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领军者,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的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涌现了众多的优秀建设者,这些建设者为两江新区的发展建设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技术部电气组组长姚鸿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他可是我们长客公司的‘全能达人’,研究开发、技术革新样样通,他还为我们公司撰写了多本工作手册,是个著书人。”提起姚鸿洲,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淦称赞有佳。
2009年,来到长客的第二年,姚鸿洲被派往长春长客学习,“半年的学习让我对轨道列车的生产环节更加了解,这也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回到重庆不久,姚鸿洲打算结合在长春学习的知识与重庆长客生产的实际,编撰一套生产‘课本’,通过这个课本,大家的工作也会更有默契。”姚鸿洲说。
2010年,由姚鸿洲编撰的《轻轨车辆装备工艺作业指导书》投入使用,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这套“课本”共有10余册,它也成为了长客一线员工的必备工具书。之后,姚鸿洲成功组织完成了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从单轨车型到地铁车型的成功增型,为公司成功打造首列B型不锈钢地铁车辆,实现多车型高产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重庆市第一条地铁线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保证了车辆的如期交付。
在负责轨道车辆电气工艺技术工作过程中,姚鸿洲和同事都有一个困惑,在轨道车辆司机室布置线路时,空间小、人手多,行动十分不便,这也耽误工作的进度,同时,由于布置的线路长短不一,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也造成了布线工作中一定的浪费。“制定一个规范的模版,大家就可以在司机室外进行布线工作,同时通过使用这个模版,我们还可以避免线路浪费的现象。”姚鸿洲说。带着这个想法,姚鸿洲通过工作的实践,在2011年成功发明了“司机室下线模板”,并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使用这个模版,我们就可以在司机室外进行布线,此前需要3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1个人就能完成。”正在使用“司机室下线模板”进行布线的员工说到。
作为一名两江建设者,姚鸿洲用自己的努力与实践谱写着助力两江发展的赞歌,就像姚鸿洲所说的,“两江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让这里的工作生活每天都有新面貌,让我也越来越有归属感,我将不断充实自己,紧跟新区快速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