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3|回复: 0

晚清学者姚秋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35
  • 签到天数: 333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6-27 11: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清学者姚秋园

          晚清著名学者姚秋园,号觉庵,1877年出生于揭阳磐都凤林村。姚氏中过禀生、举人,光绪、宣统年间,历任法部主事、广西第二师范校监、北京高等实业学堂人伦道德课讲师。民国时期,历任暹罗华侨宣慰使、潮梅行政考察官、潮梅司法官、广东禁烟督办、潮州税务局长、全国烟酒驻沪办事处代表、福建银行监事、浙江省复选监督官、浙江余上捐局和清湖海门统税局长、学海书院教授等职。姚先生一生为官清廉,秉公办事,以文章耀世,人格高标,为时人所推崇,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学家。
      姚秋园出生于书香门第,十七岁时,先生与丁叔雅、林伯虔一起就读于榕西林氏家塾、百洲草堂及榕江书院,1897年就读于广州广雅书院,在广雅书院读书期间,他受到梁启超等维新派思想的影响,力倡科学救国。1900年就读于广西桂林第二师范学院,190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12年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就京师大学文科(后易名北京大学),誉满京华。京师大学毕业时,他曾著文痛斥“士之不自立者,往往假学校虚名以翘众”。提出“毕业与学成,不能混为一谈”的观点,针砭当时以学历高自居,招摇混饭的时弊。
      出任地方官后,公务之余,姚先生仍矢志力学,秉烛夜读,做到学以济世,他追随当年最有影响的清代散文流派桐城学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二汉的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简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用”的论断,要求文章要“言之有序,有势”,要“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成体”。他穷一生的心血,著成了《古文辞阶》一书,在书中,他极力推崇“桐城八美”,即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包括雄、直、怪、丽,雄即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直即黄河千里。其体如直,山势如龙,转换无迹;怪即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丽即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阴柔之美包括茹、远、洁、适。茹即众义辐辏,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远即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洁即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鉴;适即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此八言涵盖了文章的立论、观点和技巧。姚先生特别强调写文章的重要性,他强调“文章者天下之公器”,他认为“学术者左右世界之原动力也,道术治术皆由学而出,而文章则学术所赖载之以行,发扬而光大也。”由于先生对桐城派文风大力提倡,在当时的潮汕学术界颇有影响。
      姚秋园先生情系桑梓,几十年来,他无论为官还是做学问,始终关注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揭邑大地,他节衣缩食,并拿出自己科举所得的全部奖学金,慷慨解囊为家乡凤林兴建了养志小学,为家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1930年,广东当局有意在揭阳成立“揭阳县救济院”,用于收养那些孤寡老人、残疾、孤儿、疯子等,时任第四路军副总司令的香翰屏全权负责此事,他原准备将揭邑内械斗所得的罚没款30000多毫洋用于建设救济院,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负责此事,此事一拖再拖,直到1932年,姚秋园上书香翰屏,提出了建设救济院的可行性方案,才使此事得以落实。姚先生带头捐款,并推举了当时的县长谢鹤年任理事长,在进贤门外购地十五亩,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揭阳县救济院”。
      民国十四年,姚先生归隐榕城,修建居所“学苑”,潜心著述,治学讲课。1935年,揭阳拟重印正续志,姚先生以其煌煌的文绩,当仁不让地被推选为总编纂。姚秋园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刊行面世的有《秋园文钞》、《觉庵丛稿》、《困学庐笔记》、《过庭杂录》、《广西办学文稿》等等。
      姚秋园先生于1952年因病不幸逝世,终年7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4 10:03 , Processed in 0.1138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