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4|回复: 0

姚飞:将每一个角色扮演到最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11 07: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飞:将每一个角色扮演到最好
    ●校友总会 黄文辉
      
      在生活中,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承认。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自己现有的角色扮演好,走向成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论是作为工人、大学教授,还是院长,姚飞始终相信并遵从着这一信条。  
      聪明才智任何时候都有用  
      姚飞成为大学教授是他青少年时代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1970年初中毕业不到16岁,他就成为北京第三机床厂的一名工人。那是一个盛行“读书无用”的年代,但也许是由于出身于教师家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姚飞总爱比别人多看点书,喜欢动脑筋琢磨点东西。作为青年突击队的队长,组织一帮青年人完全利用废旧物料,研制出了一台大型机床龙门铣,在当时的北京市机械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工人的经历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动手能力也大为提高,这些都成为我的财富,为我后来从事化工工程教育和实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一个人只要有聪明才智,任何时候都有用。”回顾往事,姚飞这样总结道。


      应知学问难 在乎点滴勤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姚飞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来到了,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可以做许多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事。从知道消息到考试,整整三个月,姚飞没有一天的睡眠超过4个小时。他遵循父亲的教诲: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他又一次成功了,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成为令人羡慕的80年代新一辈。  
      “清华园对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知识的积累,系统的专业训练是自然的,更重要是清华园里那种氛围,那种精神对我的影响。”姚飞说。他流连忘返于图书馆和教室之间,不知疲倦地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汲取着营养:阅百科,历千景,纳万物,成为他追求的人生境界。  
      “将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誓言。毕业时,姚飞被北京化工学院化工系选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不留神就成为“专家”
      在北京化工学院化工原理教研室,姚飞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筹建实验室。先是化工原理实验室,再是化工过程传递实验室。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这类工作,在大学学过的专业知识,在工厂练出的技术本领,他几乎全用上了。从设计、调研、设备加工、安装、调试,从头到尾,姚飞干得得心应手,井井有条,组里的老师们都很满意。此后,姚飞在教研室给本科生上实验课,踏踏实实一干就是4年。  
      1986年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国内学界开始应用,但在化工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喜欢计算机,又喜欢琢磨点事的姚飞,开始在化工原理仿真上下起了功夫。一两个月后,他竟然编出了一个化工原理软件。对一个化工类为主的院校来讲,这也许会导致一场教学上的革命,敏锐的领导觉察到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他希望姚飞能将所有的化工原理实验都编成软件,并给他配了助手。姚飞果然不辱使命,不到一年,全系的6个化工原理实验都开发出来了。1987年在天津一所大学召开的全国化工类实验教学研讨会上,姚飞的这些成果一经展示,立刻引起极大轰动,会议一结束,就有二十多所学校购买了他的软件。姚飞一下子成了这方面小有名气的专家。
      学校对这一成果也非常重视,立刻在校内进行了教学效果对比实验,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他们将4个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方法做实验,一组用这套软件先仿真,再做实验。考试结果,前者平均分为74分,后者89分。
      1989年,34岁的姚飞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当他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时,他发现只有自己一个年轻人,这不能不让他兴奋。“得教学成果奖没有一定时间积累是不行的,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少的原因。我算幸运的,打了一个偏门。”姚飞说。
      1992年,在全校学生进行的“我心中最闪亮的星”十佳教师评选中,姚飞名列榜首。“这是我最看重的一项荣誉。”事隔十几年,姚飞仍高兴地说。

      在科研领域再上新台阶
      仿真技术在教学领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姚飞一方面使这些技术在校内外进行推广、普及,同时也考虑在工业生产实际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他曾干过一两个仿真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又经过两年的积累,1994年姚飞的工业项目年科研经费高达数百万元,在全校名列前茅。北京燕山石化的化工一厂、二厂、四厂的主要岗位,姚飞都干遍了,石家庄炼油厂等企业也留下了他的足迹。10年之后,姚飞在校内及化工界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其间他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更是日臻成熟,作为一名教授,他带领的一批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也在科研实践的锻炼中茁壮成长。

      在管理学科领域开始新的探索
      1999年,正当姚飞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学校任命他为化工大学经管学院院长。这不但出乎教师们的意料,连姚飞自己也没有想到。起初他有些犹豫,因为这和他多年经营的事业会越来越远,但与校领导两次肯切的谈话让姚飞无法拒绝,毕竟组织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由原化工大学管理学院和北京化工干部管理学校合并组成的,有学生一千多名,教师近百位。由于文化的差异及师资方面的原因,合并后一直存在一些问题,从1997年到1999年3年换了3任院长。在1998年教育部的一次教学质量检查中,管理学院成绩非常不理想。姚飞上任后狠抓教学质量,凝聚教师队伍。一年后初见成效,两年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将学院原来招收2/3大专生提升为大本,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教育质量评估。
      对姚飞而言,经济管理是一门新的学科,作为一院之长,充实自己的学术背景,很快打通通向专业的门径是一门必修课。姚飞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每年阅读的书籍都超过了50本,经济、管理、金融、财务、管理系统工程,以及和管理相关的种种书籍,应有尽有。在管理的实践中,在理论的滋养下,他很快成为一名管理学科专家,自己也获得了带管理学研究生的资格,并活跃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上。
      5年时间过去了,化工大学管理学院面貌一新。在校研究生数量从原来的18人提高到300人;全院学术论文的数量从原来每年不超过5篇达到了近百篇;年科研经费从5万元增长为一百万元。更让姚飞感到欣慰的是,他培养的一批研究生已步入国家主流行业领域发挥作用。2004年,姚飞第二次被学生评为“我心中最闪亮的星”十佳教师。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姚飞老师是他们的院长,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2005年,受学校推荐,姚飞到北京市发改委挂职。这又是一次新的跨越,在成功地扮演了工人、教授、院长的角色后,他将扮演一名政府官员。这一次,姚飞将会有怎样的表现,相信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对他有所期待。(编辑 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2 09:43 , Processed in 0.0996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