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掌声是最大奖赏” 2004年11月,姚文应邀率采茶花剧团到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苏保村演出。“那是我们第一次赴外地演出,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那种热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姚文说。演出结束后,村民还没过足瘾,又留剧团加演了两晚。 加演,几乎伴随剧团每一场演出。有时候,再三加演都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 令姚文及其团队尤其感动的是,在表演过程中,经常有观众不知不觉“入戏”了,自觉参与到戏中来。 一场戏中,主人公被虐待,没有凳子坐,观众急忙上前,争相把自己的凳子送上去;另一场戏中,一位演员“进京赶考”,却苦于身无分文,有的观众便掏钱塞在他的行囊中。 “伴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观众的情绪也或喜或悲,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有时一场表演下来,收到满满的水果、零食和钱。但群众的掌声是最大奖赏。”姚文感动地说。 队员凌天和对记者说:“观众欢迎,我们再累也都不觉得累了。”与凌天和一样,队员们都是自觉参与到表演中来,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有时遇到农忙时节,为了不耽误演出,他们就花钱请人干农活,而表演所得的微薄酬劳,往往还不足以抵消请人干农活的工钱。 “表面上看是‘亏’了,但我们的心不亏。我们追求的是心有所享、心有所乐。”凌天和说出的一席话,队员们纷纷赞同。 随着剧团的名气越来越大,演出越来越多,姚文开始琢磨,剧团的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演出耽误农时,光靠热情免费演一场两场可以,但长此以往肯定不行。此外,剧团要不断出新节目,就要更新服装、道具;观众多了、场面大了,原来的小音响不够用,也要花钱。而文化站经费有限,发不起补贴,怎么办? 姚文的主意是:不等不靠、以文养文、可持续发展,利用剧团的名气搞商演! 于是,剧团从全部义演,逐步开始了商演。商演收入,10%作为剧团发展基金,其余全部发给演员做补贴。“以前演,是穷开心;现在演,还能赚钱补贴家用。”姚文说,“平均下来,剧团商业演出每年可收入11万元左右,每个演员每年可得演出补贴三四千元”。 剧目要传承,更要创新。姚文结合时代特点和身边生活,创作了大量作品。山歌春牛调《清洁乡村,建美丽家园》就是他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创作的。为了宣传中央“八项规定”,姚文又创作了方言小品《村支书的贤内助》,把大道理巧妙融入小品中,为的就是让观众在“开怀一笑中得到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