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9|回复: 0

清华八学子赴虞城调研非遗资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7-18 09: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虞城籍知名作家、《乡愁里的中国》作者叶一剑先生的引荐下
    清华八学子赴虞城调研非遗资源



        2014-07-18 08:21   文/图 晚报记者 徐莹   商丘网——京九晚报   

    核心提示
    为寻找一份浓厚的乡愁,8名青春飞扬的清华学子来到木兰故里虞城县,对木兰传说、花鼓戏、伊尹传说、蜂蜜酒传统酿造工艺、馨远斋五香豆腐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展开为期5天的专题调研。在虞城,他们以新奇的眼光去打量这片古老的土地,用审慎的态度去考量那些传承千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虞城?虞城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印象?调研结束之后,他们对虞城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又有着怎样的建议?7月16日,在虞城县木兰国际大酒店,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这些可爱的学子。



    在伊尹祠听毕道亮讲述历史



    陈时云给大家讲述木兰的故事
    发端:对非遗的热爱让他们走到一起
    周笑盈,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如其名的她,接受采访时总是面带微笑,漂亮、清纯,是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跋涉千山万水,洞察世事人情。知识不应只来自于书本,更需要从社会中汲取,到生活中感悟。”身为清华大学乡土中国调研组负责人的周笑盈面对记者侃侃而谈,她说,因为对非遗的热爱,8名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走到一起,利用暑期时间走进基层,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在“采遗网”创始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高南荣的指导下,他们以“在城镇化背景下非遗及非遗传人的现状”为调研对象,探索非遗保护和开发的道路。
    至于为何会来到虞城,周笑盈说,是因知名作家、凤凰网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叶一剑先生的缘故。他们几人都听过叶先生的讲座,被他描述的那清新又淳朴、伤感而浓烈的乡愁所打动。叶先生的老家就在虞城。他在他的名著《乡愁里的中国》中这样写道:“你已经行走在城市,却依然充满乡愁。”他的乡愁多来自于儿时的记忆,来自于生他养他的土地——是每年家族祭祀时,乡村戏班的悠长唱腔和5分钱一碗的酸辣凉粉;是爷爷临终前关于捉兔子的回忆;是陪伴整个小学时光的上课用的手摇铃……他们与叶先生取得了联系,在叶先生的热情举荐下,他们来到了虞城。
    虞城县委宣传部和县文化局对学生们的到来非常重视,精心选择非遗项目,派专人陪同调研。“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到虞城非遗文化的厚重,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虞城人民的热情。”虞城县文化局副局长赵玉清告诉记者,他们从全县14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挑选出木兰传说等5个不同类别的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供学生们去调研,“但愿他们有所收获”。
    调研:每一处非遗都承载了岁月沧桑
    “花木兰是民族英雄,她的家乡是什么样,又有着怎样的传说?”7月14日一大早,温婉可人、文艺范儿十足的赵芙愉带着满心好奇,和同学们来到木兰祠和木兰陵园进行走访。
    在同学们眼里,省级木兰文化传承人陈时云是个传奇的女子。“我从小体弱多病,怎么治都治不好,后来我就每天守着木兰祠,病竟慢慢好起来了。”陈时云说,她一直看守着这片神秘、厚重却又荒芜的土地。
    “空旷的院子里,伫立着木兰的石塑像。木兰一身戎装,在战马上扬起头颅,昂首向前,眉锋凌厉。祠堂很小,只有一个殿,无论是色彩还是边角细节处,都是陈旧的代言。”这是赵芙愉对木兰祠的印象,同时她还从陈时云身上感到,“淳朴的笑容里不难看出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改善自我生活的努力”。
    走进伊尹祠,同学们对第六代非遗传人毕道亮敬佩有加。不仅是因为他一身飘逸的中国风服装,更重要的是他那“虞城第一铁嘴”的讲解。在他的讲解下,长了“肿瘤”的树,变成了被程咬金愤怒往上拔和往下踹的产物。还有树上那些要站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出来的雌雄鸟、羚羊、五龙树、凤凰枝杈,都让学生们听得入迷,惊讶不已。
    “也许,正如老毕所说,大学教授的话要有根有据,而非遗传人可以想什么说什么,只要有人信。这种在残酷的现实和刻板的教条中孕育的带有神秘色彩并迎合国人心理的传说,正是非遗传人的魅力所在吧。”人文学院的王一帅说,无论是在规模、多样性上,还是在传人的对外性上,伊尹祠都胜于木兰祠。
    同学们来到贾寨任家豆制品厂,不仅饱了口福,还对非遗的传承有了新的认识。看到北京的大学生远道而来,任家人热情地拿出刚做好的白干让同学们品尝。“虞城的美食太有诱惑力了,样样都是美味,白干更是珍品,它的背后还闪耀着祖宗的智慧和后辈的努力。”社科学院的廖安迪这样说。
    看到任家珍藏了200多年的“馨远斋印”的乌木印章,看到引进的现代化保鲜设备,同学们更是感慨:“政府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民吃苦耐劳的品德,城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契机,都让‘馨远斋五香豆腐干’的老字号焕发了无限生机。”
    在虞城的这几天,同学们还调研了蜂蜜酒和花鼓戏,拜访了剪纸传人贾艳梅。周笑盈对蜂蜜酒特别感兴趣,她从蜂蜜酒酿制的手艺里,除了看到其天然环保、古老传统的药用价值外,更多看到的是非遗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一个是开明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一个是真正热爱蜂蜜酒的合伙人,这样的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家族继承,实现了非遗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的‘代代相传’。同时,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流程,也让我们的非遗文化更加有活力,前景也更加光明。”
    对于花鼓戏,同学们更多的是担忧。几位传承人年事已高,但演出时非常投入,让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蒋继研,这位热爱传统文化的物理系学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苍老的身影后面,我没有看到年轻人走近的脚步,在深厚优美的唱腔里,我却听出了很多无奈与不舍”。
    收获:在虞城追寻到一份浓厚的乡愁
    对虞城非遗文化的感受是什么?在虞城是否追寻到一份浓厚的乡愁?面对记者的提问,同学们纷纷拿出他们的日记。
    “昨日到虞城,中原地区一马平川,绿油油的庄稼地一眼望不到尽头。拥有100万人口的虞城,街上丝毫不显拥堵。虞城是国家级贫困县,精神富有与物质贫乏高度重合。”周笑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总体来说,木兰祠的现状还是不能让非遗迸发出最大的生命力。拍摄《花木兰》时赵薇曾来木兰祠祭奠,然而这张照片却歪歪扭扭地挂靠在入门的香火售卖处,和营业执照等混在一起,泛着土黄的沧桑,几乎认不出模样。”赵芙愉有点担忧。
    姚佳成则有了心灵的震动:“一座不起眼的祠堂被老先生愣是说活了,像一卷墨色深处的画卷,被品出无穷无尽的意蕴。中国的土地沉淀着无尽的意蕴和神秘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尽管有着最高学府的光环,但其实自己是多么渺小。学会敬畏才能学会欣赏。”
    伊尹祠的状况,让蒋继研产生了“这是否真是文化遗产”的疑问:“我感觉仅仅是传承人说得神乎其神而已,它缺乏历史文化的底蕴与根基。如果能通过仔细的考证,通过纸质或音像记录下来,可能会给这些非遗文化增添几分厚重感。”
    “这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宽广的黄土地承载着世世代代文化人的生命。过去黄河曾在里流淌千年,现如今已改道他乡。但愿在虞城这片文化气息浓厚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一直欢快地流淌,永不消失。”蒙业在日记中满怀祝愿。
    清华学子们都表示,通过调研,他们认识了虞城和虞城的非遗文化,收获了一份浓厚的乡愁,不虚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17:25 , Processed in 0.1363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