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都是坚强母亲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4-07-01 07:10:43| 作者:董哲 谢英君
梁业惠。 姚渠秀。 三残疾儿女 她一人照顾19年 本报讯 (记者董哲 通讯员邹俊圣摄影报道)“无论生活再苦再难,我都要咬牙笑对生活。”居住在樟木头樟罗社区刘屋村的梁业惠,在过去的19年间,既要照顾中风的丈夫,又要照顾三个残疾儿女,仅凭一己之力艰难扛起了这个五口之家。而最近患病的她,最不放心的是还不能踏入社会的智障女儿。 一人扛起五口之家 惠姨有三个子女,丈夫因中风瘫痪在床,非她亲生的两个儿子的智力均比常人低,亲生的女儿也被确定为智力残疾,在多数情况下,家人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惠姨表现出了强大的能量和伟大的母爱,迄今为止照顾家人已有19年。 不说洗衣、买菜、做饭、拖地等这些日常家务活,惠姨还要教儿女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开始,就连个人卫生方面都不能完成,每次忙完家务,我就慢慢地教他们。” 周而复始,惠姨耐心的教导有了一定的成效:两个儿子学会了洗衣服、扫地等一些简单的家务。不过,这需要惠姨在场“监督”,否则很快会乱成一团。有一次,惠姨背着女儿到附近的诊所看病。“我们三个小时后回到家,家里就变成垃圾堆了……”这些年,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她离开家门都不能超过半天,否则整个家就会乱成垃圾堆。 2004年5月,迫于经济压力,惠姨不得不外出工作。在社区的安排下,惠姨在家所在的大厦当保洁员。“工作的话,我不能走太远,刚好这份工作能让我照顾到家庭。” 多年来,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散工、出租丈夫的祖屋以及当地的残疾补贴等。 最不放心的是女儿 长年累月的劳累,导致惠姨患上了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有关节积液),腰椎体前滑脱等病痛。 “医生说,我的下半生将要依靠拐杖生活。”得知这样的结果,坚强的惠姨落下了眼泪,因为她最不放心的就是女儿。“她现在还不能完全自理,更别说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了。” 惠姨的女儿今年17岁,经医院鉴定为智力二级,智商28分。也就是说,女儿不仅不会简单的算数,而且不会做家务,更别说照顾自己。 多年的照料下,惠姨的大儿子基本具备生存能力,已在企业工作了两年,小儿子在上个月也进了工厂上班,唯独女儿的情况比较差。 去年8月,惠姨的女儿还加入了当地的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希望能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尽快融入社会。尽管效果还没有体现出来,惠姨还是感到了安慰。至于今后女儿能否成家,惠姨说想都不敢想。 如果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想为他们献点爱心,可直接联系惠姨:15323527752;或社工蒙展妮:18824345576。 看护瘫痪女七载 六旬的她不言苦 本报讯 (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刘兰兰 摄影报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家住企石的六旬老人姚渠秀,用行动为此作注——她女儿7年前瘫痪在家,姚渠秀挑起照顾女儿和年幼外孙的重担。 姚渠秀今年60岁,如今她每天的工作是照顾瘫痪在床的女儿。喂饭、换尿片、喂药、按摩身体、洗澡、洗衣物床单,她通常要从早上忙到下午。晚上,她还要负责外孙的生活起居。 说到女儿黄玉娥的病情,姚渠秀有些伤心。原来,黄玉娥患有小儿麻痹症,7年前,病情逐渐严重。 “经常走路跌倒,慢慢连开口说话也不会了,一年后就只能瘫坐在家里。”姚渠秀说,带着女儿去医院咨询,医生告知黄玉娥脑部萎缩,无法治愈,只能靠吃药物延缓萎缩。 “请保姆无力负担,况且我现在年纪还不算大,还能多照顾几年。”一提起女儿,姚渠秀的声音颤抖。 姚渠秀的丈夫前年跌伤,基本丧失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如今靠卖早餐为生,全家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女儿要买成人纸尿片、外孙要买奶粉,自己还要吃降压药,每一笔开销都不能省。 清贫的生活却没让她觉得苦,她唯一的苦恼是,一家人所住的砖瓦房屋顶坏了,一到下雨时就漏水。姚渠秀希望能有好心人帮忙修缮屋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