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梅花村街杨箕村
南方网讯(记者 邱永芬)乳猪、炮仗、苹果、青蔗……一箱箱,被抬上了大巴。前日下午1点半,在7旬老人姚长杰的指挥下,杨箕村200多名姚姓村民浩浩荡荡出发,前往天河区柯木塱榄元村祭祖。
“最老祖宗的墓找不到了,只能拜四世祖南庄公。”现年70多岁的姚长杰介绍:在元朝末年,老祖宗姚存耕从江西来广东出任布政使(省级行政长官),他生育了四个儿子,其中一子姚礼庭在杨箕村定居。姚存耕逝世后,被葬在现执信中学校园位置,其墓穴早已找不到。而二代、三代祖宗墓地亦因开发等原因无从寻找。
在姚长杰的印象中,从“文革”以后,全村人每年清明去拜祭祖宗,都是拜祭第四代的南庄公———即姚礼庭的孙子姚南庄。
据介绍,从南庄公到如今,在杨箕村的姚氏子孙已有20多代,有400多年的历史。
“四世祖那年代很富裕的。”村民姚维柱亦讲述,五羊新城、水荫路等范围在以前都是杨箕村的田地。姚南庄在世时,还买下现天河区柯木塱地段几个山庄田地。他死后,就葬在柯木塱地段的一个山包(现榄元村位置),他还雇佣了一位杨姓佣人看守姚家的墓地。
姚维柱说,直到现在,杨姓佣人的子孙仍是在帮姚氏守墓,“我们现在每年都要给他1000元费用,拜祭完后亦分他几斤烧肉。”
前日下午,祭祀现场,姚氏子孙给姚南庄烧纸扎的楼房、金银首饰、冥币……然后热闹分吃祭品。结束拜祭后,他们赶回村中与从增城、黄埔、天河等地赶来祝贺的同族兄弟吃围宴。
“在祠堂摆了40围。”姚长杰说,拜祭不但是杨箕村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也是同族兄弟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