身来给予解释、纠正。当有个别同学要调皮时才会看到老师偶尔间的严肃。
    老师,你教给我们的知识,也教会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敢于奉献的人。
                                  
                    《老师颂》
                 聂亚菲2011-12-5
              教鞭一杆,
              挥洒人间精彩;
              讲台三尺,
              演绎激情澎湃;
              书卷满案,
                        舞动两袖清风;
                        粉笔粘襟,
                        映衬满首斑白;
                        呕心沥血,
                        培育桃李英才。
                        老师,你辛苦了!
                        祝福您老: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西江月
                    高廷华2011年10月
                       师兄传信作文,
                    呈师批阅审定,
                    班门弄斧实现丑,
                    聆听教诲莫羞。
                       浪迹半纪早年生,
                    但存师传一线音,
                    犹履薄冰风浪口,
                       维盼师兄援手情。

         姚文超老师,五十年前,6633班是您投身教育事业带的第一拔学生,刚好当时是63人,不知道你是否还能记得全这些学生的名字,由于当初的稚气,我们当中谁曾经让您头疼,谁曾经给您宽慰,……其实记得记不得都没关系的,可是您一定要在那边了解每颗心都在收到您离去的噩耗的那一刻而开始悲伤、哀悼、不舍、挣扎、回忆……
                                悼念恩师姚文超
                                      (聂克惠)2013041910:24:30
        您轻快地步伐走进教室,一脸和蔼可亲的笑容,谆谆教诲,粉笔下转播着文化知识,一句一词,讲解那样认真透彻。课余时间,同学们像放飞的鸟,瞬间都到了操场。男同学很喜欢踢足球,球场上有他们青春四射的箭步,一个飞腿,你在旁看的合不拢嘴,还情不自禁的拍起了双手;我们女生喜欢排球游泳,你时不时也参加我们打排球,记得有一次你跳起来扣球,差一点摔跤,我还在心里说,还不如我呢!真的在此时,您只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能在一起玩,一起笑,校园的生活是快乐的,无拘束的。
        记得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农村锻炼我们都成了公社的社员,早上小鸟咕咕......(好找包谷)各种的鸟声汇成了美妙的音乐,伴我们去田间。没经过劳动锻炼的我们,干起活来是不尽人意,背起粪篓走在田埂上,东倒西歪差点就掉到田里 ;在田里插秧,很怕蚂蟥一边插一边跳,生怕爬到脚上;除包谷地里的草,经常把包谷秧苗除掉。您在一旁一边教我们一边示范。我身体不好,干起活来总不带劲,你看出来,放我两天假回家看病。我利用这个机会带了好多好吃的回来,因为当时农村生活太苦,每天都是清水煮菜,放一点盐还吃不饱。又怕你知道,我与曾芳容,杨敏等......总是半夜起来用一个人放哨,狼吞虎咽享受那人间的美食,是多么的痛快,爽!!!我们师生生活3年融洽和谐.快乐!
        突然风云突变,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的一张大字报”打碎了我的人生梦,我毅然决然投入了社会的大熔炉,那时只有亲情的温暖和安慰,也考验了他对爱情的真诚度,他他他.....没有真诚的关怀爱护,只有背叛,我的心如同一滩死水,走出学校踏入社会是我唯一的选择。
        同窗3年,有欢乐有痛苦,有尊爱的老师,有儿时和我一起调皮捣蛋的室友,有我的爱有我的恨。点点滴滴为我以后的人生铺垫了坚实的路,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同学。相识50年再相聚时,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很宝贵,我很珍惜,我爱你们—6633班的同窗好友。让我们一同努力在夕阳下,健康快乐幸福!

                           哀悼恩师姚文超

        突然听到姚老师仙逝的噩耗,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前几天我们66届初三(3)班四位同学在他家乡四川乐至,与他教过的几届学生一起,欢天喜地地给他祝八十大寿。寿宴上姚老还是那样的乐观,声音高亢。祝寿声、敬酒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天,安永林和周家祥都喝醉了,一夜无眠。真佩服周家祥的酒量,安永林平时不爱喝酒,但是哪天也放开了,和周家祥一道与姚老执教过的七二级、八一级、八五级、九一级等几十位师弟师妹敬酒问好,并相约10年20年后再聚为姚老祝寿。

    可是。才过了两三天,姚老就离我们而去。

    寿宴前一天下午,我去姚老家看他,师母说姚老又住院了,我赶紧坐了辆的士去医院探望。发现姚老气色不如我们上午去家中看望他的时候那么好。怕影响他老人家休息,交谈了二十来分钟就告辞走了。

    姚老很遗憾地告诉我,他原本将我们初中三年许多趣事写下来,印成一本书发给大家,但是由于生病只写了两三篇。我寄给他的《咫尺天涯》,他已经修改好了,但是女儿姚敏太忙,还未校对好交付印刷。我连忙安慰他说:姚老,不碍事的,现在我们已经退休了,时间有的是,要不行你交安永林,叫他帮你联系印刷也一样。姚老说不好麻烦你们,等我自己病好点再说。我看他说话又开始吃力,就劝他休息,他说:“不碍事,多坐几分钟。”我提醒他说:姚老,您安心治病,今天上午安永林给你讲我们同学会今年9月份要搞个黔西一中66届初三(3)班“相识五十年”的庆祝活动,所有同学都期望你光临。他很高兴地说:只要我还走得动路,我一定来。对病嘛,我一是不怕,二是有信心!我说,姚老9月份您要是能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一定亲自开车到飞机场去接您。姚老说:“好,一定”。谁知道,这竟是我与姚老的最后诀别。

    这两年,我与姚老经常在电话里聊天,有时通话时间可长达一个多小时。我们聊原班上发生的逸闻趣事,聊文革期间各自的遭遇。我告诉他我几十年坎坷的生活,他说:你有时骄傲,有时潦倒,有时又花天酒地,但是我相信你不会整人。我说姚老你真了解我。

    姚老说,你与某某寄给我的《咫尺天涯》,我看过了,写的很流畅,也真诚。只是你有些词语不当,我给你改了一下。

    又说:当年杨敏把纸条交给我,我认为此事不可以张扬,影响不好,只叫团支部对你俩进行批评帮助。我说,那纸条不是我写的。姚老接着说:当时我认为你们才15、6岁,只是有点好感而已,哪懂什么是爱情。看了你们的短信,才知道你俩是有点像谈恋爱。文章中你俩反目成仇,这不怪你,主要是那个时候谁能分得清是非呢。但是你们这次来看我,能化解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大家正常交往,我很高兴。

    我说,姚老你千万别印刷到你编的书中去,让大家知道不好。姚老说:“几十年都过去了,这只不过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插曲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姚老还夸对方的文采比我的好,问她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告诉姚老说,她在铁路职中教过几年书。姚老说,怪不得你的文笔不如她。我很喜欢她写的那几句:

    当年相思苦,

    我向何人说。

    今非夕人非昨,

    心事尘封不诉说。

    咫尺天涯成定局,

    今世缘,

    莫,莫,莫!

    给人觉得既伤感又无奈。我急忙打住说,班上知识多,文凭高的好多位。安永林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亚荣、周家祥、谢先群等是医生;杨敏、辜发敏、余大渊等是会计师;当老师的还有彭观发、崔克华等好多位。男生只有我是工人,又不喜欢动笔,只喜欢吃喝玩乐,所以景况不及大家。姚老说,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你们班读大学的人会更多,会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在我心目中,姚老师不仅是个好老师,还是个好兄长,特别关心和爱护我们。姚老一辈子教书育人,辛勤的耕耘在党的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仅以此文,作为我对姚老的悼念,以表学生对恩师的崇敬与哀思。安息吧,我敬爱的老师,你永远活在我们初三(3)班同学心中。

                                     张成均

                                  2013年04月27日





    晨曦与夕阳http://blog.sina.com.cn/u/3315245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4 00:08 , Processed in 0.1401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