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7|回复: 0

千谱百姓 血脉绵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7-24 1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谱百姓 血脉绵延
    2014-04-30 06:13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1915年,温州望族马家:前排左三为马祝眉,后排左至右分别为马素达、马味仲、马公愚、马孟容、马智公式、马颂平六兄妹全家福。





    温州家族史学术研讨会会场



    据统计温州家谱资料现有2261部,涉及我市152个姓氏。4月19-21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与温州通史编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温州家族史”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各地专家学者40余人围绕温州家族与地域社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集中体现了学界“温州家族史”的研究成果,推进了整个《温州通史》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温州通史》编纂工程从2010年立项以来,被温州市委市政府作为温州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而家族史研究也成为《温州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版摘发精彩发言与观点,以飨读者。

    温州市图书馆

    温州家族史课题组

    吴松弟(《温州通史》主编,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家族史是温州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的宗族势力很强盛,但以往学术界对温州家族史的研究很少,关注也很不够。

    我报告的题目是《国家科举与地方家族文化:对浙江泰顺旧家谱的分析》,讨论科举对家族文化具有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科举已成为主要的取士途径,因为宋代文化向民间深入,以及当官给家族带来的经济利益、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使得科举成为家族文化建设的关键,绝大部分的家族只有子弟科场成功之后才编纂第一部家谱,并在编纂第一部家谱之后兴建宗祠。

    二、宋代以后在经济文化发达、家族概念极强的地方,浸透了读书当官理念的科举文化已成为百姓的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家族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各地的家族都努力在子弟教育、家族历史塑造、家谱编纂等多个方面顺应科举文化的需要,从而导致家族文化的差异日趋缩小,共同性逐渐扩大。

    三、关心家族文化,为家族编纂家谱,提倡修建宗祠,成为士人的责任之一。参加编纂家谱的士人往往又是当地方志的主要编纂成员,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士人获得的对本地的认识难免要进入地方志。因此,人们在阅读地方志时,也增加了对家族文化的认识,基于国家层面的认识和基于家族层面的认识就这样在地方志中得到了交融。

    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把宗族看成特定时空下的经济、文化、社会体制等的载体,看各种要素在宗族上的反映,通过宗族看地方与中央的互动机制,我们会找到“宋型家族”、“明型家族”、“清型家族”。我们可以找到家族的“型”,然后看它的“转型”。我写了《明代温州滨海社会控制与宗族演变——以永嘉场为中心》。明清以来,作为东南滨海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温州地区,家族或宗族组织极为发达,至今仍在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建设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在明代温州地域社会发展进程中,永嘉盐场因王瓒、张璁、项乔、王叔果、王叔杲等高级官绅仕宦的涌现而出现了发达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文化。

    冯筱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民国时期温州家族的情况大不一样。民国时候,家变了,国也变了,族肯定是有巨大的变化。

    第一、会党和兵匪在后来与家族融为一体,会党问题比较复杂,它在辛亥以后融入了很大的正当性,尤其在基层地方社会。所谓革命的发展,是表面上台上的故事,下面家族的故事可能更为精彩。

    第二、“留洋”发生变化,去欧洲的可能是华侨去做生意,去东洋的可能是去留学后变成当官的。温州近代东洋化是很明显的,所谓国家层面的官吏,都是留日的,这样一来与家族的关系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这些留日的人在地方上的力量越来越大。

    第三、由于权力的变化,尤其是政府的不断地更迭,导致原来工厂的处理不一样了。实际上从晚清就已开始,地方政府没钱,就会征工厂,这对宗族的冲击非常大,因为工厂原来是私产,是家族的,后来整个国民党来了以后,认为工厂是地方的东西,从而酿成了无数的争端。

    余同元(《温州家族史专题研究》项目负责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教授):温州处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构成的小流域之中,古称瓯国,属瓯越文化带,又处于山地、海洋之间,亦是国家海防重地。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家族在发展进程中时常受到江南、华南两地影响,形成了区别于这两个地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温州家族发展模式。不仅如此,温州还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殊的沿海地理条件造就了温州发达的家族文化;发达的家族文化反过来极大地影响了温州经济的发展。

    除了吴老师讲的科举世家、著姓望族外,我们在温州看到比较好的家族形态,比如宗教家族,像龙华教的姚氏家族、基督教的刘廷芳家族,还有很多道教家族,少数民族家族,其他地方是没有这样的形态,我们想去深入挖掘,还有些手工业家族,像乐清的黄杨木雕世家。温州还有科技、文化家族。

    徐华炳(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我报告的题目是《温州海外移民家族研究》。现在温州家族史研究似乎存在一个空间上的中心与边缘现象,即温州本土家族研究已开启,温州海外移民家族研究仍处空白。我试图对温州海外移民家族的形成原因、迁徙分布、家族精神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指出温州人移民海外的家族化现象仍将持续,温州海外移民家族亦将不断产生。

    陈瑞赞(温州市图书馆副研究员):研究家族史,族谱是很重要的文献。温州明代族谱与清代族谱在产生方式上有所区别,其文献价值也有很大不同。与明代温州族谱大多由本族士人纂修不同,清代温州族谱大部分都由民间谱师纂修。如果承认族谱是宗族建构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清代温州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谱师”建构出来的。“谱师”不同于传统的儒家士人,他们在乡村知识分子群体中居于比较底层的位置,而且带有职业的性质,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对于宗族礼法的理解并不是那么正统的。我们使用族谱的时候,不能不对族谱的生产方式及其背景有所了解。(他的发言在现场引发了“谱牒真伪性”的热烈争论)。

    吴洋飞(苏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生):我报告的题目是《明清时期温州家族结构与功能研究》。在温州传统家族经历了唐末五代和宋元两次南北移民之后,家族成分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军户移民的到来,也深刻影响了家族格局的变化。我对温州传统家族内部的血亲结构进行的研究,主要包括纵向世系结构、横向行辈结构、外属婚姻结构三个方面。在此结构之上,家族不断分家析产、人口繁衍和迁徙,从而扩大宗支规模,并以联宗敬祖实现家族的重新合一。明清时期温州家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生产、教育和保障三个层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17:26 , Processed in 0.1018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