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公里外的家,十八年来每年回不了十次;亲人去世或患病不能侍奉,育种人忠孝难两全
接到助手姚坚的电话,姚海根哭了。
母亲的突然离世让姚海根痛不欲生。
2008年3月17日,姚海根赴陵水南繁。18日晨,人们发现他母亲躺在地上,已因高血压突发未被发现而离世,临终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这种刻骨铭心的痛,姚海根已经历过一次,没想到,老天爷还要让他经历第二次!
姚海根1993年担任院长后,工作更忙,他干脆搬到单位住。从此,10公里外的家很少回了,其妻陈胜利说,当了18年院长,每年回家不超过10次,实在想外孙女了,就回一次家,饭后马上让女儿把他送回单位。
姚海根是孝子,为照顾双亲,1998年,他租了单位的房,把父母从农村接过来同住。谁知仅过了3年,父亲便患癌症宣告不治,他只好把父亲从医院接回家静养。
那天他去杭州出差,临别见父亲胡子已长,遂亲自给父亲刮,剃刀从父亲瘦削的面庞刮过,悲伤已从心头涌起,患病后父亲急剧消瘦,风烛残年的父亲已来日无多,父亲为子女一生辛劳,自己却很少能尽孝于老人家膝前。他暗暗发誓,回来后一定要多陪陪父亲。
然而他已没有机会,此去竟成永别。
“务农一生,勤俭本分”,父亲的墓碑上留下他的题词,这是他对父亲的评价,这也是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两个老人去世我都不在身边,不孝,不孝啊……”谈及双亲的离去,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
农科院副院长顾掌根说,姚海根爱育种胜过爱家,把育种看成人生的全部,嘉兴商场大门朝哪边开他都不知道,父母去世不在身边,女儿没照顾好未考上大学,工作又不理想,有人多次主动为他女儿换工作,他却拒绝了。不谋私是他的底线,为了事业,他牺牲了家庭。
陈胜利说,老姚患有高血压、低血糖、颈椎病和严重的鼻炎,工作忙,他不顾身体。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农科院给他送来体检表,他却没时间去。
因心疼丈夫,陈胜利48岁就提前退休,也搬到单位,以便照顾。
然而,本该照顾的是丈夫生活,结果却成了丈夫的助手。记者采访她时,她正忙于将选好的种子装入牛皮纸袋中并写上编号。
“今年光是育种袋就给他缝了6万多个。”陈胜利说。这些牛皮纸袋是用缝纫机缝的,中间还扎着成排的针眼,为了透气。
从此,他南繁她也随同迁徙,他忙碌她也跟着忙碌,这个助手越当越称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对老候鸟,夫唱妇随,鹣鲽情深,共同为育种忙碌着。
而今候鸟已老,快飞不动了啊!
飞不动还得飞,还在飞!
2003年夏,杨尧城拿到体检报告,一下子愣住了。
尿常规检查,小便三个+。
“肾炎,马上住院!”医生对他说。
“住院?我哪有时间!”杨尧城说。正值“双抢”时节,数千个育种材料还在田里等待收获整理,此刻住院,岂不前功尽弃!
育种人,忙得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命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肾内科主任警告他。
当然是工作重要!但身体不行确实无法工作,杨尧城为难了。晚稻选种后,他还要赶去南繁,实在没时间住院。软磨硬泡,医生才勉强同意他半天治疗,半天工作。
谁知服药出现过敏反应,医生不得不给他用激素。各种手段都用了,尿蛋白仍高。后改看中医,才逐渐稳定下来。
海南去不成了。如此熬了几年。2006年,他熬不住了,遂向医生要求去海南。医生说,你能在这里边上班边治疗已不错了,还想去海南?休想!
可让他放弃育种?休想!
2006年3月17日,他带着整袋的中药偷偷来到海南,还篡改了医嘱,每天两包中药被他压缩成一包。
花甲之年的杨尧城至今仍带病坚持育种。
为育种牺牲亲情,牺牲家庭,这在育种人看来太平常了。
“父病危,速归!”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日,一份电报使李金军心急如焚。电报是堂兄拍来的,他忙跑到邮局挂通了堂兄的长途电话。
独居在家的老父一日整理厨房,忽见一只酒瓶,里面还有少许黄色液体。老人颇喜杯中物,以为是酒,拿起来就喝,及至发现味道不对,已喝下去两口,竟是剧毒农药!药力很快发挥作用,老人口吐白沫,倒地昏迷。
是堂兄偶然路过发现才将老人送到医院急救,医院马上发出病危通知书。
“现在情况怎样?”他对着话筒焦急地问。堂兄答,现已苏醒,生命无虞。
回不回家?李金军心中纠结。他是独子,孝子,父病危岂能不回?可回去一趟光旅途来回就要半个月,肯定耽误育种。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病重的父亲,他分身乏术。既然父亲已生命无虞,这里育种又离不开,就不回去了。父亲啊,儿子不孝,对不起您了!李金军悲从中来,泪湿衣衫。
蔡金洋母亲2007年患癌症开刀,2011年复发。因参加南繁,他无法照顾母亲。今年春节终于回家。晚上,母亲拿掉假发洗脸,他一下子惊呆了:化疗使母亲满头乌发完全脱落,60岁的人已苍老得像70多岁,他顿时失声哭了。
忠孝不能两全,育种人愧对亲人的事何其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