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科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潮阳成功制造出四匹马力小型柴油机,为潮阳金浦、岗头的薯寮采用,节省了劳力,促进了潮阳薯粉生产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姚科合的家,在潮阳开一家庭作坊式的铁铺,制造一些农用铁器。规格虽然不大,但铸造、车床、钳工等工种,却样样齐全。姚科合青年时,就学会了铸造、车床、钳工等工艺。那时,潮阳人北上往上海、过番往南洋,有人就从外边带回来一部柴油机仔,引起了科合的兴趣,他就拆开来,像小孩玩玩具一样,又装起来。心里就想要照这部机仔的零件,一件件的进行制作,来装一部一样的柴油机。好在作坊是家里的,想到就好做,一件一件的做,做齐全了,装起来,油箱放入柴油,开起来,也会动了。
这时,年青的科合,心情不知怎样高兴,只是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牛顿发明蒸汽机,带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科合试造柴油机,也适应当时一些薯寮的需要,用柴油机带动磨薯,一部四匹马力的柴油机仔,就代替了十多个年轻力壮的男女磨薯工的劳力。所以,一些薯寮都来科合的铁铺定做柴油机,科合柴油机,一时开了名,也赚了钱。
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青年姚科合,看到了一个开鸭湖做鸭仔往实叻贩卖的朋友郑国根从国外带回来一辆脚踏车,他就想,我就做个机仔,安在脚踏车上,代替脚踏,不是也可以吗!于是他又想方设法,造一架可安在脚车上的机仔给郑国根,结果也成功了。那时,潮阳的城乡,脚踏车并不多见,当郑国根驾着一辆安有机仔的脚踏车,从岗头驶来潮阳县城时,也引起了社会一些轰动。小孩都追随着脚踏车的后面,喊着“马多嘎”“马多嘎”。
性格决定命运,但命运总是和时代社会连在一起的,在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中,许多像姚科合这样具有创造性和好奇心性格的人,大都成为企业家、大富人。但中国,时当国难当头,抗战爆发,接着汕头、潮阳沦陷。姚科合就不得不辗转逃往梅县客家地区,以维修汽车维持生计。
科合制造柴油机,几经整合,建国后.潮阳就办成了柴油机厂,科合成为柴油机厂的技术员。
姚科合生于1907年,逝于1977年,享年70岁。