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福建布政使期间,姚启圣就已经开始谋划着为收复台湾做准备。这时候,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领着泉州、漳州一带,使得百姓不得安宁,而吴三桂的大将韩大任带领着部下,准备投奔郑经。姚启圣这时候又充分发挥了他的口才,再次只身进入韩大任军营,劝降了韩大任,让韩率部成为了他的亲兵,防止了泉州、漳州郑经势力扩大,为之后的统一扫清障碍。
清朝康熙皇帝谋划着收复台湾,于是他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统领福建事宜,为收复台湾做前期准备。姚启圣上任之后,马上就思考着,收复台湾需要哪些条件,现在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想要收复台湾,靠那些八旗子弟兵肯定不行,他们已经烂透了,根本就没有作战能力,但是他们迷恋于江南的优越生活,肯定不会主动迁走。姚启圣上书朝廷,请求迁走这些八旗兵。这些满清子弟兵迁走之前,为了报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姚启圣自己出资送给康清王礼物,请求他下令,但凡有扰民者,一律杀无赦。他自己又花巨资,赎回了以前那些被掳走的老百姓,并且出钱给他们买田建房。 收复台湾的第二步,就是要有一个熟悉水战的将领。这时候,姚启圣想到施琅,这位当年在他手中求学的台湾将领。姚启圣利用郑经对施琅的不信任,力劝施琅为朝廷效力,最后施琅同意了。姚启圣向朝廷举荐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福建水师,练习水上操法。接下来就是要切断台湾的供给链,这时候,就要实施海禁,禁止沿海居民向台湾提供支援。他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徙,放弃海边的良田渔船,同时送田免税,对居民加以补偿,切断了台湾的供给链。 收复台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郑经杀害了在台湾的施琅家人,水师提督施琅报仇心切,也想早日收复台湾。由于对台作战需要有合适的季风,所以迟迟不能出兵,朝廷与水师都非常着急。后来季风到来,施琅率领福建水师与台湾水师分别作战于澎湖、台湾本岛,都获得了胜利,终于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是旷古奇功,康熙皇帝问姚启圣想要什么奖赏,姚启圣只要求皇帝把一些珍惜书籍赠送给他,并且主动辞官不做,这也避免了历史上出现很多次的“功高震主”而导致最后下场悲凉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