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4|回复: 0

药王山《姚伯多兄弟造像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3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26 09: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药王山《姚伯多兄弟造像碑》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
    刻造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 496 年),高 140cm 、宽 70cm 、厚 30cm 1931 年出土于耀州城东漆水河。四面雕刻,左上角残损。碑的正面上部雕有矩形龛,造像三尊,其余全系发愿文。背面上部雕有两层龛,上龛造像一尊,下龛造像三尊。右侧雕姚氏兄弟五人供养像,左侧雕姚氏妯娌供养像,下部为发原文。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为一道教四面造像碑。碑文中有: 太和二十年,岁在丙子,姚伯多、伯龙、定龙 …… 上为口主,下为七祖眷属敬造皇先君文石像一躯。 姚氏兄弟对造像备加推崇,称其 营耕庄饰、极工匠之奇雕;隐起形图,蜿若真容现于今世。绮错尽穹巧之制,修来请颜有若真对。非夫道协幽宗,理会上言,焉能若此者。 从碑文来看,姚氏家族是内迁的羌族,为当时北地郡道教首领。

      该碑铭文叙述精湛,文采横溢,文字长达 1200 多字。书法体势雄健,苍劲有力,深厚稳健,自然超绝,极富情趣,直刻而书,体现了北魏书体的真谛。隶中存楷,楷中集隶,笔划雅拙,人称 孩儿体 。其用笔有方、有圆、有藏、有露,很受鉴赏者推崇。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的正面造像,头戴道冠,聃耳长颈,双手置于腹前,盘两腿作跏趺坐式。两胁侍亦着冠,双手供于胸前,曲膝蹲于两旁。背面造像与正面造像雷同,两面七尊造像,均以极简炼的刀法勾勒凿镌出面相及四肢,给人以古朴浑厚,粗犷笨拙之感,但又神态生动,形致奇特,如我国传统的水墨画人物大写意,为现有造像碑中之佼佼者。

      另外,除四面龛中造像及部分供养人外,大多是发愿词,楷而兼隶,世称 魏体 。充分体现了书法由隶变楷的痕迹,是我国书法演变的实物佐证。

      从其造型看,古朴大方,刀法粗犷有力,不加过细修饰。无论是碑面或顶部,都是稍作斫凿,不太讲究修饰,因此显得凹凸不平,供养人造像不多,更无装饰花纹,表现出北魏初期道教碑石刀法粗犷的原始形态,对研究我国碑石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姚伯多兄弟造像碑》出土时就引起人们的嘱目。自 1935 年陈列展示后,就以其雕法古朴浑厚、书法劲健有力的特点,得到了海内学者、专家的珍视。 1965 年,加选在日本展出的 西安碑林 拓片之中,获得了较高的声誉。日本友人关野雄称它 刻划细致 有潇洒雅致的风味 ,赞许其书法是 一种罕见的楷书 ,造像 粗犷 具备了龙争虎跃的真实感

    药王山著名的碑文还有 ;
    北魏始光元年(424)《魏文朗造像碑》、太和二十年(496)《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正光五年(524)《仇臣生造像碑》、北周武成元年(559)《绛阿鲁造像碑》、隋开皇十五年(595)《张和仁造像碑》等。这些造像碑有四面、三面、二面、一面不等。龛内浮雕佛、菩萨,龛边浅雕天王、供养人。碑上多有刻字。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造像碑的雕刻技法、题刻内容、文字书体以及造像中刻绘的人物、服饰、马饰鞍辔、车舆形制、屋宇建筑等,都是研究佛教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http://bbs.hsw.cn/thread-188180-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11 20:36 , Processed in 0.1176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